一種用于養殖泥鰍的生物餌料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養殖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養殖泥鰍的生物餌料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鰍類為小型魚類,傳統泥鰍個頭小,生長慢,養殖周期長,通常為二十個月。泥鰍廣泛分布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藥。泥鰍體內還含有豐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種疫苗的主要成份,能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磷酸葡萄糖變位酶對肝炎癌癥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泥鰍魚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煙酸、鐵、磷、鈣等。其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功效。對調節性功能有較好的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鰍可滋補強身。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后盜汗等癥。
[0003]申請公布號為CN 103875564 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泥鰍養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飼養池建造;(2)清池消毒;(3)苗種放養;(4)飼料投喂;(5)水質管理;(6)日常管理;申請公布號為CN 101574067 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泥鰍高密度養殖方法,包括池底設計與建造、高密度養殖技術以及設計泥鰍池塘的供排水系統進行水質管理;在現有技術中,參見如上兩篇發明專利,一般都是采用飼料進行投喂。采用化學藥品投喂的也不乏少見,這種全飼料或化學藥品喂養的泥鰍味道不佳,且不利于人們的健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泥鰍微生物養殖法,對養殖周期生態環境進行全程控制,主要體現在池塘做水、魚花標苗、拌料喂養、水質改良等主要生物技術環節;養殖中堅持微生物控制,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替代化學藥品,這在高密度、重藥物的水產養殖大背景條件下,堅持不用藥獲得成功。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泥鰍微生物養殖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步驟一、池塘做水:包括培養藻類及培養水生餌料,其中:
[0008]培養藻類:備2-3畝土塘一個,塘底利用太陽光暴曬3天以上,利用日光紫外線充分消毒,再用生石灰均勻干撒于塘土表面,然后進水30公分,等待3天后備用;之后包括添加微生物菌劑及培養藻類生物因子,其中:
[0009]添加微生物菌劑:按每畝水面添加復合微生物菌劑20公斤及光合菌10公斤,均勻潑灑到養殖水面,泡塘能使塘底有機物進行發酵,轉化為營養源,從而強化了自然生態水環境;3— 5天后將水加注到60公分備用;
[0010]培養藻類生物因子:準備100公斤容量白色塑料桶一只或透明塑料袋,取鮮牛糞30公斤,雞奠5公斤,復合微生物菌劑3公斤,紅糖0.5公斤,加水40公斤,密封陽光下發酵3天,氣溫高、陽光充足時發酵快些,反之慢些,注意密封容器要留有足夠空間,否則會將發酵容器漲破;發酵完畢后,用120目篩網過濾,把牛糞纖維去掉,過濾后的維生物培養水按每畝40公斤均勻潑灑于水面,主要作用是培養藻相,起藻的特征為水色鮮亮嫩綠、透明爽氣,ph值6— 8,最適合溫度25度左右;
[0011]培養水生餌料:取1公斤左右的鰱魚3— 4條各兩組,放置在20公斤復合微生物菌劑中浸泡2日,魚肉蛋白未分解,取出裝在網袋中,并對角放置在池塘,7天后可培養出大量生物餌料來;采收的標準是,顯微鏡下每目10只左右,肉眼觀察500毫升量杯有15 — 20只,采收的方法是,在土塘一角安放浮栗一只,浮栗前呈120度角設200目尼龍攔網兩條,浮栗后設置15米長,直徑30公分200目生物餌料收蟲網一只;正常情況下1小時可收獲生物餌料5— 8公斤,這些生物餌料出水后打氧情況下可成活5小時,可以滿足當地對生物餌料的距離需要。
[0012]步驟二、魚花標苗:
[0013]—是將采收到的生物餌料每天2— 3次投喂到鰍苗養殖池中,供給幼體活餌料;二是充分發揮光合菌的營養作用:將光合菌菌液以1% — 5%的水體配比投喂幼體,可使幼體寸苗培育期由10天縮短到7天,幼苗生長到3.5公分以上,幼體成活率達到92% ;
[0014]步驟三、拌料喂養:
[0015]將原60公分池塘水加注到90公分;投苗前5— 7天,先投放復合微生物菌劑和光合菌,比例為2:1,用量每畝20:10公斤;投苗當天添加復合微生物菌劑,投放菌劑區域與投苗地點對應,投苗第二天按正常人工飼料喂養,取復合微生物菌劑2%與飼料混合比例進行攪拌,由于飼料為干狀顆粒料,菌劑與料攪拌時預先將菌劑加注池塘水,然后再與飼料混合,菌劑混料均勻且能完全浸透到飼料中;混料時間控制在喂養前不少于30分鐘,每日喂養2次,每日上下午9點和4點各一次;
[0016]步驟四、水質改良:將泥鰍養殖周期分為三段式:前期、中期及后期;
[0017]前期為幼苗期,氣溫不高,苗小投放飼料不多,魚排泄物少,水質相對較好,此時主要以光合菌維護水體為主,每10日水面潑灑一次光合菌,畝用量10公斤;
[0018]中期氣溫逐漸增高,育苗快速長大,食量增加,水體各種微生物也加快繁殖,魚體排泄物隨未吃完的殘餌沉入塘底,并開始發酵,水質走向管理難度;將復合微生物菌劑和光合菌液同時使用,兩菌比例光合菌:復合微生物菌為2:1,也可兩菌交替使用,每15天兌水均勻潑灑水面一次,當單獨使用復合微生物菌時,投放24小時之后,會將塘底腐敗粘稠污染物打到水面,應及時在下風口將其用篩網撈除,有利于底改;
[0019]后期氣溫已經升高,溫度可達到35度,魚體已開始長大,食量大增,各種微生物大量繁殖,殘餌和魚的排泄物在塘底沉淀積累,水質開始轉壞,加之有些魚塘因富營養水質出現藍藻,若不及時處理,塘底會發黑變臭,氨氮和亞硝酸鹽極易超標;同時,魚體氣泡、爛鰓、寄生蟲、爛尾、皮膚等常見病開始出現,這時除正常使用復合微生物菌劑和光合菌液外,還要增加生物性水底改良劑,均勻投放水面,沉入塘底后既能除臭解毒,又因它具有較強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促進飼料殘餌營養素的降解,和增強魚體免疫力;但要注意該菌具有較強的耗氧作用,使用時,避免在天氣悶熱時使用,以防降低水體溶氧量;應多選擇天氣晴朗,有些微風時投放,投放結束后,打開增氧機效果更好;若池塘出現藍藻,也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混合腐植酸鈉使用,也有較好效果,應避免使用硫酸銅等化學藥品,以防破壞生物機制環境。
[0020]作為實施例的優選方式,所述生物性水底改良劑為地衣芽孢桿菌及沸石粉的混合物。
[0021]作為實施例的優選方式,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微生物組成:乳酸菌70% ;酵母菌25% ;芽飽桿菌2% ;共生有益菌3% ;其中,乳酸菌含有醋酸菌和雙岐桿菌;共生有益菌含有光合菌及放線菌。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泥鰍微生物養殖法,包括池塘做水、魚花標苗、拌料喂養及水質改良步驟:
[0023]步驟一、池塘做水:包括培養藻類及培養水生餌料,其中:
[0024]培養藻類:備2-3畝土塘一個,塘底利用太陽光暴曬3天以上,利用日光紫外線充分消毒,再用生石灰均勻干撒于塘土表面,然后進水30公分,等待3天后備用;之后包括添加微生物菌劑及培養藻類生物因子,其中:
[0025]添加微生物菌劑:按每畝水面添加復合微生物菌劑20公斤及光合菌10公斤,均勻潑灑到養殖水面,泡塘能使塘底有機物進行發酵,轉化為營養源,從而強化了自然生態水環境;3—5天后將水加注到60公分備用;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微生物組成:乳酸菌70% ;酵母菌25% ;芽飽桿菌2% ;共生有益菌3% ;其中,乳酸菌含有醋酸菌和雙岐桿菌;共生有益菌含有光合菌及放線菌;
[0026]培養藻類生物因子:準備100公斤容量白色塑料桶一只或透明塑料袋,取鮮牛糞30公斤,雞奠5公斤,復合微生物菌劑3公斤,紅糖0.5公斤,加水40公斤,密封陽光下發酵3天,氣溫高、陽光充足時發酵快些,反之慢些,注意密封容器要留有足夠空間,否則會將發酵容器漲破;發酵完畢后,用120目篩網過濾,把牛糞纖維去掉,過濾后的維生物培養水按每畝40公斤均勻潑灑于水面,主要作用是培養藻相,起藻的特征為水色鮮亮嫩綠、透明爽氣,ph值6— 8,最適合溫度25度左右;
[0027]藻類的培養是做水的基礎,藻類不僅富含50—60%的蛋白質,10%左右的脂肪,合理的氨基酸配比,泥鰍生長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等,而且還是用于培養或強化培養養殖水體中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動物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