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合干旱山區黨參種植的地膜覆蓋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合干旱山區黨參種植的地膜覆蓋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中藥材生產、開發利用得到國家、省、市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將其上升為農業特色支柱產業,成為山區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藥農的傳統黨參栽培方法是,先施肥、施農藥、翻耕、平整土地、開種植溝、撒苗、埋苗、鎮壓。不但田間作業粗放,而且在連年春旱不斷的情況之下,為了保證單位面積基本苗數,只有高密度栽培,不但單位成本增加,而且增加田間管理工作量和勞動強度,產量低而不穩,大量化學類殺蟲劑、殺菌劑的施用,有違中藥材生產的基本要求,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十分突出,農業生態環境也遭受嚴重污染。
[0003]地膜覆蓋技術在我國作為一項“先進、適用、簡便、高效”的基本技術在各種作物上廣泛應用,但在黨參種植上還是空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簡便易行、抗旱、保全苗、培壯苗、高產高效的適合干旱山區黨參種植的地膜覆蓋栽培方法。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適合干旱山區黨參種植的地膜覆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整地施肥:選擇地勢比較平坦、土層深厚,前茬為豆科、馬鈴薯或禾谷類作物的土地,忌重茬連茬,撒施肥料后深耕深翻土地30-35cm,隨后旋耕機再耙地一遍,同時清除石塊、根茬和雜物,精細整地,使耕層疏松綿軟整平;
B、種苗處理:選用健康無病、表皮光滑、無破損、鮮嫩細長的黨參苗子,每100kg黨參苗子用50%農用鏈霉素100g、25%乙蒜素50g兌水10kg的混合溶液浸泡10分鐘后撈出晾干;
C、開溝栽培:按50cm寬劃定壟寬,在壟上按10cm -12 cm株距開種植溝,溝深10cm,種植溝方向與壟長方向垂直,在種植溝內頭超外、尾超里平放苗子1-2株,種苗頭部超出地膜邊際外l-2cm,覆土蓋苗后起拱形壟,壟中心高4.4-5.5 cm,壟面覆膜,膜邊覆土壓緊壓實,黨參苗根部位于地膜內,頭部位于地膜外,膜上每2.5-3.5米壓腰帶土 ;壟間距為15-20厘米,每畝密度1.6萬-1.8萬株;
D、精細管理:當地上植株8-12cm時第一次除草松土 ;當地上植株28-32 cm時每畝用15%的多效唑30 g、57%的2.4 丁脂40 g兌水30kg葉面噴施,之后間隔15天再噴一次,連續噴三次;7月下旬每畝噴施0.3%的硫酸銅溶液50 Kg或1:1:150的波爾多液500倍液,7天一次,連噴三次;“立秋”節氣前后,每畝噴施600倍黨參壯根靈30kg,15天后再噴一次;“秋分”節氣后每畝用磷酸二氫鉀400 g、尿素200 g兌水50 kg均勻噴霧;
E、收獲:“霜降”節氣后地上葉片開始枯黃,葉片完全枯萎后割除枯葉,運出田間,揭去地膜,暴曬黨參田3-5天后采挖,采挖時力求黨參根部完整,挖出后晾曬半日,抖凈泥土,揀除病株。
[0006]進一步地,所述步驟A中每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 kg。
[0007]進一步地,所述步驟A中每畝施藥材專用顆粒有機肥40 kg、磷酸二銨40 kg、尿素20 kg、硫酸鉀25kg、鑰酸銨150 g、硫酸鋅1kg。
[0008]進一步地,所述步驟A中深耕前每667 m2用微生物殺蟲劑2kg殺蟲,防治地下害蟲。
[0009]進一步地,所述微生物殺蟲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用自然飼養條件下感染白僵菌的新鮮僵蠶、江西天人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白僵菌、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分離的試管白僵菌種,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飼喂和皮膚接觸兩種方法接種于蠐螬、地老虎幼蟲、金針蟲等優勢地下害蟲,仿自然大田條件飼養;選擇地下害蟲感染白僵菌后的蟲尸,在實驗室條件下培養、分離,再接種于優勢地下害蟲、仿自然大田條件飼養、選擇,通過18次重復選擇,篩選出感染地下害蟲后7天內停止取食、15-20天死亡毒力強的菌株,固體培養基擴大培養,兩種感染途徑的白僵菌混合,孢子含量達150億個/克,35°C條件下干燥10小時,然后與物理方法滅菌后的分散劑混合均勻,包裝后備用。
[0010]進一步地,所述步驟C中選用0.008 IM厚50厘米寬的黑色地膜。
[0011]進一步地,所述步驟C中苗子長35cm以上時種植溝內平放1株,相鄰種植溝內苗子頭超地膜兩邊;苗子長30cm以下時,每個種植溝內平放2株苗子。
[0012]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先進的地膜栽培技術替代傳統的黨參種植,將增溫保墑、提墑增墑、集雨蓄滲、徑流攔截等抗旱措施和抑制雜草、病蟲害防治及自行出苗技術融為一體,利用拱形膜面集雨,實現集小雨成大雨、集無效降水為有效降水,利用壟間土壤蓄滲,膜面聚集的降水、膜內聚集的土壤蒸發水分直接供給黨參苗,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利用微生物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微生物代謝產物和植物性殺菌劑防治土傳性病害防治;采用先栽苗后起壟再覆膜的方式,黨參苗頭部留在地膜外,其他部分在地膜內,免去放苗工作環節,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地膜的完整性,使地膜的功效得到充分地發揮,同時有利于地膜完整回收;更重要的是本發明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化學農藥的施用,是一項無公害綠色的生產方法。本發明簡便實用,易于掌握,便于推廣普及,解決了干旱山區黨參種植不能應用地膜覆蓋技術的問題,顯著提高了干旱山區黨參單產,尤其適宜于干旱、半干旱雨養農業區旱地和望天田黨參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采用的黨參品種為甘肅省宕昌白條黨,試驗地土壤類型淋溶性黑鈣土,pH值6.5-7.2,當地海拔2280m,年降水450 mm -550 mm之間,前茬作物柴胡。試驗設置采用本發明的種植方式和傳統種植方式,每種方式面積1.5畝。
[0015]本發明的適合干旱山區黨參種植的地膜覆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整地施肥:選擇地勢比較平坦、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肥力中上的土地,每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 kg,撒施肥料后深耕深翻土地30-35cm,隨后旋耕機再耙地一遍,同時清除石塊、根茬和雜物,精細整地,使耕層疏松綿軟整平,深耕前每667 m2用微生物殺蟲劑(每克含有150億個白僵菌孢子)2kg殺蟲,防治地下害蟲;
B、種苗處理:選用健康無病、表皮光滑、無破損、鮮嫩細長的黨參苗子,每100kg黨參苗子用50%農用鏈霉素100g、25%乙蒜素50g兌水10kg的混合溶液浸泡黨參苗10分鐘后撈出晾干,可防治黨參根腐病、紫羽紋病等根部病害;
C、開溝栽培:按50cm寬劃定壟寬,在壟上按10cm -12 cm株距開種植溝,溝深10cm,種植溝方向與壟長方向垂直,在種植溝內頭超外、尾超里平放黨參苗子1-2株,苗子長35cm以上時種植溝內平放1株,相鄰種植溝內苗子頭超地膜兩邊;苗子長30cm以下時,每個種植溝內平放2株苗子,種苗頭部超出地膜邊際外l-2cm,覆土蓋苗后起拱形壟,壟中心高4.4-5.5cm,壟面覆膜,地膜選用0.008 mm厚50厘米寬的黑色地膜,膜邊覆土壓緊壓實,黨參苗絕大部分根位于地膜內,頭部位于地膜外,膜上每2.5-3.5米壓腰帶土以防大風揭膜;壟間距為15-20厘米,每畝密度1.6萬-1.8萬株,用種苗約95-120kg ;
D、精細管理:當地上植株8-12cm時第一次除草松土,黨參苗前期生長迅速,植株茂盛;當地上植株28-32 cm時每畝用15%的多效唑30 g、57%的2.4 丁脂40 g兌水30公斤葉面噴施,起到矮化植株、疏花疏蕾和抑制雜草的作用,之后間隔15天再噴一次,連續噴三次;7月下旬每畝噴施0.3%的硫酸銅溶液50 kg, 7天一次,連噴三次,在預防黨參銹病、霜霉病發生的同時補充銅離子,加速黨參生理代謝,提高黨參產量;“立秋”節氣前后,每畝噴施600倍黨參壯根靈30 kg,15天后再噴一次;“秋分”節氣后每畝用磷酸二氫鉀400 g、尿素200g兌水50 kg均勻噴霧,保護黨參葉片,延長葉片功能期;
E、收獲:“霜降”節氣后地上葉片開始枯黃,葉片完全枯萎后割除枯葉,運出田間,揭去地膜,暴曬黨參田3-5天后采挖,采挖時力求黨參根部完整,挖出后晾曬半日,抖凈泥土,揀除病株,運回加工。
[0016]統計結果:
試驗田通過計實產的方法進行統計,采用本發明方法折合畝產鮮黨參1264.4Kg,特一等率42.6% ;傳統露黨參種植方法折合畝產鮮黨參931.0Kg,特一等率,13.9%,兩者相比采用本發明方法比傳統露黨參種植方法畝增產333.4Kg,增產率35.8%,特一等率增加28.7%。
[0017]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采用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