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承繞線輪和雙軸承繞線輪的離合器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雙軸承繞線輪和雙軸承繞線輪的離合器機構,所述雙軸承繞線輪的離合器機構相對于卷筒傳遞和切斷經由驅動齒輪傳遞的來自手柄的旋轉,所述卷筒相對于雙軸承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繞卷筒軸旋轉自如。
【背景技術】
[0002]在雙軸承繞線輪中設置有用于能夠將手柄的旋轉傳遞至卷筒的旋轉傳遞機構、和配置于旋轉傳遞機構的傳遞路徑中的離合器機構。旋轉傳遞機構具有設置于與手柄一體旋轉的驅動軸的驅動齒輪、和與驅動齒輪嚙合的小齒輪。小齒輪設置成繞卷筒軸旋轉自如且沿軸向移動自如。離合器機構具有設置于卷筒軸的離合器銷、和形成于小齒輪的卡合槽。小齒輪能夠在離合器銷與卡合槽卡合的離合器接合位置、和比離合器接合位置遠離卷筒的離合器分離位置之間移動。在雙軸承繞線輪中,驅動齒輪和小齒輪一般采用斜齒齒輪,以便提高嚙合率并增加強度(參照專利文獻1 )。以往的驅動齒輪的斜齒的方向設定為,當向線卷取方向旋轉時,驅動齒輪對小齒輪朝向卷筒施力。由此,在釣線卷取時被向卷筒側施力,因此,即使在高負載時也能夠穩定地卷起。
[0003]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2012-65574號公報。
[0004]近年來,在魚的突然拉動等對釣線作用較大的張力時,采用這樣的垂釣方式:不操作曳力機構,而通過離合器操作部件對離合器機構進行分離操作,一邊進行拇指按壓一邊來應對。在該垂釣方式中,即使預先將曳力設定得強,也能夠立即進行釣線的放出和卷起的切換。但是,在釣線的張力強的情況下,由上述的斜齒所產生的作用力增大,在以往的離合器機構中不能迅速地進行離合器分離的操作。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即使在離合器機構上作用強的載荷,也能夠迅速地進行離合器分離操作。
[0006]本發明的雙軸承繞線輪的離合器機構是相對于卷筒傳遞和切斷經由驅動齒輪傳遞的來自手柄的旋轉的機構,其中卷筒相對于雙軸承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繞卷筒軸旋轉自如。離合器機構包括離合器部和小齒輪。離合器部與卷筒聯動地旋轉。小齒輪具有設置于卷筒側的第一端且能夠與離合器部連結和解除連結的卡合部、以及設置成比卡合部遠離卷筒且與驅動齒輪嚙合的齒輪部,小齒輪設置成能夠向卷筒軸的軸向移動且繞卷筒軸的軸旋轉自如。齒輪部具有斜齒,使得在從驅動齒輪向小齒輪傳遞手柄向線卷取方向的旋轉時,小齒輪被驅動齒輪朝向卷筒施力。卡合部具有底部和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從底部朝向第一端相對于卷筒軸向與斜齒相同的方向傾斜地延伸,以便在卡合部與離合器部連結而從卷筒向卡合部傳遞線放出方向的旋轉時,利用離合器部對小齒輪向遠離卷筒的方向施力。
[0007]在該離合器機構中,在手柄向線卷取方向旋轉而將驅動齒輪的旋轉經由小齒輪向卷筒傳遞時,小齒輪被驅動齒輪向卷筒側施力。另一方面,當從卷筒向小齒輪傳遞旋轉力時,若離合器部與卡合部卡合,則離合器部與第一壁部卡合,利用離合器部對小齒輪向遠離卷筒的方向施力。由此,減小了向卷筒側的作用力,能夠利用離合器操作部件迅速地進行離合器分離的操作。
[0008]優選的是,第一壁部形成為在俯視觀察時以比斜齒的螺旋角小的角度傾斜。在該情況下,由于向卷筒側的作用力比向遠離卷筒側的作用力強,因此即使在高負載時也能夠穩定地卷起。
[0009]也可以是,卷筒軸與卷筒能夠一體旋轉地連結,離合器部具有沿著卷筒軸的直徑貫通地設置的離合器銷。卡合部具有沿著卷筒軸的直徑形成的至少一個卡合槽。在該情況下,離合器機構簡化,并且離合器銷與卡合槽的接觸部沿卷筒軸的徑向方向延伸,因此,能夠承受更大的載荷。
[0010]也可以是,離合器機構在卡合部與齒輪部之間還包括外徑比卡合部和齒輪部小的離合器控制部。由此,能夠利用離合器操作部件進行離合器操作。
[0011]也可以是,小齒輪在第一端和與第一端相反側的第二端旋轉自如且沿軸向移動自如地支承于繞線輪主體。在該情況下,由于小齒輪被兩端支承,因此小齒輪不易相對于卷筒軸傾斜。由此能夠順暢地進行離合器操作。
[0012]本發明的另一方面的雙軸承繞線輪包括繞線輪主體、相對于繞線輪主體旋轉自如的卷筒、以及上述離合器機構。在該情況下,能夠獲得起到上述的作用效果的雙軸承繞線輪。
[0013]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從卷筒向小齒輪作用載荷時,離合器部與第一壁部卡合,小齒輪被向遠離卷筒的方向施力。由此,減小了向卷筒側的作用力,能夠利用離合器操作部件迅速地進行離合器分離的操作。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輪的后視圖。
[0015]圖2是從雙軸承繞線輪的手柄側觀察的側視圖。
[0016]圖3是沿圖2的切斷線II1-1II的剖視圖。
[0017]圖4是沿圖2的切斷線IV-1V的剖視圖。
[0018]圖5是包含旋轉傳遞機構和離合器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19]圖6是小齒輪的立體圖。
[0020]圖7是基于通過圖6的切斷線VI1-VII的面的剖視圖。
[0021]圖8是圖7的X部的放大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1繞線輪主體
2手柄 12卷筒 13離合器機構 16卷筒軸 20離合器部 20a離合器銷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b第一端 32c第二端 46縮頸部 48齒輪部 44a卡合部 44b卡合槽 44c底部 44d第一壁部 100雙軸承繞線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采用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輪100是擬餌拋投釣用的小型水滴式的繞線輪。雙軸承繞線輪100包括繞線輪主體1、配置于繞線輪主體1的側方的卷筒旋轉用手柄2、以及配置于比手柄2靠繞線輪主體1側的位置的曳力調節用的星形曳力裝置3。并且,雙軸承繞線輪100包括卷線用的卷筒12、卷筒軸16、旋轉傳遞機構18、離合器機構13以及曳力機構21。
[0024]<繞線輪主體>
如圖1、圖3、圖4和圖5所示,繞線輪主體1具有框架5、覆蓋框架5的兩側的第一側罩6a和第二側罩6b。并且,繞線輪主體1還具有覆蓋框架5的前方的前罩8a、和通過螺釘等固定于第一側罩6a的軸支承部8b。
[0025]框架5具有與手柄2相反側的第一側板7a、與第一側板7a對置地配置的手柄2側的第二側板7b、以及連結第一側板7a與第二側板7b的多個連結部7c。在第一側板7a上形成有卷筒12能夠通過的開口 7d。軸支承部8b能夠拆裝地與開口 7d連結。上側的連結部7c被用作拇指托。在下側的連結部7c —體形成竿裝配部7e。
[0026]在繞線輪主體1的第一側板7a與第二側板7b之間旋轉自如且能夠拆裝地裝配有繞線用的卷筒12。如圖5所示,在第二側板7b形成有分別具有貫通孔的第一凸臺部7f和第二凸臺部7g。設置第一凸臺部7f是為了將連結手柄2的后述的驅動軸30的基端支承為旋轉自如。設置第二凸臺部7g是為了將小齒輪32支承為旋轉自如且能夠沿軸向移動。
[0027]如圖4所示,第一側罩6a經由軸支承部8b能夠拆裝地與第一側板7a連結。如圖5所示,第二側板6b具有第三凸臺部6c和第四凸臺部6d。設置第三凸臺部6c是為了將驅動軸30支承為旋轉自如。設置第四凸臺部6d是為了支承固定卷筒12的卷筒軸16和小齒輪32。
[0028]如圖4所示,軸支承部8b是有底筒狀的部件。在軸支承部8b的內周部形成有筒狀的軸承收納部8c。軸承收納部8c將支承卷筒軸16的一端的軸承24a收納于內部。
[0029]如圖3和圖4所示,在第一側板7a與第二側板7b之間配置有卷筒12、用于將釣線均勻地卷繞在卷筒12內的勻繞機構15、以及成為進行拇指按壓時的拇指的襯墊的離合器操作部件17。設置離合器操作部件17是為了繞卷筒軸16擺動從而對離合器機構13在離合器接合狀態和離合器分離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操作。離合器操作部件17在圖2實線所示的離合器接合位置和雙點劃線所示的離合器分離位置之間擺動。
[0030]在第二側板7b與第二側罩6b之間配置有旋轉傳遞機構18、離合器機構13、離合器控制機構19、曳力機構21以及拋投控制機構22。旋轉傳遞機構18是用于將手柄2的旋轉傳遞至卷筒12的機構。離合器控制機構19是用于根據離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而進行離合器機構13的控制的機構。如圖5所示,離合器控制機構19是具有離合器撥叉55、離合器凸輪54、離合器片56以及離合器返回機構60的公知的結構。拋投控制機構22是用于調節卷筒12旋轉時的阻力的制動機構。并且,在第一側板7a與第一側罩6a之間配置有通過離心力對卷筒12進行制動的卷筒制動裝置23。卷筒制動裝置23是用于抑制拋投時的纏結的裝置。
[0031]〈卷筒和卷筒軸〉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