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設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設計,屬于農業生物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0003]目前,隨著稻田連作年限的增加,稻田蟲病也越來越嚴重,在我國主要稻田產區均有發生,受害稻田一般都會減產25 %?35 %,重者達70 %?80 %,甚至絕產。目前施用化學農藥仍然是防治稻田中蟲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化學農藥存在易造成殘留物污染,誘發病原菌抗藥性和傷害非靶標生物等不利影響,同時嚴重污染環境,有損于人類健康。據記載,在用于處理食品的全部農藥中,殺蟲劑構成了 60%的致癌危險。所以在尋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過程中,生物防治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稻田發生蟲病時,主要采用化學農藥進行去除,但是化學農藥存在易造成殘留物污染,人們食用后會有致癌的危險,同時化學農藥嚴重污染環境,有損于人類健康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設計,該設計通過利用稻螟蟲卵飼養成熟的稻螟赤眼蜂寄生在稻螟蟲卵上,直接消滅螟蟲幼蟲,再在田埂四周種植誘集植物給寄生蜂和螟蟲提供緩沖宿主,并翻耕冬閑田降低蟲源基數,用防蟲網阻隔育秧成熟后再移植,加以雛鴨取食活動避免福壽螺等的傷害,建立起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不僅對于環境沒有任何危害,使得稻田中病蟲數量明顯減少,而且稻田年產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按質量比為稱取50%蜂王漿,37%二化螟蟲卵,12%無菌水,1%酵母浸膏于磁力攪拌機上攪拌均勾,攪拌轉速為100?200r/min,制成稻螟赤眼蜂幼蟲培養飼料;
(2)取上述飼料放入24孔板,飼料量保持在每個孔眼含有3?5g,之后將2日齡的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放入培養箱直至稻螟赤眼蜂幼蟲發育完全,培養箱溫度為28?35°C,濕度多80 %,之后每24h重新制備一份加有飼料的24孔板,把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直至其化蛹成熟得到稻螟赤眼蜂成蟲備用;
(3)在田埂四周種植香根草,每畝稻田種植20?30叢,叢距3?5m,作為螟蟲誘集和過渡載體植物;
(4)在每年3月中上旬,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對冬閑田和綠肥田進行翻耕,灌深水浸沒稻粧8?10天,降低蟲源基數;
(5)將稻種用質量分數為20%的一N —硝基亞咪唑烷一 2 —基胺溶液進行拌種或者浸種,之后用20?30目的防蟲網阻隔育秧,秧苗成熟后進行移植;
(6)在水稻移植7?10天,禾苗開始返青分蘗時,將14?16天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畝稻田放鴨10?20只,待水稻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和福壽螺等對水稻的危害。
[0006]本發明的應用方法是:在每年4月底5月初二化螟蛾高峰期和稻縱卷葉螟迀入化蛾高峰期,越冬代螟蟲被誘集到香根草上產卵后,在香根草邊上開始釋放上述養殖的稻螟赤眼蜂,每次放蜂10000?12000只/畝,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天,建立起水稻螟蟲卵寄生蜂種群,即建立出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該系統使得稻田產量提高了10%以上,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稻田中蟲害的去除率,使得蟲害去除率高達95%以上。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無需利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蟲害,避免了化學藥劑對于環境的污染,同時對人體也沒有任何危害;
(2)利用以蟲治蟲的獨特方法,使得稻田中病蟲數量明顯減少,稻田年產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08]首先按質量比為稱取50 %蜂王楽,37 % 二化螟蟲卵,12 %無菌水,I %酵母浸膏于磁力攪拌機上攪拌均勾,攪拌轉速為100?200r/min,制成稻螟赤眼蜂幼蟲培養飼料;接下來取上述飼料放入24孔板,飼料量保持在每個孔眼含有3?5g,之后將2日齡的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放入培養箱直至稻螟赤眼蜂幼蟲發育完全,培養箱溫度為28?35°C,濕度^80%,之后每24h重新制備一份加有飼料的24孔板,把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直至其化蛹成熟得到稻螟赤眼蜂成蟲備用;隨后在田埂四周種植香根草,每畝稻田種植20?30叢,叢距3?5m,作為螟蟲誘集和過渡載體植物;然后在每年3月中上旬,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對冬閑田和綠肥田進行翻耕,灌深水浸沒稻粧8?10天,降低蟲源基數;接下來將稻種用質量分數為20%的一 N —硝基亞咪唑烷一 2 —基胺溶液進行拌種或者浸種,之后用20?30目的防蟲網阻隔育秧,秧苗成熟后進行移植;在水稻移植7?10天,禾苗開始返青分蘗時,將14?16天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畝稻田放鴨10?20只,待水稻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和福壽螺等對水稻的危害;最后在每年4月底5月初二化螟蛾高峰期和稻縱卷葉螟迀入化蛾高峰期,越冬代螟蟲被誘集到香根草上產卵后,在香根草邊上開始釋放上述養殖的稻螟赤眼蜂,每次放蜂10000?12000只/畝,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天,建立起水稻螟蟲卵寄生蜂種群,即建立出一種生物防治水稻病蟲害系統。
[0009]首先按總體質量100g,分別稱取50g蜂王漿,37g 二化螟蟲卵,12g無菌水,Ig酵母浸膏于磁力攪拌機上攪拌均勾,攪拌轉速為100r/min,制成稻螟赤眼蜂幼蟲培養飼料;接下來取上述飼料放入24孔板,飼料量保持在每個孔眼含有3g,之后將2日齡的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放入培養箱直至稻螟赤眼蜂幼蟲發育完全,培養箱溫度為28°C,濕度多80%,之后每24h重新制備一份加有飼料的24孔板,把稻螟赤眼蜂幼蟲移入,直至其化蛹成熟得到稻螟赤眼蜂成蟲備用;隨后在田埂四周種植香根草,每畝稻田種植20叢,叢距3m,作為螟蟲誘集和過渡載體植物;然后在每年3月中上旬,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對冬閑田和綠肥田進行翻耕,灌深水浸沒稻粧8天,降低蟲源基數;接下來將稻種用質量分數為20%的一 N —硝基亞咪唑烷一 2 —基胺溶液進行拌種或者浸種,之后用20目的防蟲網阻隔育秧,秧苗成熟后進行移植;在水稻移植7天,禾苗開始返青分蘗時,將14天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畝稻田放鴨10只,待水稻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和福壽螺等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