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輥式殘膜回收圓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尤其是一種齒輥式殘膜回收圓捆機。
【背景技術】
[0002]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引人我國以來,以其保溫、保墑、增產等顯著特點,為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發揮了重大作用,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被稱為農業生產中的“白色革命”,但是,隨著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用量達數萬噸而且還在逐年增長中,這些塑料薄膜春季播種時大面積覆蓋農田,秋季作物收獲后由于沒有回收措施便耕翻到田間土壤中逐年累計,給農田帶來了嚴重污染成為“白色災害”,有資料表明,連續3年殘膜沒有清理的地塊小麥產量下降2%?3%,玉米產量下降10%左右,棉花產量下降10%?15%。由此可見,殘膜污染已經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長此以往,不僅我們這代人難以耕種這些土地,我們的子孫后代也將無法耕種,回收殘膜依靠人工顯然是不可能的,其根本出路在于實現殘膜回收機械化。
[0003]目前市場提供的殘膜回收機以雙排和多排弧形彈齒式摟膜機為主,該機具是在農田耕整后待播種狀態條件下對地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殘膜進行摟膜作業,存在著對耕層深處的殘膜無法回收和回收的殘膜雜草雜物較多無法再利用的問題,也存在殘膜回收率低的問題,現在迫切需要研發一種在耕地前對當年覆蓋的地膜進行清理回收的機具,避免殘膜耕翻到田間土壤中逐年累計,從源頭上解決殘膜污染問題,中國發明專利CN 103518431A公開了一種“秸桿粉碎還田殘膜回收一體機”,集秸桿粉碎還田和殘膜回收于一身,不僅可以將秸桿粉碎,還可以將粉碎后的秸桿吹到兩邊,使地膜露出來,再通過后面的翻膜刀將地膜挑起來,經過纏膜輥的纏繞、切割及翻轉后被甩到后方,再經過扁平狀的吸膜口吸入到殘膜收集箱內回收利用,這種“秸桿粉碎還田殘膜回收一體機”,雖然殘膜的回收率要高于弧形彈齒式摟膜機,但是依然存在殘膜回收率偏低的問題,也存在回收效率低的問題,并且存在耗用動力過大而不經濟和收膜效率偏低的問題,秸桿粉碎后還容易與殘膜參雜在一起,無法再利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齒輥式殘膜回收圓捆機,不僅能在秋季作物收獲后莖桿粉碎和耕地作業前進行殘膜回收打捆作業,并且一次性完成起膜、送膜、脫膜和打捆作業,從而實現耕地前清理殘膜打捆機械化,減少耕地污染,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并能減少殘膜雜物含量,有利殘膜的再生利用。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機架(13)、懸掛架(9)及大梁(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大梁(10)后端的機架(13)上設有至少一組齒輥(14),在齒輥(14)的外側設有齒釘(15),在齒輥(14)后側機架(13)的底端設有起膜鏟¢),在齒輥(14)的外側設有地輪(7),在大梁(10)后方的機架(13)上設有傳動軸(11),在地輪
(7)的軸與傳動軸(11)之間設有動力鏈(8),在齒輥(14)后側的機架(13)上設有前捆室(20),在前捆室(20)后側設有后捆室(I),在前捆室(20)后側的頂端設有連接后捆室(I)的鉸鏈(22),在前捆室(20)的頂部設有連接后捆室(I)的液壓油缸(21),在前捆室(20)內部的下端設有喂入輪(16),在喂入輪(16)的周圍設有彈齒(17),在前捆室(20)上還設有液壓馬達(18),在前捆室(20)及后捆室(I)內設有排列呈環狀的圓捆輥(24),在圓捆輥
(24)的周圍設有螺旋排列的凸筋(25),在圓捆輥(24)的外端設有傳動輪(23),在排列呈環狀的圓捆輥(24)靠近喂入輪(16)的下端設有喂入口(4),在前捆室(20)的外側設有前室張緊輪(27),在后捆室(I)的外側設有后室張緊輪(26),在喂入口(4)的外側設有圓捆張緊輪(3),在液壓馬達(18)與喂入輪(16)之間前捆室(20)的外側設有張緊輪(19)。
[0006]上述的傳動軸(11)的橫斷面可以為為六角形,傳動更加方便。
[0007]上述的脫模機構可以是:在喂入輪(16)的周圍設有若干彈齒簧軸(29),在彈齒簧軸(29)上設有彈齒簧(28),彈齒簧(28)的另一端設有彈齒(17),也可以是:在喂入輪(16)的上設有托架(33),在托架(33)的周圍設有彈齒(17),在彈齒(17)上設有與齒釘(15)相對應的齒釘縫(34)。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方案,在所述的后捆室⑴底端的機架(13)上設有支撐輪(2),更加穩定。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的起膜鏟¢)的后端設有聯板(30),在起膜鏟出)的上端設有導膜板(31),在起膜鏟¢)的下端設有加強筋(32)。
[0010]作為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的齒輥(14)的兩側設有護板(5),可以分開齒輥(14)兩側的莖桿。
[0011]作為又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的護板(5)的前端設有分桿器(35),在分桿器(35)的后端設有與連接護板(5)的連接邊(37),在分桿器(35)的前端設有分桿板(36),可以從齒棍(14)的前端將莖桿分開。
[0012]所述的分桿板(36)的斷面可以為弧形,也可以為三角形。
[0013]本發明通過在懸掛架后端的機架上設置齒輥,在齒輥后側的底端設置起膜鏟,在齒棍的外側設置地輪,在齒棍后側設置前捆室及后捆室,在前捆室的頂部設有連接后捆室的液壓油缸,在前捆室內部的下端設有喂入輪,在喂入輪的周圍設有彈齒,在前捆室及后捆室內設置排列呈環狀的圓捆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以在秋季作物收獲后莖桿粉碎和耕地作業前進行殘膜回收打捆作業,解決了當年地膜被耕翻到耕層中逐年累計而難以回收的問題,同時,在機具作業時將收膜工作部件與作物莖桿隔離,減少了殘膜中莖桿和雜草的含量,以利于殘膜的再生利用,并且殘膜回收率也大為提高。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中前捆室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1中后捆室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圖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圖1中喂入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圖1中齒輥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圖1中起膜鏟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為圖9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12為圖11中喂入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4為圖13中分桿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5為圖14沿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中所示:1為后捆室,2為支撐輪,3為圓捆張緊輪,4為喂入口,5為護板,6為起膜鏟,7為地輪,8為動力鏈,9為懸掛架,10為大梁,11為傳動軸,12為調節手柄,13為機架,14為齒棍,15為齒釘,16為喂入輪,17為彈齒,18為液壓馬達,19為張緊輪,20為前捆室,21為液壓油缸,22為鉸鏈,23為傳動輪,24為圓捆輥,25為凸筋,26為后室張緊輪,27為前室張緊輪,28為彈齒簧,29為彈齒簧軸,30為聯板,31為導膜板,32為加強筋,33為托架,34為齒釘縫,35為分桿器,36為分桿板,37為連接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實施例1:參照圖1?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