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無紡布為基質植蘚養蚜增加五倍子產量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經濟林的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五倍子蚜的人工植蘚養殖、蚜蟲收集和林間散放增加五倍子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五倍子是一些蚜蟲在鹽膚木、青麩楊和紅麩楊的樹葉上取食,刺激葉組織細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蟲癭。五倍子的主要成分為單寧酸,具有斂肺止血、散熱解毒、敗毒抗癌、醫瘡消腫等功效,中國對五倍子的利用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傳統用途主要是中藥和紡織行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五倍子成為提取單寧酸、沒食子酸和焦性沒食子酸等系列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紡織、礦冶、農業、食品、電子、環保和輕工等行業。近年來,電子級焦性沒食子酸等深加工產品在液晶顯示屏、集成電路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拓展了應用范圍,帶動五倍子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國五倍子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以單寧酸含量高、質優、量大著稱于世,被稱為“中國五倍子”(Chinensis Gallnuts),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出口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我國重要的林特產品和出口創匯商品。
[0003]五倍子共有14種,其中主要生產種有2種:(I)角倍,由角倍蚜(SbA/ecAii?/?WiacAiflefl1Si1S)在鹽膚木上形成,冬寄主蘚主要為側枝匍燈蘚應maximoviczii ) ; (2)肚倍,由肚倍ilJ牙指名亞種 QKaburagia rhusicola rhusicola)(包括 4個亞種)在青麩楊或紅麩楊上形成,冬寄主蘚主要為美灰蘚(BuroAypnum Ieptothallum,又名細枝赤齒蘚)。五倍子的形成對環境條件有嚴格的要求,必須同時具備“蚜、樹、蘚”三要素和適宜的環境條件,才能自然形成倍子。雖然五倍子市場需求量大,但其產量卻一直不能滿足要求。一是因為自然條件下滿足五倍子生長的范圍有限,生產范圍狹窄;二是五倍子的單產較低,自然條件下只有1-5公斤/畝,且產量受氣候因子影響波動很大,產量低且不穩定。1990年以來,以植蘚養蚜、掛放性蚜為主的五倍子人工培育技術在生產上推廣應用,使五倍子單產提高到20-30公斤/畝,促進了五倍子生產的快速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蘚的種植方法、蚜蟲收集和包裝技術等有了較多改進,但在蘚的種植基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還是以土壤種植為主。土壤基質植蘚存在著蘚塊搬運和蚜蟲收集困難、雜草生長快、管理成本高等缺點,難以實現工場化生產和管理,嚴重制約著五倍子人工培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雖然現有技術也公開了利用無土植蘚養蚜的方法,例如,申請號為201410319188.6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無土植蘚養蚜增加肚倍產量的方法,該方法種植苔蘚的基質為瓦片或磚塊,但是我們知道,瓦片或磚塊為泥土燒制而成,質量較重、體積大,易碎,不易搬運,在瓦片或磚塊上植蘚,無法實現大面積迀移,一般只能就地搭棚收集蚜蟲,因此該方法仍未徹底打破傳統基質存在的蘚塊搬運和蚜蟲收集困難等缺陷。
[0004]因此,研發出一種適合苔蘚和蚜蟲生長、蘚塊易于移動,方便蚜蟲收集和散放,且能大幅度提高蚜蟲成活率和五倍子產量的新型基質,已成為五倍子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無紡布為基質植蘚養蚜增加五倍子產量的方法,該方法采用無紡布作為載體,在無紡布基質上植蘚養蚜,根據培育的五倍子蚜蟲種類選擇適合的冬寄主蘚類:角倍蚜選側枝匐燈蘚,肚倍蚜選美灰蘚,通過倍蚜蟲散放法接種倍蚜蟲秋迀蚜進行人工管理和養殖,提高越冬蚜蟲的成活率,管理簡便,且蚜蘚重量輕薄、整體牢固易于移動,方便蚜蟲收集或散放,從而增加林間五倍子產量。
[0006]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以無紡布為基質植蘚養蚜增加五倍子產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植蘚地的選擇與整理:根據苔蘚喜濕耐蔭的生物學特性,在五倍子產區選擇有一定林木遮蔭、不積水的溝谷、壟狀整地,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壟,得到整理好的地塊;
(2)蘚種采集:每年5月上中旬,從喬木或灌木林內采集合適的野生苔蘚或利用往年養蟲牙的蘇塊,副除雜蘇;
(3)植蘚:向步驟(I)所述整理好的壟澆水,使壟面澆透水形成泥漿狀,然后在所述壟面上覆蓋無紡布,拍打使泥漿土透到無紡布表面,再將步驟(2)所述采集到的苔蘚撕成蘚段小塊后貼在所述無紡布的表面,輕輕拍打粘實;
(4)蘚圃管理:在養殖地上方罩掛遮蔭網,遮蔭保濕,攔截樹上的落葉,讓蘚枝自然生長,蘚枝生長到無紡布的網格線間,在無紡布表面形成蘚塊,常規管理;
(5)秋迀蚜接種:當倍子成熟時,采集成熟但未爆裂的倍子,置于步驟(4)所述蘚圃的步道上,讓秋迀蚜從裂口處自然迀飛到蘚塊上,在蘚塊上繁殖并產下越冬蚜,越冬蚜在蘚枝上取食寄生,以渡過冬季;
(6)蚜蘚管理:常規管理,保持蘚塊潮濕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時清理蘚塊上的雜草、落葉等;
(7)倍蚜散放:第2年3月春迀蚜迀飛前,將無紡布蘚塊卷起,運送到倍林內,將蘚塊均勻分布于倍林內遮陽、無積水處,讓倍蚜自然迀飛上樹形成倍子。或者用竹木材料搭建收蚜棚架,將蘚塊懸掛于棚架內收集春迀蚜,裝入蟲袋內,待干母出現時,將蟲袋掛放到倍樹上形成倍子;
(8)蚜蘚回收和再利用:待春迀蚜迀飛結束15-20天后,將林間或收蚜棚內的無紡布蘚塊收回,放回原地繼續培育,第2年適量補植蘚,繼續放若蚜,按同樣方法培育利用。
[0007]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所述的五倍子優選為角倍。
[0008]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3)所述苔蘚撕成的蘚段小塊大小為1-2厘米,蘚段小塊按2-3厘米的間距貼到無紡布的表面。
[0009]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3)所述采用的無紡布的規格為80克/平方米,經生產實踐驗證證明,采用該規格的無紡布作為基質種植苔蘚,養蚜效果好,成活率尚O
[0010]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3)所述無紡布下方泥楽土為細粒土。
[0011]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5)所述的秋迀蚜接種密度為每平方厘米3-4頭,接種前保持蘚枝濕潤但無積水,接種后3~5天內不可澆水,8~10天檢查蘚塊上蚜蟲蠟球的數量,若平均每平方厘米蚜蟲蠟球的數量少于3頭時,需要補放。
[0012]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7)所述無紡布蘚塊按照每畝50-60平方米均勻散放于倍林內。
[0013]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7 )所述在蚜棚架內收集春迀蚜具體是在收蚜棚內的相對濕度為50-65%、棚內溫度為15-20°C,蘚枝不卷曲,收蚜膜上無水滴的條件下,每天14-18時蚜蟲迀飛時段進行的。
[0014]進一步地,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7)所述運輸時無紡布蘚塊卷成的形狀為筒狀,在保濕的條件下可進行較長距離的運輸。
[0015]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I)所述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壟,所述有斜度的壟排水方便,壟間還可增加濕度,更有利于苔蘚生長。
[0016]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7)所述倍蚜自然迀飛上樹形成倍子的具體過程為:當自然溫度和濕度等條件合適時,倍蚜蚜蟲自主迀飛到寄主樹上,在樹干上產下性蚜并交配,形成干母后爬到樹葉上取食,最終形成倍子。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1)本發明采用的無紡布基質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具有自然保濕功能,使土壤水份不易蒸發,且無紡布上有密度適中的編織線網格,可供蘚枝穿插附著,能較好地滿足苔蘚的生長需求;
(2)本發明的苔蘚蘚枝可透過無紡布從土壤吸收水分,在生長過程中蘚枝進入無紡布的編織經瑋線間,經過數月的生長與無紡布較好的連接,形成一體化的輕薄蘚塊,該蘚塊整體牢固,容易移動,不易損壞,有利于財蟲的寄生和財蘇運輸;
(3)本發明采用的無紡布基質可以阻止雜草生長,減少了雜草生長和除草作業對蚜蟲的影響,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提高了蚜蟲成活率;
(4)采用本發明方法得到的輕薄蘚塊容易移動,方便蚜蟲的收集和散放:可以自由選擇將這些蘚塊散放于鹽膚木或青麩楊倍林內任春迀蚜自然迀飛收集蚜蟲或將蘚塊大面積轉移到室內收集蚜蟲的方式。收蚜時,將無紡布蘚塊懸掛于收蚜棚內,由于無紡布基質質地輕而柔韌,占地面積小,在相同面積的收集棚內可收集更多的蚜蟲,可以節省收蚜棚的空間,并有利于調控棚內的溫濕度,獲得較好的收蚜效果;
(5)本發明采用的無紡布基質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無毒無刺激性、價格低廉、可循環利用等特點,且無紡布容易分解,可以在使用幾年后自然降解,不會對土地造成任何污染;
(6)本發明采用的無紡布成本低、體積小,容易移動,搬運、運輸成本等也顯著降低,且本發明蚜蘚還可回收再利用,特別對于越冬蚜部分為2年生以上的肚倍蚜更為適用,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19]實施例1
一種以無紡布為基質植蘚養蚜增加五倍子產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植蘚地的選擇與整理:根據角倍蚜冬寄主蘚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山溝中下部、周圍有林木分布、附近有水源的背風濕潤地,壟狀整地,依地勢整理成斜度為15度左右、壟寬為I米的斜壟,將壟面上的石塊揀凈,并在壟面上鋪一層細粒土,得到整理好的地塊;
(2)蘚種采集:5月上中旬,從野外采集側枝匐燈蘚,挑出雜蘚備用;
(3)植蘚:向步驟(I)所述整理好的壟面上澆透水,邊澆水邊輕輕拍打,使土表呈泥漿狀,然后取80克/平方米的白色無紡布,裁剪成0.8米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