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用繞線輪的往復移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垂釣用繞線輪的往復移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一般來說,大多垂釣用繞線輪具有往復移動機構。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示,雙軸承繞線輪為了將釣線均勻地卷繞到卷筒上而具有往復移動機構(所謂的勻繞機構)。
[0003]一般的往復移動機構包括:具有螺旋槽的蝸桿軸、卡合部件和滑動部件。卡合部件與蝸桿軸的螺旋槽卡合。通過蝸桿軸旋轉,使得卡合部件沿著蝸桿軸往復移動。滑動部件保持卡合部件,并與卡合部件一體地往復移動。
[0004]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43997號公報。
[0005]如上所述,通過卡合部件沿著蝸桿軸往復移動,使得滑動部件也進行往復移動。其結果為,由滑動部件引導的釣線均勻地卷繞到卷筒上。因此,卡合部件順暢地進行往復移動是重要的。因此,希望抑制卡合部件進行往復移動時的晃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抑制卡合部件進行往復移動時的晃動。
[0007]本發明的往復移動機構是垂釣用繞線輪的往復移動機構。該往復移動機構包括蝸桿軸、卡合部件、滑動部件以及蓋部件。蝸桿軸具有螺旋槽。卡合部件與螺旋槽卡合。滑動部件具有貫通孔,并沿著蝸桿軸滑動。蓋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蓋主體部。保持部收納于貫通孔內,并形成為筒狀。蓋主體部覆蓋貫通孔的一端。保持部配置于貫通孔的內周面與卡合部件的外周面之間,將卡合部件保持為能夠滑動旋轉。
[0008]在以往的往復移動機構中,卡合部件由形成于滑動部件的貫通孔保持。與此相對,在本發明的往復移動機構中,利用筒狀的保持部來保持卡合部件。因此,與以往的往復移動機構相比,保持部能夠更接近蝸桿軸地保持卡合部件。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卡合部件往復移動時的晃動。
[0009]并且,如上所述,由于保持部能夠抑制卡合部件的晃動,因此能夠使卡合部件的軸向長度比以往長度短。換言之,能夠使滑動部件的貫通孔的軸向長度比以往長度短,進而能夠使滑動部件緊湊化。
[0010]優選的是,保持部具有外側筒部和內側筒部。外側筒部與貫通孔的內周面接觸。內側筒部配置于外側筒部的內周面與卡合部件的外周面之間。
[0011]根據該構成,能夠利用不同的部件來構成內側筒部和外側筒部。因此,通過利用摩擦系數低的材質來形成內側筒部,能夠使卡合部件更加順暢地旋轉滑動。
[0012]內側筒部能夠是由樹脂構成的滑動襯套或者軸承。
[0013]內側筒部能夠構成為長度比貫通孔的貫通方向的長度長。并且,外側筒部能夠構成為長度比貫通孔的貫通方向的長度短。
[0014]優選的是,貫通孔在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內螺紋部。保持部在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與內螺紋部旋合的外螺紋部。根據該構成,通過收納于滑動部件的貫通孔內的保持部,能夠將蓋部件與滑動部件固定。其結果為,蓋部件能夠將蓋主體部以外的部分收納到滑動部件內,能夠更加緊湊化。
[0015]保持部能夠構成為長度比貫通孔的貫通方向的長度長。
[0016]優選的是,往復移動機構還包括筒狀的引導部件。引導部件配置于蝸桿軸的外周偵U,用于引導滑動部件。引導部件具有能夠使螺旋槽與卡合部件卡合的窗部。根據該構成,能夠使滑動部件的往復移動更加順暢。
[0017]保持部的一部分也可以收納于窗部。
[0018]滑動部件可以具有用于引導釣線的釣線引導部。
[0019]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卡合部件進行往復移動時的晃動。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雙軸承繞線輪的立體圖。
[0021]圖2是雙軸承繞線輪的剖視圖。
[0022]圖3是勻繞機構的剖視圖。
[0023]圖4是勻繞機構的立體圖。
[0024]圖5是變形例I的勻繞機構的剖視圖。
[0025]圖6是變形例2的勻繞機構的剖視圖。
[0026]圖7是變形例2的其他勻繞機構的剖視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100雙軸承繞線輪 50勻繞機構
5蝸桿軸 51螺旋槽 6引導部件 7卡合部件 8滑動部件 9蓋部件 91蓋主體部 92保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明的往復移動機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表示具有往復移動機構的雙軸承繞線輪的立體圖,圖2表示其剖視圖。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雙軸承繞線輪100將釣線向前方(圖1的左上方向)放出。雙軸承繞線輪100包括繞線輪主體1、手柄2、旋轉傳遞機構3、卷筒4以及勻繞機構50 (往復移動機構的一例)。
[0030]如圖1所示,繞線輪主體I具有第一主體部11、第二主體部12、多個連結部13以及裝配部14。第一主體部11與第二主體部12彼此對置。如圖2所示,通過第一主體部11和第二主體部12來支承卷筒軸41。
[0031]如圖1所示,各連結部13連結第一主體部11與第二主體部12。裝配部14構成為在前后方向延伸,并裝配于釣竿。各連結部13中的至少一個連結部13固定于裝配部14。
[0032]如圖2所示,手柄2能夠旋轉地裝配于第一主體部11的外側面。通過旋轉操作手柄2,而經由旋轉傳遞機構3驅動卷筒4和勻繞機構50。
[0033]旋轉傳遞機構3是將手柄2的旋轉傳遞給卷筒4和勻繞機構50的機構。旋轉傳遞機構3設置于第一主體部11內。旋轉傳遞機構3具有驅動軸31、驅動齒輪32、小齒輪33、第一齒輪34以及第二齒輪35。
[0034]驅動軸31與手柄2連結,并與手柄2 —體地旋轉。另外,通過單向離合器36來禁止驅動軸31向釣線放出方向的旋轉。驅動齒輪32裝配于驅動軸31,并與驅動軸31—體地旋轉。小齒輪33與驅動齒輪32嚙合。另外,驅動齒輪33是筒狀。第一齒輪34裝配于驅動軸31并與驅動軸31 —體地旋轉。第二齒輪35與第一齒輪34嚙合。
[0035]卷筒4配置于第一主體部11與第二主體部12之間。在卷筒4的外周面卷繞釣線。卷筒4固定于卷筒軸41,并與卷筒軸41 一體地旋轉。
[0036]卷筒軸41經由軸承部件能夠旋轉地支承于第一主體部11和第二主體部12。卷筒軸41的第一主體部11側的端部貫通小齒輪33內。卷筒軸41經由離合器機構與小齒輪33卡合。在使離合器機構為離合器接合狀態時,卷筒軸41與小齒輪33彼此卡合而能夠一體地旋轉。并且,在使離合器機構為離合器分離狀態時,卷筒軸41與小齒輪33的卡合解除,從而能夠彼此獨立地相對旋轉。詳細來說,小齒輪33經由貫通于卷筒軸41的卡合銷42與卷筒軸41卡合,或解除該卡合。小齒輪33如果向圖2的左側移動則與卡合銷42卡合,如果向圖2的右側移動則解除與卡合銷42的卡合。
[0037]圖3是表示勻繞機構50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勻繞機構50的立體圖。勻繞機構50是為了將釣線均勻地卷繞到卷筒4上而進行往復移動的機構。如圖3和圖4所示,勻繞機構50具有蝸桿軸5、引導部件6、卡合部件7、滑動部件8以及蓋部件9。
[0038]如圖2所示,蝸桿軸5形成為圓柱狀,在外周面具有螺旋槽51。蝸桿軸5實質上與卷筒軸41平行延伸。并且,蝸桿軸5在第一主體部11與第二主體部12之間延伸。
[0039]蝸桿軸5的第一端部52能夠旋轉地支承于第一主體部11。蝸桿軸5的第一端部52也可以經由軸承部件支承于第一主體部11。并且,蝸桿軸5的第二端部53能夠旋轉地支承于第二主體部12。蝸桿軸5的第二端部53也可以經由軸承部件支承于第二主體部12。
[0040]在蝸桿軸5的第一端部52裝配有上述的第二齒輪35。蝸桿軸5能夠與第二齒輪35 一體地旋轉。蝸桿軸5與手柄2的旋轉聯動地旋轉。詳細來說,當使手柄2旋轉時,經由驅動軸31和第一齒輪34使第二齒輪35旋轉,其結果為,蝸桿軸5旋轉。
[0041]引導部件6是用于引導滑動部件8的部件。引導部件6形成為圓筒狀,配置于蝸桿軸5的外周側。引導部件6實質上與蝸桿軸5平行地延伸。并且,引導部件6在第一主體部11與第二主體部12之間延伸。引導部件6的第一端部以不能旋轉的方式支承于第一主體部11。并且,引導部件6的第二端部以不能旋轉的方式支承于第二主體部12。
[0042]如圖1和圖3所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