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茯苓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茯苓屬多孔菌科植物,多生于赤、馬尾松根部。外皮薄而粗糙,呈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干燥菌核入藥。茯苓的主要成分為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質、組氨酸、麥角醇、鉀鹽等,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效。眾多醫療科研單位的研宄資料證明,茯苓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即“抗老素”和“抗癌素”。因此,茯苓的大力栽培和系列開發有著極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0003]我國人工栽培松茯苓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有人進行大面積人工栽培松茯苓,但是,現有的栽培技術中,栽培種的生物轉化率僅為15% -20%,生長周期長,通常在200-240天才能采收,而且原材料的消耗較大,每產一噸鮮茯苓,需要5噸松木原材料,生產成本高。
[0004]現有技術中采用常規的覆土栽培法,露天條件下,袋料溫度和土壤濕度都不能控制,冬天需要多蓋土防凍,夏天則溫度過高,需要噴水降溫,無法保持恒定的溫度和濕度,雨天過多還會造成爛苓,產量降低,而且人畜踩動也會嚴重影響茯苓生長。
[0005]申請號為201010569073.4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室內袋栽茯苓培育方法,將菌袋放于室內沙地中培養,但室內沙地的面積有限,不適合大規模種植茯苓,而且沙地的場地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本發明生產成本低、四季均可栽培茯苓、生長周期短、生物轉化率高。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I)制作段木:選取新鮮無霉變的松樹木,鋸成33-35厘米長的段木,削去粗皮并曬干,扎成5kg/捆的干松木段;
[0009]2)制作輔料:將重量百分比為77%的全干松木肩、20%的米糠或麩皮、I %的白糖、I %的石膏、0.5%的過磷酸鈣、0.5%的硫酸鎂混合,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總重的110-120%的水攪拌均勻,備用;
[0010]3)制作栽培種:先將步驟I)的干松木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小時,撈起瀝去多余水分,浸泡后松木段的含水量達到60%后,再將上述步驟2)中的輔料充分拌勻,保持料內含水量在60%,向30厘米X60厘米X6.5絲米的聚乙稀塑料袋中裝入5cm厚的輔料,再將浸泡的松木段裝入袋中,袋內上部同樣裝入5cm厚的輔料,扎好袋口,進行高溫滅菌;
[0011]4)接種:將滅菌好的菌袋從滅菌鍋內起出,放入潔凈的操作室,待滅菌袋內溫度降到28°C以下后,再把菌袋搬入接種箱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茯苓二級種的接種,接好種后及時放入26-28°C的增養室內進行恒溫培養,20-30天后菌絲長滿全袋,制得菌袋;
[0012]5)選擇并整理場地:選擇向陽、土壤疏松、坡度低于60°、排水性好的地塊作為栽培地,深挖場地30-50厘米,整細土壤;
[0013]6)搭建溫室大棚:在整理好的場地上搭建溫室大棚,并挖設排水溝;
[0014]7)布置白蟻誘殺點:在每畝地的四周深挖4-6個底面積為1-1.5 m2、深度為60cm的土坑,在坑內堆放白蟻喜食的營養料及茯苓菌種,噴施白蟻靈粉或水劑白蟻藥,加蓋好新鮮松枝葉,再用土覆蓋;
[0015]8)覆土栽培:將步驟4)中制得的菌袋一端的薄膜劃開一條口,向開口處插入一根新鮮全干且長30cm的樹枝引木,再將菌袋順坡排放于上述溫室大棚的土坑中,每行土坑寬一米,每排放兩包菌袋,菌袋上插有引木的一端靠近土坑的側壁,蓋土 10-15厘米厚,保持料內溫度為28-30 °C,土壤中含水量為55-70%。
[0016]優選地,所述松樹木為松樹根、松樹兜、松樹尾或松樹枝邊角料。
[0017]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高溫滅菌為高壓高溫滅菌,將菌袋在0.15MPa的壓強下滅菌4-5小時。
[0018]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高溫滅菌為常壓高溫滅菌,將菌袋在100°C下滅菌14-16小時,停火后靜養6-8小時。
[0019]優選地,所述步驟5)的場地為果園地、闊葉林地、旱地或農村山區地。
[0020]優選地,所述步驟7)中的溫室棚在夏季蓋有遮陽網。
[0021]優選地,所述步驟7)中的溫室棚在冬季蓋有塑料薄膜。
[0022]優選地,所述步驟7)中土壤含水量為55-65%。
[0023]優選地,所述步驟7)中土壤含水量為60%。
[002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①本發明的菌種生物轉化率達到了 65% —120%,比常規栽培法生物轉化率的15 — 20%提高了 4一6倍,生產成本比常規栽培每100斤原料需31元又降低到了 29元,降低了 6.45%。
[0025]②資源的利用率達到了 100%,松樹根、松樹蔸、松樹枝、松樹尾及加工后的邊角廢料、松木肩都可以用來栽培茯苓,節約松木原材料,按常規栽培方法,每產I噸鮮茯苓,需用松木原材料5噸,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后,每產I噸鮮茯苓只需用松木原材料1.5噸,比常規栽培法可節約原材料3.5噸。
[0026]③茯苓的生長周期短,從接種到采收只有150—170天,比常規栽培法的200—240天,減少50— 70天。
[0027]④茯苓產品的密實度提高5%,茯苓干品的收率從40-50%提高到55_65%,具體地,現有的種植方法栽培出的茯苓,對濕重為10斤的茯苓加工制得的茯苓干品為4-5斤,采用本發明栽培出的茯苓,對濕重為10斤的茯苓加工制得的茯苓干品為5.5-6.5斤,實踐經驗證明茯苓的密實度得到明顯提高。
[0028]⑤本發明一年栽培的茯苓可連續收獲三年,第一年實現高產,達到畝產8000斤,第二年實現穩產,達到畝產3000斤,第三年實現適產,達到畝產1500斤。
[0029]⑥本發明栽培的茯苓的蟲病率低于1%,幾乎為零,茯苓的利用率高,因蟲病而丟棄的茯苓幾乎沒有。
[0030]⑦搭蓋溫室大棚控制溫度和濕度,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確保茯苓在最佳溫度和濕度下生長,不受季節的影響,一年四季均可以栽培茯苓,根據實踐經驗,一年可種植兩季茯苓。本發明可實現集約化及工廠化栽培茯苓,有效控制茯苓生長的溫度和濕度,防止人畜踩動,便于管理,不需施用任何農藥,保持茯苓產品的純天然性。
[0031]⑧解決了長期以來人工栽培松茯苓受白螞蟻危害造成減產和失收的技術問題,容易推廣。
[0032]本發明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利用馬尾松廢材的樹枝、樹葉、樹根、樹蔸的菌絲體栽培發育茯苓,搭蓋溫室大棚,袋裝無公害工廠化栽培,變廢為寶,屬于一項新的栽培技術,既能保持茯苓純天然性,又能提高馬尾松廢材的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0034]實施例1
[0035]一種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6]I)制作段木:選取新鮮無霉變的松樹木,包括松樹根、松樹兜、松樹尾、松樹枝邊角料,鋸成33-35厘米長的段木,削去粗皮并曬干,扎成5kg/捆的干松木段;
[0037]2)制作輔料:將重量百分比為77%的全干松木肩、20%的米糠、1%的白糖、1%的石膏、0.5%的過磷酸鈣、0.5%的硫酸鎂混合,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總重的110%的水攪拌均勻,備用;
[0038]3)制作栽培種:先將步驟I)的干松木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小時,撈起瀝去多余水分,浸泡后松木段的含水量達到60%后,再將上述步驟2)中的輔料充分拌勻,保持料內含水量在60%,向30厘米X60厘米X6.5絲米的高密度高壓聚乙稀塑料袋中裝入5cm厚的輔料,再將浸泡的松木段裝入袋中,袋內上部同樣裝入5cm厚的輔料,扎好袋口,進行高溫滅菌,高溫滅菌可以采用高壓高溫滅菌,具體為將菌袋在0.15MPa的壓強下滅菌4-5小時,也可采用常壓高溫滅菌,具體為將菌袋在100°C下滅菌14-16小時,停火后靜養6-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