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大棚草莓生產中,長期連作造成土傳病害加重,過度依賴化學農藥與不合理使用農藥造成病原菌的抗藥性增強,草莓花果期長達半年,采果期需經常用藥防治,很難做到農藥安全間隔期采摘上市,因此,往往草莓鮮果農藥殘留較多,安全品質不能保證。此外,種植距離地面近,常造成草莓被微生物、泥土或其他物質二次污染。同時,傳統草莓生產需要彎腰作業,采摘者勞動強度很大。
目前生產中一些草莓高架栽培模式主要有草莓固定吊掛式立體栽培、電動可升降吊掛式立體栽培、平面支架式栽培、立體支架式栽培、可調節式立體栽培、管道立柱式栽培等栽培模式。這些栽培模式中使用的栽培裝置都存在結構復雜和成本偏高的缺點,同時存在著拆卸和安裝復雜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栽培裝置存在結構復雜、成本偏高以及拆卸和安裝簡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所述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縱向延伸的栽培槽和用來放置所述栽培槽的架體,所述架體包括至少兩個沿縱向間隔設置的支撐單元,所述支撐單元包括兩根沿橫向間隔設置的支撐管、固定件和橫向管,所述橫向管的兩端通過固定件固定安裝在兩根支撐管的上部。
優選的,所述支撐單元還包括至少兩根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下端通過所述固定件間隔固定安裝在橫向管上。
優選的,所述限位管的上端安裝有三通管件。
優選的,所述支撐管豎直設置,所述橫向管垂直于所述支撐管,所述限位管垂直于所述橫向管。
優選的,所述栽培槽為方形栽培槽,所述栽培槽槽壁的上邊緣橫向向外延伸形成兩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
優選的,所述支撐單元還包括加強管,所述加強管的兩端通過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裝在兩根支撐管的下部。
優選的,所述固定件為馬鞍卡。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通過架體來承載栽培槽,架體由管子和固定件構成,架體的高度和何尺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以及拆卸和安裝簡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栽培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三通管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草莓高架基質栽培裝置包括栽培槽1和架體,在本實施例中,架體上放置有兩個栽培槽1,當然可以放置一個、三個或更多的栽培槽1。栽培槽1為方形栽培槽1,栽培槽1的槽壁上邊緣橫向向外延伸形成兩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11。栽培槽1由彩鋼壓制而成,制作工藝簡單,可大大降低制作栽培槽1的成本。栽培槽1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10cm,栽培槽1的長度大于1m。在本實施例中,架體包括兩個支撐單元21,兩個支撐單元21縱向且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當然也可以設置三個、四個或者更多的支撐單元21。支撐單元21包括兩根支撐管211、固定件212、橫向管213和限位管214。支撐管211、橫向管213和限位管214均為Φ2.5cm鍍鋅管。兩根支撐管211豎直且間隔一定距離設置,橫向管213的兩端通過固定件212固定安裝在兩根支撐管211的上部,橫向管213垂直于兩根支撐管211。在本實施例中,橫向管213上設置有兩根限位管214,限位管214垂直于橫向管213,限位管214的下端通過固定件212間隔一定距離固定安裝在橫向管213上。限位管214與支撐管211的距離與栽培槽1的寬度匹配,限位管214的高度與栽培槽1的深度匹配。保證限位管214的上端面可以頂在支撐板11的下表面。通過設置限位管214,可將栽培槽1卡在支撐管211和限位管214之間,防止栽培槽1橫向移動。當然,橫向管213上也可以設置三根、四根或者更多的限位管214。固定件212為馬鞍卡,通過使用馬鞍卡對支撐管211、橫向管213和限位管214進行固定,使得架體的拆卸和安裝都十分簡便,大大節省架體的拆卸和安裝時間,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進一步的,為了增大限位管214的上端面對支撐板11的支撐面,限位管214的上端安裝有三通管件215,通過三通管件215支撐栽培槽1的支撐板11,使得栽培槽1放置的更穩定。
進一步的,為了加強支撐單元21的結構強度,支撐單元21還包括加強管216,加強管216的兩端通過固定件212固定安裝在兩根支撐管211的下部,加強管216同樣為Φ2.5cm鍍鋅管,加強管216的長度與橫向管213的長度相同。通過加強管216的兩端分別與兩根支撐管211的下端連接,使得支撐單元21的結構強度得到加強。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可以對之做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