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精養殖池塘水面泡沫的自動去除裝置。
背景技術:
池塘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的主要養殖模式,養殖水環境是池塘養殖穩產、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池塘精養條件下,隨著養殖時間的延長,養殖水體表面常常漂浮著大量的泡沫污物。養殖水體表面出現泡沫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藻類老化:高溫天氣下,光照強、度大,藻類繁殖快速,水體容易引起倒藻而在水面形成泡沫,顏色呈綠色或黃褐色。(2)水體懸浮物過多: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水體中累積殘餌、糞便懸浮物在水面形成泡沫,表現為泡沫的顏色是白色,泡沫呈塊狀。(3)池水富營養化:水體有機物積累,池底池泥累積所釋放的內源性營養過多,使得營養物質超過有益菌類分解速度和藻類吸收負荷,導致水體循環失衡,泡沫多,水質異常。總之,水體泡沫是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標志,是水體有機質過多,大分子有機物未能及時被降解轉化,小分子營養鹽超過藻類吸收凈化的能力的集中反映。
水體泡沫增多,堆積不散,水體發粘,水面通透性差,溶解氧降低,加劇氨氮、亞銷酸鹽等有毒物質含量升高。另外,水體泡沫是水體中有害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其中大量滋生細菌、病毒、有害藻類、衣原體等各種致病因子。所以,去除養殖水體中過多的泡沫是改善養殖水環境,預防病害發生的重要舉措。生產上常采用: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完善養殖設施,提高飼養技術和管理水平等,投放水體和底質改良劑等方式預防和消除水體泡沫的產生。但在養殖的中后期,泡沫的產生仍舊不可避免的產生,養殖常采用直接撈取的方法去除泡沫,但這種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不方便,將泡沫直接撈到池塘四周而造成潛在的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自動清理、管理方便、實施方便的精養殖池塘水面泡沫自動去除裝置,該裝置能將污水直接排到污水池中,不會造成潛在的環境污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精養殖池塘水面泡沫的自動去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VC擋水管、PVC截留管、排污軟管、PVC直角彎頭、排污彎頭、四通接頭和PVC排污控制管, PVC擋水管和PVC截留管通過第一PVC三通接頭相連接且呈“T”字形,在PVC截留管上還設有第二PVC三通接頭,所述四通接頭的一個接口與第二PVC三通接頭相連接,相對的另一個接口與所述排污軟管的一端相連接,四通接頭的另外兩個接口上分別連接有一個PVC直角彎頭,排污軟管的另一端與排污彎頭的一端相連接,排污彎頭的另一端與PVC排污控制管相連接,PVC擋水管的兩端還設有堵頭。
進一步地,所述PVC擋水管的長度為2-3米,PVC截流管長度為5-6米。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PVC三通接頭設置在PVC擋水管的中部,在所述截流管距離所述第一PVC三通接頭0.8-1米處設置有所述第二PVC三通接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自動清理、管理方便、實施方便,能夠將污水直接排到污水池中,不會造成潛在的環境污染等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池塘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精養殖池塘水面泡沫的自動去除裝置,包括PVC擋水管1、PVC截留管2、排污軟管3、PVC直角彎頭4、排污彎頭5、四通接頭6和PVC排污控制管7。其中, PVC擋水管1和PVC截留管2通過第一PVC三通接頭8相連接,連接后呈“T”字形。在PVC截留管2上還設有第二PVC三通接頭9。所述四通接頭6的一個接口與第二PVC三通接頭9相連接,相對的另一個接口與所述排污軟管3的一端相連接,四通接頭6的另外兩個接口上分別連接有一個PVC直角彎頭4。排污軟管3的另一端與排污彎頭5的一端相連接,排污彎頭5的另一端與PVC排污控制管7相連接,PVC擋水管的兩端還設有堵頭。
本實施例中,上述PVC擋水管1的長度為2-3米,PVC截流管2長度為5-6米。具體的尺寸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所述第一PVC三通接頭8設置在PVC擋水管1的中部,在所述PVC截流管2距離所述第一PVC三通接頭1米處設置有所述第二PVC三通接頭9。
使用時,如圖2所示,將PVC截流管懸空端固定在池壁上,使“丁”字型結構漂浮在水面。由于“丁”字形具有一定的重力,能夠PVC直角彎頭4的開口低于水面2-3厘米,形成水位差。排污軟管3則穿過池塘壁到排污池內與排污彎頭5連接,形成排污口,并能夠通過PVC排污控制管7控制排污,具體是,當需要排污時將PVC排污控制管7取出;不需要排污時則將PVC排污控制管7接上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理原理實現的,首先打開池塘內的增氧機,借助水流循環把污物集中在一個“丁”字形的凹槽區域中,再利用水位差原理及密度差原理將水面泡沫污物從管道中排出的過程。
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