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魚菜共生耕作系統中循環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循環自凈化生態種養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魚菜共生耕作體系模式有開放模式和封閉循環模式,開放模式中種養池排放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種養池補充新水,新水含有的毒氣基本沒有,對魚類生長好,但該方式比較浪費水資源,成本高,并且種植系統中的水沒能充分利用,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該模式;封閉循環模式中種養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后,以循環的方式進入魚生共生系統的種養池,水在種養池、濾液床、畜水池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循環。現有的封閉循環水處理系統采用的是統一建造凈化站,即所有種養池的廢水都集中到一個畜水池,然后統一進行沉淀、過濾和消毒后再回到各個種養池使用。這樣就不能滿足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期的魚類對水質的要求,不利于魚類的生長發育和繁殖,也不能保證魚肉的品質,還容易發生病害的交叉感染。
cn200910015889.x公開一種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系統,其特征為:采用養殖池與循環水處理池一體化結構,養殖池內的養殖池中心排水管連有排污插管和清排水兼攔沫管,養殖池通過清排水兼攔沫管與循環水處理池連通,循環水處理池包括循序貫通的生化處理池、調溫消毒池與循環水泵池,循環水泵通過出水管與養殖池連通。此發明雖然采用養殖池、生化處理、控溫和消毒于一體的方法,達到了養殖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期的魚類可以分別調控水流量、水溫等運行參數和避免病害交叉感染的問題。但是,該循環水處理系統中的生化處理池內只裝有用于降解氨氮的彈性生物濾料,這樣只可以降解氨氮和除去大顆粒雜質的沉淀和泡沫浮渣,水質處理不徹底,效果不好,長期使用同樣會影響魚類生長和魚肉品質,并且難于實現高密度養殖。因此,研制一種水質處理徹底、凈化效果好,能有效地促進魚類生長發育,提高魚肉品質,并能實現高密度養殖的內循環自凈化生態種養系統是客觀需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質處理徹底、凈化效果好,能有效地促進魚類生長發育,提高魚肉品質,并能實現高密度養殖的內循環自凈化生態種養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種養池和循環水處理池,種養池和循環水處理池采用一體化結構,循環水處理池設置在種養池的后方,池子的一側設置有貫穿種養池和循環水處理池的水槽,循環水處理池包括生物濾床、磁能過濾床和紫外線殺菌床;生物濾床的上部設置有過濾毛刷,底部種植有水草,生物濾床的底平面低于種養池的底平面;磁能過濾床包括依次連接的沉淀箱、活性炭過濾器、麥飯石過濾器、生物能量過濾器;生物濾床的出水口通過軸流泵與沉淀箱的進水口連接,生物能量過濾器的出水口與紫外線殺菌床的進水口連接,紫外線殺菌床的出水口連接水槽進口,水槽出口連接種養池的前端。
進一步地,生物能量過濾器至少串聯設置兩臺,生物能量過濾器的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鋼網管,鋼網管與生物能量過濾器的內管壁之間從下至上填充有遠紅外線能量球、托瑪琳球、富氫水陶粒和微孔抗菌球。
進一步地,種養池的前端設置有射流增氧機。
進一步地,種養池和循環水處理池之間設置有導流墻,導流墻的底部離種養池的底部留有15-20cm的間隙,導流墻的頂部低于種養池的頂部20-25cm。
進一步地,生物濾床的底平面比種養池的底平面低30-40cm。
進一步地,生物濾床和沉淀箱的底部均設置有排污管。
進一步地,排污管和各種連接管上均配套設置有閥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分別在每個種養池后單獨設置循環水處理池,能夠根據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期的魚類對水質的要求進行單獨調控,促進魚類的生長發育,防止病害的交叉感染;循環水處理池包括生物濾床、磁能過濾床和紫外線殺菌床,種養廢水經過以上裝置沉淀、過濾、殺菌后,水質可以達到飲用水標準,水質處理徹底、凈化效果好,提高了魚肉的品質和口感,并能實現高密度養殖,促進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向視圖。
圖中:1-種養池,2-射流增氧機,3-水槽,4-導流墻,5-生物濾床,51-過濾毛刷,52-水草,6-紫外線殺菌床,7-磁能過濾床,71-生物能量過濾器,711-鋼網管,712-微孔抗菌球,713-富氫水陶粒,714-托瑪琳球,715-遠紅外線能量球,72-麥飯石過濾器,73-活性炭過濾器,74-沉淀箱,8-排污管,9-軸流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3示,本發明包括種養池1和循環水處理池,種養池1和循環水處理池采用一體化結構,循環水處理池設置在種養池1的后方,池子的一側設置有貫穿種養池1和循環水處理池的水槽3,循環水處理池包括生物濾床5和磁能過濾床7和紫外線殺菌床6;生物濾床5的上部設置有過濾毛刷51,底部種植有水草52,生物濾床5的底平面低于種養池1的底平面;磁能過濾床7包括依次連接的沉淀箱74、活性炭過濾器73、麥飯石過濾器72、生物能量過濾器71;生物濾床5的出水口通過軸流泵9與沉淀箱74的進水口連接,生物能量過濾器71的出水口與紫外線殺菌床6的進水口連接,紫外線殺菌床6的出水口連接水槽3進口,水槽3出口連接種養池1的前端。
生物能量過濾器71至少串聯設置兩臺,生物能量過濾器71的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鋼網管711,鋼網管711與生物能量過濾器71的內管壁之間從下至上填充有遠紅外線能量球715、托瑪琳球714、富氫水陶粒713和微孔抗菌球712。遠紅外線能量球715能夠能效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去除水中有害的物質,為有益硝化細菌提供最大的居所,平衡水中的酸堿度。托瑪琳球714會產生兩種負離子(羥離子與水合氫離子),利用此作用,可將自來水管中紅色鐵銹變成黑色鐵銹,黑色鐵銹不會繼續生銹。富氫水陶粒713具有吸附、過濾、降解、除氟、除氨氮的作用。微孔抗菌球712比表面積大,能吸附極性較高的分子,有害細菌殺抑率達到95%以上,具有抗菌、凈水和活水的功能。
種養池1的前端設置有射流增氧機2。一方面可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另一方面沖擊水體流動,人工制造“流水養魚”的狀態,模擬魚類生長的生態環境,提高魚肉的品質。
種養池1和循環水處理池之間設置有導流墻4,導流墻4的底部離種養池1的底部留有15-20cm的間隙,導流墻4的頂部低于種養池1的頂部20-25cm。
生物濾床5的底平面比種養池1的底平面低30-40cm。以便于種養池1的水體靠高度差能自行流入生物濾床5內,減小動力消耗,在生物濾床5底部種植水草52能起到吸附雜質、凈化水體的作用。
生物濾床5和沉淀箱74的底部均設置有排污管8。以便及時排除污水,提高水體質量。
為了便于控制水流水量,排污管8和各種連接管上均配套設置有閥門。
本發明可以在溫室大棚內或露天環境下建造,也可以采用地上式或地下式結構,還可以建造一套或多套,每套的規格為10~30m×3~8m×1~1.2m,其中種養池1的長度占整個池子的4/5。地上式結構采用鍍鋅管作結構框架,內敷設防水布,靈活性強,便于搬遷或拆卸。建造時應因地制宜,盡量不要改變土地的原來的使用性質,避免破壞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