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特種水產品生態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和水蛭生態種養方法。
背景技術:
寬體金線蛭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人工養殖利潤空間大。在當前,寬體金線蛭人工養殖模式主要為池塘網箱和水泥池養殖二種。在長江中下游養殖區,水蛭養殖戶在每年4月份前后肥水養螺,5月底前后蛭苗下塘養殖,同年9月份開始排水捕撈水蛭。生產中常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寬體金線蛭不耐高溫,養殖水位較淺,每年8月份高溫期養殖水體水溫偏高,寬體金線蛭生長緩慢甚至大批死亡;二是養殖水體水草難控,特別是網箱養殖為了固定箱底利用泥土壓箱,養殖中后期野生水草瘋長,水草晴天光合作用強烈,水體ph等理化因子變化快,對水蛭應激大;三是殘餌多,底質難控制,寬體金線蛭在人工養殖水體中主要捕食活螺絲,吮吸其內臟、血液等組織,螺絲厴附近肌肉結實,寬體金線蛭不能吸食完全,殘留螺絲肉在養殖水體中腐爛敗壞水質,導致寬體金線蛭養殖后期水體底質發黑、惡臭,水質惡化,寬體金線蛭疾病暴發。專利申請號為“201610871649x”,專利名稱為“梯田水蛭稻蝦混合生態循環養殖系統及養殖方法”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生態養殖系統,通過在稻蝦養殖田旁設置水蛭養殖田,水蛭和龍蝦進食后的殘留物和排泄物通過換水方式進入到稻田內,給水稻提供有機肥料,同時水蛭進食后的動物殘留物還給龍蝦提供飼料,龍蝦對各種昆蟲的捕殺防止稻谷的病蟲災害,避免農藥的使用,節省稻田種植成本,但是在該生態養殖系統水蛭和水稻種養殖在不同田塊中,沒有發揮水稻抑制雜草生長和在高溫期遮陰降溫作用,同時水稻凈化水蛭養殖水質效果有限,蛭稻生態效應不能充分發揮,水蛭養殖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不能充分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改善水蛭生長環境,實現稻蛭生態健康養殖的生態種養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稻和水蛭生態種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養殖準備,池塘網箱養殖或者水泥池養殖,
其中,池塘網箱養殖:選擇一整理好的池塘,制作好網箱,用木樁或竹樁將網箱固定在池塘中,將盛滿泥土的水稻栽種盆均勻分布在箱底,并在網箱內四周均勻分布小土堆或大紅瓦片壓住箱底,消毒進水后,在網箱內施肥引藻種培水,并在小土堆或者大紅瓦片上栽種沉水性植物,投放成螺,
水泥池養殖:選擇一水泥池,清理好水泥池,將盛滿泥土的水稻栽種盆均勻分布在池底,消毒進水后,向水泥池內施肥引藻種培水,并在四周栽種沉水性植物,投放成螺;
步驟2,水稻種植和蛭苗放養:將秧苗移栽到水稻栽種盆中,投放寬體金線蛭苗或發育成熟蛭繭;
步驟3,飼養管理,
飼料投喂:向水體中定期補充活螺絲,逐漸增大螺絲規格,養殖中后期均勻投放中重量為0.5g-2.5g/顆的大號螺絲到養殖水體中,
水位調節:逐漸提高水位,高溫期控制水深80-110cm,養殖后期水深控制在50-80cm,
疾病防治:養殖前期每20天用em菌或乳酸菌調水一次,中后期每10天-15天調水一次,并根據水質情況適當換水,當發現有寬體金線蛭死亡時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
其它:養殖前期若發現有青苔生長及時用防控青苔藥物控制青苔,養殖中后期防止水鳥侵害水蛭等;
步驟4,收獲:排放池水,捕捉寬體金線蛭,水稻成熟后開始收割水稻。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步驟1中的池塘的一邊角設有排水口;水泥池為一南北走向水泥池,水泥池四周向內側設計成“﹃”形,水泥池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排水口,進水口水平位置高于排水口,水泥池底設有納米增氧管;網箱的網目為80目,網箱上沿設置“『”防逃檐,在網箱長邊靠近中間處安裝一個進水管;小土堆或大紅瓦片直接分布的間隔為1.0-2.0m,小土堆的直徑為40-100cm,水稻栽種盆直徑為30-50cm、高10-20cm,盆之間間隔為0.5-1.5m;消毒7天后進水,進水高度為30-40cm,沉水性植物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肥水20-30天后投放成螺,每平方累計投螺0.5-1kg,養殖期間7-10天追肥一次。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步驟2中所述秧苗采用4月中旬旱田育秧或盤栽育秧,移植到水稻栽種盆中的栽種期為5月中旬至6月初,每盆栽種3或4穴,每穴2-5株,栽種3穴時呈“∵”形,栽種4穴“∷”形,栽種時水位不高于盆口10cm,其中秧苗選取株型高大、莖桿粗壯、抗倒伏、適宜深水位種植高桿水稻品種,
將所述寬體金線蛭苗投放入網箱中,或將發育成熟蛭繭平鋪到養殖水體浮板上并蓋上3cm潮濕泥土和水草,浮板寬30-60cm,每平方米養殖面積投放蛭苗150-350條;若為蛭繭,按35條/繭計算。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步驟4中寬體金線蛭的捕捉開始時間為9月初,水稻收割期為10月底至11月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利用沉水性植物、水稻和水蛭之間互利共生關系,改善水蛭生長環境,實現稻蛭生態健康養殖,提高養殖經濟、生態效益。
2、本發明將水稻栽種盆放入水蛭養殖水體中,水稻不斷吸收水體有機質和殘餌,水稻快速生長占據水體空間,抑制養殖雜草和青苔生長,遮擋陽光降低水溫,為水蛭提供附著物,促進水蛭生長,本發明操作簡單,管理方便,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水稻和水蛭生態種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非限制性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理解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為:一種寬體金線蛭與水稻池塘網箱生態種養技術。
(1)池塘養殖網箱準備
池塘面積約3300㎡,長方形,長約75m,寬約45m,東西走向,池塘深1.5m,在池塘西北角設置排水口1個。池塘中布置養殖長35m、寬6m養殖網箱共9個,網箱南北走向,網箱高1.2m,網目為80目,網箱上沿設置防逃檐,用木樁固定網箱在池塘中,每個網箱靠近中部安裝進水管一個。3月15號清理網箱,在網箱四周間隔1.5m堆小土堆一個,在網箱中間擺放盛滿泥土塑料水稻栽種盆3排,盆間間隔1m,每個盆泥土中間放經烘干雞糞約80g,每個網箱水稻栽種盆96個。4月1號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4月8號進水至30cm并肥水,在網箱四周小土堆交替栽種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一周后再補肥水膏一次,4月11號-15號投放田螺,平均每平方米網箱面積投放累計成螺0.8kg。
(2)水稻和蛭苗種養
蛭苗:5月15號前后每個網箱浮板上平放經挑選發育成熟蛭繭1.1kg(每kg蛭繭約970個)并蓋上潮濕泥土和活水草,浮板寬50cm、長100cm,定期向浮板上澆水,待大量蛭苗出繭后將浮板上蛭繭倒到網箱水體中。
水稻:水稻為江蘇省農科院糧作物選育南梗46,4月下旬旱田育秧,6月初移栽到水稻栽種盆中,每盆栽種3穴,在盆中呈“∵”形栽種,每穴3-4株,栽種時水位不高于盆口10cm。
(3)飼養管理
6月底開始補活田螺,以后根據箱內田螺數量7-10天補充一次。5-8月份逐漸提升水位至100cm,9月份水位控制在60-80cm。每5-10天向箱內適量加注新水一次。6月份和7月份約20天左右用em菌調水一次,8月份每10天-15天用em菌或乳菌調水一次。
(4)收獲
10月初排水捕捉寬體金線蛭;水蛭收集結束后加水50cm,10月底收割水稻。
養殖結果:9個網箱共捕捉獲寬體金線蛭2147.4kg,平均產量429.5kg/667㎡(以池塘面積計),出售寬體金線蛭約31.35萬元。收獲水稻146kg。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為:一種寬體金線蛭與水稻水泥池生態種養技術。
(1)水泥池準備
水泥池共8個,南北走向,池寬5m,長20m,深1.1m,池四周向內側設計成“﹃”形防止寬體金線蛭逃走。進排水口在水泥池二端,池底由進水口向排水口一側傾斜,進排水口用80目篩絹網包裹。3月底清池,將直徑36cm左右、高12cm左右塑料盆盛滿泥土平放到池底,每盆泥土中施經干燥處理鴿子糞為基肥,每個水泥池擺放2排,共34個,盆之間間隔1m;用漂白粉對水泥池消毒一次,7天后進水30cm左右;在水泥池四周距池壁60cm左右間隔栽種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用大紅瓦片壓根栽種,間隔1.5m左右;4月中旬開始陸續向網箱內投放成螺,每平方水泥池累計投螺約1kg,池底安裝納米增氧管。
(2)水稻和蛭苗種養
蛭苗:5月中旬投放寬體金線蛭苗,每平方米水泥池面積平均投放蛭苗250條,蛭苗投放前先噴灑低濃度維c等抗應激藥物。
水稻:水稻為江蘇省農科院糧作物選育南梗46,4月下旬旱田育秧,6月初移栽到水稻栽種盆中,每盆栽種4穴,秧苗在盆中呈“∷”形栽種,每穴2-3株,栽種時水位不高于盆口10cm。
(3)飼養管理
6月中旬開始補活田螺,以后根據箱內田螺數量7-10天補充一次。5-8月份逐漸提升水位至90cm,9月份水位控制在50-80cm。每2-5天向池內適量加注新水一次。6月份和7月份約20天左右用em菌調水一次,8月份每10天-15天用em菌或乳菌調水一次。養殖中后每晚增氧2-5小時。
(4)收獲
9月底排水捕捉寬體金線蛭;水蛭收集結束后加水50cm,10月底收割水稻。
養殖結果:8個水泥池共捕捉獲寬體金線蛭1244kg,平均產量1.56kg/㎡,出售寬體金線蛭約18.2萬元。水稻38kg。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為:一種寬體金線蛭與水稻池塘網箱生態種養技術。
池塘面積約20000㎡,設置長42m、寬6m養殖網箱45個,網箱高1.2m,網目為80目,網箱上沿設置防逃檐,用木樁固定網箱在池塘中,網箱南北走向。3月中旬安裝網箱,在網箱四周間隔1.5m堆小土堆一個,在網箱中間擺放盛滿泥土水稻栽種盆3排,盆間間隔1m,每個盆泥土中間放經烘干處理雞糞約80g。4月初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一周后進水至30cm并肥水和栽種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一周后再補肥水膏一次,4月中旬開始投放田螺,平均每平方米網箱面積投放累計成螺0.8kg。
(2)水稻和蛭苗種養
蛭苗:5月中旬每個網箱浮板上平放經挑選發育成熟蛭繭2.0kg(每kg蛭繭約970個)并蓋上潮濕泥土和活水草,浮板寬50cm、長100cm,定期向浮板上澆水,待大量蛭苗出繭后將將浮板上蛭繭移到網箱水體中。
水稻:水稻為江蘇省農科院糧作物選育南梗5055,5月中旬旱田育秧,6月初移栽到水稻栽種盆中,每盆分開栽種4穴,秧苗在盆中呈“∷”形栽種,每穴2-3株,栽種時水位不高于盆口10cm。
(3)飼養管理
6月中旬開始補活田螺,以后根據箱內田螺數量7-10天補充一次。5-8月份逐漸提升水位至100cm,9月份水位控制在50-80cm。每3-5天向箱內適量加注新水一次。6月份和7月份約20天左右用em菌調水一次,8月份每10天-15天用em菌或乳菌調水一次。
(4)收獲
9月底排水捕捉寬體金線蛭;水蛭收集結束后加水50cm,10月底收割水稻。
養殖結果:45個網箱共捕捉獲寬體金線蛭19765kg,水稻603kg。出售寬體金線蛭約288.6萬元,養殖水蛭平均獲利3.9萬元/667㎡。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沉水性植物、水稻和水蛭之間互利共生關系,改善水蛭生長環境,實現稻蛭生態健康養殖,提高了養殖經濟、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