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山藥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山藥種植方法及肥料。
背景技術:
山藥,即薯蕷,別名懷山藥、淮山藥、土薯、山薯、山芋、玉延。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塊根含淀粉和蛋白質,可以吃。單子葉植物,10屬650種,廣布于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薯蕷約80種。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
山藥對養分的吸收動態與植株鮮重的增長動態相一致。發芽期,植株生長量小,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亦少。甩蔓發棵期,隨著植株生長速度的加快,生長量增加,對養分的吸收量也隨著增加,特別是對氮的吸收量增加較多。山藥在生長過程中施肥種類用量及方法會嚴重影響山藥的生長狀況,且施肥深度、用量、種類等這幾個因素在山藥種植過程中會影響根莖的產量和質量且難以控制以保證山藥的產量。
因此,本文提出一種山藥種植方法及肥料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的山藥種植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山藥種植方法及肥料。
一種山藥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擇地刨溝:選擇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地進行種植,并且間隔刨制深度分別為5-10cm和12-15cm的兩條平行的溝槽,且兩深度不同的溝槽之間的間距l為15-20cm,且在兩深度不同的溝槽之間開設一條深度d為25-35cm的上端寬度為8-15cm、下端寬度為5-8cm的v形肥料添加槽;
(2)導向管栽培:沿兩相互間隔深度不同的溝槽方向平鋪放置用于栽培種苗的導向管,且同一溝槽嚙任意兩相鄰的導線管間隔距離為10-15cm,將種苗根部放置在導向管內部,使種苗漏出導向管管口,種苗距離地面高度為5-7cm,用土填埋固定種苗和導向管;
(3)施肥覆膜:向v形肥料添加槽內部添加肥料,在導向管填土覆蓋后在土地表面覆蓋一層保溫膜,并在保溫膜兩側覆蓋土;
(4)搭架:待到山藥株體高度為18-25cm時,搭架引藤,并在此之后間隔7-12天施加營養型葉面肥,施加次數為2-4次;
(5)追肥:當山藥的株體生長到45-55cm時,按氮、磷、鉀質量比為2:3:5追加肥料,將用耕犁在v形肥料添加槽內翻土,使土壤表面的氮、磷、鉀肥料翻蓋到v形肥料添加槽內,并在此之后間隔5-10天用水將納米鉀肥稀釋進行灌溉;
(6)收獲:當葉片枯死后,挖掘并晃動山藥種植管根部,將山藥連同山藥導向管一起從土壤中拔出,然后從導向管內部將山藥取出。
優選地,步驟(5)納米鉀肥稀釋為至1l/100g,每顆株苗根部灌溉50-150ml,可間隔6-10天再灌溉一次,總計灌溉3-5次。
一種用于所述的山藥種植方法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肥料添加槽內部的肥料由上至下依次發酵腐熟好的農家肥層、速效氮肥層、硫酸鉀復合肥層、有機肥層組成,農家肥層采用優質腐熟農家肥與草木灰質量比3:1混合均勻,所述農家肥層、速效氮肥層、硫酸鉀復合肥層、有機肥層厚度比例為5:1:3:4。
優選地,所述有機肥層由優質發酵豆粕和山藥株體干燥后按質量比2:1配比加工成大小為0.5-1mm的顆粒構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設有v型肥料添加槽,槽內添加有腐熟農家肥和草木灰,肥效長可長期為山藥的生長提供氮、磷、鉀等元素,鋪施有機肥不僅可持續提供營養,而且有降低土溫,保持墑情,穩定土壤透氣,防除雜草之功效,且v型肥料添加槽內依次疊設的農家肥層、速效氮肥層、硫酸鉀復合肥層、有機肥層,可為山藥的生長提供足夠的養分,避免造成山藥生長不良的情況;
2、本發明采用橫向平鋪的導向管生長山藥,挖掘方便省力,不易損傷根部,且采用深淺層交錯布置充分利用空間且便于吸收v型肥料添加槽內部的氮、磷、鉀等山藥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畝產量高;
3、本發明山藥在塊莖生長盛期追加營養型葉面肥,使根系發達,新生根增加四分之一,根系活力增加30%,有利于植株對水分和營養元素的吸收,進而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
4、本發明采用在塊莖生長盛期追加納米鉀肥溶液,使納米有機鉀的某些部分為黃腐酸等低分子腐植酸,對含鉀硅酸鹽、鉀長石等礦物有溶蝕作用,可以緩慢分解增加鉀的釋放量,提高速效鉀的含量,因此該產品比普通鉀肥(硫酸鉀/氯化鉀)利用率提高3倍,它具有改良土壤、用地養地相結合,長效與速效相協調,增速鉀元素生效以促進塊莖的膨大和物質積累,提高山藥的產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中圖1中v型肥料添加槽結構圖。
圖中:
1-淺層導向管、2-v形肥料添加槽、3-深層導向管、4-保溫膜、5-農家肥層、6-速效氮肥層、7-硫酸鉀復合肥層、8-有機肥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2所示
本發明提供一種山藥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擇地刨溝:選擇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地進行種植,并且間隔刨制深度分別為5-10cm和12-15cm的兩條平行的溝槽,且兩深度不同的溝槽之間的間距l為15-20cm,且在兩深度不同的溝槽之間開設一條深度d為25-35cm的上端寬度為8-15cm、下端寬度為5-8cm的v形肥料添加槽2;
(2)導向管栽培:沿兩相互間隔深度不同的溝槽方向平鋪放置用于栽培種苗的導向管,且同一溝槽嚙任意兩相鄰的導線管間隔距離為10-15cm,將種苗根部放置在導向管內部,使種苗漏出導向管管口,種苗距離地面高度為5-7cm,用土填埋固定種苗和導向管;
(3)施肥覆膜:向v形肥料添加槽2內部添加肥料,在導向管填土覆蓋后在土地表面覆蓋一層保溫膜4,并在保溫膜4兩側覆蓋土;
(4)搭架:待到山藥株體高度為18-25cm時,搭架引藤,并在此之后間隔7-12天施加營養型葉面肥,施加次數為2-4次;
(5)追肥:當山藥的株體生長到45-55cm時,按氮、磷、鉀質量比為2:3:5追加肥料,將用耕犁在v形肥料添加槽2內翻土,使土壤表面的氮、磷、鉀肥料翻蓋到v形肥料添加槽2內,并在此之后間隔5-10天用水將納米鉀肥稀釋進行灌溉;
(6)收獲:當葉片枯死后,挖掘并晃動山藥種植管根部,將山藥連同山藥導向管一起從土壤中拔出,然后從導向管內部將山藥取出。
優選地,步驟(5)納米鉀肥稀釋為至1l/100g,每顆株苗根部灌溉50-150ml,可間隔6-10天再灌溉一次,總計灌溉3-5次。
一種用于所述的山藥種植方法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肥料添加槽2內部的肥料由上至下依次發酵腐熟好的農家肥層5、速效氮肥層6、硫酸鉀復合肥層7、有機肥層組8成,農家肥層5采用優質腐熟農家肥與草木灰質量比3:1混合均勻,所述農家肥層5、速效氮肥層6、硫酸鉀復合肥層7、有機肥層8厚度比例為5:1:3:4。
優選地,所述有機肥層8由優質發酵豆粕和山藥株體干燥后按質量比2:1配比加工成大小為0.5-1mm的顆粒構成。
本發明采用深度為5-10cm的淺層導向管1和深度為12-15cm深層導向管3交錯平鋪布置在地面溝槽內部,淺層導向管1和深層導向管3之間設有一v形肥料添加槽2,v形肥料添加槽2由下至上依次設有腐熟好的農家肥層5、速效氮肥層6、硫酸鉀復合肥層7、有機肥層8,這樣位于v形肥料添加槽2兩側的淺層導向管1、深層導向管3內部的山藥根部可充分吸收v形肥料添加槽2內部的肥料中氮、磷、鉀等元素,深淺層交錯布置充分利用空間且便于吸收v型肥料添加槽內部的氮、磷、鉀等山藥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畝產量高,在山藥在塊莖生長盛期時,按氮、磷、鉀質量比為2:3:5追加肥料,翻土以增加土的通透性,對山藥根部呼吸有幫助且能夠快速使肥料到達根莖端部,快速發揮肥效,然后追加營養型葉面肥,使根系發達,新生根增加四分之一,根系活力增加30%,有利于植株對水分和營養元素的吸收,進而提高作物產量,以水將納米鉀肥稀釋至1l/100g,每顆株苗根部灌溉50-150ml,可間隔6-10天再灌溉一次,納米有機鉀肥使納米有機鉀的某些部分為黃腐酸等低分子腐植酸,對含鉀硅酸鹽、鉀長石等礦物有溶蝕作用,可以緩慢分解增加鉀的釋放量,提高速效鉀的含量,因此該產品比普通鉀肥(硫酸鉀/氯化鉀)利用率提高3倍,它具有改良土壤、用地養地相結合,長效與速效相協調,增速鉀元素生效以促進塊莖的膨大和物質積累,提高山藥的產量。
利用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