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同時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殺蟲劑進行科學復配,用以擴大殺蟲譜或者提高防治效果,得到廣泛運用。如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與殺蟲單、吡蟲啉與殺蟲單、毒死蜱與殺蟲雙、滅多威與殺蟲雙等復配的農藥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水稻螟蟲及飛虱是水稻種植中的主要害蟲,其中又以二化螟和褐飛虱、白背飛虱危害為甚。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國水稻上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在分蘗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蟲傷株和白穗,一般年份減產8%~10%,嚴重時減產在3成以上。國內各稻區均有分布,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廣,但主要以長江流域及以南稻區發生較重,近年來發生數量呈明顯上升的態勢。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還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蠶豆、麥類等作物以及蘆葦、稗、李氏禾等雜草。
二化螟不僅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重要害蟲,在國外水稻種植區分布也很廣,例如,朝鮮、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埃及等二化螟的危害也十分嚴重。
水稻稻飛虱(riceplanthopper)屬同翅目飛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三種。危害較重的是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后期以褐飛虱為主;中晚稻以褐飛虱為主。
稻飛虱對水稻的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長受阻,嚴重時稻叢成團枯萎,甚至全田死稈倒伏,產卵也會刺傷植株,破壞輸導組織,妨礙營養物質運輸并傳播病毒病。
目前,防治水稻螟蟲和飛虱的復配殺蟲劑主要有對稻飛虱防治效果較好的吡蟲啉與防治螟蟲效果較好的殺蟲單、三唑磷等殺蟲劑復配的配方。
然而,由于吡蟲啉的抗性增長很快,隨著使用次數的積累,防治效果不斷下降,畝用藥量顯著增加,不但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而且加大了對環境的影響。
特別是吡蟲啉不但有高抗性,而且還對自然界中傳播花粉的蜂群毒殺嚴重,因此減少了自然界中的蜂群傳播植物花粉,阻斷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鏈條,給自然生態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吡蟲啉能否能繼續使用,在農業管理部門和農藥生產部門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表公告稱,將重新設定吡蟲啉、啶蟲脒等煙堿類農藥的毒性判定標準。加拿大蟲害防治管理機構(pmra)將對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的環境風險進行重新評審。美國環保署早在2009年就開始公開對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進行復審。巴西環保署(ibama)也將重新評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對環境生物的毒性。
三氟苯嘧啶是新型介離子類或兩性離子類殺蟲劑,亦為新型嘧啶酮類化合物,具有高效,持效,用藥量低,對環境友好等特點,主要防治水稻飛虱、葉蟬等。它與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不同的作用機理,最大的特點是對傳粉昆蟲無不利影響,可以克服吡蟲啉等煙堿類殺蟲劑對傳粉昆蟲劇毒的致命缺陷。三氟苯嘧啶廣譜、高效、持效,對鱗翅目、同翅目等多種害蟲均具有很好的防效,可用于棉花、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特別是防治水稻褐飛虱(nilaparvatalugens)有特效。
三氟苯嘧啶屬超高效殺蟲劑,防治水稻稻飛虱,噴霧使用,有效成分用藥量僅為15~22.5克/公頃(即1~1.5克/畝)。而且該殺蟲劑毒性極低,對哺乳動物急性經口、經皮均屬微毒級,對環境生物安全,對傳粉昆蟲無不利影響。
殺蟲磺,英文名稱為:bensultap。它是沙蠶毒素類仿生農藥高端品種,為選擇性殺蟲劑,每畝用有效成分40克,即可有效防除水稻害蟲。其作用機理為,殺蟲磺侵入昆蟲神經細胞的結合部,阻滯前一神經細胞所分泌的乙酰膽堿傳達給后一神經細胞,從而使神經細胞阻斷聯絡,使昆蟲神經麻痹,不能嚙食,不能行動,停止發育,以致死亡。殺蟲磺具有胃毒、觸殺作用,被植物吸收后能向頂端組織傳導,昆蟲咀嚼吸食后中毒而死亡。適用于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主要用于防治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玉米螟、二點螟、蘋果紅蜘蛛、梨星毛蟲、柑桔潛葉蛾、馬鈴薯甲蟲、菜青蟲、小菜蛾等,持效期為7~14天。殺蟲磺對鳥類低毒,對蜘蛛等天敵無毒,對環境生物殺傷力小。
綜上所述,這兩種藥劑都是安全、高效、環保型農藥。但是兩者單獨使用時各有優缺點,如殺蟲磺對鱗翅目害蟲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效果好,對稻飛虱等剌吸式口器害蟲效果差,而三氟苯嘧啶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如稻飛虱等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但對鱗翅目害蟲基本無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或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提供一種殺蟲譜廣又具有增效作用顯著的殺蟲組合物,以擴大害蟲防治范圍,做到一次施藥,兼治多種害蟲。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
一種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其中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質量比為1:1~100。
本發明組合物中的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配比可根據具體施用情況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調整,例如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二者的重量比為1:1~100、1:1~95、1:1~90、1:1~85、1:1~80、1:1~75、1:1~70、1:1~65、1:1~60、1:1~55、1:1~50、1:1~45、1:1~40、1:1~35、1:1~30、1:1~25、1:1~20、1:1~15、1:1~10、1:2~100、1:2~95、1:2~90、1:2~85、1:2~80、1:2~75、1:2~70、1:2~65、1:2~60、1:2~55、1:2~50、1:2~45、1:2~40、1:2~35、1:2~30、1:2~25、1:2~20、1:2~15、1:2~10、1:5~95、1:5~90、1:5~85、1:5~80、1:5~75、1:5~70、1:5~65、1:5~60、1:5~55、1:5~50、1:5~45、1:5~40、1:5~35、1:5~30、1:5~25、1:5~20、1:5~15、1:5~10、1:10~80、1:10~70、1:10~60、1:10~40、1:10~30、1:20~60、1:20~50、等。在一些優選方案中,二者的重量比可以為1:100、1:95、1:90、1:85、1:80、1:75、1:70、1:65、1:60、1:55、1:50、1:45、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2:1、1:1等。
本發明組合物中有效成分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質量含量可以為1~99%,優選5~90%,進一步優選5~80%。
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為活性成分,配以農藥助劑,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制成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包括可濕性粉劑、可溶粉劑、水分散粒劑、顆粒劑、懸浮劑、油懸浮劑、懸乳劑、水乳劑、微乳劑、油劑或者乳油,優選為可溶粉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顆粒劑、水乳劑、懸浮劑等。
本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殺蟲組合物可應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或剌吸式口器害蟲對農作物危害方面,特別是應用于防治二化螟和稻飛虱對農作物危害方面。
本發明的含有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的殺蟲組合物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1、擴大了殺蟲范圍,做到一次施藥,水稻田螟蟲、飛虱兼治;2、將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兩種殺蟲劑混配使用,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兩種殺蟲劑的用量均比單一使用時降低,而且藥效提高,降低了防治成本,減輕了環境污染。3、將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混配后使用,持效期延長,安全性好,對作物無藥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來進一步闡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僅僅作示例說明。
實施例1: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不同配比對水稻二化螟的共毒系數測定
為了確認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混配,是具有增效作用、相加作用還是拮抗作用,我們首先對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進行了配方篩選研究,將室內生測的對象定為在我國水稻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二化螟,具體測定情況以及結果如下:
根據資料報導,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飛虱的推薦劑量為1-1.5克活性成份/畝,殺蟲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推薦劑量為40克有效成份/畝,以此為依據,試驗設計配比為1∶1,1∶2,1∶5,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共13個處理,另設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兩個單劑處理。
試驗用藥采用三氟苯嘧啶原藥和殺蟲磺原藥,使用丙酮將原藥溶解,根據設定的配比濃度,配制成所需濃度藥液備用。
室內生測的方法為:采用毛細管微量點滴法。用微量點滴器將藥液逐頭點滴于二化螟3齡幼蟲的背面,每一濃度處理30頭左右的幼蟲,每5頭幼蟲放入一個直徑為9cm的培養皿,皿內置少量飼料供取食,另用丙酮點滴30頭幼蟲作為對照。經處理后的幼蟲仍放在飼養室內,48h后檢查死亡率。數據用spss軟件統計處理。求出毒力回歸式、致死中濃度、相關系數等,并用孫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數。
混配制劑的聯合毒力采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方法表示:
混配制劑的理論毒力指數tti=σ(某藥的毒力指數ati×在混劑中該藥有效成份的百分率)。
兩種有效成份復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斷標準:
當ctc大于120時為增效作用,小于80時為拮抗作用,80~120時為加和作用。
試驗測定出殺蟲磺對二化螟的致死中濃度為5.84μg/ml,設定殺蟲磺對二化螟的毒力指數為100。各處理對二化螟的毒力指數、共毒系數如下表1:
表1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不同配比對二化螟的毒力測定結果
分析上述數據結果表明,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按上述不同比例復配時,所有復配配方的共毒系數均大于100,表明均具有加和作用。當兩者配方在1∶2~1∶90時,共毒系數均大于120,說明將以上兩種活性成份復配后,對二化螟的毒力能夠有較好的增效作用。隨著配比中殺蟲磺的增加,增效作用呈顯著上升趨勢。當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的比例為1∶30時,共毒系數達到238.36,為所有配方中最高,增效作用最為顯著。
實施例2: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不同配比對水稻稻飛虱的共毒系數測定
為了確認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混配對剌吸式口器害蟲是具有增效作用、加和作用還是拮抗作用,我們又用以上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混配的13個配方,對水稻稻飛虱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選用水稻稻飛虱3齡若蟲,測定方法采用浸漬法。
將試蟲放入已用濾紙折好的漏斗中,用移液槍取如上藥液3ml至漏斗內,使試蟲在藥液中保持30秒,取出后放于濾紙上吸去多余的藥液,將試蟲轉入玻璃養蟲管(直徑1.8cm,高8cm)中放入適量含水量(約為18%)的濕土及新鮮的水稻葉片,塞上膠塞以防止該蟲逃逸,5天后調查試蟲死亡情況,死亡標準為熟練技術人員用毛筆輕觸蟲體,不動,或不能正常爬動者計為死亡。
試驗測定出三氟苯嘧啶對稻飛虱的致死中濃度為4.68μg/ml,設定三氟苯嘧啶對稻飛虱的毒力指數為100。各處理對稻飛虱的毒力指數、共毒系數如下表2:
表2,三氟苯嘧啶、殺蟲磺不同配比對水稻稻飛虱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當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按上述不同比例復配時,所有復配配方的共毒系數均大于120,顯示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重量比為1∶30時,共毒系數達到238.90,增效作用最為顯著。
綜合上述兩表的毒力測定結果數據,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以不同比例混配,當兩者比例為1∶2到1∶90時,對水稻二化螟和稻飛虱均具有增效作用,本發明不單單是為了降低農藥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擴大殺蟲譜,做到一次施藥,多種害蟲兼治,節省農本,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
為此我們選用以下幾個配比進行了樣品試制,并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
以下以具體實施例用以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絕非僅僅限于以下這些實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施例3:5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可濕性粉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可濕性粉劑的常規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5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4:4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水乳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水乳劑的常規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4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水乳劑。
實施例5:8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水分散粒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水分散粒劑的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8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6:3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懸浮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懸浮劑的常規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3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懸浮劑。
實施例7:5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可溶粉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可溶粉劑的常規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50%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可溶粉劑。
實施例8:5%三氟苯嘧啶·殺蟲磺顆粒劑
將以上活性成份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及各種農藥助劑,按照農藥顆粒劑的常規加工方法進行劑型加工,得到5%三氟苯嘧啶·殺蟲磺顆粒劑。
本發明所述的三氟苯嘧啶·殺蟲磺農藥組合物,可加工成的農藥劑型包含但不限于以上6種劑型。
將三氟苯嘧啶與殺蟲磺各種不同配比制得的以上6個實施例,進行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飛虱的田間藥效試驗,同時通過與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50%殺蟲磺可溶粉劑的效果對比,驗證復配后的增效效果。試驗地點為江蘇省響水縣,時間為2016年8月20日,
試驗共8個處理,每個處理三個重復,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面積9*5m2,所有小區的種植習慣均與當地的種植習慣相同。
調查標準為:按5點取樣法,每小區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查5叢,共25叢。于施藥前和施藥后第1、7、15天分別調查25叢水稻的二化螟幼蟲及稻飛虱成蟲的數量,做好詳細記錄,計算防治效果。具體數據(數據為三個重復的平均值)如下:
表3:三氟苯嘧啶、殺蟲磺單劑以及復配制劑對水稻二化螟、稻飛虱藥效試驗結果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氟苯嘧啶和殺蟲磺單劑使用及不同配比復配后使用,其復配后使用對水稻二化螟和稻飛虱的綜合防治效果要明顯高于兩種單劑,所有配方均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當配方中殺蟲磺含量高時,對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較好,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相對較差一些,當配方中三氟苯嘧啶含量高時,對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較好。這一結果也真實反映了這兩個藥劑的特性。從上表數據看出,復配制劑在藥后7天的防效要高于藥后1天的防效,藥后15天的防效略小于藥后7天的防效。與單劑相比,復配制劑減少了農藥活性成份的用量,節省了用藥成本,減輕了環境污染;同時復配制劑使用時,擴大了殺蟲譜,延長了持效期,減少了用藥次數,節省了用工,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