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無土栽培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育苗灌溉系統。還涉及一種育苗灌溉方法。
背景技術:
無土栽培中,利用穴盤播種育苗,待長成幼苗后再移栽至其他栽培設備進行種植。現有的育苗穴盤大部分都是采用價格便宜的泡沫穴盤,在穴盤孔中放入海綿,海綿表面可以打孔,用于放置種子并固定后期生長出來的根系,所以在前期根系未長出之前,種子并沒有其他固定措施限制其位置,因此直接在種子上面進行人工或機器澆淋灌溉,容易對種子沖擊力度太大,會沖出穴盤,導致出苗率低;如果控制灌溉的精度和力度,又可能灌溉不充分,浪費水資源,若是提高準確把控灌溉的精度和力度,提升灌溉系統的整體性能,這又需要提高生產成本,導致在生產化初期的投資顯著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育苗灌溉系統。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育苗灌溉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育苗灌溉系統,包括:育苗裝置,具有相連通的育苗內腔和通水外腔,育苗內腔具有開口部;第一育苗穴盤,通過開口部放置于育苗內腔,第一育苗穴盤將育苗內腔分為上部和下部;供水裝置,與通水外腔相連,水流通過通水外腔進入下部;吸水介質,置于第一育苗穴盤上,能被進入下部的水流潤濕;其中,種子置于第一育苗穴盤上,種子通過被潤濕的吸水介質吸收水分。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育苗裝置上設置連通的育苗內腔和通水外腔,水流先從外腔進入內腔,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再從外腔進入內腔,直至接觸吸水介質,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種子的沖擊力,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裝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盤放置于育苗內腔的開口部,由吸水介質提供水分,也減少了種子與水流的接觸,進而減少了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上部放置有第二育苗穴盤,第二育苗穴盤上育有已發芽幼苗。
在該技術方案中,育有已發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盤放在育苗內腔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陽光,并且由于發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與之前的吸水介質交纏,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沖擊的問題,另外第二育苗穴盤位于第一育苗穴盤上方,不會影響育苗穴盤內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盤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盤可以繼續吸水等待發芽,從而節省了空間,并將育苗和催芽結合為一體,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通水外腔的部分外壁圍成育苗內腔,通水外腔上設有通水口,通水外腔的內部通過通水口與育苗內腔相通。
在該技術方案中,水從通水外腔通過通水口進入育苗內腔,對進入育苗內腔的水流起到緩沖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直至接觸吸水介質,與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器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育苗內腔設有第一支撐部,第一支撐部支撐第一育苗穴盤。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第一育苗穴盤放置在第一支撐部上,避免種子直接與水流接觸,種子吸收的水分來自于濕潤的吸水介質,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水分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育苗內腔設有第二支撐部,第二支撐部支撐第二育苗穴盤,第二支撐部可拆卸和/或可轉動。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二支撐部不會阻礙第一育苗穴盤進出育苗內腔,其中,第二支撐部位于第一支撐部的上方。第二支撐部和第一支撐部分別用于支撐第二育苗穴盤和第一育苗穴盤,使得已發芽幼苗和待發芽種子處于兩個相對獨立的生長空間,互不干擾,同時提高育苗裝置的空間利用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下部設有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與外部控制器相連。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液位控制器的使用,在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停止水的繼續進入,以節省水資源,減少浪費,并且在水位達到該水平線上方時才開始對育苗穴盤開始監控和控制,減少能耗和運作時間。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支撐部為設置在育苗內腔兩側的支撐塊,兩個支撐塊的間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盤的放置長度。
在該技術方案中,因為兩個支撐塊的間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盤的放置長度,因此,第一育苗穴盤可以穩定地由所述第一支撐部支撐。同時,將第一育苗穴盤放置在第一支撐部上,可以避免種子直接與水流接觸,使得種子吸收的水分來自于濕潤的吸水介質,在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水分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了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二支撐部包括固定塊和支撐片,固定塊支撐支撐片,支撐片設置于上部兩側,兩個支撐片的間距小于第二育苗穴盤的放置長度,兩個固定塊的間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盤的放置長度。
在該技術方案中,使得第二育苗穴盤可以放置在育苗內腔,同時,第一育苗穴盤也可以在拿開第二育苗穴盤的基礎上,隨時從下至上被拿出,而不會因為間距太窄被卡住,這樣使得同時放置兩個穴盤成為可能。
通過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避免種子受沖擊,并保持種子具有充足的水分,提高了出苗率;另外本技術方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而且水可以循環使用,節能方便。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育苗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種子放置在吸水介質上,并將吸水介質放置在如本發明第一方面中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第一育苗穴盤上;在第一育苗穴盤的下方通水灌溉,使得水流達到一定水位后,浸濕吸水介質;種子通過浸濕的吸水介質吸收水分。
在該技術方案中,水流先從外腔進入內腔,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再從外腔進入內腔,直至接觸吸水介質,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裝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盤放置于育苗內腔的開口部,由吸水介質提供水分,也減少了種子與水流的接觸,進而減少了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如下步驟:待第一育苗穴盤上的種子發芽后,將第一育苗穴盤拿出,放入新的待發芽的育苗穴盤;將第一育苗穴盤放置在待發芽的育苗穴盤的上方。
在該技術方案中,育有已發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盤放在育苗內腔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陽光,并且由于發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與之前的吸水介質交纏,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沖擊的問題,另外第二育苗穴盤位于第一育苗穴盤上方,不會影響育苗穴盤內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盤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盤可以繼續吸水等待發芽,從而節省了空間,并將育苗和催芽結合為一體,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本發明第二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的一種育苗灌溉方法具有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的一種育苗灌溉系統的全部的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1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0育苗內腔,102第一支撐部,104第二支撐部,20通水外腔,202出水口,204進水口,206通水口,30第一育苗穴盤,40吸水介質,50第二育苗穴盤,60液位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結合圖1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育苗灌溉系統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育苗灌溉系統,包括:育苗裝置,具有相連通的育苗內腔10和通水外腔20,育苗內腔10具有開口部;第一育苗穴盤30,通過開口部放置于育苗內腔10,第一育苗穴盤30將育苗內腔10分為上部和下部;供水裝置,與通水外腔20相連,水流通過通水外腔20進入下部;吸水介質40,置于第一育苗穴盤30上,能被進入下部的水流潤濕;其中,種子置于第一育苗穴盤30上,種子通過被潤濕的吸水介質40吸收水分。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在育苗裝置上設置連通的育苗內腔10和通水外腔20,水流先從外腔進入內腔,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再從外腔進入內腔,直至接觸吸水介質40,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裝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盤30放置于育苗內腔10的開口部,由吸水介質40提供水分,也減少了種子與水流的接觸,進而減少了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其中,吸水介質40優選為海綿,也可以是其他吸水材料。
其中,通水外腔20的底壁為水平面,育苗內腔10的底壁為水平面,水平面的通水外腔20底壁,使得通水外腔20可以水平放置,保證育苗穴盤可以水平放置,保證了吸水材料浸入液體中的深度一致,使得種子外界水環境保持均勻;另外,通水外腔20底部也可以是其他能夠確保水平放置的形狀,例如四條長度相同的支撐腿。
其中,通水外腔20設有出水口202和進水口204,用于灌溉用水的排出,當水流過多或者使用過久的時候,用于排出,以利于植物生長。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上部放置有第二育苗穴盤50,第二育苗穴盤50上育有已發芽幼苗。
在該實施例中,育有已發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盤50放在育苗內腔10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陽光,并且由于發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與之前的吸水介質40交纏,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沖擊的問題,另外第二育苗穴盤50位于第一育苗穴盤30上方,不會影響育苗穴盤內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盤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盤30可以繼續吸水等待發芽,從而節省了空間,并將育苗和催芽結合為一體,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吸水介質40可以部分伸出第一育苗穴盤30,使得吸水介質40可以在水位達不到育苗穴盤外壁的情況下吸取水分以供應種子的生長需求,吸水介質40可以直接設置在育苗穴盤內,也可以設置在育苗穴盤內的容納體內,例如種植杯內,容納體可以根據吸水介質40吸水量的大小,適當調整容納體伸出育苗穴盤的長度,以保持各吸水介質40浸入液體中的深度基本一致,從而使種子外界水環境保持均勻。
其中,待發芽種子可以設置在吸水介質40內,也可以在吸水介質40上開設凹陷部,種子可以設置在凹陷部內,通過將種子置于吸水介質40的凹陷部,可以適當固定種子,減少被水流沖擊的可能性;將種子置于吸水體的內部,增大了種子與吸水介質40的接觸面,便于更好地與水接觸潤濕。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通水外腔20的部分外壁圍成育苗內腔10,通水外腔20上設有通水口206,通水外腔20的內部通過通水口206與育苗內腔10相通。
在該實施例中,水從通水外腔20通過通水口206進入育苗內腔10,對進入育苗內腔10的水流起到緩沖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直至接觸吸水介質40,與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器的可能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育苗內腔10設有第一支撐部,第一支撐部支撐第一育苗穴盤30。
在該實施例中,將第一育苗穴盤30放置在第一支撐部上,避免種子直接與水流接觸,種子吸收的水分來自于濕潤的吸水介質40,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水分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育苗內腔10設有第二支撐部,第二支撐部支撐第二育苗穴盤50,第二支撐部可拆卸和/或可轉動。
在該實施例中,第二支撐部不會阻礙第一育苗穴盤30進出育苗內腔10,其中,第二支撐部位于第一支撐部的上方,分別用于支撐第二育苗穴盤50和第一育苗穴盤30,使得已發芽幼苗和待發芽種子處于兩個相對獨立的生長空間,互不干擾,同時提高育苗裝置的空間利用率。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還包括:下部設有液位傳感器60,液位傳感器60與外部控制器相連。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液位控制器的使用,在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停止水的繼續進入,以節省水資源,減少浪費,并且在水位達到該水平線上方時才開始對育苗穴盤開始監控和控制,減少能耗和運作時間。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一支撐部為設置在育苗內腔10兩側的支撐塊,兩個支撐塊的間距小于第一育苗穴盤30的放置長度。
在該實施例中,將第一育苗穴盤30放置在第一支撐部上,避免種子直接與水流接觸,種子吸收的水分來自于濕潤的吸水介質40,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水分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二支撐部包括固定塊和支撐片,固定塊支撐支撐片,支撐片設置于上部兩側,兩個支撐片的間距小于第二育苗穴盤50的放置長度,兩個固定塊的間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盤30的放置長度。
在該實施例中,支撐片是可活動或可彎曲的,固定塊可以是可拆卸的,也可以是固定的,使得第二育苗穴盤50可以放置在育苗內腔10,同時,因為固定塊之間的間距大于第一育苗穴盤的放置長度,且支撐片可活動,所以第一育苗穴盤30也可以在拿開第二育苗穴盤50的基礎上,隨時從下至上被拿出,而不會因為間距太窄被卡住,這樣使得同時放置兩個穴盤成為可能。
其中,支撐片可以為非彈性材料或彈性材料,支撐片可以鉸接在育苗裝置上,在支撐片的下方設置固定塊,以使得支撐片固定在一個區間活動,在起到支撐育苗穴盤的作用的同時,方便第一育苗穴盤30的放入和取出。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育苗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種子放置在吸水介質40上,并將吸水介質40放置在如本發明第一方面中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第一育苗穴盤30上;在第一育苗穴盤30的下方通水灌溉,使得水流達到一定水位后,浸濕吸水介質40;種子通過浸濕的吸水介質40吸收水分。
在該實施例中,水流先從外腔進入內腔,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再從外腔進入內腔,直至接觸吸水介質40,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裝置的可能性;另外,第一育苗穴盤30放置于育苗內腔10的開口部,由吸水介質40提供水分,也減少了種子與水流的接觸,進而減少了種子被沖走的可能性。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還包括如下步驟:待第一育苗穴盤30上的種子發芽后,將第一育苗穴盤30拿出,放入新的待發芽的育苗穴盤;將第一育苗穴盤30放置在待發芽的育苗穴盤的上方。
在該實施例中,育有已發芽幼苗的第二育苗穴盤50放在育苗內腔10的上部,可以直接吸收陽光,并且由于發芽后的幼苗已有根系,根系與之前的吸水介質40交纏,具有一定的根系固定能力,可以接受正常的灌溉,因此不存在怕沖擊的問題,另外第二育苗穴盤50位于第一育苗穴盤30上方,不會影響育苗穴盤內的催芽,上方第二育苗穴盤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和正常由上至下的灌溉方式,下方第一育苗穴盤30可以繼續吸水等待發芽,從而節省了空間,并將育苗和催芽結合為一體,便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體實施例:
本發明中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育苗灌溉系統包括:育苗裝置,具有相連通的育苗內腔10和通水外腔20,第一支撐部,第一育苗穴盤30,吸水介質40,吸水介質40優選采用海綿,液位控制器,第二支撐部,第二育苗穴盤50;其中,通水外腔20上設有通水口206,通水外腔20上設置有外進水口204和外出水口202;第一育苗穴盤30通過第一支撐部放置在育苗內腔10的開口部上,第一育苗穴盤30上具有多個育苗孔,吸水介質40置于育苗孔內,待發芽種子置于吸水介質40上,吸水介質40上優選設置凹陷部位,種子置于凹陷部位中,可以得到適當固定,并更好的潤濕以便生長;吸水介質40至少部分伸出育苗穴盤;液位控制器置于育苗內腔10的內壁,優選地放在圖1所示虛線所在水平線上方,水位至少需到達該水平線上方時才開始監控和控制,減少能耗和運作時間。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通水外腔20底部水平,使得通水外腔20能水平放置,育苗內腔10底部也呈水平,使得穴盤的放置可以水平,保證各個育苗孔中的吸水材料浸入液體中的深度一致,使得種子外界水環境保持均勻;通水外腔20底部也可以是其他能夠保證通水外腔20水平放置的形狀,例如四條長度相同的支撐腿。
灌溉時,水流從通水外腔20的外進水口204進入育苗外腔,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很好的控制水流速度,水流由急變緩,再從通水外腔20的通水口206進入育苗內腔10,直至接觸吸水材料,與從而減少了對待灌溉的種子的沖擊,減少種子被沖出育苗裝置的可能性,提升了出苗率。當液位達到液位控制器所在位置時,開始停止進水,進行一段時間的潤濕,潤濕時間可以為3-5分鐘,或者更長,以保證種子的完全潤濕。種子充分潤濕后,通過外出水口202將水排出。另外可以通過控制器設定預設時間,定時灌溉。種子發芽后,可將第一育苗穴盤30取出,放置到育苗內腔10上部,并放置新的待催芽的第一育苗穴盤30到育苗內腔10下部,繼續吸水潤濕等待生長,而上部的第二育苗穴盤50可以直接接受光照,并接受正常的灌溉。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育苗灌溉系統,操作簡單,改變了傳統的從上至下的灌溉方式,選擇從下至上的灌溉方式,避免種子受沖擊,利用吸水材料,保持其內的種子具有充足的水分,保持濕潤的生長環境,并且成本低廉,另外水可以循環使用,節能方便。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可以分為上層和下層,下層用于催芽,上層用于出芽后的幼苗成長,不影響采光,這樣可以節約空間,同時將催芽和育苗結合為一體。
在本發明中,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多個”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單元必須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