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蚯蚓養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蚯蚓高效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蚯蚓是一種重要的飼料和藥材,市場需求量極大,目前的養殖方法多種多樣,雖然效果不錯,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缺點,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完全吃對蚯蚓的習性。
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蚯蚓屬夜行性動物,白晝蟄居泥土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自然陸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松而富于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它除了玻璃、塑膠和橡膠不吃,其余如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真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解產物都吃。蚯蚓味覺靈敏,喜甜食和酸味。
干牛糞中含有粗蛋白10%-20%,粗脂肪1%-3%,無氮浸出物20%-30%,粗纖維15%-30%,具有很高的養分,因此適合作為蚯蚓的養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本發明提供一種蚯蚓高效養殖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構建養殖平臺,其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所述架子支撐所述養殖箱;箱式養殖高效便捷易管理。
步驟二、制備養殖土壤,其中包括:將海綿分解得到粒徑大小為2-5厘米的海綿碎塊;將甘蔗壓榨分離得到蔗渣和蔗水;將牛糞堆積發酵25~30天后曬干得到干牛糞;將砂土、壤土以及干牛糞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土壤基底;海綿是多孔不易分解的材料,因此能夠長期保持土壤的通風透氣,并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而選擇粒徑為2-5厘米能夠使得碎塊能夠輕易與土壤分離,利于蚯蚓糞的收集。
收集養豬場的新鮮豬尿和養雞場的雞糞,將所得的豬尿和雞糞按照3-5:1的質量比混合得到有機肥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有機肥混合液置于太陽照射的環境中進行為期20-30晝夜的靜置發酵得到發酵液;將所得的發酵液與水按1:2~3的質量比混合后得到稀釋發酵液;然后將所得的稀釋發酵液與所述土壤基底混合,混合的比例為每噸土壤基底配300~500公斤稀釋發酵液,攪拌均勻后將土壤基底太陽暴曬0.5~1天后移至通風室內鋪成20~40厘米的厚度,晾至含水率降至20%以下即得到有機土壤;雞糞富含含氮有機物,豬尿富含尿素等物質,能夠為蚯蚓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同時從養殖場收集這些材料更加有安全干凈又保障,減少混入重金屬以及有害物質,而靜置發酵和爆嗮能夠保證原料發酵熟透,避免為熟透的原料對蚯蚓造成傷害。
將所得的蔗渣與玉米莖稈或高粱莖稈干燥后粉碎成粒徑1-3厘米的塊狀,然后置于烘箱中烘烤至20~50%炭化得到莖稈碎塊;蔗渣和莖稈都是多孔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通風保濕效果,同時將莖稈炭化能夠減緩腐爛,增加保濕通風的持久度。
將所得的海綿碎塊、有機土壤、莖稈碎塊以及蔗水按照1:6~7:2~3:0.5的質量比混合然后將含水率調節至65~68%即得到養殖土壤;金字塔狀的質量配比,保證充足的土壤基底,充足的有機物供應,海綿碎塊保證通風透氣,為蚯蚓營造適合的生長繁殖環境,提高養殖效率。
步驟三、蚯蚓接種,將所得的養殖土壤鋪裝至所述養殖箱并預留一定的空間,然后將蚯蚓種苗投放至所述養殖箱中;這些空間有助于養殖箱翻轉松土。
步驟四、生長管理,使用黑布為所述養殖平臺遮光,遮光時的光照強度控制在0.4lux以下,同時保持每一天的不遮光時間大于2小時,小于5小時,不遮光時光照強度小于500lux;同時定時保濕,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65~68%;蚯蚓喜歡陰暗環境,只在黑夜覓食,因此適當增加夜長,使得蚯蚓更多時間覓食進食,加快生長速度。
步驟五、后期收獲,經過30~35天的生長后,抽樣確定蚯蚓已經長成,分離土壤即得到蚯蚓。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步驟二中的發酵液為有機肥混合液靜置發酵完成后去掉最底層渣滓和最上層浮膜剩下的液體。底層渣滓和上層浮膜多為雜質,去掉有助于減少重金屬。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架子將養殖箱架離地面0.5~1米。有助于進行養殖箱翻轉和傾倒蚯蚓。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步驟二中砂土、壤土和干牛糞的比例為1:5~6:5~6,且所述砂土的沙粒粒徑在0.05~0.1毫米之間。砂土通氣性能好,這樣的比例能夠提高養殖土壤的通風性能,同時兼顧土壤的蓄水、育肥性能。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將稻桿與生水按1:3~4的質量比混合浸泡得到稻桿浸液,使用所述稻桿浸液調節所述步驟二中養殖土壤的含水率。稻桿浸泡液中富含有機酸,有助于蚯蚓的生長。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將羅非魚、蚌、蝸牛、螺中的一種或是多種磨碎成魚漿;將西瓜皮磨碎得到瓜皮漿,將所述魚漿、瓜皮漿、稻桿浸液按照1~2:5~6:5~6的比例混合得到營養液,然后使用所述營養液對所述步驟四中的土壤進行噴灑保濕。蚯蚓喜歡甜性和有腥味的物質,添加上述物質能夠促進蚯蚓的食欲。同時能夠為蚯蚓帶來大量的鈣質。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養殖箱包括:
矩形箱體,其上下兩面均敞開形成上開口和下開口;上下開口有助于填料和放料。
隔層板單元,其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中部并將箱體內部分隔成上層空間和下層空間,所述隔層板單元設置有通孔將上下層空間連通;將箱體進行分層有助于養殖土壤的分層。
轉軸,其同軸對稱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兩個側面的中心,所述矩形箱體通過所述轉軸架設在所述架子上,以進行上下自由翻轉;有助于對養殖箱內的土壤進行松土。
門頁,其分別設置在所述上開口和下開口,以開啟閉合上下開口。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隔層板單元包括:
網板,其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正中部使得上下層空間均等,所述網板的孔徑不大于2厘米,且孔的面積占據網板面積的60~70%;孔徑不大于2厘米能夠將海綿碎塊隔離在上層,并且網板能夠支持上層空間的重量,同時能夠保持上下層空間的互相通透,蚯蚓能夠上下暢通。
上下閘板,其以可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中部并緊貼所述網板的上下兩面,所述插入或拉出所述箱體以封閉或開啟所述網板。能夠在蚯蚓收成時,對網板進行封閉,使得蚯蚓保持在下層。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所述上開口和下開口均設置有鎖扣以在所述門頁關閉時鎖緊門頁。確保門頁能夠支撐養殖箱內部的養殖土壤。
優選的是,所述的蚯蚓高效養殖方法中,將所述下開口關閉鎖緊后,將養殖土壤從矩形箱體的上開口倒入,充滿下層空間并距離上開口5~10厘米為止,然后在投放種苗;網板能夠將海綿碎塊過濾在上層空間,增加上層空間的通風性能,而土壤進入到下層空間,為蚯蚓提供更多的營養土壤。
所述步驟四中,每保濕一次就翻轉所述矩形箱體一次;有助于松土和水分的滲透。
所述步驟五中,分離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強光照射所述矩形箱體10分鐘或是振動所述矩形箱體2~5分鐘驅使蚯蚓鉆到下層空間,然后插入上下閘板,打開所述下開口的門頁,使得下層空間的養殖土壤和蚯蚓掉落,再將掉落的養殖土壤和蚯蚓過篩即得到蚯蚓和蚯蚓糞。打開下開口的門頁后,上層空間土壤也通過網板的孔掉落,實現了蚯蚓糞與海綿碎塊的分離,而海綿碎塊可以進行重復利用,一舉兩得。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發明養殖土壤通風透氣,能夠為蚯蚓提供一個適應生長繁殖的環境,同時養殖土壤中飽含礦物質、蛋白質等物質,能夠為蚯蚓提供充足的營養,加快蚯蚓的生長繁殖。
其次,本發明為蚯蚓提供陰暗的環境,同時對晝夜進行調節,增加黑夜的長度,增加蚯蚓的活動時長和覓食時長,加快生長。
再次,本發明特別構建養殖平臺,使得管理更加容易、蚯蚓和蚯蚓糞分離的速度加快,提高了養殖效率。
最后,本發明的方法養殖得到的蚯蚓,由于使用原料清潔講究,因此安全污染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養殖箱的左視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養殖箱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的養殖平臺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架子距離地面的高度大概為0.5~1米,養殖箱架設在架子上面,養殖箱包括:矩形箱體,其上下兩面均敞開形成上開口和下開口;隔層板單元,其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中部并將箱體內部分隔成上層空間1和下層空間2,所述隔層板單元設置有通孔將上下層空間連通;轉軸5,其同軸對稱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兩個側面的中心,所述矩形箱體通過所述轉軸5架設在所述架子上,以進行上下自由翻轉;以及門頁,其分別設置在所述上開口和下開口,以開啟閉合上下開口。其中隔層板單元由網板3和上下閘板4構成,網板3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正中部使得上下層空間均等,所述網板3的孔徑不大于2厘米,且孔的面積占據網板面積的60~70%;上下閘板4以可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矩形箱體的中部并緊貼所述網板3的上下兩面,所述插入或拉出所述箱體以封閉或開啟所述網板。閘板插入箱體中時將網板的孔封閉,拉出箱體外時將網板3開啟。
實施例1
步驟一、構建如上所述的養殖平臺,其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所述架子支撐所述養殖箱。步驟二、制備養殖土壤,其中包括:將海綿分解得到粒徑大小為2厘米的海綿碎塊;將甘蔗壓榨分離得到蔗渣和蔗水;將牛糞堆積發酵25天后曬干得到干牛糞;將砂土、壤土以及干牛糞按質量比為1:5:5進行混合得到土壤基底,且所述砂土的沙粒粒徑在0.05~0.1毫米之間;收集養豬場的新鮮豬尿和養雞場的雞糞,將所得的豬尿和雞糞按照3:1的質量比混合得到有機肥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有機肥混合液置于太陽照射的環境中進行為期20晝夜的靜置發酵得到發酵液;將所得的發酵液與水按1:2的質量比混合后得到稀釋發酵液;然后將所得的稀釋發酵液與所述土壤基底混合,混合的比例為每噸土壤基底配300公斤稀釋發酵液,攪拌均勻后將土壤基底太陽暴曬0.5天后移至通風室內鋪成20厘米的厚度,晾至含水率降至20%以下即得到有機土壤;將所得的蔗渣與玉米莖稈或高粱莖稈干燥后粉碎成粒徑1厘米的塊狀,然后置于烘箱中烘烤至20%炭化得到莖稈碎塊;將所得的海綿碎塊、有機土壤、莖稈碎塊以及蔗水按照1:6:2:0.5的質量比混合然后將含水率調節至65%即得到養殖土壤;步驟三、蚯蚓接種,將所得的養殖土壤鋪裝至所述養殖箱并預留一定的空間,然后將蚯蚓種苗投放至所述養殖箱中;步驟四、生長管理,使用黑布為所述養殖平臺遮光,遮光時的光照強度控制在0.4lux以下,同時保持每一天的不遮光時間大于2小時,小于5小時,不遮光時光照強度小于500lux;同時定時保濕,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65%;步驟五、后期收獲,經過30天的生長后,抽樣確定蚯蚓已經長成,分離土壤即得到蚯蚓。
實施例2
步驟一、構建如上所述的養殖平臺,其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所述架子支撐所述養殖箱。步驟二、制備養殖土壤,其中包括:將海綿分解得到粒徑大小為3厘米的海綿碎塊;將甘蔗壓榨分離得到蔗渣和蔗水;將牛糞堆積發酵30天后曬干得到干牛糞;將砂土、壤土以及干牛糞按質量比為1:5:5進行混合得到土壤基底,且所述砂土的沙粒粒徑在0.05~0.1毫米之間;收集養豬場的新鮮豬尿和養雞場的雞糞,將所得的豬尿和雞糞按照4:1的質量比混合得到有機肥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有機肥混合液置于太陽照射的環境中進行為期25晝夜的靜置發酵,去掉最底層渣滓和最上層浮膜剩下的液體為發酵液;將所得的發酵液與水按1:3的質量比混合后得到稀釋發酵液;然后將所得的稀釋發酵液與所述土壤基底混合,混合的比例為每噸土壤基底配400公斤稀釋發酵液,攪拌均勻后將土壤基底太陽暴曬1天后移至通風室內鋪成30厘米的厚度,晾至含水率降至20%以下即得到有機土壤;將所得的蔗渣與玉米莖稈或高粱莖稈干燥后粉碎成粒徑2厘米的塊狀,然后置于烘箱中烘烤至30%炭化得到莖稈碎塊;將所得的海綿碎塊、有機土壤、莖稈碎塊以及蔗水按照1:7:3:0.5的質量比混合然后將含水率調節至66%即得到養殖土壤;步驟三、蚯蚓接種,將所得的養殖土壤鋪裝至所述養殖箱并預留一定的空間,然后將蚯蚓種苗投放至所述養殖箱中;步驟四、生長管理,使用黑布為所述養殖平臺遮光,遮光時的光照強度控制在0.4lux以下,同時保持每一天的不遮光時間大于2小時,小于5小時,不遮光時光照強度小于500lux;同時定時保濕,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66%;步驟五、后期收獲,經過35天的生長后,抽樣確定蚯蚓已經長成,分離土壤即得到蚯蚓。
實施例3
步驟一、構建如上所述的養殖平臺,其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所述架子支撐所述養殖箱。步驟二、制備養殖土壤,其中包括:將海綿分解得到粒徑大小為5厘米的海綿碎塊;將甘蔗壓榨分離得到蔗渣和蔗水;將牛糞堆積發酵25天后曬干得到干牛糞;將砂土、壤土以及干牛糞按質量比為1:5:5進行混合得到土壤基底,且所述砂土的沙粒粒徑在0.05~0.1毫米之間收集養豬場的新鮮豬尿和養雞場的雞糞,將所得的豬尿和雞糞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得到有機肥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有機肥混合液置于太陽照射的環境中進行為期30晝夜的靜置發酵,去掉最底層渣滓和最上層浮膜剩下的液體為發酵液;將所得的發酵液與水按1:3的質量比混合后得到稀釋發酵液;然后將所得的稀釋發酵液與所述土壤基底混合,混合的比例為每噸土壤基底配300~500公斤稀釋發酵液,攪拌均勻后將土壤基底太陽暴曬1天后移至通風室內鋪成40厘米的厚度,晾至含水率降至20%以下即得到有機土壤;將所得的蔗渣與玉米莖稈或高粱莖稈干燥后粉碎成粒徑1-3厘米的塊狀,然后置于烘箱中烘烤至20~50%炭化得到莖稈碎塊;將所得的海綿碎塊、有機土壤、莖稈碎塊以及蔗水按照1:7:3:0.5的質量比混合,然后使用稻桿與生水按1:4的質量比混合浸泡得到的稻桿浸液將含水率調節至68%即得到養殖土壤;步驟三、蚯蚓接種,將所得的養殖土壤鋪裝至所述養殖箱并預留一定的空間,然后將蚯蚓種苗投放至所述養殖箱中;步驟四、生長管理,使用黑布為所述養殖平臺遮光,遮光時的光照強度控制在0.4lux以下,同時保持每一天的不遮光時間大于2小時,小于5小時,不遮光時光照強度小于500lux;同時定時保濕,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68%;步驟五、后期收獲,經過35天的生長后,抽樣確定蚯蚓已經長成,分離土壤即得到蚯蚓。
實施例4
步驟一、構建如上所述的養殖平臺,其包括架子和養殖箱,所述架子支撐所述養殖箱。步驟二、制備養殖土壤,其中包括:將海綿分解得到粒徑大小為5厘米的海綿碎塊;將甘蔗壓榨分離得到蔗渣和蔗水;將牛糞堆積發酵30天后曬干得到干牛糞;將砂土、壤土以及干牛糞按質量比為1:5:5進行混合得到土壤基底,且所述砂土的沙粒粒徑在0.05~0.1毫米之間;收集養豬場的新鮮豬尿和養雞場的雞糞,將所得的豬尿和雞糞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得到有機肥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有機肥混合液置于太陽照射的環境中進行為期20晝夜的靜置發酵,去掉最底層渣滓和最上層浮膜剩下的液體為發酵液;將所得的發酵液與水按1:2的質量比混合后得到稀釋發酵液;然后將所得的稀釋發酵液與所述土壤基底混合,混合的比例為每噸土壤基底配500公斤稀釋發酵液,攪拌均勻后將土壤基底太陽暴曬0.5天后移至通風室內鋪成20厘米的厚度,晾至含水率降至20%以下即得到有機土壤;將所得的蔗渣與玉米莖稈或高粱莖稈干燥后粉碎成粒徑3厘米的塊狀,然后置于烘箱中烘烤至50%炭化得到莖稈碎塊;將所得的海綿碎塊、有機土壤、莖稈碎塊以及蔗水按照1:6:3:0.5的質量比混合,然后使用稻桿與生水按1:3的質量比混合浸泡得到的稻桿浸液將含水率調節至68%即得到養殖土壤;步驟三、蚯蚓接種,將所得的養殖土壤鋪裝至所述養殖箱并預留一定的空間,然后將蚯蚓種苗投放至所述養殖箱中;步驟四、生長管理,使用黑布為所述養殖平臺遮光,遮光時的光照強度控制在0.4lux以下,同時保持每一天的不遮光時間大于2小時,小于5小時,不遮光時光照強度小于500lux;同時定時保濕,其中保濕的方法為:將羅非魚、蚌、蝸牛、螺中的一種或是多種磨碎成魚漿;將西瓜皮磨碎得到瓜皮漿,將所述魚漿、瓜皮漿、稻桿浸液按照2:5:6的比例混合得到營養液,然后使用所述營養液對土壤進行噴灑保濕,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68%;步驟五、后期收獲,經過35天的生長后,抽樣確定蚯蚓已經長成,分離土壤即得到蚯蚓。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