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荏子育苗移栽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
背景技術:
荏子,又名紫蘇,是唇形科高產油料作物,籽粒出油率45-50%,僅低于芝麻,且皮殼薄,易于榨油。荏子油,可食用,也可作為高級潤滑油,其莖、葉、根均可入藥,有除風散寒、祛痰降氣、解表理氣、消食、止痛等功效。
冬小麥在種植業中占有主導的地位,常年播種面積大,冬小麥收獲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冬小麥收獲后的7、8、9三個月,耕地大面積閑置。此時正值光、熱、水充足的大好季節,復種短期經濟作物條件十分有利,目前主要是在麥茬地倒茬復種糜子、蕎麥、豆子等作物,但生產效益低。近年來,一些地區推廣冬小麥收后移栽荏子高效種植技術,相比較復種糜子、蕎麥、豆子等作物,其收入提高1-2倍。要實現冬小麥收后移栽荏子,主要可通過兩種途徑:一是春季種茬子時盡量稠播,冬小麥收獲后帶土移苗;二是育苗移栽。第一種帶土移栽苗要求苗高均勻一致、株形緊湊、節間短,移栽時若田間土壤墑情差時,需多帶土移栽,但帶土難度大,并需澆緩苗水,整個移栽過程費時費工,效率低。
目前采用的第二種育苗移栽方法主要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冬小麥收獲前50天左右育苗,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搶墑移栽,如時間緊,可直接移栽于麥茬地,待緩苗后中耕滅茬。但是,這種荏子育苗移栽成活率較低,移栽后緩苗慢,如果苗床距離地塊較遠,苗子不利于運輸,不能實現高產穩產,效益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技術麥茬地荏子育苗移栽成活率較低,移栽后緩苗慢,苗子不利于運輸,不能實現高產穩產,效益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作紙缽
將牛皮紙裁成23cm×8.8cm的長方形,用膠水粘成5.5cm×5.5cm×6cm的紙缽,制作多個紙缽;
步驟二,配制營養土
每667m2用過篩的優質腐熟有機肥600kg,肥土200kg,過磷酸鈣3kg,尿素l.5kg,硫酸鉀0.5kg,均勻混合;
步驟三,營養土裝缽
將步驟二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步驟一所制紙缽中,將所述紙缽按1m的寬度整齊擺放成列,每擺放1m寬的紙缽列之間留50cm的走道;
步驟四,點種
給紙缽中營養土澆水,待水下滲后,在紙缽的營養土中心鉆播種孔,每個紙缽中點種l-2粒荏子種子進行育苗,播種后用細土封住播種孔并澆水,再用麥草或青草覆蓋紙缽,以利保墑,防止板結;
步驟五,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開紙缽上的麥草或青草,及時檢查,在幼苗4葉期時移動紙缽位置,并澆少量水,幼苗移栽前再澆1次送嫁水;
步驟六,幼苗移栽
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按行距50cm、株距40cm搶墑移栽幼苗,移栽前用剪刀將缽體牛皮紙從上部剪一開口,去掉紙缽,保苗3300株/667m2;挖穴移栽時深挖淺栽,每穴灌0.5kg緩苗水,待緩苗后中耕滅茬,并追施尿素15-20kg/667m2。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四中,所述播種孔深1cm。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四中,育苗的時間為育苗移栽前苗齡能達到50-55d。
本發明的優點及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采用紙缽進行荏子育苗,荏子育苗便于遠距離運輸,本發明荏子育苗移栽的成活率高達97%,比現有技術荏子育苗移栽的成活率高出近11個百分點,現有技術荏子育苗移栽后9-12天開始生長,而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荏子育苗移栽后5-7天就開始生長,移栽后緩苗期明顯縮短,且荏子產量為123.6kg/667m2-154.1kg/667m2,每667m2產量提高30.8-33.6%,本發明可實現麥茬地荏子育苗移栽高產穩產,高經濟效益,且荏子育苗便于運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試驗地點為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店子村農戶柳育春承包地,該試驗地為旱塬地,試驗時間為2015年,試驗田面積為1.7畝,試驗采用簡單對比方法,設苗床切塊育苗移栽做對比試驗,對比試驗田面積亦為1.7畝。
一、試驗田采取如下技術:
步驟一,制作紙缽
將牛皮紙裁成23cm×8.8cm的長方形,用膠水粘成5.5cm×5.5cm×6cm的紙缽,制作多個紙缽;
步驟二,配制營養土
每667m2用過篩的優質腐熟有機肥600kg,肥土200kg,過磷酸鈣3kg,尿素l.5kg,硫酸鉀0.5kg,均勻混合;
步驟三,營養土裝缽
將步驟二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步驟一所制紙缽中,將所述紙缽按1m的寬度整齊擺放成列,每擺放1m寬的紙缽列之間留50cm的走道;
步驟四,點種
2015年5月10日進行育苗,具體為給紙缽中營養土澆水,待水下滲后,在紙缽中的營養土中心鉆深1cm的播種孔,每個紙缽中點種l-2粒荏子種子,播種后用細土封住播種孔并澆水,再用麥草或青草覆蓋紙缽,以利保墑,防止板結;
步驟五,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開紙缽上的麥草或青草,及時檢查,在幼苗4葉期時移動紙缽位置,并澆少量水,避免過于干旱,苗床避免澆水,防止苗體過大而影響移栽,幼苗移栽前再澆1次送嫁水;
步驟六,幼苗移栽
2015年7月1日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于2015年7月4日進行幼苗移栽,具體為按行距50cm、株距40cm搶墑移栽幼苗,移栽前用剪刀將缽體牛皮紙從上部剪一開口,去掉紙缽,保苗3300株/667m2;挖穴移栽時深挖淺栽,每穴灌0.5kg緩苗水,待緩苗后中耕滅茬,并追施尿素15-20kg/667m2。
二、對比田采取如下技術:
進行苗床切塊育苗移栽做對比試驗,苗床切塊育苗移栽技術如下:
步驟一,配制營養土
每667m2用優質腐熟有機肥500kg,肥土200kg,過磷酸鈣1.5kg,尿素0.5kg,硫酸鉀0.5kg,均勻混合并過篩;
步驟二,整修苗床
整修規格為長10m、寬1.1m、深20cm的苗床,苗床底部鏟平夯實,然后撒一層草木灰,將步驟一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苗床內,整平踏實;
步驟三,播種
2015年5月10日進行育苗,具體為給苗床營養土澆透水,待水下滲后,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每床用種子100g,并在種子上覆蓋細土1-2cm厚,然后在苗床上均勻覆蓋一層長麥草,出苗后及時揭掉長麥草;
步驟四,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開苗床上的長麥草,及時檢查,待苗長出4片真葉時定苗,苗間距10-15cm,結合定苗中耕鋤草,澆少量水,避免過于干旱;
步驟五,幼苗移栽
2015年7月1日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于2015年7月4日進行幼苗移栽,具體為按行距50cm、株距40cm搶墑移栽幼苗,保苗3300株/667m2;挖穴移栽時深挖淺栽,每穴灌0.5kg緩苗水,待緩苗后中耕滅茬,并追施尿素15-20kg/667m2。
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緩苗期及成活率如下表1所示:
表1:2015年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緩苗期及成活率
由表1可以知,2015年試驗田荏子的緩苗期比對比田荏子的緩苗期明顯縮短,成活率提高11.2%。
隨機選取試驗田與對比田各400m2的小區,考察荏子育苗移栽的考種及產量,其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2015年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考種及產量
由表2可以知,折667m2后,2015年試驗田荏子產量的比對比田高出約31.1kg/667m2,增產率約33.6%。
實施例2
一種適用于麥茬地的荏子育苗移栽方法,試驗地點為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店子村農戶柳育春承包地,該試驗地為旱塬地,試驗時間為2016年,試驗田面積為1.7畝,試驗采用簡單對比方法,設苗床切塊育苗移栽做對比試驗,對比試驗田面積亦為1.7畝。
一、試驗田采取如下技術:
步驟一,制作紙缽
將牛皮紙裁成23cm×8.8cm的長方形,用膠水粘成5.5cm×5.5cm×6cm的紙缽,制作多個紙缽;
步驟二,配制營養土
每667m2用過篩的優質腐熟有機肥600kg,肥土200kg,過磷酸鈣3kg,尿素l.5kg,硫酸鉀0.5kg,均勻混合;
步驟三,營養土裝缽
將步驟二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步驟一所制紙缽中,將所述紙缽按1m的寬度整齊擺放成列,每擺放1m寬的紙缽列之間留50cm的走道;
步驟四,點種
2016年5月8日進行育苗,具體為給紙缽中營養土澆水,待水下滲后,在紙缽中的營養土中心鉆深1cm的播種孔,每個紙缽中點種l-2粒荏子種子,播種后用細土封住播種孔并澆水,再用麥草或青草覆蓋紙缽,以利保墑,防止板結;
步驟五,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開紙缽上的麥草或青草,及時檢查,在幼苗4葉期時移動紙缽位置,并澆少量水,避免過于干旱,苗床避免澆水,防止苗體過大而影響移栽,幼苗移栽前再澆1次送嫁水;
步驟六,幼苗移栽
2016年6月27日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于2016年6月30日進行幼苗移栽,具體為按行距50cm、株距40cm搶墑移栽幼苗,移栽前用剪刀將缽體牛皮紙從上部剪一開口,去掉紙缽,保苗3300株/667m2;挖穴移栽時深挖淺栽,每穴灌0.5kg緩苗水,待緩苗后中耕滅茬,并追施尿素15-20kg/667m2。
二、對比田采取如下技術:
進行苗床切塊育苗移栽做對比試驗,苗床切塊育苗移栽技術如下:
步驟一,配制營養土
每667m2用優質腐熟有機肥500kg,肥土200kg,過磷酸鈣1.5kg,尿素0.5kg,硫酸鉀0.5kg,均勻混合并過篩;
步驟二,整修苗床
整修規格為長10m、寬1.1m、深20cm的苗床,苗床底部鏟平夯實,然后撒一層草木灰,將步驟一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苗床內,整平踏實;
步驟三,播種
2016年5月8日進行育苗,具體為給苗床營養土澆透水,待水下滲后,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每床用種子100g,并在種子上覆蓋細土1-2cm厚,然后在苗床上均勻覆蓋一層長麥草,出苗后及時揭掉長麥草;
步驟四,苗床管理
出苗后揭開苗床上的長麥草,及時檢查,待苗長出4片真葉時定苗,苗間距10-15cm,結合定苗中耕鋤草,澆少量水,避免過于干旱;
步驟五,幼苗移栽
2016年6月27日冬小麥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于2016年6月30日進行幼苗移栽,具體為按行距50cm、株距40cm搶墑移栽幼苗,保苗3300株/667m2;挖穴移栽時深挖淺栽,每穴灌0.5kg緩苗水,待緩苗后中耕滅茬,并追施尿素15-20kg/667m2。
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緩苗期及成活率如下表3所示:
表32016年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緩苗期及成活率
由表3可以知,2016年試驗田荏子的緩苗期比對比田荏子的緩苗期明顯縮短,成活率提高10.7%。
隨機選取試驗田與對比田各400m2的小區,考察荏子育苗移栽的考種及產量,其結果如下表4所示:
表4:2016年試驗田與對比田荏子育苗移栽方法的考種及產量
由表4可以知,折667m2后,2016年試驗田荏子產量的比對比田高出約36.3kg/667m2,增產率約30.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