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應用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農業上防治黃瓜白粉病和馬鈴薯晚疫病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桔梗多糖是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桔梗多糖具有很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袪痰、消炎、保肝、抗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改善胰島素等作用,因此,對于桔梗多糖的研究,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國專利201410628520.7公開了一種桔梗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驟:選擇曬干的桔梗,粉碎后過40-80目篩,得桔梗粉,在桔梗粉中加水并攪拌均勻,桔梗粉與水的重量比例為1:5-10,在水中浸泡8-16小時,加入纖維素酶酶解,再加入無花果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在微波條件下酶解,酶解后濃縮并脫色,離心,取上清液濃縮醇沉,再離心,采用乙醇清洗沉淀,冷凍干燥后并粉碎,得桔梗多糖。目前,關于桔梗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性研究鮮見報道。齊齊哈爾大學的楊曉杰、董亞楠、李娜等人發表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證實桔梗多糖對黑根霉、青霉等具有抑菌活性。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百克敏,分子式:c19h18cln3o4。該殺菌劑是由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的兼具吡唑結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可有效地防治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半知菌類和卵菌綱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該殺菌劑的作用機理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阻止細胞色素b和cl間電子傳遞而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使線粒體不能產生和提供細胞正常代謝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終導致細胞死亡。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吡唑醚菌酯經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黃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葉斑病、菌核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不管是吡唑醚菌酯或是其他殺菌劑長期單一使用,不可避免會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因此將不同作用機理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延緩病害產生抗藥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以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為有效成分的組合物應用于白粉病、晚疫病的研究尚未有相關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殺菌組合物,能顯著提高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活性,減少化學農藥用藥量,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由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組成,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為15-1:1-20。優選地,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為10-1:1-10。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應輔助成分制成的劑型是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應用于防治黃瓜白粉病和馬鈴薯晚疫病。本發明殺菌組合物使用的輔助成分包括分散劑、濕潤劑、粘結劑、崩解劑、防凍劑、消泡劑、增稠劑、填料、溶劑等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進行混配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黃瓜白粉病和馬鈴薯晚疫病,協同增效作用明顯,桔梗多糖作為吡唑醚菌酯的增效劑,能夠顯著提高吡唑醚菌酯對病菌的抑制活性,二者混配還能夠減少化學藥劑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減少化學藥劑的殘留。同時兩者混配也可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一、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為了說明桔梗多糖對于吡唑醚菌酯的增效作用,本發明采用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ctc)來評價混用效果。毒力指數ti(a)=(標準劑a的ec50÷a劑的ec50)×100毒力指數ti(b)=(標準劑a的ec50÷b劑的ec50)×100實際毒力指數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b)=ti(a)×a在混劑中的百分數+ti(b)×b在混劑中的百分數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評價標準為:共毒系數≥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120表現為相加作用。1.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1試驗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1156.13-2008第13部分:抑制晚疫病菌試驗葉片法》,用配制好相應濃度的藥劑噴霧處理馬鈴薯健康葉片,24h后,用制備好的孢子懸浮液均勻噴霧,在適宜的溫濕度及光照條件下培養5-7d,等空白對照病葉率達到50%以上時,分級調查各處理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及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按照上述計算方法統計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表1吡唑醚菌酯、桔梗多糖及其復配對馬鈴薯晚疫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藥劑ec50(μg/ml)實測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吡唑醚菌酯單劑(a)0.41103677.72//桔梗多糖單劑(b)421.55100.00//a:b=20:10.35120442.1098745.45122.0a:b=15:10.33127741.6297204.12131.4a:b=10:10.31135983.0194261.57144.3a:b=5:10.22191612.4386414.77221.7a:b=1:10.41102816.4251888.86198.1a:b=1:51.6525548.3217362.95147.1a:b=1:102.8714688.069516.16154.3a:b=1:154.868673.816573.61131.9a:b=1:207.275798.455032.27115.2a:b=1:3017.562400.613441.2269.8a:b=30:10.5971448.70100336.5171.2從上表1可知,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的重量比在20-1:1-15范圍內混配時,其共毒系數均大于120,對馬鈴薯晚疫病均表現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當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重量比為1:30、30:1時,其共毒系數小于80,表現出明顯的拮抗作用;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重量比為1:20表現出簡單的相加作用。2.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2試驗方法:準備健康的黃瓜苗盆栽,所有黃瓜苗在同一時間使用抖落孢子法接種黃瓜白粉病菌,接種后將黃瓜苗放在18℃、濕度為70%、光照時間為16h+黑暗時間為8h的恒溫室內培養。接種24h后進行藥劑噴霧處理。待空白對照的黃瓜苗上長出孢子堆時(約7天左右)調查各處理的病情指數,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按照上述計算方法統計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如下表2所示:表2吡唑醚菌酯、桔梗多糖及其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藥劑ec50(μg/ml)實測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吡唑醚菌酯單劑(a)9.183897.11//桔梗多糖單劑(b)357.61100.00//a:b=20:17.145008.583716.29134.8a:b=15:17.105036.803659.79137.6a:b=10:15.896071.533551.92170.9a:b=5:15.726251.973264.26191.5a:b=1:18.214355.821998.55217.9a:b=1:526.341357.68732.85185.3a:b=1:1051.69691.84445.19155.4a:b=1:1581.16440.63337.32130.6a:b=1:20125.75284.38280.81101.3a:b=30:19.773660.323774.6297.0a:b=40:115.812261.943804.4959.5從上表2可知,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的重量比在20-1:1-15范圍內時,其共毒系數均大于120,對黃瓜白粉病均表現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當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重量比為40:1時,其共毒系數小于80,表現出明顯的拮抗作用;吡唑醚菌酯和桔梗多糖重量比為1:20、30:1表現出簡單的相加作用。二、產品制備實施例實施例1:30%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5)桔梗多糖(有效成分)5%、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25%、聚羧酸鹽(分散劑)6.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5%、淀粉(粘結劑)3%、碳酸鈉(崩解劑)2.5%、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30%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實施例2:33%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0:1)桔梗多糖(有效成分)30%、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6%、十二烷基硫酸鈉(濕潤劑)5.5%、聚乙烯醇(粘結劑)3%、碳酸鈉(崩解劑)2.5%、硅藻土(填料)9%、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33%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實施例3:22%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10)桔梗多糖(有效成分)2%、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20%、拉開粉(濕潤劑)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5%、黃原膠(增稠劑)2.5%、乙二醇(防凍劑)3%、有機硅油(消泡劑)0.5%、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22%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懸浮劑。實施例4:16%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15)桔梗多糖(有效成分)1%、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3.5%、硅酸鋁鎂(增稠劑)2%、乙二醇(防凍劑)3%、有機硅油(消泡劑)0.3%、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16%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懸浮劑。實施例5:44%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0:1)桔梗多糖(有效成分)40%、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4%、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6.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6%、羧甲基纖維素鈉(粘結劑)3%、碳酸鈉(崩解劑)3%、硅藻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44%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三、大田藥效實施例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計算方法:病情指數計算公式:式中:x——病情指數;ni——各級病葉數;i——相對級數值;n——調查總葉數。防治效果公式:式中:p——防治效果,單位為百分數(%);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1.大田藥效試驗1試驗方法:參照《gb/t17980.34-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第34部分:殺菌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試驗方法。在發病初期第一次噴霧施藥,7d后第二次噴霧施藥,共施藥兩次。試驗共設6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為46m2,小區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地點:廣西貴港市。調查方法:在施藥前,第二次施藥后7天、15天調查各小區,每個小區進行五點取樣調查,每點取連續的3株,查全部葉片,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分級記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防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如下表3:表3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及其復配防治馬鈴薯晚疫病藥效試驗由表3試驗結果表明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復配的殺菌組合物能有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的防效。2.大田藥效試驗2試驗方法:防治黃瓜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根據農業部藥檢所“gb/t17980.3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白粉病”的規定,試驗共設6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積40m2,4次重復,小區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在發病初期第一次噴霧施藥,7d后第二次噴霧施藥,共施藥兩次。試驗地點:廣西貴港市。調查方法:在施藥前,第二次施藥后7天、15天分別在每個小區進行五點取樣調查,每點取連續的2株,查全部葉片,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分級記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統計結果如下表4所示。表4桔梗多糖、吡唑醚菌酯及其復配防治黃瓜白粉病藥效試驗由表4試驗結果表明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復配的殺菌組合物能有效防治黃瓜白粉病,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的防效。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桔梗多糖和吡唑醚菌酯進行混配的殺菌組合物應用于防治黃瓜白粉病和馬鈴薯晚疫病,協同增效作用明顯,二者混配還能夠減少化學藥劑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減少化學藥劑的殘留。同時兩者混配也可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本發明殺菌組合物對試驗作物均無明顯不良影響,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