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播種施肥的機械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沙漠條件的播種施肥打坑機。
背景技術:
隨著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國家在大力地號召人們植樹造林,相對于傳統的人工手動植樹,越來越多的人采用機械設備輔助進行更加效率科學的植樹,植物打坑機就是近年來普遍使用的用于在地面上快速挖坑的輔助設備。植物打坑機,又稱種植機,是一種用于鉆孔的專業設備,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動力裝置帶動鉆頭旋轉,然后由螺旋鉆頭將沙土向上輸送堆積,最后完成挖坑作業過程。
但是由于很多植樹造林的位置位于沙漠地帶或者近沙漠地帶,其土壤大都為流沙地質條件,在沙土中打深坑使用打坑機比較困難,因為隨著打坑的鉆頭抬起,流沙會將剛打出的坑掩埋掉大部分。如果使用挖掘機挖坑,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同時還有坑比較大、需要澆水量多的缺點。所以實踐中需要在這種流沙地質條件下在沙層下面播種施肥時,只能采用人工挖沙作業先挖坑再播種施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目前在沙漠條件下挖坑播種存在機械打坑時隨著鉆頭抬起流沙會將剛打出的坑掩埋、澆水量大以及人工挖坑播種勞動量大效率低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沙漠條件的播種施肥打坑機,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于沙漠條件的播種施肥打坑機,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所述機架上的動力部和鉆頭部,所述動力部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機架上的電動機,所述電動機的輸出端連接有減速器;所述鉆頭部包括設于所述動力部一側且豎直布置的鉆管,所述鉆管上穿設有軸承座,所述鉆管通過所述軸承座連接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鉆管的上端通過傳動裝置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鉆管位于所述軸承座下方的外壁上設有螺旋翼;所述鉆管內成型有沿所述鉆管軸向布置的播種腔,所述播種腔的上端和下端均開放設置;所述鉆管的下端面設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底部固定連接有鉆頭尖,所述鉆頭尖的上端面成型為錐形結構,所述播種腔內位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上方設有能夠啟閉的活動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機構包括水平設置于所述播種腔內的橫桿,所述橫桿穿過所述播種腔的中心軸,所述橫桿的兩側設有兩片半圓形的活動葉片,兩片所述活動葉片均通過鉸接結構連接于所述橫桿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所述活動葉片能夠向上或向下翻轉;所述活動葉片上設有操作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所述操作機構包括位于兩片所述活動葉片上的套管,兩個所述套管平行布置,兩個所述套管內分別穿設有第一操縱桿和第二操縱桿,所述第一操縱桿和所述第二操縱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操縱桿,所述第三操縱桿的上端從所述播種腔的上端伸出;所述播種腔的內壁上設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與所述橫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活動葉片翻折的下極限位置是處于水平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活動葉片上的拉索,所述拉索與所述活動葉片的連接點位于所述活動葉片距離所述橫桿最遠的端點上,所述播種腔的上端設有可以旋轉的鎖定端蓋,所述拉索固定連接于所述鎖定端蓋的下方;所述鎖定端蓋的下方連接有豎直布置的鎖定桿,所述鎖定桿的長度與所述鎖定端蓋至所述橫桿的距離相等,所述鎖定桿的下端連接有水平布置的鎖定橫桿;所述播種腔的內壁上成型有兩條相對所述播種腔中心軸對稱布置的“l”型鎖定槽,所述鎖定槽包括豎直布置的滑槽和水平布置的卡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對應所述橫桿的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機構包括通過球軸鉸接于兩片所述活動葉片上的第一短桿和第二短桿,所述第一短桿和所述第二短桿與所述活動葉片的連接點位于所述活動葉片距離所述橫桿最遠的端點上,所述第一短桿和所述第二短桿的長度大于所述活動葉片的半徑且小于所述活動葉片的直徑,所述第一短桿和所述第二短桿的末端分別柔性連接有第三短桿和第四短桿;所述橫桿上固定有豎直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高度為所述第二短桿直徑的1倍至1.2倍,所述立柱的頂部連接有與所述橫桿平行布置的擋片,所述擋片的長度為所述橫桿長度的1/3至1/2。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結構包括位于固定于所述活動葉片下方的頂桿,所述頂桿的下端穿過所述固定框架并連接于所述鉆頭尖的上端;所述固定框架上固定有豎直布置的傳動桿,所述傳動桿上設有若干沿所述傳動桿軸向布置的傳動翼片,所述鉆頭尖的中央成型有沿所述鉆頭尖軸向布置且上端開放的傳動腔,所述傳動腔內設有若干與所述傳動翼片對應的傳動槽,所述傳動槽的長度大于所述傳動翼片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腔的上端設有防止傳動翼片脫離傳動腔的限位端蓋,防止鉆頭尖從傳動桿上脫離。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還設有儲料部,所述儲料部包括固定于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鉆管上方的給料倉,所述給料倉的出料口對應所述鉆管的上端,所述播種腔的上端設有集料漏斗,防止料倉在向播種腔內添加種子和肥料時發生潑灑。
進一步地,所述儲料部還包括設于所述給料倉一側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設有帶閥門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設于所述播種腔內,用于將種子和肥料浸濕,一方面便于其倒入坑的底部,另一方面保證種子初步生長的水分。
進一步地,所述鉆管上端的外壁設有若干沿圓周均勻布置的傳動齒,所述傳動裝置為環繞所述減速器輸出軸和所述傳動齒的傳動皮帶或者傳動鏈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適用于沙漠條件的播種施肥打坑機,利用傳動裝置帶動中空的鉆管轉動進行打孔,鉆頭尖在鉆坑進入沙層下面的時候,由于鉆管內播種腔內的活動葉片處于關閉狀態,此時沙土無法進入播種腔;當活動葉片打開時,此時可以通過播種腔向坑底添加種子和肥料,隨著鉆管慢慢抬起,坑周圍的沙子埋住種子肥料,實現播種施肥與打坑同時完成,提高勞動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鉆管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葉片安裝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鉆頭尖的安裝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鉆管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傳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2鉆頭尖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鉆管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4鎖定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4鎖定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葉片安裝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5立柱的安裝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5操作機構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序號及名稱:1、機架,2、電動機,3、減速器,4、鉆管,5、軸承座,6、螺旋翼,7、播種腔,8、固定框架,9、鉆頭尖,10、橫桿,11、活動葉片,12、套管,13、第一操縱桿,14、第二操縱桿,15、第三操縱桿,16、限位凸起,17、頂桿,18、傳動桿,19、傳動腔,20、傳動翼片,21、限位端蓋,22、傳動槽,23、給料倉,24、水箱,25、集料漏斗,26、拉索,27、鎖定端蓋,28、鎖定桿,29、鎖定橫桿,30、滑槽,31、卡槽,32、第一短桿,33、第二短桿,34、第三短桿,35、第四短桿,36、立柱,37、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茲例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在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適用于沙漠條件的播種施肥打坑機,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機架1上的動力部和鉆頭部,動力部包括固定連接于機架1上的電動機2,電動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減速器3;鉆頭部包括設于電動機2一側且豎直布置的鉆管4,鉆管4上穿設有軸承座5,鉆管4通過該軸承座連接于機架1上,鉆管4位于軸承座5下方的外壁上設有用于輔助鉆孔的螺旋翼6;鉆管4上端的外壁設有若干沿圓周均勻布置的傳動齒,鉆管4通過環繞在傳動齒上的傳動鏈條和減速器輸出軸連接,利用傳動鏈條的傳動比大工作穩定等優點保證打坑機的工作效率。
參閱圖2-圖4,鉆管4內成型有沿鉆管4軸向布置的播種腔7,播種腔7的上端和下端均開放設置;鉆管4的下端面設有“十”字型的固定框架8,固定框架8上固定連接有鉆頭尖9,鉆頭尖9的上端面成型為錐形結構,防止積料;播種腔7內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設有水平布置的橫桿10,橫桿10穿過播種腔7的中心軸。橫桿10的兩側設有兩片活動葉片11,兩片活動葉片11均通過合頁鉸接于橫桿10上;兩片活動葉片11上均設有套管12,兩個套管12平行布置,兩個套管12內分別穿設有第一操縱桿13和第二操縱桿14,第一操縱桿13和第二操縱桿14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操縱桿15,第三操縱桿15從播種腔7的上端伸出,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向上提或者向下推第三操縱桿來實現活動葉片的打開和關閉。播種腔7的內壁上設有與橫桿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限位凸起,活動葉片11在操縱桿的作用下能夠向上翻轉,限位凸起16的作用是使活動葉片11翻折的下極限位置是處于水平狀態。
實施例1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操作人員利用電動機帶動鉆管旋轉鉆坑,由螺旋翼將沙土向孔坑的周圍輸送堆積,操作人員向下壓住第三操縱桿,此時活動葉片使播種腔處于密封狀態,坑內的沙土無法進入播種腔內;當孔打至指定深度時,關停電機,然后向上拉動第三操縱桿,通過第一操縱桿和第二操縱桿帶動活動葉片向上翻轉,此時可以通過播種腔向坑底添加潤濕的種子和化肥,然后將鉆管提出坑外,利用沙土的自身特性掩埋住種子和化肥,在打坑的同時完成播種,極大地提高了在沙漠條件下的播種效率。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5-圖7所示,活動機構包括水平設置于播種腔7內的橫桿10,橫桿10穿過播種腔7的中心軸,橫桿10的兩側設有兩片活動葉片11,兩片活動葉片11均通過鉸接結構連接于橫桿10上;兩片葉片11的下方均固定連接有頂桿17,頂桿17的下端連接于鉆頭尖9的上端;鉆管4的下端位于固定框架8上固定有豎直布置的傳動桿18,傳動桿18上設有若干沿傳動桿18軸向布置的傳動翼片20,鉆頭尖9的中央成型有沿鉆頭尖9軸向布置且上端開放的傳動腔19,傳動腔19內設有若干與傳動翼片20對應的傳動槽22,傳動槽22的長度大于傳動翼片20的長度;傳動腔19的上端設有防止傳動翼片20脫離傳動腔的限位端蓋21,防止鉆頭尖9從傳動桿18上脫離,使得鉆頭尖在保證能夠隨著鉆管轉動的情況下還能夠作一定范圍內的上下運動。當向下壓鉆管即鉆頭尖運動到上極限位置時,固定于鉆頭尖上端的頂桿頂住活動葉片,使沙土無法進入播種腔;當向上提鉆管,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鉆頭尖運動到下極限位置,此時活動葉片向下翻轉,此時種子和肥料能從播種腔內進入坑底。
實施例2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操作人員利用電動機帶動鉆管旋轉鉆坑,由螺旋翼將沙土向孔坑的周圍輸送堆積,由于沙土的阻力,傳動桿上的傳動翼必然位于傳動腔的最低端,即此時鉆頭尖處于上極限位置,鉆頭尖上方固定的頂桿頂住活動葉片,使沙土無法進入播種腔內;當孔打至指定深度時,關停電機,然后直接向播種腔內添加指定量的潤濕的種子和化肥,然后將鉆管緩緩地提出坑外,鉆頭尖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會運動到下極限位置,即此時活動葉片向下翻轉,播種腔內的種子和化肥會自動地滑入坑底,最后利用沙土的自身特性掩埋住種子和化肥,在打坑的同時完成播種。
實施例3
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8所示,機架1上位于鉆管4上方固定有給料倉23,給料倉23內儲存有種子和肥料,給料倉23的出料口對應鉆管4的上端,播種腔7的上端設有集料漏斗25,防止料倉23在向播種腔7內添加種子和肥料時發生潑灑;給料倉23的一側還設有水箱24,水箱24的出水口設有帶閥門的出水管,出水管的末端設于播種腔7內,用于將種子和肥料浸濕,一方面便于其倒入坑的底部,另一方面保證種子初步生長的水分。
實施例3的工作過程是在保證實施例1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給糧倉和水箱對播種腔內自動地添加種子和肥料,并且進行同步潤濕,不需要提前對種子和肥料進行預處理,進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
實施例4
如圖9-11所示,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操作機構包括連接于活動葉片11上的拉索26,拉索26與活動葉片11的連接點位于活動葉片11距離橫桿10最遠的端點上,播種腔7的上端設有可以旋轉的鎖定端蓋27,拉索26固定連接于鎖定端蓋27的下方;鎖定端蓋的下方連接有豎直布置的鎖定桿28,鎖定桿28的長度與鎖定端蓋27至橫桿10的距離相等,鎖定桿28的下端連接有水平布置的鎖定橫桿29;播種腔7的內壁上成型有兩條相對播種腔中心軸對稱布置的“l”型鎖定槽,鎖定槽包括豎直布置的滑槽30和水平布置的卡槽31,滑槽30的底部正對著橫桿10的端部。
打坑前,將鎖定橫桿對著滑槽插入播種腔內,鎖定橫桿到達底部后順時針旋轉鎖定端蓋,此時鎖定橫桿位于卡槽內,此時的鎖定橫桿與橫桿呈一定的角度,此時鎖定橫桿會壓住活動葉片使葉片底部的泥土無法進入播種腔內;當打到指定深度需要播種時,逆時針旋轉鎖定端蓋使鎖定橫桿與橫桿平行,然后通過滑槽將鎖定橫桿向上提,再然后通過拉索將活動葉片打開,此時可以向播種腔內添加種子和肥料。
實施例5
如圖12-14所示,實施例5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操作機構包括通過球軸鉸接于兩片活動葉片11上的第一短桿32和第二短桿33,第一短桿32和第二短桿33與活動葉片11的連接點位于活動葉片11距離橫桿10最遠的端點上,第一短桿32和第二短桿33的長度為活動葉片11直徑的三分之二,第一短桿32和第二短桿33的末端分別柔性連接有第三短桿34和第四短桿35;橫桿10上固定有豎直布置的立柱36,立柱36的高度為第一短桿32和第二短桿33直徑的1.2倍,立柱36的頂部連接有與橫桿10平行布置的擋片37,擋片37的長度為橫桿10長度的1/2。
打坑前,通過操縱第三短桿和第四短桿,分別使第一短桿和第二短桿位于擋片的下方,此時的第一橫桿和第二橫桿與橫桿均呈一定的角度,此時第一桿和第二桿會壓住活動葉片使葉片底部的泥土無法進入播種腔內;當打到指定深度需要播種時,操縱第三短桿和第四短桿使第一短桿和第二短桿從擋片下方脫出,然后通過向上提第三短桿和第四短桿使活動葉片打開,此時可以向播種腔內添加種子和肥料。
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依本發明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涵蓋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