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制造的人工礁盤。
背景技術:
伴隨著既社會經濟技術以及當代高科技的發展,當代建筑業可謂是如火如荼,許多老舊的建筑物逐漸被嶄新的高樓大廈取代,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的發展、建筑業的加速更新換代,許多老舊建筑拆除時產生的大量垃圾無處堆放,因此對城市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日益凸顯,當務之急應該利用現有科技將現有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這樣既能夠節省資源又能夠對環境進行美化。
與此同等重要的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還有海洋生態問題,近些年由于各國爭相發展工業,對海洋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污染排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大型輪渡等都或多或少的對海洋生態造成不利影響,據調查,初步估算,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積減少約80%,珊瑚礁生態系統已出現退化跡象,剩余珊瑚礁處于健康和非健康狀態的各占50%。針對珊瑚的生存現狀,國家鼓勵民眾對珊瑚的人工養殖,以便用于對對淺海或者淡水區域的生態環境改善,增加珊瑚礁的面積。
現有的養殖珊瑚用礁體多為帶有多孔洞的石頭或者耗費人力物力專門制造的混凝土礁體,少數為海底撈出的礁體,綜合造價成本高昂,其安裝過程較復雜,產品不便于運輸。
中國專利cn100493340公開了一種抵御海膽捕食的人工藻礁,包括礁體,所述礁體是由若干個礁盤疊加制成的立體構造物,礁盤周邊邊緣部位的剖面形狀類似鋸齒狀;礁體為鋼筋混凝土制作。然而,上述礁體層疊一起,使得礁體的可使用面積受到限制。
中國專利公開了cn101391902a一種由廢舊混凝土制作的發泡混凝土,由膠凝漿體和泡沫混合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凝漿體中含有廢舊混凝土經過破碎、篩分后形成的再生混凝土骨料、水泥和水。而且,還公開了作為建筑填充材料的應用、作為路基或者橋基填充材料的應用、作為礦山坑道填充材料的應用、作為道路搶險材料的應用、作為管基填充材料的應用、作為墻體構筑材料的應用、作為建筑保溫隔熱材料的應用、作為隔音材料的應用。然而,其并沒有披露其在海洋養殖中的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過程簡單且便于運輸的人工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人工礁,包括混凝土支柱和若干個混凝土礁盤,其中,由所述混凝土支柱的頂端至底端上其截面尺寸逐漸增大,各所述混凝土礁盤的中心貫穿設置有與所述混凝土支柱配合設置的套接孔,各所述混凝土礁盤依次間隔設置并且通過各自所述套接孔套接至所述混凝土支柱上。
優選的,沿所述混凝土支柱的頂端至底端方向上各所述混凝土礁盤的直徑依次增大。
優選的,各混凝土礁盤均設置有向外側上方彎折形成的邊緣部。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為中空桿,且所述混凝土支柱的底端設置有插接開口,且所述插接開口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混凝土支柱頂端的截面尺寸。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為圓筒桿,其壁厚為3-8cm,其頂端的外直徑為12-18cm,其底端的外直徑為28-35cm。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的頂部貫穿設置有吊裝孔。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與所述混凝土礁盤均采用以城市建筑垃圾為原料進行再生發泡而形成的再生發泡混凝土制作。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礁盤靠近所述套接孔的端部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套接孔連通并且貫穿所述混凝土礁盤的底部設置;
所述混凝土支柱對應于各所述混凝土礁盤的部位設置有安裝孔,且所述人工礁還包括與所述安裝孔螺紋連接并且與所述套接孔配合設置的固定桿。
優選的,各所述混凝土礁盤中有多個所述安裝槽,各所述安裝槽沿所述套接孔周向等間隔設置;所述混凝土支柱對應于每個所述混凝土礁盤的部位設置有多個安裝孔,與相應各所述安裝槽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固定桿設為多個,一一對應設置于各所述安裝孔上。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的表面和混凝土礁盤的表面均設置為多空洞粗糙表面;所述混凝土支柱頂部設置有弧形端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包括混凝土支柱和若干個混凝土礁盤,且混凝土支柱的頂端至底端上其截面尺寸逐漸增大,使用時先安放混凝土支柱,再將各混凝土礁盤由混凝土支柱的頂端依次安放;運輸時可將每套為一單元運輸,或者將相同散件一起運輸,并在每層散件之間放置墊木防顛簸磕碰;因此,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具有結構簡單、安裝過程簡單以及便于運輸的優點。
(2)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采用以城市建筑垃圾為原料進行再生發泡而形成的再生發泡混凝土制作,達到廢物利用節省現有資源的效果,造價低廉。
(3)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混凝土支柱底部設置有插接開口,可以將插接開口套接在另一套混凝土支柱的頂端,達到多套人工礁盤組合使用的效果。
(4)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所述混凝土礁盤上設置有安裝槽,混凝土支柱上設置有安裝孔,安裝時先將固定桿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至安裝孔上,再各混凝土礁盤由混凝土支柱的頂端依次安放,并將固定桿的另一端放置于安裝槽中,從而起到固定混凝土礁盤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提供的人工礁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人工礁的安裝過程示意圖;
圖3為將圖1中人工礁的每套為一單元運輸時的裝配示意圖;
圖4為將圖1中人工礁進行散件運輸時的裝配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提供的人工礁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混凝土支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中礁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的人工礁包括混凝土支柱1和5個混凝土礁盤2,其中,由所述混凝土支柱1的頂端至底端上其截面尺寸逐漸增大,各所述混凝土礁盤2的中心貫穿設置有與所述混凝土支柱1配合設置的套接孔21,各所述混凝土礁盤2依次間隔設置并且通過各自所述套接孔21套接至所述混凝土支柱1上;沿所述混凝土支柱1的頂端至底端方向上各所述混凝土礁盤2的直徑依次增大;各混凝土礁盤2均設置有向外側上方彎折形成的邊緣部22;所述混凝土支柱1為中空桿,且所述混凝土支柱1的底端設置有插接開口11,且所述插接開口11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混凝土支柱1頂端的截面尺寸;所述混凝土支柱1的頂部貫穿設置有吊裝孔12。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支柱1為圓筒桿,其壁厚為3-8cm,其頂端的外直徑為12-18cm,其底端的外直徑為28-35cm;所述混凝土支柱1與所述混凝土礁盤2均采用以城市建筑垃圾為原料進行再生發泡而形成的再生發泡混凝土制作;所述混凝土支柱1的表面和混凝土礁盤2的表面均設置為多空洞粗糙表面;所述混凝土支柱1頂部設置有弧形端角。
如圖2所示,使用時先安放混凝土支柱,再將各混凝土礁盤由混凝土支柱的頂端依次安放;如圖3所示運輸時可將每套為一單元運輸;或者,如圖4所示,將相同散件一起運輸,并在每層散件之間放置墊木防顛簸磕碰;因此,本發明提供的人工礁具有結構簡單、安裝過程簡單以及便于運輸的優點。
需要說明的是,支撐柱和礁盤的尺寸和形狀可以變化,根據具體的水產養殖需求制作不同直徑的模塊,比如北方室內養殖田螺、河蚌等,這就不需要向海洋使用的礁盤那么大,根據實際養殖場地,礁盤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方形礁盤的層數也可以減少或增加。
實施例2
如圖5-7所示,與本實施例1提供的人工礁相比,本實施例提供的人工礁區別在于:所述混凝土礁盤2靠近所述套接孔21的端部上設置有安裝槽23,所述安裝槽23與所述套接孔21連通并且貫穿所述混凝土礁盤2的底部設置;所述混凝土支柱1對應于各所述混凝土礁盤2的部位設置有安裝孔13,且所述人工礁還包括與所述安裝孔13螺紋連接并且與所述套接孔21配合設置的固定桿3。
混凝土支柱與人工礁盤均采用再生發泡混凝土制作,模具為玻璃纖維,使得本發明強度高、造價低廉且做到了廢物利用節省資源;通過對所述混凝土支柱7與人工礁盤進行抗高鹽分海水侵蝕實驗,使得本發明能夠在海底高鹽分環境下仍能夠正常使用;所述混凝土支柱7與人工礁盤外表面均設置為多空洞粗糙表面,越粗糙越適合水生物種如珊瑚水草貝類著床,使得本發明更加適用于珊瑚的依附生長;通過所述混凝土支柱7頂端為弧形,使插接套口9能夠方便的套接在混凝土支柱7頂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