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林業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挖坑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力發展植樹造林,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全社會的重要任務,植樹造林面積逐漸加大,環境綠化任務日益繁重,特別是道路、溝渠兩側的植樹造林工作不斷增多,原有植樹造林挖坑主要靠人工挖掘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植樹造林和環境綠化任務的需要,機械化作業已經成為植樹造林和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機械化作業機械主要是利用普通挖掘機和專用挖坑機,普通挖掘機動力大,多為鏈軌式,用于挖坑作業,不利于控制行距和株距,且對道路損壞較大,不適用于道路、溝渠兩側的植樹造林和環境綠化;專用挖坑機多為在動力機械的前部或后部直接安裝挖掘裝置,作業時對地面形態要求比較高,作業效率較低,在高低不平的環境特別是道路、溝渠兩側的坡面上無法進行行走和作業。
另一種操作方便的手提式挖坑機,需要至少兩個人手持挖坑機,不僅需要掌握挖坑機的平衡,還需要在旋挖的過程中提供向下的壓力,這樣不但需要太多的人力,而且操作還不方便,另外,鉆頭挖掘導致的塵土和碎石飛濺,危害到使用者的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挖坑機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挖坑 位置準確、操作安全、攜帶方便的挖坑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挖坑裝置,包括機架、發動機、支撐機構、變速馬達、鉆頭、鉆頭轉軸和防塵罩,所述發動機與所述變速馬達相連接,所述變速馬達通過所述鉆頭轉軸與所述鉆頭相連接,所述變速馬達安裝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支撐機構上設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的頂部與所述機架的底部以鉸接的方式連接,所述支撐機構下方設置有萬向輪,所述防塵罩固定于所述機架下方,且罩住所述鉆頭。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機架內設有通孔,所述轉軸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變速馬達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包括扶手和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對稱設置在所述機架兩側,所述扶手通過所述固定機構安裝在機架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扶手與所述固定機構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液壓桿與支撐機構采用螺釘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鉆頭為刀片式鉆頭。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發動機為柴油發動機或汽油發動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由于所述支撐機構下方設置有萬向輪,可以很方便的一個人推動到要去的地方;在進行挖坑時,通過所述液壓桿提供所述發動機向下的動力,向下的力度更足,有利于挖開堅硬的地面;所述支撐機構下部的萬向輪通過剎車片固定后,能夠有效減少發動機挖坑時形成的震動,從而確保挖坑精度;所述防塵罩進一步可以防止挖掘時產生的灰塵和沙粒飛濺,保護使用者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挖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挖坑裝置包括機架1、發動機2、扶手3、支撐機構4、變速馬達5、鉆頭6和防塵罩10,所述發動機2與所述變速馬達5相連接,所述變速馬達5通過鉆頭轉軸11與所述鉆頭6相連接,所述變速馬達5安裝在所述機架1上,所述支撐機構4上設有液壓桿7,所述液壓桿7的頂部與所述機架1的底部以鉸接的方式連接,所述支撐機構4下方設置有萬向輪8,所述機架1兩側對稱設置有固定機構9,所述扶手3安裝在所述固定機構9上,所述防塵罩10通過連接部件13固定于所述機架1下方,且罩住所述鉆頭6。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內設有通孔(未標識),所述鉆頭轉軸11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變速馬達5線連接。所述扶手3與所述固定機構9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所述液壓桿7與支撐機構4采用螺釘連接。所述鉆頭6為刀片式鉆頭。所述發動機2可以為柴油發動機或汽油發動機。
上述挖坑裝置在使用時,由于所述支撐機構4下方設置有萬向輪8,可以很方便的一個人推動到要去的地方;在進行挖坑時,通過所述液壓桿7及所述支撐機構4形成的支撐腿支撐所述發動機2及所述變速馬達5,通過所述變速馬達5帶動所述鉆頭6挖坑,并通過所述液壓桿7提供所述發動機2向下的動力,向下的力度更足,有利于挖開堅硬的地面。所述支撐機構4下部的萬向輪8通過剎車片固定后,能夠有效減少發動機2挖坑時形成的震動,從而確保挖坑精度。所述防塵罩進一步可以防止挖掘時產生的灰塵和沙粒飛濺,保護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 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