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桑蠶農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三開式快速收集蠶繭的簇具。
背景技術:
簇具是指供桑蠶結繭的器具,在桑蠶成熟結繭前,桑蠶就會從蠶床表面自行爬到蠶簇上,找到合適的地方再吐絲結繭,現有技術存在的簇具一般是呈格柵狀的方格簇,但方格簇的使用在生產中蠶農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或者徒手從方格簇上一個個拿下并收集蠶繭,這使得蠶繭的收集工作變得非常困難,費時費力;另外收集蠶繭后方格簇的清洗工作也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三開式快速收集蠶繭的簇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三開式快速收集蠶繭的簇具,包括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所述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均由矩形板條組成的框和位于框內的簇條組成,所述左側簇框的一側端,右側簇框的一側端分別與中間簇框的同一側端活動連接,且左側簇框位于中間簇框的左側,右側簇框位于中間簇框的右側;所述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的另一側端上均設有磁吸。
本實用新型所述簇具的使用方法為:可在蠶座兩邊架兩列枝條,通過磁吸將左側簇框,右側簇框和中間把簇框閉合,并平放在蠶座上,熟蠶會自動爬上簇具,也可把熟蠶捉放在簇具上,然后蠶會自動爬到左側簇框、右側簇框和中間簇框的空間處結繭,待結好繭后,只需用手輕掰開磁吸便可打開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直接非常快速地收集整一面的蠶繭。
為了防止簇具閉合時形成的空間間隙過大,影響結后繭的收集,造成繭的外漏,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中間簇框內的簇條為一列間距相同的中間簇條,所述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內的簇條分別為位于外側列的外簇條和位于內側列的內簇條,相鄰內簇條的間距為相鄰中間簇條的間距的兩倍,所述外簇條以相鄰的兩條簇條為排列單位,相鄰的兩條簇條的間距與相鄰中間簇條的間距相等,每相鄰的兩條簇條之間的間距為相鄰中間簇條的間距的兩倍。
通過在每個簇框上對簇條的排布進行設置,更加有效利用結繭空間。
更優選地,所述內簇條和外簇條的間距與相鄰中間簇條的間距相等。
為了方便該簇具的收納,優選地,所述與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活動連接的中間簇框的一端還設有立柱;在不使用時,可直接將簇具直立,節省空間。
更優選地,所述中間簇條的間距為1cm。
本實用新型所述活動連接為鉸接,更優選地,所述左側簇框的一側端,右側簇框的一側端通過合頁分別與中間簇框的同一側端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三開式快速收集蠶繭的簇具,包括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所述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均由矩形板條組成的框和位于框內的簇條組成,所述左側簇框的一側端,右側簇框的一側端分別與中間簇框的同一側端活動連接,且左側簇框位于中間簇框的左側,右側簇框位于中間簇框的右側;所述中間簇框,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的另一側端上均設有磁吸;使用時可在蠶座兩邊架兩列枝條,通過磁吸將左側簇框,右側簇框和中間把簇框閉合,并平放在蠶座上,熟蠶會自動爬上簇具,也可把熟蠶捉放在簇具上,然后蠶會自動爬到左側簇框、右側簇框和中間簇框的空間處結繭,待結好繭后,只需用手輕掰開磁吸便可打開左側簇框和右側簇框,直接非常快速地收集整一面的蠶繭,方便快速。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所述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簇具打開狀態)。
圖2為實施例1所述簇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所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簇具閉合狀態)。
圖4為實施例1的左側簇框的側面示意圖(部分結構未示出)。
圖5為實施例1的中間簇框的側面示意圖(部分結構未示出)。
圖6為實施例1的右側簇框的側面示意圖(部分結構未示出)。
圖7為實施例1所述裝置閉合時,蠶繭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中間簇框;2-左側簇框;3-右側簇框;4-板條;5-簇條;6-中間簇條;7-磁吸;8-立柱;9-合頁;10-蠶繭;121-內簇條;122-外簇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專利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開式快速收集蠶繭的簇具,包括中間簇框1,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所述中間簇框1,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均由矩形板條4組成的框和位于框內的簇條5組成,所述左側簇框2的一側端,右側簇框3的一側端分別與中間簇框1的同一側端活動連接,且左側簇框2位于中間簇框1的左側,右側簇框3位于中間簇框1的右側;所述中間簇框1,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的另一側端上均設有磁吸7。
所述簇具的使用方法為:可在蠶座兩邊架兩列枝條,通過磁吸7將左側簇框2,右側簇框3和中間把簇框1閉合,并平放在蠶座上,熟蠶會自動爬上簇具,也可把熟蠶捉放在簇具上,然后蠶會自動爬到左側簇框2、右側簇框3和中間簇框1的空間處結繭,待結好繭后,只需用手輕掰開磁吸7便可打開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直接非常快速地收集整一面的蠶繭。
為了防止簇具閉合時形成的空間間隙過大,影響結后繭的收集,造成繭的外漏,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間簇框1內的簇條5為一列間距相同的中間簇條6,所述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內的簇條5分別為位于外側列的外簇條122和位于內側列的內簇條121,相鄰內簇條121的間距為相鄰中間簇條6的間距的兩倍,所述外簇條122以相鄰的兩條簇條5為排列單位,相鄰的兩條簇條5的間距與相鄰中間簇條6的間距相等,每相鄰的兩條簇條5之間的間距為相鄰中間簇條6的間距的兩倍。
這樣通過在每個簇框上對簇條的排布進行設置,更加有效利用結繭空間。
更優選地,所述內簇121和外簇條122的間距與相鄰中間簇條6的間距相等。
為了方便該簇具的收納,本實施例中,所述與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活動連接的中間簇框1的一端還設有立柱8;在不使用時,可直接將簇具直立,節省空間;所述中間簇條6的間距為1cm。
本實施例所述活動連接為鉸接,具體是,所述左側簇框2的一側端,右側簇框3的一側端通過合頁9分別與中間簇框1的同一側端相連。
為了更加形象的說明上述簇條的排布,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體的排布方案,即每一個簇框內尺寸為120×40cm,中間簇框1的一端留10cm長的板條4做支柱8,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分別在中間簇框1高10cm處用合頁相連,中間簇框1,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的另一端用磁吸吸住,便于快速打開與合攏。板條4規格:寬3cm×厚2cm,簇條5規格:直徑0.4cm,長42cm。中間簇框1內每隔1cm安置一根簇條5(比如竹條),簇條5兩頭各板條4 1cm,左側簇框2和右側簇框3同樣在40cm寬內每隔1cm安置一根簇條5,但安置兩列(成為外列的外簇條122和內列的內簇條121),兩列之間及每列到板條4邊緣都為1cm,外簇條122按相隔2cm-1cm- 2cm-1cm的排列方式安置,內簇條121則按每隔2cm安置。
顯然,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專利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專利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專利的精神和原則范圍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