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植保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噴霧機,特別適用于玉米施藥的高稈作物施藥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植保機械雖多,但能夠滿足玉米全生長周期進地施藥的機械卻很少。玉米作為一種高稈作物,其生長的中后期植株高度往往高于2.5米,不易進行有效植保。然而玉米中后期易發生蚜蟲,影響玉米散粉,造成玉米受粉不足禿尖。由于玉米株高、密度大,通風透光性差,后期容易感染白粉病、黃疸病,影響玉米產量。大多數農民采用傳統的人背負液壓泵及傳動系統手握噴藥桿的施藥方式,玉米植株較矮時尚可,若超過人的高度便很難進行,且人直接暴露于施藥環境中,農藥對操作者的傷害較大,易中毒,施藥效果亦不好,日作業面積僅為幾十畝。而傳統的拖拉機施藥,輪距固定,作業條件受種植行距限制。少數輪距可調的機械通過螺栓或固定銷調節,操作不便。另一方面,玉米較高,傳統的拖拉機底盤高度很難達到且固定,易損傷玉米頂端。現在日趨流行的無人機植保作業,作業過程中雖不存在壓苗、傷苗的現象,人和藥液分離,對人體傷害較小,日作業面積較大,但受限載荷較小,多為10公斤至20公斤,且續航能力弱,多為15分鐘左右,導致單次作業時間短,不得不頻繁換藥,更換電池,載藥量小,導致藥液濃度高,藥液霧化后田間氣溫高時易揮發,施藥效果不佳,氣溫高便不能作業,且受風力影響大,藥液易漂移,田間風力大于四級,無人機便不能起飛作業,作業受氣溫和風力影響較大。
因此,一種開發出一種提高藥液的穿透性,提高藥液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的專用于玉米施藥的高稈作物施藥機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提高藥液的穿透性,提高藥液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等特點的專用于玉米的施藥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稈作物施藥機,包括機架(17),其特征在于:機架(17)上設有行走機構(16)、轉向機構、主發動機(3)、副發動機(4)、風機(6)、液壓泵及傳動系統(5)、噴藥架和駕駛室(20),所述副發動機(4)用于驅動風機(6),主發動機(3)用于驅動柱塞泵及所有油缸的動作,驅動行走機構(16)、轉向機構(21)、噴藥架折疊及調平等動作,
所述機架(17)包含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所述副機架(17-2)設置在主機架(17-1)的兩側,所述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插接后構成“門”狀的機架(17),所述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之間設有液壓油缸(17-3),所述機架(17)從作物上方跨過并進行作業,所述副機架(17-2)尚設有藥箱位(17-4),藥箱放置在藥箱位(17-4)上,所述藥箱位(17-4)位于同一側的行走輪的上方,
所述行走機構(16)設置在副機架(17-2)上,所述行走機構(16)的具體結構為:包含轉向軸(18)和行走輪(16-2),所述副機架(17-2)上設有固定孔(17-21),所述轉向軸(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內,所述行走輪(16-2)上設有液壓馬達(16-1),液壓馬達(16-1)驅動行走輪(16-2)轉動,所述液壓馬達(16-1)和轉向軸(18)之間設有連桿A(16-3)、連桿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連桿A(16-3)的一端鉸接在液壓馬達(16-1)的殼體上,另一端與連桿B(16-4)鉸接,連桿B(16-4)的一端鉸接在轉向軸(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與液壓馬達(16-1)的殼體鉸接,另一端與連桿B(16-4)和轉向軸(18)的交接部鉸端,所述連桿A(16-3)、連桿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鉸接形成三角形,且通過仿形油缸(16-5)調節所構成的三角形的形狀,通過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之間所設的液壓油缸(17-3)伸縮控制行走輪(16-2)之間的輪距,
所述轉向機構包含:轉向油缸(21)、調節機構(22)和連柄(23),所述轉向油缸(21)為雙向雙出油缸,所述調節機構(22)設置在轉向油缸(21)和連柄(23)之間,連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轉向軸(18)上,通過轉向油缸(21)驅動連柄(23)轉動,實現行走輪(16-2)角度改變,可以實現前輪轉向,后輪轉向,前后輪同時轉向的目的,
所述調節機構(22)包含: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所述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螺紋連接,即調節桿A(22-1)上設有內螺紋,調節桿B(22-4)上設有外螺紋,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內螺紋和外螺紋相互螺旋,可以調整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相對位置,并且通過固定扣固定其相對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重疊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所述調節機構主要有以下作用:①轉向時傳遞力及力矩;②車輪調平,當某個車輪指向不正確時,松開固定扣,旋轉調節桿A(22-1)或調節桿B(22-4),調節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兩端所連接成的桿體長度,進而驅動轉向軸轉動,調節車輪的指向,使偏轉的車輪指向準確;
所述固定扣的作用是:當調節輪距和車輪方向調平時,松開固定扣,其它時間要固定,用于固定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之間的相對位移;
所述噴藥架包含主噴架(9)、副噴架(12)和吊噴(7),所述吊噴(7)分別設置在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上,
主噴架(9)、副噴架(12)和吊噴(7)上設有噴頭(14),所述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上所設有的噴頭(14)呈水平設置,且為普通噴頭,所述吊噴(7)上設有的噴頭(14)為高壓靜電噴頭,所述吊噴(7)設有多組,且相鄰兩組吊噴(7)上所設的頭水平位交錯設置,即各組吊噴(7)上的噴頭均不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吊噴(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總成(7-5)上,所述固定總成(7-5)上設有齒輪(7-1),所述齒輪(7-1)的齒輪軸與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鉸接,所述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上設有回收油缸(7-4)和齒條(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與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鉸接,另一端為自由端,
所述齒條(7-2)的一端與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鉸接,上述齒輪(7-1)與齒條(7-2)相互嚙合,齒條(7-2)運動驅動齒輪(7-1)轉動,
所述副噴架(12)和主噴架(9)相互鉸接,且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之間設有折疊油缸(10)和調平油缸(11),所述折疊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噴架(12),即驅動副噴架(12)水平轉動,所述調平油缸(11)用于調節副噴架(12)始終保持水平狀態,以防止噴藥架擺動造成副噴架(12)的末端與地面接觸,所述調平油缸(11)與副噴架(12)之間通過軟質拉繩(11-1)連接,
所述主機架(17-1)上設有懸掛架A(17-11)和懸掛架B(17-12),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A(17-11)之間設有連接架B(8),所述懸掛架A(17-11)、主噴架(9)和連接架B(8)形成四連桿機構,且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A(17-11)之間設有舉升油缸A(15),舉升油缸A(15)的一端鉸接在主噴架(9)上,另一端鉸接在懸掛架A(17-11)上;
所述駕駛室(20)與懸掛架B(17-12)之間設有連接架A(1),所述連接架A(1)、駕駛室(20)和懸掛架B(17-12)之間形成四連桿機構,且所述駕駛室(20)和懸掛架B(17-12)之間設有舉升油缸B(19),舉升油缸B(19)的一端鉸接在駕駛室(20) 上,另一端鉸接在懸掛架B(17-12)上。
上述主噴架(9)上設有懸掛架C(17-13),所述懸掛架C(17-13)、懸掛架A(17-11)和連接架B(8)形成四連桿機構,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C(17-13)之間設有拉桿(13)和調節油缸(13-1),所述調節油缸(13-1)的一端與懸掛架C(17-13)鉸接,另一端與主噴架(9)鉸接,所述拉桿(13)設有兩組,呈“八”字型將主噴架(9)懸吊在懸掛架C(17-13)上。
實際使用時:作物上方普通噴頭施藥,左右兩側使用靜電噴頭施藥,可以對目標作物的全覆蓋,提高作業效率,提高藥液的穿透性,提高藥液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節水省藥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機架及行走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行走輪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行走輪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行走輪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調節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調節機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噴架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A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吊噴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吊噴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水平噴頭結構示意圖I。
圖14是水平噴頭結構示意圖II。
圖15是靜電噴頭結構示意圖。
圖16是噴頭工作原理圖。
圖中所示:1是連接架A,2是液壓油箱,3是主發動機,4是副發動機,5是液壓泵及傳動系統,6是風機,7是吊噴,7-1是齒輪,7-2是齒條,7-3是連桿C,7-4是回收油缸,7-5是固定總成,7-6是藥液管管,8是連接架B,9是主噴架,10是折疊油缸,11是調平油缸,11-1軟質拉繩,12是副噴架,12-1是軌道,13是拉桿,13-1 是調節油缸,14是噴頭,14-1是電極連接端,14-2是進液口,14-21是液壓表,14-3是進氣口,14-31是氣壓表,14-4是大電極,14-5是小電極,14-6是本體,14-7是帶電液出口,15是舉升油缸A,16是行走機構,16-1是液壓馬達,16-2是行走輪,16-3是連桿A,16-4是連桿B,16-5是仿形油缸,17是機架,17-1是主機架,17-2是副機架,17-3是液壓油缸,17-4是藥箱位,17-11是懸掛架A,17-12是懸掛架B,17-13是懸掛架C,17-21是固定孔,18是轉向軸,19是舉升油缸B,20是駕駛室,21是轉向油缸,22是調節機構,22-1是調節桿A,22-2是固定扣A,22-3是固定扣B,22-4是調節桿B,23是連柄。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機架(17),其特征在于:機架(17)上設有行走機構(16)、轉向機構、主發動機(3)、副發動機(4)、風機(6)、液壓泵及傳動系統(5)、噴藥架和駕駛室(20),所述副發動機(4)用于驅動風機(6),主發動機(3)用于驅動柱塞泵及所有油缸的動作,驅動行走機構(16)、轉向機構(21)、噴藥架折疊及調平等動作,
所述機架(17)包含主機架(17-1)副機架(17-2),所述副機架(17-2)設置在主機架(17-1)的兩側,所述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插接后構成“門”狀的機架(17),所述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之間設有液壓油缸(17-3),所述機架(17)從作物上方跨過并進行作業,
所述行走機構(16)設置在副機架(17-2)上,所述行走機構(16)的具體結構為:包含轉向軸(18)和行走輪(16-2),所述副機架(17-2)上設有固定孔(17-21),所述轉向軸(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內,所述行走輪(16-2)上設有液壓馬達(16-1),液壓馬達(16-1)驅動行走輪(16-2)轉動,所述液壓馬達(16-1)和轉向軸(18)之間設有連桿A(16-3)、連桿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連桿A(16-3)的一端鉸接在液壓馬達(16-1)的殼體上,另一端與連桿B(16-4)鉸接,連桿B(16-4)的一端鉸接在轉向軸(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與液壓馬達(16-1)的殼體鉸接,另一端與連桿B(16-4)和轉向軸(18)的交接部鉸端,所述連桿A(16-3)、連桿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鉸接形成三角形,且通過仿形油缸(16-5)調節所構成的三角形的形狀,通過主機架(17-1)和副機架(17-2)之間所設的液壓油缸(17-3)伸縮控制行走輪(16-2)之間的輪距,
所述轉向機構包含:轉向油缸(21)、調節機構(22)和連柄(23),所述轉向油缸(21)為雙向雙出油缸,所述調節機構(22)設置在轉向油缸(21)和連柄(23)之間,連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轉向軸(18)上,通過轉向油缸(21)驅動連柄(23)轉動,實現行走輪(16-2)角度改變,可以實現前輪轉向,后輪轉向,前后輪同時轉向的目的,
所述調節機構(22)包含: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所述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螺紋連接,即調節桿A(22-1)上設有內螺紋,調節桿B(22-4)上設有外螺紋,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內螺紋和外螺紋相互螺旋,可以調整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相對位置,并且通過固定扣固定其相對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調節桿A(22-1)和調節桿B(22-4)的重疊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當左右兩邊的行走輪指向不一致時,通過調節調節桿A和調節桿B之間的相對位置,實現調節機構長短變換,可以快速將左右兩邊行走輪指向調節一致,
所述噴藥架包含主噴架(9)、副噴架(12)和吊噴(7),所述吊噴(7)分別設置在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上,
主噴架(9)、副噴架(12)和吊噴(7)上設有噴頭(14),所述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上所設有的噴頭(14)呈水平設置,且為普通噴頭,所述吊噴(7)上設有的噴頭(14)為高壓靜電噴頭,所述吊噴(7)設有多組,且相鄰兩組吊噴(7)上所設的頭水平位交錯設置,即各組吊噴(7)上的噴頭均不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吊噴(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總成(7-5)上,固定總成的作用是將吊噴和噴架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總成(7-5)上設有齒輪(7-1),所述齒輪(7-1)的齒輪軸與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鉸接,所述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上設有回收油缸(7-4)和齒條(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與主噴架(9)和/或副噴架(12)鉸接,另一端為自由端,
所述齒條(7-2)的一端與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鉸接,上述齒輪(7-1)與齒條(7-2)相互嚙合,齒條(7-2)運動驅動齒輪(7-1)轉動,
所述副噴架(12)和主噴架(9)相互鉸接,且主噴架(9)和副噴架(12)之間設有折疊油缸(10)和調平油缸(11),所述折疊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噴架(12),即驅動副噴架(12)水平轉動,所述調平油缸(11)用于調節副噴架(12)始終保持水平狀態,以防止噴藥架擺動造成副噴架(12)的末端與地面接觸,所述調平油缸(11)與副噴架(12)之間通過軟質拉繩(11-1)連接,
所述主機架(17-1)上設有懸掛架A(17-11)和懸掛架B(17-12),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A(17-11)之間設有連接架B(8),所述懸掛架A(17-11)、主噴架(9)和連接架B(8)形成四連桿機構,且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A(17-11)之間設有舉升油缸A(15),舉升油缸A(15)的一端鉸接在主噴架(9)上,另一端鉸接在懸掛架A(17-11)上;
所述駕駛室(20)與懸掛架B(17-12)之間設有連接架A(1),所述連接架A(1)、駕駛室(20)和懸掛架B(17-12)之間形成四連桿機構,且所述駕駛室(20)和懸掛架B(17-12)之間設有舉升油缸B(19),舉升油缸B(19)的一端鉸接在駕駛室(20)上,另一端鉸接在懸掛架B(17-12)上。
上述主噴架(9)上設有懸掛架C(17-13),所述懸掛架C(17-13)、懸掛架A(17-11)和連接架B(8)形成四連桿機構,所述主噴架(9)和懸掛架C(17-13)之間設有拉桿(13)和調節油缸(13-1),所述調節油缸(13-1)的一端與懸掛架C(17-13)鉸接,另一端與主噴架(9)鉸接,所述拉桿(13)設有兩組,呈“八”字型將主噴架(9)懸吊在懸掛架C(17-13)上。
實際工作時:可以在作物上方騎行,方便作業,并且行走到了地頭,需要轉彎時,四個行走輪可以方便轉彎,并且在地里的工作狀態,也可以實現橫向行走或傾斜路線行走,行走方便,作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