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浮漂,特別是一種重力感應電子浮漂。
背景技術:
浮漂是釣魚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具有保持魚餌和指示魚上鉤與否的功能。如果想在天氣陰暗或者晚上釣魚,則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到浮漂。于是可發光的電子浮漂應運而生。目前主流的電子浮漂無非是利用發光二板管將漂尾照亮,使其在暗處可見。
但是,現有的電子浮漂光線單一,在長時間對著沒有變化的浮漂后會產生視覺疲勞,有時候有魚拖動浮漂,垂釣者不能快速反應,而影響釣魚成功率,減少釣魚樂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加以改進和創新,提供一種提示效果強的可重力感應電子浮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重力感應電子浮漂,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漂尾、漂主體、漂腳,所述漂尾為導光體,所述漂主體具有中空結構,內部設置有發光電路,且一分為二為上漂體和下漂體,所述漂尾設置于所述上漂體頂部,所述漂腳設置于所述下漂體底部,其中:所述發光電路包括一顆雙色發光二極管、重力感應IC、電池座和電池,所述雙色發光二極管設置于所述導光體的一端,由重力感應IC控制其顯示的顏色,所述重力感應IC方向設置為垂直方向如有加速度即輸出信號,控制雙色發光二極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雙色發光二極管可顯示顏色為紅、綠兩色。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上漂體和下漂體由螺紋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雙色發光二極管、重力感應IC固定設置在一塊PCB板上,所述PCB板固定設置在所述電池座上,所述電池座為圓筒形結構,中間部位設置有卡環,所述上漂體和下漂體可以分別設置在所述卡環的上、下兩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漂尾包括光纖體和透明的套管,所述套筒外設置有間隔的色環,所述光纖體設置于所述套管內部并且伸入所述漂主體內部,緊靠所述雙色發光二極管。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可發出不同顏色光線的發光電路,當有魚上鉤或咬魚餌導致浮漂上下運動時,浮漂光線會發生變化,更加醒目。
附圖說明
圖1是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個實施例的裝配示意圖。
圖3是一個實施例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認為是“設置”在另一個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設置或連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可變色電子浮漂,包括從上到下依次設置的漂尾1、漂主體2、漂腳3,所述漂尾1為導光體,所述漂主體2具有中空結構,內部設置有發光電路4,且一分為二為上漂體21和下漂體22,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漂尾1設置于所述上漂體21頂部,所述漂腳3設置于所述下漂體22底部,其中:所述發光電路4包括一顆可顯示紅、綠兩色的雙色發光二極管41、重力感應IC(42)、電池座43和電池44,所述雙色發光二極管41設置于所述導光體的一端,由重力感應IC(42)控制其顯示的顏色,所述重力感應IC(42)方向設置為垂直方向如有加速度即輸出信號,控制雙色發光二極管41。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中所述的雙色發光二極管41、重力感應IC(42)固定設置在一塊PCB板45上,所述PCB板45固定設置在所述電池座43上,所述電池座43為圓筒形結構,中間部位設置有卡環431,所述上漂體21和下漂體22可以分別設置在所述卡環431的上、下兩端。所述漂尾包括光纖體11和透明的套管12,所述套筒12外設置有間隔的色環,所述光纖體11設置于所述套管12內部并且伸入所述漂主體2內部,緊靠所述雙色發光二極管41。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發光電路只需通過重力感應IC內部的重力開關與外圍延時電路的簡單配合即可控制雙色發光二極管顯示的顏色,無需編程即可實現,電路結構簡單,提示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