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是一種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
背景技術:
插秧機工作過程中,為了實現秧爪在秧箱工作幅寬內依次、均勻的取秧,對移箱機構的要求比較高。原有的縱向送秧機構中的鉤狀輪和凸輪抬把之間的瞬間接觸力也會隨著載秧臺上秧盤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當鉤狀輪磨損加劇而需要更換時,拆卸比較麻煩,且必須更換整個縱輸送傳動軸,造成時間和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采用橫向可調且便于更換的輥輪、銷釘、螺母和彈簧墊圈的組合機構代替原鉤狀輪,對原有機構進行了改進,使得在實現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更加利于更換和維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包括縱向送秧軸、連動輥輪、縱輸送驅動軸、縱輸送從動軸、隨動凸輪、送秧皮帶、主動輥輪以及從動輥輪,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所述縱向送秧軸的兩端設有連動輥輪,連動輥輪安裝在縱向送秧軸上,隨動凸輪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的銷釘上,復位彈簧一端纏繞在縱輸送驅動軸上,另一端纏繞在隨動凸輪上,主動輥輪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上,從動輥輪安裝縱輸送從動軸上,送秧皮帶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的主動輥輪和對應的縱輸送從動軸的從動輥輪上。
所述主動輥輪有12個,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上。
所述從動輥輪有12個,安裝縱輸送從動軸上。
所述連動輥輪為兩個,兩個連動輥輪相距268mm,連動輥輪在送秧時隨縱向送秧軸始終只做旋轉運動,在橫向上沒有運動。
所述隨動凸輪內裝有單向傳遞動力的超越離合器。故回位過程不進行送秧動作。
所述輸送皮帶為橡膠皮帶,橡膠皮帶表面有圓形小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突出優點:
1、采用橫向可調且便于更換的輥輪、銷釘、螺母和彈簧墊圈的組合機構代替鉤狀輪對原有機構進行了改進,使得在實現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更加便于更換和維護。
2、送秧皮帶為橡膠皮帶,橡膠皮帶表面有圓形小凸起,增加了表面附著力。它的縱向送秧性能和防側向擠壓性能都較好,能明顯提高插秧均勻度和降低漏插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的縱向送秧軸和連動輥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的隨動凸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的縱輸送驅動軸3和縱輸送從動軸4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的送秧皮帶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縱向送秧軸1、連動輥輪2、縱輸送驅動軸3、縱輸送從動軸4、隨動凸輪5、送秧皮帶6、主動輥輪7、從動輥輪8、螺母9、彈簧墊圈10、連動輥輪支持架11、復位彈簧12、銷釘13。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凸輪-輥輪連動縱向送秧機構,包括縱向送秧軸1、連動輥輪2、縱輸送驅動軸3、縱輸送從動軸4、隨動凸輪5、送秧皮帶6、主動輥輪7以及從動輥輪8。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
具體結構和連接關系為:所述縱向送秧軸1的兩端設有連動輥輪2,連動輥輪2安裝在縱向送秧軸1上。隨動凸輪5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3的銷釘13上,復位彈簧12一端纏繞在縱輸送驅動軸3上,另一端纏繞在隨動凸輪5上。主動輥輪7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3上,從動輥輪8安裝縱輸送從動軸4上。送秧皮帶6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3的主動輥輪7和對應的縱輸送從動軸4的從動輥輪8上。更具體的結構描述為:
如圖2所示,所述縱向送秧軸1的兩端設有兩個連動輥輪2,連動輥輪2通過銷釘、螺母9以及彈簧墊圈10安裝在縱向送秧軸1上。
如圖3所示,所述隨動凸輪5安裝在固定在縱輸送驅動軸3的銷釘13上,復位彈簧12一端纏繞在縱輸送驅動軸3上,一端纏繞在隨動凸輪5上。
如圖4所示,所述縱輸送驅動軸3上安裝有12個主動輥輪7;所述縱輸送從動軸4上安裝有12個從動輥輪8。
如圖5所示,所述送秧皮帶6安裝在縱輸送驅動軸3的主動輥輪7和對應的縱輸送從動軸4的從動輥輪8上。
工作原理及過程:
送秧時,連動輥輪2隨縱向送秧軸1單向逆時針旋轉。隨著秧箱的運動帶動縱輸送驅動軸3連同其上的隨動凸輪5進行左右運動,當秧箱向左運動到極限位置和向右運動到極限位置時,連動輥輪2撥動隨動凸輪5擺動一定的角度,使縱輸送驅動軸3帶動主動輥輪7、送秧皮帶6、從動輥輪8順時針轉動,送秧皮帶6帶動秧苗下移一定距離。在一次送秧動作結束后,隨動凸輪5在復位彈簧12的作用下快速回位。實現連續縱向送秧功能;當秧箱位于左、右極限位置之間時,兩個連動輥輪2與隨動凸輪5互相錯位,沒有接觸關系,不能進行縱向送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