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該容器和系統具有一種適用于方便供水、植栽植物的結構。
現有技術
現有的植栽墻通常都設置有供水裝置以方便補充水源至植栽墻上,而此結構大都利用地心引力將其水源由上至下引流,以補充植栽物水份。但植栽墻所補充的管線因水壓上的差異影響,可能造成植栽墻上各栽室的水源分布不均勻,令各栽室有太干或有滴漏水的現象,終而使植栽墻不正常供水,造成上植物腐爛、枯萎的情形。
有鑒于上述缺失弊端,本申請提出一種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以提高產品結構或提升產品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出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改變了其已知植栽墻容易造成底部和頂部水源分布不均的情形,實現了對已知技術的改進。
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申請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包括儲水箱與植栽容器。儲水箱包括水箱主體,該水箱主體一側形成有弧凹面,該弧凹面可貼合于植栽容器的殼體表面上。水箱主體一端設有勾端,該勾端能勾扣于植栽容器的開口處側緣,而水箱主體內部形成有水室。水室的頂緣一側向外開設有進水口及出水口,出水口則與另一個儲水箱的進水口相通,而水室底緣相對的兩側分別向外開設有一導流口,二導流口能與植栽容器的供水器相接,以形成水路循環。植栽容器包括殼體,該殼體一側開設有開口,且殼體內部具有植栽空間,植栽空間則裝有供水器,供水器與兩個導流口相連接,因此該結構藉由儲水箱的水室中水源可流入植栽容器內的供水器中,使供水器漸漸釋放出水份供植物吸取,且水室中的水源可供給植物一天或數天的吸水量,待水室中的水源使用完畢則再重新注水補充,具有節水的功能。另外,當其中一儲水箱的水室補水完畢時,水源可藉由該水室的出水口向另一個儲水箱的水室進行注水,以形成無壓力補充水源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儲水箱水室進、出水的作動示意圖。
圖4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另一側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供水器對植栽空間補充水源的作動示意圖。
圖6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的平面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另一側面的平面示意圖。
圖8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儲水箱與植栽容器可以分水管橫向連接多個儲水箱與植栽容器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儲水箱1和植栽容器2。
儲水箱1主要由水箱主體11、水室12、進水口13、出水口14與導流口15所組成。水箱主體11一側形成有弧凹面111,該弧凹面111可貼合于植栽容器2的殼體21表面上。水箱主體11的一端設有勾端112,該勾端112能勾扣于植栽容器2的開口22處側緣。水箱主體11內部形成有水室12,水室12頂緣兩側分別向外設有進水口13及出水口14,進水口13高度則高于出水口14高度,出水口14則與另一個儲水箱1的進水口13相通。水室12底緣相對的兩側又分別向外開設有導流口15,兩個導流口15能與植栽容器2的供水器24相接,以形成水路循環。
植栽容器2,主要由殼體21、開口22、植栽空間23與供水器24所組成,該殼體21一側開設有開口22,且殼體21內部具有植栽空間23,植栽空間23則裝有單個或多個供水器24,多個供水器24相串接并與兩個導流口15相連接。
本申請創作植栽墻儲水容器,請參閱圖3和圖4使用時,人員可依管線安裝情形,將儲水箱1其中一側的進水口13和出水口14關閉,將另外一側的進水口13和出水口14開啟,而該供水端的水源可經由進水口13注入水室12中,且水室12中的水源可經其中一導流口15流入植栽空間23中的各供水器24內,供水器24內的水源再由另一個導流口15回流至水室12,讓水源逐漸注滿水室12,當水源注滿水室12時,水源可由頂緣的出水口14流入下一個儲水箱1的水室12中,進而讓下一個或下數個儲水箱1的水室12逐漸被注滿,待各儲水箱1的水室12被注滿時,則停止供水,請參閱圖4和圖5使水室12中的水源可流入供水器24漸漸釋放出水份供植物吸取,達到方便供給水源的效果,且水室12中的水源可供給植物一天或數天的吸水量,待水室12中的水源使用完畢則再重新注水補充,具有節水的功能。
請參閱圖6和圖7,本實施例的植栽容器2數量設為多個并以垂直排列方式而設置在墻壁上,形成植栽墻,且各植栽容器2上皆配掛有儲水箱1,多個儲水箱1則配合供水系統3來完成供水的動作,該供水系統3,主要由蓄水槽31、加壓馬達32、主水管33、供水管34與分水管35所組成,該蓄水槽31安裝于多個儲水箱1和植栽容器2所形成的植栽墻下方,且蓄水槽31一端設有加壓馬達32,加壓馬達32一端接設有主水管33,主水管33連接有供水管34,供水管34另一端則連接至植栽墻最頂端的其中一儲水箱1的進水口13,各儲水箱1的出水口14又分別連接分水管35至另一儲水箱1的進水口13上,而植栽墻最底端儲水箱1的出水口14所連接的分水管35則接至蓄水槽31。
根據本申請的植栽墻供水系統,在使用時,該加壓馬達32可將蓄水槽31內的水源經主水管33、供水管34送至植栽墻最頂端的儲水箱1中,當水源經進水口13注入水室12時,水室12中的水源可經其中一導流口15流入植栽空間23中的各供水器24內,供水器24內的水源再由另一個導流口15回流至水室12,讓水源逐漸注滿水室12,當水源注滿水室12時,水源可由頂緣的出水口14經分水管35流入下個儲水箱1的水室12中,進而讓下一個或下數個儲水箱1的水室12逐漸被注滿,而植栽墻最底端儲水箱1水室12的多余水源可經分水管35回流至蓄水槽31,再藉由加壓馬達32送至植栽墻最頂端使用,進而形成循環的水回路。
請參閱圖8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主要是垂直排列的儲水箱1與植栽容器2可以分水管35橫向連接多個儲水箱1與植栽容器2,而最末端的分水管35連接至下方儲水箱1,藉此,該結構可擴大植栽墻的配置。
根據本申請的植栽墻儲水容器及其供水系統的優點在于:該結構藉由儲水箱的水室中水源可流入植栽容器內的供水器中,使供水器漸漸釋放出水份供植物吸取,且水室中的水源可供給植物一天或數天的吸水量,待水室中的水源使用完畢則再重新注水補充,具有節水的功能,且其中一儲水箱的水室補水完畢時,水源可藉由該水室的出水口向另一個儲水箱的水室進行注水,以形成無壓力溢流的蓄水的效果,繼以成為相當符合其進步性的產品。
以上所述內容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而不是用來限定本申請的范圍。所有依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改,都屬于本申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