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輔助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圓錐筒形打窩器。
背景技術:
在垂釣過程中,通常是先在選好垂釣的位置投放一些餌料,進而誘惑魚在該位置附近集中,這種方法俗稱“打窩”,打窩時候使用的器具稱為“打窩器”。當前垂釣者使用的打窩器主要是水面打窩器,一般是將打窩器投放到水面后,通過浮漂拉力或者外界拉力等打開打窩器開口,投放餌料,但是這種打窩器是將餌料投放在水面,餌料在下落過程中受到水流沖擊的影響,餌料到底后和水面投放的位置不一致,使投放魚鉤位置和打窩位置產生偏差,影響打窩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方便快捷的將餌料準確投放到水底的打窩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圓錐形水底打窩器,包括圓錐形的筒體、吊鉤和底部開關,筒體上對稱設有兩個吊孔,吊鉤為弧形金屬桿,吊鉤兩端穿過吊孔與筒體連接,底部開關用于控制餌料倒出,由上板、立柱和下板組成,上板和下板為直徑相等的圓形平板;立柱為穿過筒體下口的金屬桿,立柱的上端與上板的中心固定連接,立柱的下端與下板的中心固定連接。
優選地,上板和下板的直徑大于筒體下口的直徑。
優選地,筒體和上板用厚度為0.5mm的不銹鋼板做成,下板用厚度為2mm的不銹鋼板做成,吊鉤和立柱用直徑為2mm的金屬桿做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攜帶,能在水底準確投放餌料。底部開關下端 設有金屬支撐板,可以防止打窩器陷入水底淤泥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打窩器主視圖;
圖2為打窩器俯視圖;
圖3為打窩器關閉狀態A-A剖視圖;
圖4為打窩器打開狀態A-A剖視圖;
圖5為底部開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一種圓錐形水底打窩器,包括圓錐形的筒體1、吊鉤2和底部開關3,筒體1上對稱設有兩個吊孔4,吊鉤2為弧形金屬桿,吊鉤2兩端穿過吊孔4與筒體1連接,底部開關3用于控制餌料倒出,由上板5、立柱6和下板7組成,上板5和下板7為直徑相等的圓形平板;立柱6為穿過筒體1下口的金屬桿,立柱6的上端與上板5的中心固定連接,立柱6的下端與下板7的中心固定連接。上板5和下板7的直徑大于筒體1下口的直徑。
筒體1和上板5用厚度為0.5mm的不銹鋼板做成,下板7用厚度為2mm的不銹鋼板做成,吊鉤2和立柱6用直徑為2mm的金屬桿做成。
使用時,將打窩器提起,底部開關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處于最低位置,筒體1和上板5緊密結合在一起,把餌料裝入打窩器后,將吊鉤2與魚鉤或其他物體連接,把打窩器投放到水面合適的位置,在餌料和打窩器自身重力作用下,打窩器沉入水中,當下板7觸到水底后,底部開關3停止下沉,打窩器其他部件繼續下沉,直至上板5和筒體1分開,餌料從筒體1和上板5的空隙中倒出,餌料全部倒出后,將打窩器提出水面,拉回到岸邊,水底打窩完成。
上述各實施例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加以若干變化,故以上 的說明所包含及附圖中所示的結構應視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