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燕麥地膜覆蓋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燕麥(拉丁學名:Avena sativa L.)為禾本科植物,《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雀麥、野麥子。在中國人日常食用的小麥、稻米、玉米等9種食糧中,以燕麥的經濟價值最高,其主要表現在營養、醫療保健和飼用價值均高。燕麥中的β-葡聚糖可減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預防和控制肥胖癥、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燕麥富含的膳食纖維具有清理腸道垃圾的作用。
地膜覆蓋是一種農業栽培技術,具有保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還有降低濕度的功能,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減少勞動力成本等作用。
現有技術中燕麥的種植多采用與豆類作物的間作,或者與紫花苜蓿的輪作來提高燕麥的產量,對燕麥采用地膜覆蓋的種植方法還未有專利文獻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解決燕麥產量低、節約勞動成本,減少肥料及水資源的浪費、利用地膜覆蓋種植燕麥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燕麥地膜覆蓋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苗床準備
苗床以粉煤灰陶砂、赤玉土、腐熟玉米秸稈按4:2:3的質量比配制成的混合物為基質,在露地做成長10m,寬80-90cm,高18-20cm的苗床,苗床制作完成后施入肥料,澆足水;
2)種植
在苗床上開種植孔,苗床上開2行孔,每組孔成對稱排列,將燕麥種子點播在孔深為4-5cm的種植孔中,播種量130kg/hm2,株行距為(15-20)cm×(32-35)cm,澆足水;然后在苗床上覆一層生物降解膜,四周用土壓緊,待燕麥出苗后用4.8mm的鐵絲制成的L行鐵鉤劃開薄膜,施入復混肥料,在其出苗后在抽穗期采集花粉進行授粉,授粉后進行套袋處理;
3)田間管理
在苗床的四周種植豆類作物或者馬鈴薯與燕麥間作,可有效防治燕麥病蟲害的發生;豆類作物為大豆、豌豆和豌豆的一種,豆類作物或馬鈴薯與燕麥的間距為30-40cm;
4)收獲
在燕麥成熟后,對燕麥進行機械收獲,選擇無露水,晴朗的天氣收獲;收獲后應及時脫粒曬干。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的地膜長12m,寬95-100cm,厚0.06mm。
進一步地,所述的復混肥料含有的有效成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氮8~9%、五氧化二磷9~12%、氧化鉀3~5%、鋅0.1~0.5%、硅0.2~0.4%、硼0.08~0.12%;每畝種植燕麥的土地所需要的肥料為85~95公斤,施肥深度為18~20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
地膜覆蓋、套袋授粉、作物之間的間作可有效提高燕麥的產量,燕麥的土地當量比為2.07~2.20,增產效果明顯。同時作物之間的間作可預防病蟲害,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對環境無污染;而且地膜覆蓋防止了水肥的流失,提高了種植地的溫度,降低了成本,使得燕麥提前10-15天成熟,增加了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具體說明。應當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對本發明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變通和/或改變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燕麥地膜覆蓋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苗床準備
苗床以草泥炭、泥沙、珍珠巖的混合物為基質,在露地做成長10m,寬80cm,高18cm的苗床,苗床制作完成后施入肥料,澆足水;
2)種植
在苗床上按照開種植孔,苗床上開2行空,每組孔成對稱排列,將燕麥種子播量以130kg/hm2種植于株行距為15cm×32cm,孔深為4cm的種植孔中,澆足水;然后在苗床上覆一層長12m,寬95cm,厚0.06mm的生物降解膜,四周用土壓緊,待燕麥出苗后用4.8mm的鐵絲制成的L行鐵鉤劃開薄膜,施入成分為氮8%、五氧化二磷9%、氧化鉀3%、鋅0.1%、硅0.2%、硼0.08%的復混肥料,每畝種植燕麥的土地所需要的肥料為85公斤,施肥深度為18cm;在其出苗后在抽穗期采集花粉進行授粉,授粉后進行套袋處理;所述的生物降解地膜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聚乙烯醇45份、小麥淀粉10份、玉米淀粉15份、氯丙烷樹脂20份;
3)田間管理
在苗床的四周種植大豆與燕麥間作,可有效防治燕麥病蟲害的發生;大豆與燕麥的間距為30cm;
4)收獲
在燕麥成熟后,對燕麥進行機械收獲,選擇無露水,晴朗的天氣收獲;收獲后應及時脫粒曬干。
實施例2
一種燕麥地膜覆蓋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苗床準備
苗床以草泥炭、泥沙、珍珠巖的混合物為基質,在露地做成長10m,寬90cm,高20cm的苗床,苗床制作完成后施入肥料,澆足水;
2)種植
在苗床上按照開種植孔,苗床上開2行空,每組孔成對稱排列,將燕麥種子播量以130kg/hm2種植于株行距為20cm×35cm,孔深為5cm的種植孔中,澆足水;然后在苗床上覆一層長12m,寬100cm,厚0.06mm的生物降解膜,四周用土壓緊,待燕麥出苗后用4.8mm的鐵絲制成的L行鐵鉤劃開薄膜,施入成分為氮9%、五氧化二磷12%、氧化鉀5%、鋅0.5%、硅0.4%、硼0.12%的復混肥料,每畝種植燕麥的土地所需要的肥料為95公斤,施肥深度為20cm;在其出苗后在抽穗期采集花粉進行授粉,授粉后進行套袋處理;所述的生物降解地膜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聚乙烯醇65份、小麥淀粉15份、玉米淀粉20份、氯丙烷樹脂20份;
3)田間管理
在苗床的四周種植馬鈴薯與燕麥間作,可有效防治燕麥病蟲害的發生;馬鈴薯與燕麥的間距為40cm;
4)收獲
在燕麥成熟后,對燕麥進行機械收獲,選擇無露水,晴朗的天氣收獲;收獲后應及時脫粒曬干。
實施例3
一種燕麥地膜覆蓋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苗床準備
苗床以草泥炭、泥沙、珍珠巖的混合物為基質,在露地做成長10m,寬85cm,高19cm的苗床,苗床制作完成后施入肥料,澆足水;
2)種植
在苗床上按照開種植孔,苗床上開2行空,每組孔成對稱排列,將燕麥種子播量以130kg/hm2種植于株行距為17cm×33cm,孔深為5cm的種植孔中,澆足水;然后在苗床上覆一層長12m,寬98cm,厚0.06mm的生物降解膜,四周用土壓緊,待燕麥出苗后用4.8mm的鐵絲制成的L行鐵鉤劃開薄膜,施入成分為氮9%、五氧化二磷10%、氧化鉀4%、鋅0.3%、硅0.3%、硼0.1%的復混肥料,每畝種植燕麥的土地所需要的肥料為90公斤,施肥深度為19cm;在其出苗后在抽穗期采集花粉進行授粉,授粉后進行套袋處理;所述的生物降解地膜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聚乙烯醇50份、小麥淀粉12.5份、玉米淀粉17.5份、氯丙烷樹脂20份;
3)田間管理
在苗床的四周種植豌豆與燕麥間作,可有效防治燕麥病蟲害的發生;豌豆與燕麥的間距為35cm;
4)收獲
在燕麥成熟后,對燕麥進行機械收獲,選擇無露水,晴朗的天氣收獲;收獲后應及時脫粒曬干。
實施例
2015年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選擇300畝土地種植燕麥或者豆類或者馬鈴薯,將其分成七組,三組分別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種植,一組按照常規方法種植燕麥;一組種植馬鈴薯,一組種植豌豆,一組種植大豆,待燕麥收獲后,比較他們的產量變化,如下表所示:
土地當量比:同一農田中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間混作時的收益與各個作物單作時的收益之比率。燕麥與大豆間作時,其表達式為:土地當量比(LER)=(燕麥間作時的產量÷燕麥單作時的產量)+(大豆間作時的產量÷大豆單作時的產量)。由此可以看出結合地膜覆蓋間作種植,土地當量比在2.07~2.20之間,增產效果顯著。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他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