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傷口愈合促進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果樹用傷口愈合劑,并涉及所述傷口愈合劑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林果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組成成分之一,在生產中為了提高果品的產量和質量,延長結果年限,克服大小年結果的現象等,往往需要人為的制造豐產樹形。樹形修剪、嫁接或其他非正常的機械損傷,都會在果樹上形成傷口。傷口暴露在外,容易感染病害,如蘋果腐爛病、干腐病,桃流膠病等。同時,傷口還將散失水分,特別是在冬天和春天,樹體活動相對較弱,加上寒冷干燥,危害更大,可造成樹體衰弱,抗病抗逆能力減弱,果品質量下降。處理果樹傷口的方法很多,如在傷口處涂刷機油、油漆、石灰水、殺菌劑等。目前逐漸廣為采用的是傷口愈合劑。
現有技術的傷口愈合劑主要作用是防腐,個別傷口愈合劑會選擇添加生長調節劑或者營養成分的方式,以期望獲得加快傷口愈合的目的。但是存在用途單一,或者濫用生長調節劑和營養成分反而導致影響果樹和果實生產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保水能力強,加快果樹傷口愈合的果樹傷口愈合劑,以及其生產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800-1000份,聚乙烯醇15-40份,甲基托布津10-15份,梧寧霉素5-10份,奈乙酸0.01-0.04份,氟硅唑0.01-0.04份,EDDHA鋅0.5-2份,EDDHA鐵0.5-2份。
進一步的,所述果樹傷口愈合劑的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2.5份,梧寧霉素7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EDDHA鋅1份,EDDHA鐵1份。
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的果樹傷口愈合劑,除有效成分外,還可以還包括適量的色素和香精,色素和香精一般不會對本發明的產品效果造成影響,可以采用農藥常用的色素和香精種類,其添加方式可以在以下制備方法的任一步驟加入。色素優選能夠與樹體顏色區別便于觀察使用效果的色彩,也可以選擇害蟲趨避色等。
本發明所述的果樹傷口愈合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15-3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15-30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優選的,生產過程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如攪拌過程中維持攪拌容器內溫度為40-60℃。經攪拌均勻的果樹傷口愈合劑依次經過冷卻至常溫、輸送全自動灌裝機、計量、包裝,得到成品。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愈合劑產品能夠解決果樹修剪后傷口愈合時產生的諸多問題,起到徹底殺滅和隔離病菌,清除腐爛的同時,還能夠加快傷口愈合,保證樹勢健壯生長。
2、采用自動化灌裝機,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受到污染,純度提高,一次性配料攪拌,計量,灌裝,降低成本,全套生產無污染,工序簡化。
3、本發明產品為果樹傷口愈合劑,具有生產質量穩定性好,低毒環保,工藝簡單,全自動包裝,全程無菌侵害,防腐爛病菌侵害,防土,防雨水污染,防凍,防傷口干裂,補充營養,減少養分消耗等優點。
4、本發明采用低含量的螯合鐵和螯合鋅作為營養元素,通過螯合分子和保護膜的雙重緩釋作用,為傷口處的細胞分裂和愈傷組織生長提供“動力”,能夠加速果樹傷口的愈合。同時通過傷口處的自然吸收,能夠直接補充果樹的鋅肥和鐵肥,起到促進來年枝葉健壯生長和開花坐果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40份,甲基托布津15份,梧寧霉素6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3份,EDDHA鋅1.5份,EDDHA鐵1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2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0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4份,梧寧霉素8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EDDHA鋅1.5份,EDDHA鐵1.5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5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5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3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1000份,聚乙烯醇35份,甲基托布津15份,梧寧霉素10份,奈乙酸0.04份,氟硅唑0.04份,EDDHA鋅2份,EDDHA鐵2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5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4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00份,聚乙烯醇20份,甲基托布津12份,梧寧霉素8份,奈乙酸0.03份,氟硅唑0.03份,EDDHA鋅2份,EDDHA鐵2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5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850份,聚乙烯醇18份,甲基托布津10份,梧寧霉素7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EDDHA鋅0.5份,EDDHA鐵0.5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3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30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6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800份,聚乙烯醇15份,甲基托布津11份,梧寧霉素5份,奈乙酸0.01份,氟硅唑0.01份,EDDHA鋅0.7份,EDDHA鐵0.7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15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15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實施例7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2.5份,梧寧霉素7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EDDHA鋅1份,EDDHA鐵1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EDDHA鋅和EDDHA鐵,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對比例1(采用常規微肥)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2.5份,梧寧霉素7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微量元素肥(含鋅鐵)20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微量元素肥,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對比例2(采用常規微肥)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2.5份,梧寧霉素7份,奈乙酸0.02份,氟硅唑0.02份,微量元素肥(含硼鋅鈣鎂鐵)20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奈乙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微量元素肥,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對比例3
一種果樹傷口愈合劑,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組分組成:聚醋酸乙烯酯950份,聚乙烯醇25份,甲基托布津12.5份,梧寧霉素7份,吲哚丁酸15份,氟硅唑0.02份,EDDHA鋅1份,EDDHA鐵1份;
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乙烯醇按所述比例加入攪拌容器攪拌進行混合;
2)攪拌20分鐘后加入甲基托布津、梧寧霉素、氟硅唑和吲哚丁酸;繼續攪拌進行混合;
3)再攪拌20分鐘后加入微量元素肥,繼續攪拌至各組分均勻分散,得到果樹傷口愈合劑。
2015年秋對**縣**村的蘋果園進行樹形修剪,修剪條件和樹勢基本一致,修剪后在蘋果園中隨機選取10組果樹進行試驗,每組10棵,分別采用實施例1-7和對比例1-3的果樹傷口愈合劑進行傷口涂抹處理,并記錄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本發明促進愈合和防止腐爛病的效果具有顯著優勢。且在同樣管理條件下,有助于提高坐果率。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以上實施例僅是示例性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多種變化、替換以及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