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池,特別是一種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
背景技術:
對蝦養殖一直是我國水產養殖的傳統項目,2014年我國僅養殖凡納濱對蝦的產量就已達到130萬噸左右。然而,連續的高密度、大面積養殖及近海環境的惡化造成了養蝦業病害頻發。多數地區養蝦業處于“精養”受病害影響,風險高,而“粗養”無地可用的局面。為了對蝦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生態可控的養殖模式成為必然趨勢。對蝦工廠化養殖是一種可控性強、高效的新型養殖模式,是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20世紀60年代,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丹麥等一些先進國家已經在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方面做了較多嘗試和研究,包括:環道式養蝦系統,佛羅里達三階段養蝦系統,以及基于微藻的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等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然而,這些模式均需要昂貴的生產設備,硬件設施投資巨大。對于面積相對有限的室內工廠化養殖模式,如何在保證對蝦正常生長的前提下,提高單位面積的養殖產量是問題的關鍵。對蝦類多為底棲,有些種類還具有埋棲習性,其產量與養殖池面積直接相關,僅增加放養密度或養殖水體總量均很難達到增加產出的目的。因此,針對養殖種類的生活習性設計養殖池,是高效利用工廠化養殖系統的關鍵技術。
除了上述的工廠化養殖,我國對蝦養殖眾多模式中所需的苗種通常要經過一個中間培育(“標粗”)過程,即將4-7毫米(P4、P5期)的仔蝦在室內水泥池中養至10-15毫米,或更大,再放入養成池中養殖。通過集中的營養強化及可控的水質管理,不僅能夠提高苗種的成活率,而且可以更為靈活地調控養殖、收獲的時間。如在北方海水池塘進行參、蝦混養時,對蝦苗種可以提前至4月中旬進行中間培育,如此相當于整個養殖期提早近1個月。經培育的大苗種下塘養殖,即可在7月下旬捕撈達到商品規格的個體,此時市場鮮活海產少,價格高,而又可趕在病害高發期前降低養殖密度;剩余的個體養至9-10月份捕撈,此時市場對蝦雖然較多,但此模式養成期較長出1個月,商品蝦規格大,仍然在價格上占有優勢。然而,中間培育通常需要專用的室內育苗車間,一般小規模養殖企業或個人很難進行實際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能夠適合苗種培育及成蝦養殖要求,機動靈活、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的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包括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撐架上支撐有多個水池體1,并且這些水池體1縱向分布,同時本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還包括水處理、循環系統,且水處理、循環系統通過管路與所有的水池體1相連,且不同的水池體1之間可以相互并聯。
所述的水池體1由相互連通的立方體部2和倒梯形臺部3組成,立方體部的高度為30-50cm,其長度與高度的比值為5-10:1,倒梯形臺部3較大的底與立方體部2的底面重合,且倒梯形臺部3的底板4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下方設置有排污槽13,在排污槽13的底端連接有排污管6,在排污管6上還設置有閥7,在排污口5處設置有有孔篩板8,在立方體部2的側壁上開設有透明觀察窗10,在立方體部2的兩個對角處還設置有可自由轉動的進水管11,并且在進水管11上還設置有閥7,同時在立方體部2的上部側壁上還開設有溢流口12,且所述的排污管6和溢流口12均與水處理、循環系統相連。
所述的立方體部2內壁的四角均為圓角。
沿著所述的底板4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可拆卸的縱向直立隔板9,且隔板9頂端高于池中最高水位,隔板9由水池底部卡槽和頂部的拉條固定于池內。
所述的立方體部2與倒梯形臺部3的連接處還可平鋪設置可拆卸的打孔隔板14,并由其上的支撐板與水池底部卡槽固定。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靈活多用,作為對蝦苗種的中間培育系統,能夠實現集約化管理,在配備保溫與水處理設備后,可以在池塘周邊實現苗種的原位培育,使苗種提前適應養殖外塘的水質條件,獲得易于養殖、成活率高的大規格苗種,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成蝦養殖期,減少養殖期風險,靈活調整生產時間,提高生產和銷售計劃的可控度;其也可作為室內工廠化成蝦養殖水池,多個養殖水池可重疊組合使用,提高工廠化養殖設施的利用率,增加產出;在水池底部設置有卡槽,可以縱向安裝豎直隔板,使水池成為養殖環道;養殖池為圓角設計,利用循環水進水形成水流,可將池中沉積污物聚集于池底的排污槽內,由排水口排出,利于養殖池水質凈化,以及對蝦的生長;池角上沿設置有溢水口,利用池中充氣的氣體作用,可將部分懸浮污物及溶解有機物以浮沫形式經排水管道排出;同時集污槽和大口徑的排水口可作為收蝦的通道,方便收獲,并減少對蝦體的損傷;水池底部另有卡槽,可以安裝帶有孔洞的隔板和有孔篩板組合,其上鋪設細沙等底質,形成“雙層底“結構,用于養殖具有埋棲習性的蝦蟹種類,一池多用,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有助于從養殖設施化角度促進水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水池可根據空間、氣候等因素隨意組裝、移動,因此該對蝦養殖水池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水池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水池體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水池體的主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包括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支撐有多個水池體1,并且這些水池體1縱向分布,不同的水池體1之間存在高度差,同時這種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還包括水處理、循環系統,這個水處理、循環系統通過管路與所有的水池體1相連,并且不同的水池體1之間能夠相互并聯;
水池體1由兩部分組成,即位于上方的立方體部2和位于下方的倒梯形臺部3,并且二者之間相互連通,其中立方體部2的高度為30-50cm,并且立方體部2的長度與高度之間的比值為5-10:1,倒梯形臺部3中較大的底與立方體部2的底面重合,并且在倒梯形臺部3的底板4上還設置有兩個排污口5,這兩個排污口5分別位于底板4長度方向的兩端,在排污口5的下方設置有排污槽13,而在排污槽13的底部則連接有排污管6,并且在排污管6上還設置有閥7,排污口5處設置有帶孔篩板8;在立方體部2與倒梯形臺部3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帶孔篩板14,在立方體部2的側壁上開設有透明觀察窗10,在立方體部2的兩個對角處還設置有能夠自由轉動的進水管11,并且在進水管11上設置有閥7,且立方體部2的內壁的四角均為圓角,同時在立方體部2的側壁上部開設有溢流口12,上述的排污管6和溢流口12均與水處理、循環系統相連;
可以沿著所述的底板4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可拆卸的縱向直立隔板9,形成“跑道式”結構。并且所述的隔板9頂端高于池中最高水位,由水池底部卡槽和頂部的拉條固定于池內。
還可以在立方體部2與倒梯形臺部3的連接處設置打孔隔板14,在打孔隔板14上可以鋪設細沙等底質,形成“雙層底”的結構,可用于養殖日本囊對蝦等具有埋棲習性種類,而在帶孔隔板14下方的倒梯形臺部3內,還可以設置充氣管,對打孔隔板14上方的底質進行反沖洗,可以起到凈化水質和底質的作用;
本發明實施例的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的工作過程如下:在進行工廠化大規模飼養高品質的蝦蟹時,將多個水池體1放置到支撐架上,形成立體式組裝,并讓每個水池體1都與水處理、循環系統相連(不同的水池體1之間能夠相互并聯),這樣可以在單位空間內盡可能的增大養殖面積,提高產量,提升工廠化養殖設施的使用率;
養殖過程中,兩個進水管11上的閥7同時開啟,調節兩個進水管11的排水角度,在豎直隔板9的導流作用下,水池體1中形成定向水流,從而讓殘餌、糞便等大顆粒的污染物能夠聚集于底板4的兩端,進入排污槽13中,并最終通過排污管6排出,進入到水處理、循環系統中進行處理;同時,養殖的對蝦由于有孔篩板8的阻擋,不會進入排污槽13;
如果養殖的是具有埋棲習性的蝦蟹,則可以在立方體部2與倒梯形臺部3的連接處設置打孔隔板14,并在打孔隔板14上鋪設符合生物習性的底質(如細沙);
同時,在養殖過程中,還可以在水池體1中設置有縱向隔板9,形成“跑道式”成蝦養殖池,用以進行對蝦的養殖;而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則可以隨時通過透明觀察窗10觀察水池體1內的水質、蝦蟹的攝食及生長情況,便于及時進行處理;
懸浮的污物以及溶解有機物則會以泡沫的形式從溢流口12中排出,并最終進入水處理、循環系統中;
當養殖的蝦蟹需要進行收獲或達到一定標準、需要倒池時,將排污口5和排污管6清洗干凈,在排污管6的出口處放置收集容器,打開排污管6的閥7,即可進行收集;
在向室外池塘投放苗種前,將苗種放入本實施例的多功能立體組合式對蝦養殖水池中暫養,便于集中精細管理,加強營養強化,提高其抗病能力,并且在北方可以不受氣候影響,提前對苗種進行培育,將整個養殖期提早;苗種放入池塘前,利用牽引裝置,將整個養殖水池移動到養殖池塘附近,設一小型過濾器,池塘中水經簡單處理后送到養殖水池中,池塘中水與水池中能夠循環流動,使苗種提前適應養殖池塘中的水質條件,有效防止苗種直接放入池塘時,由于應激造成的大規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