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品養殖領域,尤其是一種對蝦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對蝦蛋白質和無機鹽含量豐富、脂肪含量低,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逐年增多。中國對蝦“黃海3號”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出的中國對蝦抗逆新品種。2016年平均體長15cm/尾、體重35g/尾以上的中國對蝦,出塘價格均保持在90元/kg以上。但對蝦白斑病、早期肝胰腺壞死綜合癥等病嚴重困擾我國對蝦養殖業的生存和發展,抗生素等物質的濫用導致對蝦養殖的產量不夠高和穩定,中國對蝦養殖一直未能探索出產量穩定、效益明顯的養殖技術、方法和模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治病害、產量高效并且穩定的對蝦養殖方法。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一種對蝦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入冬之前將池塘內水排干,清除池塘內的淤泥和雜物,暴曬一冬,第二年3月中旬,進水5-10cm,按150kg/畝,全池潑撒生石灰,7-10天后注水50-80cm;
4月上中旬,按15萬粒/畝和3.5萬粒/畝分別投放菲律賓蛤仔和縊蟶苗,5月上旬,按3000尾/畝投放對蝦苗,5月中下旬,按50片/畝投放第一茬海蜇苗,6月中下旬,按30片/畝投放第二茬海蜇苗;
在第一茬海蜇苗放養后的第三天到6月底,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餌料,從7月初開始到8月中旬,每天按養殖總量的4-5%投雜魚和糠蝦,8月下旬至9月下旬,按對蝦總量的5-6%投喂顆粒餌料;
第一茬海蜇苗投放完的5-7天之后,按0.8-0.9升/畝,投放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第二茬海蜇苗投放完之后,按15-20m3/100畝的標準投撒發酵好的雞糞或人糞,在第一茬海蜇全部起捕完之后,投放一到二次底質改良劑;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在7月下旬之前,池塘每次進水量在20cm左右,直到將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上旬,按池水的1/4標準換水一次,在第一茬海蜇起捕之后到9月下旬,按池水量的1/5標準,每隔10天-15天換水一次,在整個池塘注入和換水過程中帶入一些蝦虎魚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選擇50-150畝/口,納水深度2米以上,池塘壩坡度1∶2.5-3的池塘。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選擇平均體長1-1.2cm,活力強,鏡檢身體表面光滑無掛臟,經檢測無特定病源的對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選擇平均殼長0.7-0.8cm,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5%以上的菲律賓蛤仔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選擇平均殼長1.5cm以上,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0%以上的縊蟶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選擇平均傘徑4cm以上的海蜇苗。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餌料由豆漿與糠蝦漿按照1∶2比例混合而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豆漿由黃豆浸泡24小時之后,加入10倍水打漿制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糠蝦漿由糠蝦凍盤融化后直接打漿制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對蝦最好是黃海3號。
綜上所述,本發明對蝦養殖方法,海蜇、對蝦、菲律賓蛤仔、縊蟶、魚類和浮游動植物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海蜇作為主要攝食者,能量與物質循環的推動者,調節整個生態系統。對蝦攝食及生活處于本系統生態位的中下層。起到海蜇和底棲濾食貝類之間的連續作用,它搶食海蜇吃不到的大個體食物。在本系統方法中對蝦成了保證水質環境的一線“清潔工”。同時海蜇蟄殺和魚類捕食病蝦,切斷和減少了病源的傳播,又對對蝦生長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菲律賓蛤仔、縊蟶,通過攝食消除底質中的污染物,通過生物擾動促進沉積物中有機化合物的分解及沉積物的礦化,轉化為可溶解性代謝廢物進入接納水域,促進營養鹽再生,使池塘底質垂直結構合理化,起到保持水質環境的二線清潔作用。生石灰不僅能有效地殺滅池塘中的有害細菌和寄生蟲,更能有效地增加水中鈣的含量。由豆漿與糠蝦漿混合而成的餌料,不僅僅為動植物補充食物,還能肥水和培養水中的原生動物。通過投放飼料、益生菌、發酵好的雞糞或人糞及底質改良劑等方式對水質進行調控,使得生態系統中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態氮、無機三氮維持在一個有利于水產品生長的狀態,池塘水透明度保持在40-60cm,水色保持在淺綠色、淡黃色或淡褐色,培養了大量的浮游動植物,形成了天然的餌料,保證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促進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本發明對蝦養殖方法具有能夠有效防治病害,并且水產品產量高效和穩定的好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選擇池塘70畝,入冬前將池塘淤泥和雜物清除、塘壩整形,保證納水超過2米。
3月15日納水10cm,3月17日,按150kg/畝標準全池潑撒生石灰,3月27日,注水至60cm。
4月5日,按15萬粒/畝標準,投放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5%以上,殼長0.7-0.8cm的菲律賓蛤仔苗;4月10日,按3.5萬粒/畝標準,投放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0%以上,殼長1.5cm以上的縊蟶苗;5月5日,按3000尾/畝標準,投放體長1-1.2cm,活力強,體表無掛臟,無特定病源的中國對蝦“黃海3號”苗;5月15日,投放傘徑4cm以上第一茬海蜇50片。
5月18日,按0.1-0.12kg/畝潑撒豆漿和糠蝦漿制成的餌料,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餌料,直至6月底;5月25日,按0.8-0.9升/畝投放芽孢桿菌或EM菌等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
6月15日,投放傘徑4cm以上第二茬海蜇苗30片/畝。
6月25日,按20m3/100畝標準投撒發酵好雞糞或人糞。
7月15日,按每天養殖總量的4-5%投喂糠蝦和雜魚,直到8月20日第一茬海蜇起捕完。
8月20日至9月30日,按對蝦總量的5-6%投喂購買的顆粒餌料。
8月23日,根據水色和藻相適量投放一至二次地質改良劑。
在養殖期間,從4月15日-7月20日,每隔一個星期加水20cm,直到將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5日按池水的1/4標準換水一次。8月20日-9月20日,每隔10天按池水的1/5標準換水一次,在整個池塘注入和換水過程中帶入一些蝦虎魚苗。
此方法養殖中國對蝦“黃海3號”池塘畝產26.4kg,平均體長15.36cm/尾,質量37.5g/尾。
實施例2
選擇池塘70畝。入冬前將池塘淤泥和雜物清除,塘壩整形,保證納水超過2米。
3月15日納水10cm,3月17日,按150kg/畝標準全池潑撒生石灰,3月27日注水至60cm。
4月5日,按15萬粒/畝標準,投放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5%以上,殼長0.7-0.8cm的菲律賓蛤仔苗.4月10日,按3.5萬粒/畝標準,投放殼體表面光滑,24小時測試成活率在80%以上,殼長1.5cm以上的縊蟶苗。
5月10日,按3000尾/畝標準,投放體長1-1.2cm活力強、體表無掛臟、無特定病源的中國對蝦“黃海3號”苗。5月20日,投放傘徑4cm以上第一茬海蜇苗50片。
5月23日,按0.1-0.12kg/畝潑撒豆漿和糠蝦漿制成的餌料,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餌料,直至6月底;5月29日,按0.8-0.9升/畝投放芽孢桿菌或EM菌等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
6月20日,再投放傘徑4cm以上第二茬海蜇苗30片/畝。
6月30日,按15m3/100畝標準投撒發酵好的雞糞。
7月20日,每天按養殖總量的4%-5%投喂糠蝦和雜魚,直到8月25日第一茬海蜇起捕完。
8月20日至9月30日,按對蝦總量的5-6%投喂購買的顆粒餌料。
8月底適量投放底質改良劑一次。
在養殖期間,從4月10日-7月20日,每隔一個星期加水20cm,直到將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5日,按池水的1/4標準換水一次。8月20日-9月20日每隔10天按池水1/5標準換水一次,在整個池塘注入和換水過程中帶入一些蝦虎魚苗。
此方法養殖中國對蝦“黃海3號”產量25.5kg/畝,平均體長14.9cm/尾,質量34.3g/尾。
在養殖過程中,通過調控和管理水質,水質透明度保持在40-60cm左右,水色保持在淺綠色、淡黃色或淡褐色。
pH變化在7.5-8.5之間。
溶解氧含量變化在6.67mg/L-9.45mg/L之間,平均7.89mg/L。
亞硝酸鹽呈“M”型變化的趨勢,5月份含量較低0.0044mg/L-0.0227mg/L,6月份-9月份差異較大,變化在0.1784mg/L-0.5343mg/L,9月下旬-10月份隨著水溫降低投喂量減少,又逐漸降低。
氨態氮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變化趨勢,5月份0.177mg/L-0.186mg/L,6月份-9月份1.076mg/L-1.875mg/L,10月份隨著水溫降低,投喂量減,又逐漸降低。
無機三氮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5月份0.343mg/L-0.671mg/L,6月份-9月份4.457mg/L-3.154mg/L,10月份逐漸降低。
浮游植物共14種藻類,前期5月份優勢種主要是布紋硅藻、菱形藻屬、新月擬菱形藻、舟形藻。其中新月擬菱形藻為絕對優勢種;中期6-8月份亞心形扁藻成為絕對優勢種;后期9月份優勢種裸藻屬、亞心形扁藻、隱藻,10月份菱形藻屬和舟形藻屬為絕對優勢藻。
浮游動物前期5-9月份優勢種為克氏紡錘水蚤、小擬蜇水蚤、細巧華蜇水蚤、無節幼體和湯匙華蜇蚤,其中小擬蜇水蚤和無節幼體為絕對優勢種;后期10月份優勢種為瘦尾胸刺水蚤、細巧華蜇水蚤和克氏紡錘水蚤。
本養殖方法中,海蜇、對蝦、菲律賓蛤仔、縊蟶、魚類和浮游動植物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把海蜇作為主要攝食者,能量與物質循環的推動者,水質的首要調節者來管理。因為在本生態系統中海蜇為頂級生物,為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
對蝦攝食及生活處于本系統生態位的中下層,起到海蜇和底棲濾食貝類之間的連續作用,它搶食海蜇吃不到的大個體食物。在本系統方法中對蝦成了保證水質環境的一線“清潔工”,同時海蜇蟄殺和魚類捕食病蝦,切斷和減少了病源的傳播,又對對蝦生長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
菲律賓蛤仔、縊蟶,通過攝食消除底質中的污染物,通過生物擾動促進沉積物中有機化合物的分解及沉積物的礦化,轉化為可溶解性代謝廢物進入接納水域,促進營養鹽再生,使池塘底質垂直結構合理化,起到保持水質環境的二線清潔作用。
本發明選擇無特定病源和特定抗源的中國對蝦“黃海3號”種苗,采用微生物、多元水生物共生調控養蝦水質環境,利用海蜇蟄殺、魚類捕食病蝦切斷病源,食物鏈之間互為補充轉化的養殖方法,實現中國對蝦尤其是“黃海3號”對蝦養殖的穩產和高產。
上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