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甜葉菊培養基
技術領域:
,具體地,涉及一種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
背景技術:
:組織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幾個難題,即微生物污染問題、褐變問題、玻璃化等現象。近年來甜葉菊組織培養技術發展很快,微生物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微生物污染問題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植物材料本身帶菌;二是操作者及空氣中所帶微生物所致;另外,污染還可能由于培養基帶菌,操作用具帶菌的交叉污染所致。污染的微生物分為細菌及真菌兩大類。細菌污染的特點是:菌斑呈粘液狀,而且在接種后2~3d即可發現。工作人員使用了未經充分消毒的工具及呼吸時排出的細菌所引起的,有時也因操作人員用手接觸材料或器皿邊緣,這也增加了微生物落入材料或器皿的機會,還應特別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如,已滅菌的接種工具被消毒不夠徹底的超凈工作臺面污染后又污染消毒過的材料和已滅菌的培養基等。真菌污染的特點:一般多由接種室的空氣污染造成。形成的原因,一是接種室的空氣本身未經很好消毒,二是操作時由于打開瓶蓋時真菌孢子落入瓶內,或在去掉包頭紙及解除捆扎包頭紙的橡皮筋時,揚起了真菌孢子,致使接種室空間污染。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別注意潛伏性內生菌的污染,這是往往被操作者所忽視的問題。在植物體中除了根尖和莖尖的頂端分生組織以外可以認為其他部位都是有菌的,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特別是維管系統中帶菌的機會最大,但是在培養的初期往往不會表現出來,只是到了外植體壞死的時候突然在外植體表面出現了污染,這種情況就屬于潛伏性污染。因為在培養的初期,細胞的生命力比較旺盛,即使組織中有菌潛伏,但是由于細胞本身的防御系統(包括膜系統、酶系統和細胞分裂等),微生物不能侵入到細胞里面,所以看不出來,當培養到一定階段,由于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比如培養基嚴重失水,或者其他原因等,潛伏性污染便會表現出來。因此通常情況下在組織培養的各個環節中均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無菌培養,外植體經過消毒滅菌后,接種于滅菌過的培養基中,即進入無菌培養的環節。培養室內需清潔少菌,采用的方法有在室內裝紫外燈,定期開燈滅菌,還可用高錳酸鉀和甲醛混合液定期熏蒸等。上述防止組織培養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其不足之處在于,各個抑菌環節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統一的抑菌鏈,若過程中任意一個環節操作疏忽,微生物便乘虛而入,致使組織培養失敗,降低組織培養質量和效率,此外,通過對培養基滅菌,無菌接種,在無菌環境中培養,均為通過外在操作達到滅菌抑菌的目的,這些環節中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做的不到位則感染細菌等微生物,因此需要一種持續發揮抑菌功能的措施,使甜葉菊外植體長期處于一個無菌環境,同時增強甜葉菊外植體的內在抑菌能力,抵抗外來微生物的污染。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甜葉菊組織培養中抑菌措施的不足,通過在培養基中加入中草藥,使培養基一直處于一個對外來細菌等微生物有防治功能的環境,從而達到高效且持續抑菌的效果,減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成本。本發明提供一種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優選地,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3~5:1。優選地,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1~14份、松針8~13份、元寶草8~10份、瓦楞子5~9份、重樓3~6份、田基黃2~5份、茵陳8~14份。優選地,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2~13份、松針9~12份、元寶草9~10份、瓦楞子6~8份、重樓4~5份、田基黃3~4份、茵陳9~12份。優選地,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2份、松針11份、元寶草9份、瓦楞子7份、重樓4份、田基黃4份、茵陳11份。優選地,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0~0.19mg/LKT+0.08~0.18mg/LGA3+1.5~2.2mg/LMgSO4+3.5~4.1mg/LNH4NO3+10~20mg/L石榴皮汁+110~200mg/L瓊脂培養基。優選地,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4~0.17mg/LKT+0.13~0.16mg/LGA3+1.7~2.1mg/LMgSO4+3.6~4.0mg/LNH4NO3+12~17mg/L石榴皮汁+116~188mg/L瓊脂培養基。優選地,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5mg/LKT+0.14mg/LGA3+1.9mg/LMgSO4+3.9mg/LNH4NO3+15mg/L石榴皮汁+150mg/L瓊脂培養基。優選地,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愈傷組織培養階段、原球莖培養階段、繼代培養階段、傳代培養階段或生根培養階段任一階段。優選地,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根、莖或葉作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基礎培養基的基礎上增加中草藥提取液,所述中草藥包括鳳尾草、松針、元寶草、瓦楞子、重樓、田基黃和茵陳,上述中草藥對抑菌具有明顯效果,將其加入基礎培養基上,可以持續發揮抑菌功能,抵抗由于人為因素或者環境因素造成甜葉菊培養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障組織培養順利進行,提高了組織培養質量和效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1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5: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1份、松針13份、元寶草8份、瓦楞子9份、重樓3份、田基黃5份、茵陳8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9mg/LKT+0.08mg/LGA3+2.2mg/LMgSO4+3.5mg/LNH4NO3+20mg/L石榴皮汁+110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愈傷組織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根的組織培養。實施例2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3: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4份、松針8份、元寶草10份、瓦楞子5份、重樓6份、田基黃2份、茵陳14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0mg/LKT+0.18mg/LGA3+1.5mg/LMgSO4+4.1mg/LNH4NO3+10mg/L石榴皮汁+200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原球莖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莖的組織培養。實施例3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4: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3份、松針9份、元寶草10份、瓦楞子6份、重樓5份、田基黃3份、茵陳12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4mg/LKT+0.16mg/LGA3+1.7mg/LMgSO4+4.0mg/LNH4NO3+12mg/L石榴皮汁+188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繼代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葉作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實施例4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3: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2份、松針12份、元寶草9份、瓦楞子8份、重樓4份、田基黃4份、茵陳9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7mg/LKT+0.13mg/LGA3+2.1mg/LMgSO4+3.6mg/LNH4NO3+17mg/L石榴皮汁+116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傳代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莖作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實施例5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5: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2份、松針11份、元寶草9份、瓦楞子7份、重樓4份、田基黃4份、茵陳11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5mg/LKT+0.14mg/LGA3+1.9mg/LMgSO4+3.9mg/LNH4NO3+15mg/L石榴皮汁+150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生根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葉作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實施例6本實施例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包括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所述基礎組分和中草藥提取液組分重量比為4:1;所述中草藥提取液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鳳尾草13份、松針11份、元寶草9份、瓦楞子8份、重樓4份、田基黃5份、茵陳13份;所述基礎組分配方如下:MS+0.15mg/LKT+0.15mg/LGA3+1.9mg/LMgSO4+3.8mg/LNH4NO3+16mg/L石榴皮汁+167mg/L瓊脂培養基;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所述甜葉菊生根培養階段;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用于采用葉作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實驗例1、材料處理選取經消毒處理的甜葉菊莖外植體,隨機分成7組,每組2~3個。2、配制培養基配制基礎培養基,所述基礎培養基配方如下:MS+0.15mg/LKT+0.14mg/LGA3+1.9mg/LMgSO4+3.9mg/LNH4NO3+15mg/L石榴皮汁+150mg/L瓊脂培養基,調PH為6.1~6.5,配制相同的7組,其中一組作為對照組。按照實施例1、2、3、4、5、6所述比例將中草藥提取液加入到配制的基礎培養基,制得所述抑菌的甜葉菊培養基,分別標為1、2、3、4、5、6組。3、實驗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將甜葉菊莖外植體分別接種到6組含有中草藥提取液的培養基和對照組上,在相同的無菌環境中和管理條件下培養至外植體生根,分別統計6組產生的菌斑數,結果見表1。表1菌斑產生數量情況一覽表名稱菌斑數量1組02組13組04組05組16組0對照組6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高效的抑菌作用。同時由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實施例1、3、4、6所述的培養基,抑菌效果更為優異。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