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高山地區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大面積的濫用農藥與化肥,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對生產環境、栽培模式進行相應的規范與調整,將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另外,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農產品的消費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消費市場來看,群眾的消費關注點已經從農產品的口感、可食用率以及價格轉移到了原生態、綠色有機以及保健功能上。很多的傳統農業都開始向綠色、生態、有機轉型,仿野生栽培的理念就是完全依托其原有的生態系統資源,利用其自身的生物群落的穩定性,不施用任何農藥、化肥以及其他的添加劑,讓植物自然生長,完全是純天然、綠色有機的農產品,一方面可提高閑置林下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可有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是木通科的一種多年生常綠木質藤本植物,果實俗稱八月瓜、八月扎、預知子等,果肉乳白可食用,有一種混合了香蕉、荔枝和番荔枝的味道,另外,三葉木通游離氨基酸含量豐富,其中還包括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的氨基酸,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以及食用、醫療、美容和保健等作用,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流域。根據《本草拾遺》、《神農本草經》等記載,三葉木通果實“性味歸經,苦,平,歸肝、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散結止痛,利尿,通乳等功效。現代的國內外研究三葉木通比較多的主要集中在韓國和日本。鮮果通過一定的工藝手段就可以將其初步加工為果茶、果酒與果醬等等;種子可以提取出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高品質油;作為一種藤蔓植物,三葉木通可塑形性強,枝形遒勁、花色淡雅、在國外很早就用于園藝盆栽方面,再加上其抗逆性強,也適宜于中高山土壤貧瘠土地的改善,是一個盤活中高山閑置荒、林地發展的有效手段。
總的來說,三葉木通營養豐富、深加工口徑廣、在綠化與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亦有強大的潛力,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特色植物,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與社會效益。目前的種植模式基本上是將耕地流轉出來后直接采用水泥柱子搭架進行大規模的傳統標準化栽培,此種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運轉費用、占用大面積的耕地、以及后續不菲的運行管理費用。仿野生栽培模式主要應用于中高山農業產業的發展,其理念就是低投入、有產出、純天然綠色有機。在清林的時候,作為支撐物的樹木是活著的才能夠長久的利用,同時仿野生栽培中作為支撐物的樹木樹形的美化,郁閉度范圍的控制、生態防止病蟲害的手段和定期調整樹木的長勢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高山地區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旨在解決現在仿野生栽培中作為支撐物的樹木樹形參差不齊,鐵絲網以及水泥柱子鋪設難,林中郁閉度過大和殘枝處理困難、運輸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首先仔細觀察,確定林地類型,此種方法主要適合于喬木灌木混交帶的稀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退耕還林后的林地,對于其他的林地可能并不適用;
其次進行分類,將需要修剪的枝條分成粉碎類與非粉碎類;
再從下到上調整樹形,進行疏放,整理雜枝;
接著從上到下地截換樹木,進行大跨度的修剪,對于大枝與樹干要采取分布作業法;
最后,檢查加工,對于大傷口進行愈合劑的涂抹。
該三葉木的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規劃地形,將大塊的、不規整的林地依據地形的走向劃分為小塊的并且規整的小林地,在每一個小林地中采取一株攀附植物一株三葉木通苗,進行綁定。
然后,將修剪后的林木分成粉碎類與非粉碎類,依據d<8cm的枝條為粉碎類、d>8cm枝條為非粉碎類進行劃分;粉碎類的枝條修剪下來粉碎后作鋪設在三葉木通堆起的土垅周邊進行培肥,非粉碎類鋸下來后架構成一個天然食用菌接種木料棚架,木料棚架選取的地方需要較大的濕度,根據規劃,木料棚架搭建在排水溝上方是十分合適的;
再次從下到上的調整樹形,進行疏放,剪除瘦弱枝、枯枝以及錯位枝等d<8cm的小枝條。
接著從上到下的截換樹木,進行大跨度的修剪,對于大枝條以及主干需要進行分步作業,防止工作人員出現危險以及殘樁出現劈裂等現象;
最后檢查加工,對于過大的傷口要進行消毒與傷口愈合劑的處理。
進一步,整理雜枝方法為:先大枝(d>8cm)后小枝(d<8cm),先上部枝后下部枝,先內膛枝后外圍枝。
進一步,修剪方法為:
對細枝修剪時用修枝剪直接剪切;
在對大枝和樹干修剪時,采用分步作業法,具體步驟為:
大枝的修剪方法:先確定鋸口,然后在離要求鋸口向樹梢方向延伸20cm處,從枝條下方向上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一半,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將枝干鋸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后從靠下鋸口處鋸除殘樁,用20%的硫酸銅溶液對鋸口消毒;修剪的枝條基部粗大.截口不應該與著生枝平齊,而應該向外稍斜,以避免截口過大,導致傷口不易愈合,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最后涂上保護劑。
樹干的修剪方法:在截口前方自下向上鋸一個切口,鋸口深度可在枝干l/3左右.然后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當要鋸斷的時候,用手向前輕推即可斷掉截枝,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最后涂上保護劑。
進一步,所述調整樹形中調整的樹形包括環狀形與自然開心形;
所述環狀形沒有中心主枝,僅有一段高度的樹干,主干上分布3~5個主枝;均勻向四周分布,主枝上再分生側枝,呈整齊的規整分生;
所述自然開心型沒有中心主枝,分枝點較低,主枝3~5個,放射分布于主干之上,中心展開,中心枝條不空,形成自然開心樹冠。
進一步,所述要求鋸口為整齊的鋸口,保護劑包括保護蠟或調和漆。
進一步,所述三葉木的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前需進行場地選擇和土壤選擇。
進一步,所述場地選擇方法為:
首先要避開有污染源的地段;
其次,靠近水源,或者通過水管引導設置一個出水口,亦可以在頂部修建一個蓄水池,順著劃分的地塊邊修建灌溉水渠即可,一般在林地水分是足夠充足的,不需要特別的投入,而且三葉木通的抗旱性能力強,只需要防止積水即可,最后需要在種植場地周邊修建機耕道并在種植場地的邊緣需要打圍墻,防止山上的牛羊食用三葉木通。
再者選擇無水漬,無低洼,排水良好的地段,并選擇郁閉度在0.10~0.25之間灌木與喬木混交的疏林坡地或者溝谷,坡度的選擇在15度到30度之間。
進一步,場地選擇在海拔2300m以下的場地。
進一步,土壤選擇方法為:
選擇土壤肥沃的半陰山坡、灌木叢、山地林,表層土壤為偏酸性的腐殖土,pH值為5.0~6.5,有機質的含量在2.0%~2.7%,N含量在0.12%~0.15%,土層密度多為含砂質土壤,土層含水量在25%~32%,心土為砂質的紅壤或者黃壤,母質多花崗巖、頁巖、以及石灰巖。
進一步,所述土壤選擇時按砂質落葉腐殖土>砂質黃壤或紅壤>粘性的黃壤或紅壤原則選擇土壤。
通過本發明只需要利用現有的低矮灌木的樹冠和適當修剪過后的人工林樹冠為仿野生栽培提供支撐物;不需要鐵絲網等支撐物,且不需要另外鋪設大型承力柱,節約了運輸與人工費用;其次依據剪除后枝條的不同大小,將其分類進行處理,直徑d<8cm的枝條粉碎作為培肥的基質,不存在污染、土壤板結等施用化肥的問題,而且從成本上出發,大大節約了肥料費用的投入;另外,對于非粉碎類的枝條,可以就地架構成食用菌的木材棚架,不需要額外承擔運輸與粉碎的費用,充分地利用了修建過后的廢料,體現了綠色、生態、有機的生態農業理念,并且十分適合中高山農業粗放式的管理特色。
通過本發明解決了現在仿野生栽培中作為支撐物的樹木樹形不美化,郁閉度過大、單一種植病蟲害流行嚴重、支撐受力的喬木容易斷裂的問題,并確定了修剪后的支撐林木高度以及郁閉度的參數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中高山地區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高山地區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首先整理雜枝,將林木分成粉碎類與非粉碎類進行整理;
S102:其次從下到上的調整樹形,進行疏放,接著要從上到下的截換樹木,進行修剪;
S103:最后檢查加工。
該中高山地區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規劃地形,將大塊的、不規整的林地依據地形的走向以及生產的需求劃分為小塊的,規整的小林地,最好是正方形與長方形,充分結合林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對靈活的處理,每個小林地的周邊最好都留有4個胸徑在20cm以上的大型喬木殘樁以作架構鐵絲網的受力柱使用,在架構受力柱子的時候,圍繞殘樁的鐵線需與軟鐵片焊接以保護承力殘樁,如有必要可以進行邊界受力鐵絲網外拉設置,且注意受力柱子的受力平衡,防止垮棚。
然后,將林木分成粉碎類與非粉碎類,劃分依據為枝條直徑(d<8cm)為粉碎類,枝條直徑(d>8cm)的為非粉碎類。粉碎類的枝條可以修剪下來粉碎后作為肥料鋪設在植株周邊進行培肥,非粉碎類則是鋸下來后架構成一個天然食用菌接種木料棚架。
再次從下到上的調整樹形,進行疏放,接著要從上到下的截換樹木,進行修剪。
最后檢查加工,力爭做到圓滿周到。
進一步,整理雜枝方法為:先大枝后小枝,先上部枝后下部枝,先內膛枝后外圍枝。
進一步,修剪方法為:
對細枝修剪時用剪刀直接剪切;
在對大枝和樹干修剪時,采用分步作業法,具體步驟為:
大枝的修剪方法:先確定鋸口,然后在離要求鋸口向樹梢方向延伸20cm處,從枝條下方向上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一半,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將枝干鋸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后從靠下鋸口處鋸除殘樁,用20%的硫酸銅溶液對鋸口消毒;修剪的枝條基部粗大.截口不應該與著生枝平齊,而應該向外稍斜,以避免截口過大,導致傷口不易愈合,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最后涂上保護劑。
樹干的修剪方法:在截口前方自下向上鋸一個切口,鋸口深度可在枝干l/3左右.然后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當要鋸斷的時候,用手向前輕推即可斷掉截枝,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最后涂上保護劑。
進一步,所述調整樹形中調整的樹形包括環狀形與自然開心形;
所述環狀形沒有中心主枝,僅有一段高度的樹干,主干上分布3~5個主枝;均勻向四周分布,主枝上再分生側枝,呈整齊的規整分生;
所述自然開心型沒有中心主枝,分枝點較低,主枝3~5個,放射分布于主干之上,中心展開,中心枝條不空,形成自然開心樹冠。
進一步,所述要求鋸口為整齊的鋸口,保護劑包括保護蠟或調和漆。
進一步,所述三葉木的通仿野生栽培清林前需進行場地選擇和土壤選擇。
進一步,所述場地選擇方法為:
首先要避開有污染源的地段;
其次,靠近水源,或者通過水管引導設置一個出水口,在種植場地周邊修建機耕道并在種植場地的邊緣需要打圍墻,
再者選擇無水漬,無低洼,排水良好的地段,并選擇郁閉度在0.10~0.25之間灌木與喬木混交的疏林坡地或者溝谷,坡度的選擇在15度到30度之間。
進一步,場地選擇在海拔2300m以下的場地。
進一步,土壤選擇方法為:
選擇土壤肥沃的半陰山坡、灌木叢、山地林,表層土壤為偏酸性的腐殖土,pH值為5.0~6.5,有機質的含量在2.0%~2.7%,N含量在0.12%~0.15%,土層密度多為含砂質土壤,土層含水量在25%~32%,心土為砂質的紅壤或者黃壤,母質多花崗巖、頁巖、以及石灰巖。
進一步,所述土壤選擇時按砂質落葉腐殖土>砂質黃壤或紅壤>粘性的黃壤或紅壤原則選擇土壤。
下面結合原理分析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一般來說,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修剪時期應有區別。落葉樹冬季休眠,這時修剪養分損失少,傷口愈合快。常綠樹木的根與枝葉終年活動,新陳代謝不止,故葉內養分不完全用于貯藏,剪去枝葉時,其中養分損失,影響樹木生長。常綠樹修剪時期一般在冬季已過的晚春。清林的主要對象是那種透光性不強,郁閉度在0.3以上的林地,清理時需遵從:美化樹形、協調比例、調整樹勢、優化林地透光條件。在對大枝和樹干修剪時,可采用分步作業法。先確定鋸口,然后在離要求鋸口向樹梢方向延伸20cm處,從枝條下方向上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一半,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將枝干鋸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后從靠下鋸口處鋸除殘樁,用20%的硫酸銅溶液對鋸口消毒;鋸除較大的枝干,造成傷口面較大,其斷面常因雨淋或病菌侵入而腐爛。因此鋸除樹木枝干時,鋸口一定要整,用20%的硫酸銅溶液來消毒,最后涂上保護劑(保護蠟、調和漆等),以防腐防干和促進愈合的作用。在樹木的修剪過程中,還要注意修剪工具的整體運用,對于修剪工具來說要常常保持其鋒利,對于樹枝上運作的機械或者樓梯需要在使用之前做好相應的檢查,確保在修剪過程中不會發生影響安全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鋒利工具的使用過程中,要盡量防止傷及到人身。
修剪的林木造型主要修有環狀形、自然直干形、多主枝形、自然開心形等,其中三葉木通仿野生栽培用到的只是其中的兩種:環狀形與自然開心形。環狀形是沒有中心主枝,僅有一段高度的樹干,主干上分布3~5個主枝。均勻向四周分布,主枝上再分生側枝,呈整齊美觀的規整分生;自然開心型:沒有中心主枝,分枝點較低,主枝3~5個,放射分布于主干之上,中心展開,中心枝條不空,形成自然開心樹冠。修剪后的支撐林木統一高度為2m,胸徑超過50cm過于高大的喬木則保守修剪,人工林可以全部操作。
修剪方法:修剪樹枝的時候,細枝用剪刀,粗枝用手鋸,為了避免截枝時不使枝條在剪口處辟裂,確保作業者的安全,截斷直立生長的大枝的時候,先確定鋸口,然后在離要求鋸口向樹梢方向延伸20cm處,從枝條下方向上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一半,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將枝干鋸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后從靠下鋸口處鋸除殘樁,用20%的硫酸銅溶液對鋸口消毒;修剪的枝條基部粗大.截口不應該與著生枝平齊,而應該向外稍斜,以避免截口過大,導致傷口不易愈合,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
清林工具:修枝剪,手鋸,梯子,安全帶繩;
清林修剪技術規范:
作業前,應該對作業工具進行檢查。如合梯是否牢固,有無斷裂,兩面梯子之間的拉桿是否有損壞等。
進行樹木修剪的作業高度,在距離地面3米以上時,屬于高空作業,必須穿軟底布鞋或者膠鞋,并要求配戴安全繩帶,且褲腳需扎緊。
高空作業的時候,樹上樹下要密切配合,斷枝前作業者要向樹下告知,樹下的作業者并提醒來往的其他人注意安全。
修枝剪的刃要足夠鋒利,有利于修剪后傷口的平滑而保證樹木的傷口的愈合,在疏枝的時候,要齊根剪除樹枝而不留茬。
修剪樹枝的時候,細枝用剪刀,粗枝用手鋸,為了避免截枝時不使枝條在剪口處辟裂,確保作業者的安全,截斷直立生長的大枝的時候,先確定鋸口,然后在離要求鋸口向樹梢方向延伸20cm處,從枝條下方向上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干粗度的一半,在相對方向稍上再鋸切口,將枝干鋸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后從靠下鋸口處鋸除殘樁,用20%的硫酸銅溶液對鋸口消毒;修剪的枝條基部粗大.截口不應該與著生枝平齊,而應該向外稍斜,以避免截口過大,導致傷口不易愈合,截面過大的鋸口愈合時間慢,為了防止病蟲侵人造成腐爛,可以在截口處涂抹油漆或防腐劑。
三葉木的通仿野生栽培中清林前需進行場地選擇和土壤選擇。
場地選擇為:
三葉木通為漿果類藤本半落葉果樹,在海拔200m~2300m的地區均可栽植,適應性廣。仿野生栽培是一種綠色、環保、有機和全程可追溯的健康模式,其場地的選擇首先是要避開有污染源的地段;其次,最好能靠近水源,或者通過水管引導設置一個出水口(每個出口的設置依據周圍的情況而定),在種植場地周邊需要修建機耕道,機耕道最好是使用水泥或瀝青和砂石等混合材料鋪筑的路面,其次為使用干壓碎石、泥結碎石、礦渣等來加固土鋪筑的路面。
機耕道的標準一般為單車道,計算行車速度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0.5米,在間隔200~300米范圍內,地勢較為平坦開闊的地方設置錯車道,錯車道處路基寬度不小于6.5米,有效長度不小于20米,兩錯車道之間一邊應通視。
機耕道應設置平曲線及豎曲線,設計時應做到平面順適、坡度均衡、橫面合理。彎道平面曲線半徑一般不小于15米,特殊困難地段不小于10米。當平曲線半徑小于15米時,應設置超高和加寬;機耕道的最大縱坡在9%以內,合成縱坡在10%以內,海拔2000米以上或積雪冰凍地區最大縱坡度不得超過8%;路基的設計應根據當地地質、水文和材料情況,既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又要經濟合理,并配以完善的排水設施保證路基的穩定,排水溝的深度和寬度不小于0.3m;機耕道的修建既方便產品的運輸又方便人工的管理。
其次場地的周邊必須要無污染,其中包括,水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等。
另外,由于是在山區,考慮到有居民在山中野生放養牛、羊等家畜,在種植場地的邊緣需要打圍墻,圍墻的標準高度為2m。
三葉木通的抗逆性強,葉片為革質,耐旱與寒能力強,能夠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忌水漬、低洼、排水困難的地段,因容易造成爛根的現象;三葉木通的攀援莖具有向陽生長的特性,在郁閉度0.70以上的喬木林中三葉木通的生長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最理想的郁閉度是在0.10~0.25之間灌木與喬木混交的疏林坡地或者溝谷,坡度的選擇在15度到30度之間方便人工作業。
土壤選擇:
三葉木通的多分布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半陰山坡、灌木叢、山地林等,性喜涼爽、溫濕的環境。表層土壤最好為偏酸性的腐殖土,PH值為5.0~6.5之間,有機質的含量在2.0%~2.7%,N含量在0.12%~0.15%,土層密度多為含砂質土壤,土層含水量在25%~32%,心土為砂質的紅壤或者黃壤,母質多花崗巖、頁巖、以及石灰巖。
三葉木通為淺根性樹種,根系發達、逢節扎根、生長迅速,結片成網;主要分布在殘渣層與犁底層之間厚度為10~15cm的表土層中,土壤質地以疏松、透氣性良好、保肥力強為好。
土壤類型的排序:砂質落葉腐殖土>砂質黃壤(紅壤)>粘性的黃壤(紅壤)。
通過本發明只需要利用現有的低矮灌木的樹冠和適當修剪過后的人工林樹冠為仿野生栽培提供支撐物;
通過本發明解決了現在仿野生栽培中作為支撐物的樹木樹形不美化,郁閉度范圍以及如何調整樹木的長勢的問題,修剪后的支撐林木高度在2m,郁閉度在0.10~0.2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