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態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在傳統單一蔬菜種植的基礎上,應用循環農業理論,采取生物加環技術,將林蛙與蠅蛆的飼養技術加入其中,利用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停止農藥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東北林蛙是中國東北地區特有的珍稀物種,傳統養殖方法將林蛙散放山林,回收率及存活率極低,而近年圈養林蛙養殖模式配合蔬菜種植成為一種新興的種養結合生態系統,為農戶養殖林蛙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蔬菜品質。林蛙-蔬菜-蠅蛆三位一體模式充分考慮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三大成分,即生產者--蔬菜,消費者--害蟲和林蛙,分解者--蠅蛆。根據三者在生物圈中能量地位有機的將三者結合起來。此種循環農業生態模式同時兼顧了林蛙養殖系統,蔬菜種植系統,蠅蛆養殖輔料系統。但現在的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還不完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種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旨在解決停止農藥使用,減少環境污染,傳統林蛙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低,蔬菜種植不能停止農藥使用,不能減少環境污染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該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包括:
平整地塊,施用以發酵后的雞糞為原料的有機肥作為基肥,按照2千克每平方米的比例使用;以鋼筋作為支架圍圈地塊;
四月末,五月初購買蛙卵或自繁,同時購買蔬菜種子;
將準備好的林蛙卵倒入蔬菜田中挖好的水池中,同時在地塊中種菜,五月初到六月初對林蛙的蝌蚪期管理和蔬菜田管理;
每年五月中旬進行蠅蛆飼養;
林蛙從蝌蚪期經過完全變態變成幼蛙,集中上岸后,在原來地面再次進行整地種植蔬菜;一個星期后開始在指定地點投喂蠅蛆,期間進行蔬菜的采摘;
冬天建造越冬池,將冬眠的林蛙放入越冬池越冬。
進一步,圍圈的材料以鋼筋作為支架;塑料圍成內墻,向內傾斜;外墻以水泥或瓦片為材料。
進一步,所述蝌蚪期的管理方法為:
當蛙卵全部孵化后,每天對蝌蚪進行喂食,食材為玉米面和牛肺,其中將牛肺切碎和玉米面質量比為1:3的比例混合,然后煮熟,根據所投放的蛙卵規模合理投喂飼料,每一百坨蛙卵每天投喂2千克飼料;每隔一個星期換一次水,蝌蚪期換水四次。
進一步,所述蔬菜田管理為:蝌蚪期的廢水灌溉還田,用抽水泵將蝌蚪池中的水直接抽到蔬菜田中進行灌溉。
進一步,蠅蛆養殖方法為:每年五月中旬開始進行蠅蛆飼養;蠅蛆的飼料為麥麩1千克,水2千克混合;家蠅飼養溫度為25-35攝氏度,五月開始在溫室中養殖即可;其中3-7天為蠅蛆態的家蠅作為投喂林蛙的活餌飼料;
種蠅的飼料構成包括雞蛋,白砂糖,按照質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放入采食盤中。
進一步,所述雞糞的發酵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料組成:
雞糞:50%;
糠粉:25%;
烤煙秸稈:10%;
EM原露:5%;
玄武巖粉:5%;
茶殼粉:5%。
進一步,所述雞糞的發酵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備料:按照雞糞50%、糠粉25%、烤煙秸稈10%、EM原露5%、玄武巖粉5%、茶殼粉5%的重量配比備好原料;
⑵粉碎:將雞糞進行粉碎、除臭、干燥,將烤煙秸稈粉碎;
⑶初次攪拌發酵:將雞糞、糠粉和2.5%的EM原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堆碼進行36天的厭氧發酵,期間每5天翻堆一次,保持發酵溫度為35-65℃,最后翻堆讓溫度下降;
⑷第二次攪拌發酵:當溫度下降到32℃時,加入2.5%的EM原露和粉碎后的烤煙秸稈,充分攪拌均勻,進行再次發酵9天,期間每天翻堆一次,保持發酵溫度為42℃;
⑸風干:將再次發酵后的物料散開風干,直到水分含量在27%以下;
⑹粉碎:將風干后的物料粉碎;
⑺第三次攪拌:將粉碎后的物料與玄武巖粉、茶殼粉混合攪拌均勻;
⑻篩分:將粉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取粒徑在0.52mm以下的粉粒,即得到產品。
本發明提供的林蛙-蔬菜-蠅蛆三位一體模式充分考慮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三大成分,即生產者--蔬菜,消費者--害蟲和林蛙,分解者--蠅蛆。根據三者在生物圈中能量地位有機的將三者結合起來。此種循環農業生態模式同時兼顧了林蛙養殖系統,蔬菜種植系統,蠅蛆養殖輔料系統。三位一體模式克服了傳統林蛙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低,蔬菜種植的污染大等問題,利用圈養技術將蔬菜田和林蛙養殖相結合,蔬菜田中的害蟲將會得到極大的控制,可以實現不使用殺蟲劑而進行正常的蔬菜生產,同時林蛙養殖過程中高昂的活體飼料價格生產成本較高,使用此種模式可以極大降低活體餌料的投入,二者結合互利互助。但是在養殖過程中隨著林蛙的長大,必需投以輔料,所以蠅蛆的飼養成為整個飼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傳統養殖林蛙,活餌飼料多投喂黃粉蟲,但是黃粉蟲培養周期長,且其能夠對蔬菜田造成威脅,但蠅蛆造價低,飼養周期短,是理想的活餌飼料。蠅蛆和林蛙的排泄物是最理想的蔬菜廢料,且在生產無菌蠅蛆的過程中,蠅蛆的排泄物安全衛生,相對于傳統的有機糞肥的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衛生,營養更全面。本發明旨在用能值理論的分析方法用實驗數據的計算結果科學評價林蛙-蔬菜-蠅蛆三位一體循環農業的實際意義,為建立起具有東北地方特色的循環農業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該蔬菜-林蛙-蠅蛆三位一體化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整地,圍圈:平整地塊,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以鋼筋作為支架圍圈;
S102:選購蛙卵和菜種:每年四月末,五月初購買蛙卵或自繁,同時購買需要的蔬菜種子,備用;
S103:蝌蚪期管理與蔬菜田管理:將準備好的林蛙卵倒入蔬菜田中挖好的水池中,同時在附近的地塊中開始種菜,五月初到六月初對林蛙的蝌蚪期管理和蔬菜田管理;
S104:蠅蛆養殖:每年五月中旬進行蠅蛆飼養;
S105:林蛙上岸后管理:林蛙從蝌蚪期經過完全變態變成幼蛙,集中上岸后,水池不要馬上撤走,上岸一個星期后撤走塑料,倒空水,在原來地面再次進行整地種植蔬菜;一個星期后開始在指定地點投喂蠅蛆,在此期間進行蔬菜的采摘;
S106:冬天建造越冬池,將冬眠的林蛙放入越冬池越冬,第二年秋季售賣,在此期間蔬菜田根據季節收獲。
圍圈的方法為:
圍圈材料以鋼筋作為支架,塑料圍成內墻,并向內傾斜,防止林蛙逃逸,外墻以水泥或瓦片為材料,防止捕食者進入,兩墻之間根據實際情況建設保護措施。在適當位置開一個小門,方便工作人員作業,但要做好保護措施,防止林蛙逃逸,或者天敵進入。
所述購買需要的蔬菜種子為綠色葉菜為主,其害蟲基本被林蛙捕食覆蓋。
蝌蚪期管理方法為:
將準備好的林蛙卵倒入蔬菜田中挖好的水池中,水池用塑料布隔水,同時在附近的地塊中開始種菜,菜田之間留好便于行走與觀察過道,五月初到六月初為林蛙的蝌蚪期,蛙卵經十天孵化期,當蛙卵全部孵化后,每天對蝌蚪進行喂食,食材為玉米面和牛肺,其中將牛肺切碎和玉米面以1:3的比例混合,然后煮熟,根據所投放的蛙卵規模合理投喂飼料,一般每一百坨蛙卵每天投喂2千克飼料。由于飼料在水中時間久易造成污染,所以需要每隔一個星期換一次水,蝌蚪期換水四次;
蔬菜田管理為:用抽水泵將蝌蚪池中的水直接抽到蔬菜田中進行灌溉,同時將蝌蚪撈出來暫時放入水盆中,等到新水換完再將蝌蚪放入水池中,蝌蚪廢水當中含有大量有機質,是非常好的天然肥料,對蔬菜田追肥有很好的效果,既增強了肥力又防止了水資源的浪費。換掉的蝌蚪期的廢水灌溉還田,對蔬菜田追肥。
蠅蛆養殖方法為:每年五月中旬開始進行蠅蛆飼養,,當林蛙上岸后,食量開始變大,蔬菜田中的害蟲并不能全部滿足林蛙,為了保證林蛙的效益需要增添輔料活餌,傳統養殖方式通常使用黃粉蟲。但黃粉蟲通常以蔬菜為食,投放時會對蔬菜造成損失,而蠅蛆主要以腐食為主,不會對蔬菜造成危害。故選用蠅蛆作為活餌飼料,蠅蛆的生命周期為25-30天,幼蟲時期為五天,不宜過早養殖。蠅蛆養殖技術要點包括,蠅蛆盤作為蠅蛆的蛆舍,同時在蠅蛆盒內投喂麥麩,野外的蠅蛆多以糞便作為蠅蛆飼料,本試驗中選擇以麥麩作為蠅蛆的食材,從而做到無菌化養殖,達到衛生安全的目的。家蠅的飼養周期通常為25天左右,1-10天為蠅蛆態,此時根據個體的大小分裝不同的蠅蛆盒中,每換一次蠅蛆盒則重新更新一次飼料。蠅蛆的飼料為麥麩1千克,水2千克混合。家蠅飼養溫度為25-35攝氏度,五月開始在溫室中養殖即可。其中3-7天為蠅蛆態的家蠅作為投喂林蛙的活餌飼料,留下一部分蠅蛆化蛹。放入做好的家蠅網箱中作為繼續再生產蠅蛆的種蠅。種蠅的飼料構成包括雞蛋,白砂糖,按照質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放入采食盤中,同時飲水盤中用濕的海綿,防止種蠅被淹死。根據不同的林蛙養殖規模,適當調整蠅蛆的養殖規模,不不宜盲目擴大規模,一旦林蛙食用不完,很可能造成家蠅過度繁殖,造成生物環境污染,一般3千克麥麩能生產1千克蠅蛆,飼料的轉化率非常高,而且繁殖迅速,每天的蠅蛆盒放入種蠅紗網箱中,每天都能取卵,2-3天后即可化為幼蟲,之后即可投喂。蠅蛆食用后的廢料可以用于還田。
林蛙上岸后管理方法為:
林蛙只吃活餌,林蛙從蝌蚪期經過完全變態變成幼蛙,集中上岸后,水池不要馬上撤走,水池生出的許多水生昆蟲,作為幼蛙的食物,上岸一個星期后撤走塑料,倒空水,在原來地面再次進行整地種植蔬菜,一個星期后在指定地點投喂蠅蛆,投喂地用塑料與地面相隔,隨著林蛙長大投喂量隨之增大,但不宜過量;投喂地用塑料與地面相隔,防止蠅蛆挖土逃逸。在此期間可以進行蔬菜的采摘,但注意腳下,在事先準備好的過道進行操作,防止誤傷林蛙造成損失。
蠅蛆養殖時間與林蛙從蝌蚪期經過完全變態變成幼蛙并集中上岸的時間相匹配。
進一步,所述雞糞的發酵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料組成:
雞糞:50%;
糠粉:25%;
烤煙秸稈:10%;
EM原露:5%;
玄武巖粉:5%;
茶殼粉:5%。
進一步,所述雞糞的發酵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備料:按照雞糞50%、糠粉25%、烤煙秸稈10%、EM原露5%、玄武巖粉5%、茶殼粉5%的重量配比備好原料;
⑵粉碎:將雞糞進行粉碎、除臭、干燥,將烤煙秸稈粉碎;
⑶初次攪拌發酵:將雞糞、糠粉和2.5%的EM原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堆碼進行36天的厭氧發酵,期間每5天翻堆一次,保持發酵溫度為35-65℃,最后翻堆讓溫度下降;
⑷第二次攪拌發酵:當溫度下降到32℃時,加入2.5%的EM原露和粉碎后的烤煙秸稈,充分攪拌均勻,進行再次發酵9天,期間每天翻堆一次,保持發酵溫度為42℃;
⑸風干:將再次發酵后的物料散開風干,直到水分含量在27%以下;
⑹粉碎:將風干后的物料粉碎;
⑺第三次攪拌:將粉碎后的物料與玄武巖粉、茶殼粉混合攪拌均勻;
⑻篩分:將粉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取粒徑在0.52mm以下的粉粒,即得到產品。
本發明提供的林蛙-蔬菜-蠅蛆三位一體模式充分考慮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三大成分,即生產者--蔬菜,消費者--害蟲和林蛙,分解者--蠅蛆。根據三者在生物圈中能量地位有機的將三者結合起來。此種循環農業生態模式同時兼顧了林蛙養殖系統,蔬菜種植系統,蠅蛆養殖輔料系統。三位一體模式克服了傳統林蛙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低,蔬菜種植的污染大等問題,利用圈養技術將蔬菜田和林蛙養殖相結合,蔬菜田中的害蟲將會得到極大的控制,可以實現不使用殺蟲劑而進行正常的蔬菜生產,同時林蛙養殖過程中高昂的活體飼料價格生產成本較高,使用此種模式可以極大降低活體餌料的投入,二者結合互利互助。但是在養殖過程中隨著林蛙的長大,必需投以輔料,所以蠅蛆的飼養成為整個飼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傳統養殖林蛙,活餌飼料多投喂黃粉蟲,但是黃粉蟲培養周期長,且其能夠對蔬菜田造成威脅,但蠅蛆造價低,飼養周期短,是理想的活餌飼料。蠅蛆和林蛙的排泄物是最理想的蔬菜廢料,且在生產無菌蠅蛆的過程中,蠅蛆的排泄物安全衛生,相對于傳統的有機糞肥的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衛生,營養更全面。本發明旨在用能值理論的分析方法用實驗數據的計算結果科學評價林蛙-蔬菜-蠅蛆三位一體循環農業的實際意義,為建立起具有東北地方特色的循環農業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