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次生鹽堿化又稱“次生鹽漬化”,是指由于人類不合理的耕作灌溉措施及植被的變化而使好的耕作地變成“鹽漬化”的過程。主要發生在我國的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次生鹽堿化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農田排水系統不通暢,大量引水灌溉抬高了地下水位,增加了地下水通過土壤毛細管向上運動的速度和地下水蒸發量,從而增加了地下水和下層土體中鹽分向表層積累,二是不合理的灌溉破壞了原有的土壤鹽水平衡,三是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措施,植被的破壞,加劇了耕作層土壤水分蒸發,造成表層積堿。在土地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的條件下,引起土壤鹽堿化,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堿地。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耕作管理的粗放,及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有機肥料投入減少,次生鹽堿化的面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由原來小堿班變成大堿班,大堿班變成大片堿。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應該只到看鹽堿地不利的一面,更應該把它看成是很珍貴的土地資源,改善鹽堿地用于農大豆的種植是有效利用鹽堿地的良好方法,其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環保價值。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因此研究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其能夠解決眾多鹽堿地改良效果差、改良耗時長、大豆種植風險大、產量低、患病率高的問題。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35-40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3-8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0-15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20~18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250~400份、納米碳酸鈣160~200份、藍藻腐解劑120~160份、綠蘿80~120份、EDTA-Mg 30~60份、磷酸二氫鉀8~20份、水800~120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0~14份。
進一步地,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40~16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300~400份、納米碳酸鈣160~180份、藍藻腐解劑120~150份、綠蘿85~95份、EDTA-Mg 30~45份、磷酸二氫鉀10~20份、水850~95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0~13份。
進一步地,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5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320份、納米碳酸鈣180份、藍藻腐解劑140份、綠蘿90份、EDTA-Mg 40份、磷酸二氫鉀14份、水90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3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菌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芽孢桿菌15份、銅綠假單胞菌26份、脫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絲酵母12份、紅球菌8~10份、施氏假單胞菌5~8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菌劑中的芽孢桿菌為蠟狀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巨大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按照質量比為1:5:8:3的混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的土壤改良有機肥由雞糞、豬糞、羊糞按照質量比為5:4:3組成的混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的藍藻腐解劑中各原料組分的質量比例為:藍藻28~36份、蘆根30~38份、茶花花粉25~31份。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通過整地將水分灌入到鹽堿地中,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排到深層土中再將水分排除后,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翻耕能疏松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
本發明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加入土壤恢復劑,該土壤恢復劑腐殖化無害化程度高,獲得的肥料具有多種參與農大豆生長的有益微生物,效力好,使用后改良土壤、提高了土壤肥力、提高大豆的免疫能力、實現糧食增產;使用時田間無惡臭味,并減少化肥用量,既節省了成本,也不會造成土壤貧瘠、板結、鹽堿化,符合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趨勢;由于使用小尺度、高表面能活性的納米碳酸鈣,能夠增強大豆對肥料的吸附,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能夠增加土壤透氣孔隙,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使用綠蘿夠作為螯合劑與重金屬離子結合,改善土壤質量;EDTA-Mg能夠為土壤提供微量元素鎂,且不易流失。
本發明中的復合生物菌劑具有促進大豆生長發育,粗早熟,抗旱,抗病蟲害的特點,有利于改善鹽堿土質。藍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能夠為土壤提供足夠的肥力,從而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大豆生長,后期配合肥料的追施,增加了土壤中N、P、K的含量,使得種植的大豆不僅長勢良好,還能達到提高產量的效果。
本發明加入納米碳酸鈣,其粒徑小,具有極好的表面效應,使得它的表面結合能力非常強,特別容易被大豆吸收吸附;另一方面,納米碳酸鈣顆粒材料的比表面積大,在其周圍帶有大量不穩定的活躍電子,且這些電子帶有很高的能量,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物質反應場所,能夠吸附土壤中殘留的陰陽離子。所以采用納米碳酸鈣和水溶性礦質養分不但能激活土壤中殘留的養分離子,提高養分利用率達到補充大豆生長所需養分的目的。而且能快速有效的補充土壤有機質,因而改良和培肥地力。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40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3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5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2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400份、納米碳酸鈣160份、藍藻腐解劑120份、綠蘿80份、EDTA-Mg 60份、磷酸二氫鉀20份、水120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4份。
其中,微生物發酵菌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芽孢桿菌15份、銅綠假單胞菌26份、脫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絲酵母12份、紅球菌10份、施氏假單胞菌5份。
實施例2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35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8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0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8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250份、納米碳酸鈣200份、藍藻腐解劑160份、綠蘿120份、EDTA-Mg 30份、磷酸二氫鉀8份、水80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0份。
其中,微生物發酵菌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芽孢桿菌15份、銅綠假單胞菌26份、脫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絲酵母12份、紅球菌8份、施氏假單胞菌8份。
實施例3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38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5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2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4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300份、納米碳酸鈣160份、藍藻腐解劑120份、綠蘿85份、EDTA-Mg 30份、磷酸二氫鉀10份、水85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0份。
其中,土壤改良有機肥由雞糞、豬糞、羊糞按照質量比為5:4:3組成的混合物。
實施例4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36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7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4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6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400份、納米碳酸鈣180份、藍藻腐解劑150份、綠蘿95份、EDTA-Mg 45份、磷酸二氫鉀20份、水95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3份。
其中,微生物發酵菌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芽孢桿菌15份、銅綠假單胞菌26份、脫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絲酵母12份、紅球菌8份、施氏假單胞菌8份。
其中芽孢桿菌為蠟狀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固氮巨大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按照質量比為1:5:8:3的混合物。
實施例5
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清除鹽堿地內的雜草雜物,深耕35cm并進行翻土,將地整成凹狀后,注入清水至高出土面3cm,泡土5天;
S2、土壤恢復劑添加:將土內積水排除,用清水沖洗1次后加入土壤恢復劑,并再次深耕、翻土、整平;
S3、播種:土壤恢復劑添加10天后,做畦開溝,均勻的播入大豆種子;
S4、施肥管理:定期追肥補充大豆養分,直至大豆成熟即可;
其中,步驟S2中,所述的土壤恢復劑按質量份數計,其原料配方如下:
磷酸鹽緩沖液150份、土壤改良有機肥320份、納米碳酸鈣180份、藍藻腐解劑140份、綠蘿90份、EDTA-Mg 40份、磷酸二氫鉀14份、水900份、微生物發酵菌劑13份。
其中,微生物發酵菌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芽孢桿菌15份、銅綠假單胞菌26份、脫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絲酵母12份、紅球菌10份、施氏假單胞菌5份。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次生鹽堿地種植大豆的方法,通過整地將水分灌入到鹽堿地中,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排到深層土中再將水分排除后,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翻耕能疏松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