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水稻育秧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水稻育秧也逐漸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目前,在水稻育秧過程中,所需的溫度、濕度條件很難控制,導致水稻秧苗成活率不高,生長質量不佳,同時現有的水稻育秧裝置還存在著一次育秧數量小,操作不便的問題,如申請號為201020232498.1的專利公布了一種水稻播種育秧裝置,其解決了育秧成本高等問題,但其存在著操作不便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水稻育秧裝置存在的水稻秧苗成活率不高、生長質量不佳、一次育秧數量小、不便操作的問題,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水稻秧苗存活率高、生長質量好、一次育秧數量大的水稻育秧裝置。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稻育秧裝置,包括水池、水泵、平流槽和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上設置有溫度計、固定塊,并在水池內設置有加熱塊,加熱塊能夠將水池內的水加熱,為水稻的育秧提供溫度條件,通過溫度計便于工作人員直觀了解水的溫度,便于調節水的溫度以達到最適水稻育秧的溫度條件,從而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質量,所述的水泵設置在水池的一側,并將水池通過連接管與水泵連接,所述的平流槽兩端均穿過固定塊,并在平流槽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分流管、匯流管,所述的平流槽上設置有承載槽,并在承載槽上設置有透氣孔,所述的分流管通過進水管與水泵連接,所述的匯流管通過回流管與水池連接,形成了水的循環,能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的消耗,所述的育秧盤上設置有育秧槽,并在育秧槽上設置有進氣孔,所述的育秧槽設置在承載槽內,在平流槽上設置有多個承載槽,并在承載槽上設置有透氣孔,在育秧盤上設置有育秧槽,并在育秧槽上設置有進氣孔,將育秧槽設置在承載槽內,水泵將水池內具有一定溫度的水輸送至平流槽內,帶有溫度的水蒸氣能夠通過透氣孔、進氣孔進入到育秧槽內的土壤中,為水稻育秧提供溫度、濕度條件,促進了水稻的育秧,在育秧盤上設置有多個育秧槽,提高了一次水稻育秧的數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所述的平流槽設置為“回”字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透氣孔在承載槽上呈螺旋狀分布。
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平流槽上設置有多個承載槽,并在承載槽上設置有透氣孔,在育秧盤上設置有育秧槽,并在育秧槽上設置有進氣孔,將育秧槽設置在承載槽內,水泵將水池內具有一定溫度的水輸送至平流槽內,帶有溫度的水蒸氣能夠通過透氣孔、進氣孔進入到育秧槽內的土壤中,為水稻育秧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促進了水稻的育秧,對水能夠循環使用,降低了水的消耗,提高了一次水稻育秧的數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平流槽與承載槽的連接結構。
圖4是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育秧盤與育秧槽的連接結構。
圖中:1.水池、2.水泵、3.平流槽、4.育秧盤、5.溫度計、6.固定塊、7.加熱塊、8.連接管、9.進水管、10.分流管、11.匯流管、12.承載槽、13.回流管、14.育秧槽、15.透氣孔、16.進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如附圖1-4所示,一種水稻育秧裝置,包括水池1、水泵2、平流槽3和育秧盤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1上設置有溫度計5、固定塊6,并在水池1內設置有加熱塊7,加熱塊7能夠將水池1內的水加熱,為水稻的育秧提供溫度條件,通過溫度計5便于工作人員直觀了解水的溫度,便于調節水的溫度以達到最適水稻育秧的溫度條件,從而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質量,所述的水泵2設置在水池1的一側,并將水池2通過連接管8與水泵2連接,所述的平流槽3兩端均穿過固定塊6,并在平流槽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分流管10、匯流管11,所述的平流槽3上設置有承載槽12,并在承載槽12上設置有透氣孔15,所述的透氣孔15在承載槽12上呈螺旋狀分布,所述的平流槽3設置為“回”字形結構,便于水在平流槽3內流動,所述的分流管10通過進水管9與水泵2連接,所述的匯流管11通過回流管13與水池1連接,形成了水的循環,能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的消耗,所述的育秧盤4上設置有育秧槽14,并在育秧槽14上設置有進氣孔16,所述的進氣孔16在育秧槽14上呈螺旋狀分布,所述的育秧槽14設置在承載槽12內,在平流槽3上設置有多個承載槽12,并在承載槽12上設置有透氣孔15,在育秧盤4上設置有育秧槽14,并在育秧槽14上設置有進氣孔16,將育秧槽14設置在承載槽12內,水泵2將水池1內具有一定溫度的水輸送至平流槽3內,帶有溫度的水蒸氣能夠通過透氣孔15、進氣孔16進入到育秧槽14內的土壤中,為水稻育秧提供溫度、濕度條件,促進了水稻的育秧,在育秧盤4上設置有多個育秧槽14,提高了一次水稻育秧的數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