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果樹的嫁接方法,尤其涉及枳殼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術:
枳殼AurantiiFructus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其味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功效,用于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以及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在治療心血管病、升壓、強心方面收到較好效果,醫用價值較高。由于枳殼生長慢,栽種嫁接苗需5-7年才能進入盛產期,實生苗需要10年以上,見效慢,投資回報期長,降低了廣大藥農的種植積極性。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品種低劣:枳殼樹大部分為實生苗,品種完全未經改良,有豐年缺年之分,果實產量無保障。品種未經人工選育,樹木逐年老化,品質退化。無完整產業鏈條進行依托,相關加工企業原料無保障無法將該產業做得更大、做得更強。運用現代科學種植技術,實施規范化和規模化種植枳殼藥材,對提高其產量和品質、解決枳殼資源緊缺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枳殼的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9-11月,選生長健壯、豐產、無病蟲的作母本樹,剪取頭年生枝條,剪去葉片,稍留葉柄,再把枝睥芽和一小塊木質部一齊削成盾形的接穗,然后在砧木距地面6-8厘米處,選表皮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切一丁字形切口,再用刀柄輕輕將樹皮向左右剝開,再將芽片插入丁字形的樹皮內,然后用塑料薄膜 帶從上向下綁緊,經半月后,用手指輕輕碰芽片上的葉柄,如果一碰即就落,芽呈鮮綠色,證明已接活。接活的芽在翌年2-3月,將捆綁物解除,并于接芽上方0.5-1厘米處剪去上部莖干,以促使接芽萌發生長。
作為優選,本發明還包括在嫁接后第2-3年,按株行距45厘米定植,先挖抗,將苗木放上,理好根后填土,隨后輕輕往上提苗木,使須根舒展,再填土踏實。進一步優選,栽植前,每穴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作基肥,起苗后苗木用鈣鎂磷肥拌黃泥漿沾根,移栽時每穴植苗一株,將苗木扶正栽入穴內,當填土至一半時,將幼苗輕輕往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滿穴,壓實,澆透定根水,表面再覆蓋松土。
更優選,為防倒伏,定植后,在每株側插立支柱,扎穩苗木,防止倒伏,苗長穩后撤除。
作為優選,接穗提前采集,采集的接穗要采取一定的保濕措施,用密封的塑料袋裝好,放入陰涼、潮濕的空屋或冰箱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9-11月,選生長健壯、豐產、無病蟲的作母本樹,剪取頭年生枝條,剪去葉片,稍留葉柄,再把枝睥芽和一小塊木質部一齊削成盾形的接穗,嫁接前用密封的塑料袋裝好,放入陰涼、潮濕的空屋或冰箱中。然后在砧木距地面6-8厘米處,選表皮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切一丁字形切口,再用刀柄輕輕將樹皮向左右剝開,再將芽片插入丁字形的樹皮內,然后用塑料薄膜帶從上向下綁緊,經半月后,用手指輕輕碰芽片上的葉柄,如果一碰即就落,芽呈鮮綠色,證明已接活。接活的芽在翌年2-3月,將捆綁物解除,并于接芽上方0.5-1 厘米處剪去上部莖干,以促使接芽萌發生長。在嫁接后第2-3年,按株行距45厘米定植,先挖抗,每穴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作基肥,起苗后苗木用鈣鎂磷肥拌黃泥漿沾根,移栽時每穴植苗一株,將苗木扶正栽入穴內,當填土至一半時,將幼苗輕輕往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滿穴,壓實,澆透定根水,表面再覆蓋松土。為防倒伏,定植后,在每株側插立支柱,扎穩苗木,防止倒伏,苗長穩后撤除。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