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修枝機。
背景技術:
修枝機是一種園林或園藝工具,其包括有刀片和前把手以及后把手。刀片往復運動用于切割各種灌木、綠籬等。在進行修剪作業時,用戶兩只手分別握持兩個不同的把手,用戶通過移動把手,控制刀片的位置來控制切割位置。
傳統修枝機外殼結構相對固定,其不能調整前后把手的位置,因而不能夠高效的在復雜工況下工作。其只能適應簡單的水平面的切割,在需要進行垂直切割或傾斜切割時,操作困難,雙手握持把手極為不便。
傳統修枝機的外殼由單一材料構成,其散熱效果較差。在長時間工作后,容易發生溫度過高造成修枝機損壞的情況發生。
傳統的電機,為了降低電機的溫度,加快冷卻,通常設有散熱風扇。但散熱風扇轉動時,容易發生氣流在電機殼體內打轉的現象,從而造成冷卻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修枝機包括:形成或連接有第一把手的第一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二把手的第二殼體;結合至第一殼體的傳動機構;傳動機構驅動做剪切運動的修枝刀片;結合至第一殼體用于驅動傳動機構的電機;結合至第二殼體并用于為電機供電的電池包;其中,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分別包括:使它們構成以轉動軸線為軸轉動連接的第一轉動連接部和第二轉動連接部;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轉動時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垂直于轉動軸線的平面與垂直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平面傾斜相交。
進一步地,在垂直于修枝刀片縱軸線的平面內,第一轉動連接部和電機位于修枝刀片的同側。
進一步地,在垂直于修枝刀片縱軸線的平面內,第一轉動連接部和第一把手位于修枝刀片的同側。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的縱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修枝刀片縱軸線;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相對第一轉動位置時轉過90度。
進一步地,第二把手設有一個中分面,第二把手至少部分相對中分面對稱;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的中分面平行于修枝刀片縱軸線。
進一步地,第二把手設有一個中分面;第二把手包括:主把手部,用于供用戶握持;主把手部相對中分面對稱;第二殼體位于第二轉動位置時,在中分面內,主把手部和電池包的重心分別位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兩側。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在平行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方向上,第二把手轉動至距離第一把手最近的位置;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與第一把手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與第一把手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和電池包分別位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兩側。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和電池包的重心分別位于前把手的中分面的兩側。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和電池包分別位于電機的軸線與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相交所構成的平面的兩側。
另一種修枝機,包括:電機,包括定子組件和轉子組件;傳動機構,由電機驅動;修枝刀片,由傳動機構驅動做剪切運動;電機殼體,用于容納電機的轉子組件;工具殼體組件,使傳動機構和電機殼體構成一個整體;其中,工具殼體組件包括:第一材料部,至少由第一材料制成;電機殼體包括:第二材料部,至少由第二材料制成;第二材料部至少部分露出工具殼體組件。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傳動殼體,用于容納傳動機構;傳動殼體露出工具組件。
進一步地,傳動殼體,至少部分由金屬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第二材料部從一側露出工具殼體組件,傳動殼體從相對的另一側露出工具殼體組件。
進一步地,傳動殼體包括,傳動殼體本體,形成有容納腔;若干個傳動殼體筋,由傳動殼體本體向外凸出;兩條傳動殼體筋之間形成有氣流通道。
進一步地,氣流通道大致沿平行于電機軸線的方向延伸。
進一步地,電機殼體內設有風扇,電機殼體設有出風口,風扇產生的氣流從氣流通道進入電機殼體后從出風口排出。
進一步地,工具殼體組件內設有電路板,工具殼體形成有進風口,風扇產生的氣流依次經過進風口、電路板、電機和出風口。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第一把手,位于修枝刀片和電機之間;第一把手固定至傳動殼體。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電池包,為電機供電;工具殼體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一把手;第二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二把手;電池包接合至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分別包括使它們構成以轉動軸線為軸轉動連接的第一轉動連接部和第二轉動連接部;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轉動時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垂直于轉動軸線的平面與垂直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平面傾斜相交。
進一步地,在垂直于修枝刀片縱軸線的平面內,第一轉動連接部和電機位于修枝刀片的同側。
另一種修枝機,包括:第一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一把手;第二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二把手;傳動機構,結合至第一殼體;修枝刀片,由傳動機構驅動做剪切運動;電機,結合至第一殼體用于驅動傳動機構;電池包,結合至第二殼體并用于為電機供電;其中,第二殼體能相對于第一殼體繞轉動軸線轉動,第一殼體包括第一鎖定部,修枝機還包括:控制件,活動連接至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控制件包括:與第一鎖定部配合的第二鎖定部;控制件相對于第二殼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控制件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定部與第二鎖定部配合,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相對固定;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鎖定部與第二鎖定部脫離配合,第二殼體能相對于第一殼體繞轉動軸線轉動。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扳機,用于控制電機;控制件還包括:止擋部;在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時,止擋部止擋扳機的運動。
進一步地,控制件還包括:操作部,供用戶操作;第一鎖定部形成有凹槽,第二鎖定部形成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進一步地,操作部位于第二把手與電池包之間。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偏壓元件,固定連接至第二殼體,施加使控制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運動的偏壓力。
進一步地,控制件沿直線路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滑動。
進一步地,還包括減震元件,減震元件設置與第一轉動連接部和第二轉動連接部之間。
進一步地,第一殼體設有:若干擋位結構,能使控制件鎖定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相對位置,°相對于轉動軸線圓周方向而言,相鄰的擋位結構相差角度的取值為15°或15°的整數倍。
進一步地,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的縱軸線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修枝刀片縱軸線;第二殼體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相對第一轉動位置時轉過90度。
進一步地,轉動軸線與電機的軸線在傾斜相交。
進一步地,垂直于轉動軸線的平面與垂直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平面傾斜相交。
一種電機裝置,包括:電機殼體,設有出風口;定子組件,與電機外殼固定連接;轉子組件,與定子組件轉動連接;風扇,設置于電機殼體內部;導風罩,容納于電機殼體;其中,導風罩包括:遮流部,止擋風扇產生的氣流在電機殼體內回旋;遮流部設置在電機殼體內壁與風扇之間。
進一步地,轉子組件驅動風扇轉動;遮流部與出風口在風扇轉軸的周向上錯開設置。
進一步地,轉子組件驅動風扇轉動;遮流部與出風口在風扇轉軸的軸向上基本對齊。
進一步地,遮流部的數目大于等于2,多個遮流部中至少兩個之間設有出風口。
進一步地,轉子組件驅動風扇轉動;遮流部的數目大于等于2,多個遮流部中至少兩個關于風扇轉軸對稱。
進一步地,轉子組件驅動風扇轉動;遮流部的數目大于等于2;導風罩還包括:連接部,連接部連接多個遮流部;環繞部,環繞部環繞轉子組件;環繞部與連接部分別位于風扇的兩側。
進一步地,環繞部形成有卡扣,卡扣與電機殼體連接。
進一步地,環繞部與電機的間隙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3mm。
另一種修枝機,包括上述電機裝置。
進一步地,修枝機還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一把手;第二殼體,形成或連接有第二把手;電池包接合至第二殼體并用于為外轉子電機供電;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分別包括使它們構成以轉動軸線為軸轉動連接的第一轉動連接部和第二轉動連接部;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轉動時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垂直于轉動軸線的平面與垂直于修枝刀片的縱軸線的平面傾斜相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移除部分殼體后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第二殼體處于第一轉動位置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第二殼體處于第二轉動位置的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第二殼體處于第二轉動位置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6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局部爆炸圖;
圖7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控制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8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9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氣流流向示意圖;
圖10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剖視圖;
圖11為圖1中的修枝機的部分結構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如圖1所示,一種修枝機100包括修枝刀片10、傳動機構20、電機30、電池包40、工具殼體組件50、第一把手60、第二把手70。
修枝刀片10,做剪切運動實現工具功能,修枝刀片10大致沿一個方向延伸,修枝刀片10在該方向上尺寸遠遠大于其在其余方向尺寸,將該方向定義為修枝刀片10的長度方向;如圖1所示,修枝刀片10定義一縱軸線S1,該縱軸線S1平行于修枝刀片10的長度方向。
修枝刀片10的主體部分沿縱軸線S1延伸,沿著縱軸線S1由修枝刀片10主體部分以向垂直縱軸線S1的方向凸出的方式形成多個切割刃11,在該垂直于縱軸線S1的方向上尺寸為修枝刀片10的寬度。
修枝刀片10在垂直于縱軸線S1的另一個方向上的尺寸較小,使修枝刀片10大致為片狀結構。
一般而言,切割刃11可以設置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一側,也可以設置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兩側。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切割刃11從縱軸線S1的兩側向外延伸。
傳動機構20與修枝刀片10相連,驅動修枝刀片10往復運動。傳動殼體21容納傳動機構20。容納傳動機構20是指容納傳動機構20的全部或容納傳動機構20的部分。
電機30與傳動機構20相連,驅動傳動機構20。
電池包40為電機30提供電力。其包括多節可充電的電池芯。
工具殼體組件50將修枝機100各部分組裝成一體,其包括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
第一殼體51形成或連接有第一把手60,第二殼體52形成或連接有第二把手70,第一把手60和第二把手70是供用戶單手握持的,即第一把手60供用戶一只手握持,第二把手70是供用戶另一只手握持。形成是指把手作為殼體的一部分,連接是指直接或間接連接。即把手直接連接至殼體或把手通過其他結構間接連接至殼體。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傳動機構20和電機30與第一殼體51結合,即傳動機構20和電機30相對于第一殼體51被固定。其可以直接固定連接至第一殼體51,也可以通過其他結構間接固定連接至第一殼體51。進一步的,第二殼體52形成有第二把手70,電池包40可拆卸的連接至第二殼體52。第一把手60作為單獨的零件,其位于修枝刀片10和電機30之間;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在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方向上,第一把手60位于修枝刀片10和電機30之間。第一把手60固定至傳動殼體21。一般而言,傳統的修枝機100,其第一把手60固定在工具殼體組件50上,在長時間工作后, 修枝刀片10相對于工具殼體組件50產生晃動,操作者握持固定在工具殼體組件50上的第一把手60,會產生第一把手60相對修枝刀片10發生晃動的情況,對用戶使用工具造成干擾,影響切割精度,由于用戶握持工具,整機重量通過工具殼體組件50施加到第一把手60上,工具殼體組件50的晃動將極大的影響工具的使用壽命。采用第一把手60固定在傳動殼體21,避免了修枝刀片10與第一把手60之間的晃動,同時整機絕大部分重量直接通過傳動機構20作用到第一把手60上,提供了工具的使用壽命。
如圖3所示,第一殼體51包括第一轉動連接部511,第二殼體52包括第二轉動連接部521,第一轉動連接部511與第二轉動連接部521可轉動的連接,從而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能夠以轉動軸線S2為軸轉動。在第一殼體51與第二殼體52相對轉動時,電機30、傳動機構20、第一把手60與第一殼體51一起相對第二殼體52轉動,電池包40、第二把手70與第二殼體52一起相對于第一殼體51轉動。
垂直于轉動軸線S2的平面A與垂直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平面B傾斜相交。垂直于轉動軸線S2的平面A與垂直于修枝刀片10延伸方向的平面B傾斜相交。進一步的,轉動軸線S2與修枝刀片10傾斜相交。具體而言,垂直于轉動軸線S2的平面A與垂直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平面B呈15°夾角。該夾角角度可能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45°。
在垂直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平面B內,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電機30位于修枝刀片10的同側。即第一轉動連接部511遠離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具體而言,轉動軸線S2在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二轉動連接部521之間的交點偏離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
在垂直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平面B內,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一把手60位于修枝機100刀片的同側。具體而言,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一把手60位于修枝刀片10的同側是指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一把手60的握持部位于修枝刀片10的同側。修枝刀片10定義有一個剪切平面,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電機30位于剪切平面的同側。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一把手60位于剪切平面的同側。
具體而言,轉動軸線S2與電機30的軸線傾斜相交。轉動軸線S2與電機30軸線的交點與第二轉動連接部521位于修枝刀片10的同側。轉動軸線S2在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二轉動連接部521之間的交點距離的修枝刀片10的距離大于轉動軸線S2與電機30軸線S3的交點距離修枝刀片10的距離。轉動軸線S2與電機30軸線S3的交點距離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距離大于等于20mm,小于等于60mm。轉動軸線S2在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二轉動連接部521之間的交點距離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距離大于等于30mm,小于等于70mm。
垂直于轉動軸線S2的平面A與垂直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平面B傾斜相交。使得在第二殼體52相對于第一殼體51旋轉90°時,如圖4所示,電池包40能夠遠離修枝刀片10,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因電池包40的體積過大造成對工作的干擾也避免了電池包40的損壞。
第二殼體52相對第一殼體51轉動時具有:第一轉動位置和第二轉動位置。第一轉動位置如圖3所示,第二轉動位置如圖4及圖5所示。第一轉動位置作為第二殼體52的初始位置,也是修枝機100最常用的工作位置。第一轉動位置,此時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這里所指的平行也包括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位于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所在的平面內。
第二把手70包括:主把手部,主把手部供用戶握持和控制修枝機100。用戶在使用第二把手70、握住主把手部時,能觸碰到設置在附近的按鈕和開關。更具體而言,主把手部相對于一個平面對稱,將該對稱平面定義為第二把手70的中分面C,第二把手70可設置為整體均相對中分面C對稱,也可以設置為部分相對中分面C對稱。第二把手70鏡面對稱的部分可以包括但不僅限于主把手部。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位于第二把手70的中分面C內。
第二殼體52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70相對第一轉動位置時轉過90°。進一步地,第二殼體52可以相對于第一殼體51轉動并固定在不同的位置能夠適應用戶在多種工作環境下的需求。相對于轉動軸線S2圓周方向而言,相連的轉動位置相差角度取值為15°或15°的整數倍。在第二把手70轉過90°時,即第二轉動位置時能夠滿足用戶進行垂直面修剪的需要。
第二殼體52位于第一轉動位置時,在平行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方向上第二把手70轉動至距離第一把手60最近的位置。第二殼體52轉動至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70與第一把手60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殼體52轉動至第一轉動位置時第二把手70與第一把手60之間的距離。
在第二轉動位置時,第一把手60相對于第二把手70的距離大于在第一轉動位置時的距離。轉動軸線S2傾斜于修枝刀片10,第二殼體52旋轉后,第一把手60和第二把手70的距離增大,使得用戶在第二把手70旋轉后握持更加舒適。
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在第二把手70的中分面C內。第二把手70的對稱平面即第二把手70的中分面C。
如圖5所示,第二殼體52位于第二轉動位置時,在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所在的平面,第二把手70和電池包40的重心分別位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兩側。
第二把手70的縱軸線S4所在的平面即第二把手70的中分面C。進一步的,在第二位置時,第二把手70和電池包40分別位于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的兩側。具體而言,第二轉動位置,相對于第一轉動位置時轉過90°的位置。
在第二位置時,第二把手70和電池包40的重心G分別位于第一把手60的中分面的兩側。第一把手60至少包括鏡像對稱的一部分,該部分定義的對稱平面為第一把手60的中分面。
在第二位置時,第二把手70和電池包40分別位于電機30的軸線與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相交所構成的平面的兩側。
如圖6所示,第二殼體52能相對于第一殼體51繞轉動軸線S2轉動,第一殼體51包括第一鎖定部5111,具體而言,第一鎖定部5111由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形成。
修枝機100還包括控制件91,控制件91用于鎖定第二殼體52相對于第一殼體51的位置。控制件91包括有第二鎖定部911,第二鎖定部911與第一鎖定部5111配合。控制件91活動連接至第一殼體51或第二殼體52。具體而言,控制件91活動連接至第二殼體52。控制件91相對于第二殼體5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進一步地,控制件91與第二殼體52一起相對于第一殼體51轉動。
如圖7所示,控制件91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鎖定部5111與第二鎖定部911配合,第二殼體52固定至第一殼體51,即第二殼體52不能相對于第一殼體51繞轉動軸線S2轉動。
如圖8所示,控制件91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鎖定部5111與第二鎖定部911脫離配合,第二殼體52能相對于第一殼體51繞轉動軸線S2轉動。
修枝機100還包括扳機80,能夠對電機30進行控制。
控制件91包括止擋部912,如圖8所示,在控制件91位于第二位置時,止擋部912止擋扳機80的運動。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扳機80被止擋部912阻止,不能夠向上運動。在第二殼體52能夠相對于第一殼體51轉動時,避免電機30被誤操作而啟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如圖7所示,控制件91位于第一位置,此時扳機80能夠被啟動。圖中所示的位置即扳機80被壓下而啟動的位置。
控制件91還包括操作部913,用戶通過操作部913對操作控制件9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第一鎖定部5111形成有凹槽5112,第二鎖定部911形成有與凹槽5112配合的凸起9111。凸起9111與凹槽5112配合實現鎖定。用戶操作控制件91使其移動到第一位置時,第二鎖定部911的凸起9111位于第二鎖定部911的凹槽5112中。第一鎖定部5111與第二鎖定部911不能相對轉動,即第一殼體51與第二殼體52不能發生相對轉動。當用戶操作控制件91使其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此時凸起9111與凹槽5112脫離,即不能阻止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間的相對轉動。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凹槽5112具有多個,每個凹槽5112對應一個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可相互轉動被固定的位置。如圖6所示,凹槽5112的數量為8,其分別對應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位于0°,±45°,±90°,以及180°。
如圖7及圖8所示,操作部913位于第二把手70與電池包40之間。進一步的,扳機80與操作部913位于第二把手70的同側,合理利用的空間,實現緊湊的結構。
修枝機100還包括偏壓元件92,固定連接至第二殼體52,施加使控制件91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運動的偏壓力。一般而言,偏壓元件92作為產生偏壓力的元件,常見有彈簧,磁鐵等。具體而言,偏壓元件92為彈簧,其連接第二殼體52和控制件91,使在控制件91位于第一位置時,能夠保證控制件91停留在第一位置,避免用戶誤操作從而造成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產生相對轉動。
控制件91沿直線路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滑動。控制件91操作簡單,滑動路徑短操作快捷。
如圖6所示,修枝機100還包括減震元件53,減震元件53設置與第一轉動連接部511和第二轉動連接部521之間。修枝刀片10及電機30固定至第一殼體51,在工作過程中,產生振動,減震元件53能夠有效的減小傳遞至第二殼體52的振動,從而使得第二把手70上的振動減小,用戶操作舒適。
第一殼體51設有若干檔位結構,能使控制件91鎖定第一殼體51和第二殼體52的相對位置。相對于轉動軸線S2圓周方向而言,相連的檔位結構相差角度的取值為15°或15°的整數倍。即第二殼體52能相對于第一殼體51鎖定至15°或15°的整數倍的角度處。
如圖9所示,修枝機100還包括電機殼體33,電機殼體33容納電機30。工具殼體組件50包括第一材料部54,第一材料部54至少由第一材料制成。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第一殼體51包括第一材料部54。電機殼體33包括第二材料部331,第二材料部331至少由第二材料制成。第一材料部54可以是工具殼體組件50的整體,也可以是工具殼體組件50的一部分。具體而言,第一殼體51由第一材料制成。第一材料的導熱系數較低,第二材料的導熱系數較高,即第二材料的導熱性能強于第一材料的導熱性能,第一材料部54由導熱系數較低的第一材料制成,第二材料部331由導熱系數較高的第二材料制成。更具體而言,第一材料為塑料,第二材料為金屬。
第二材料部331至少部分露出工具殼體組件50,即第二材料部331全部或部分的裸露在工具殼體組件50的外部,或第二材料部331凸出或穿出工具殼體組件50,。
一般而言,常見修枝機100的工具殼體組件50直接包裹電機30,其由一種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塑料材料導熱系數很低,散熱效果差。電機30位于塑料材料中,較容易發生溫度過高,電機30損壞的情況發生。而為了散熱將工具殼體組件50設置為金屬件,將造成整機重量較大,修枝機100作為一種手持式工具,其重量過大則不便于操作者攜帶及操作。
采用工具殼體組件50不直接包裹電機30,設置單獨的電機殼體33容納電機30,電機殼體33采用導熱系數高的材料,能夠快速釋放電機30的熱量,降低電機30溫度。工具殼體組件50采用導熱系數較低的材料實現隔熱的效果,避免高溫對人體造成損傷。而電機殼體33的第二材料部331露出或凸出工具殼體組件50,增大了第二材料部331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快的了電機30的散熱。
傳動殼體21露出工具殼體組件50。露出是指至少部分位于工具殼體組件50的外部。實現結構的緊湊,減小工具殼體組件50的體積,減小重量,使用戶便于攜帶。
傳動殼體21至少部分由金屬材料制成。傳動殼體21由金屬材料制成加快了散熱。有利于降低修枝機100的溫度,傳動殼體21露出工具殼體組件50增大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散熱效果。
第二材料部331從一側露出工具殼體組件50,傳動殼體21從相對的另一側露出工具殼體組件50。或電機殼體33與傳動殼體21從工具殼體組件50相反的兩側凸出工具殼體組件50。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電機殼體33與傳動殼體21從第一殼體51相反的兩側凸出第一殼體51。
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傳動殼體21包括傳動殼體本體211和傳動殼體筋212。如圖10所示,傳動殼體本體211形成有容納腔2111,容納腔2111容納傳動機構20。如圖9所示,傳動殼體本體211上向外凸出多個傳動殼體筋212,兩條相連的傳動殼體筋212之間形成有氣流通道2121。具體而言,氣流通道2121大致沿平行于電機30軸線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說氣流能夠沿氣流通道2121從傳動殼體21一側向電機殼體33一側流動。
如圖9至圖11所示,電機殼體33內設有風扇34。電機殼體33設有出風口332,電機30帶動風扇34轉動。如圖9中的箭頭所示,風扇34產生的氣流從氣流通道2121進入電機殼體33后從出風口332排出。
如圖2所示,工具殼體組件50內設有電路板93,電路板93實現電機30與電池包40之間的電連接。電路板93設置在第一殼體51內部,其位于電機30的前方即在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方向上,電路板93、電機30、電池包40依次排列,或在修枝刀片10的縱軸線S1方向上,電路板93、電機30、第二殼體52依次排列。如圖9所示,工具殼體組件50形成有進風口512,如圖9中箭頭所示,風扇34產生的氣流依次經過進風口512、電路板93、電機30和出風口332。
如圖10至圖11所示,電機30包括定子組件31和轉子組件32。電機30的轉子組件32被容納在電機殼體33內。電機裝置包括電機殼體33、電機30、風扇34和導風罩35。轉子組件32相對于定子組件31及電機殼體33轉動,轉子組件32與傳動機構20相連,在轉子組件32轉動時驅動傳動機構20。風扇34隨電機30轉子組件32一同旋轉。一般而言,常見電機30有多種,如直流電機30、交流電機30等,具體而言,電機30為外轉子電機,具體而言為外轉子無刷直流電機。風扇34形成于或固定連接至轉子組件32。即風扇34可以直接由轉子組件32構成,也可以作為單獨的零件安裝固定在轉子組件32上。進一步地,風扇34固定連接至轉子組件32。具體而言,風扇34為離心式風扇34。
在電機30工作時,風扇34隨轉子組件32轉動,帶動氣流運動,具體而言,轉子組件32驅動風扇34轉動。電機30被容納在電機殼體33內,極易發生氣流在電機殼體33內打轉,而不離開電機殼體33。影響電機30的冷卻。為了提高冷卻效率,進一步地,修枝機100還包括導風罩35,導風罩35位于電機殼體33內,其固定至電機殼體33,其相對于電機殼體33靜止。導風罩35包括遮流部351,遮流部351止擋風扇34產生的氣流在電機殼體33內回旋。遮流部351設置在電機殼體33的內壁與風扇34之間。跟進一步地,遮流部351位于轉子組件32轉動的周向方向上。遮流部351打斷氣流在電機殼體33內的轉動。促使風扇34產生的氣流飛散,提高冷卻效率。
電機殼體33形成有出風口332,遮流部351與出風口332在風扇34轉軸的周向上錯開設置。具體而言,錯開設置是指在風扇34轉軸的周向上布局依次為,遮流部351、出風口332、遮流部351、出風口332。在轉子組件32轉動的周向上,出風口332與遮流部351相連設置。遮流部351與出風口332在風扇34轉軸的軸向上基本對齊。在轉子組件32的軸向方向上,出風口332與風扇34的高度大致相等。
遮流部351的數目大于等于2,多個所述遮流部351中至少兩個關于風扇34轉軸對稱。導風罩35還包括連接部352,連接部352連接多個遮流部351。至少兩個遮流部351通過連接部352連接。連接部352固定至電機殼體33的頂部。
對于外轉子電機而言,轉子組件32與電機殼體33之間間隙過大時,氣流絕大部分從電機30表面穿過,從電機30內部穿過的氣流較小,冷卻效果較差。為了減小電機30與電機殼體33之間的間隙。導風罩35還包括環繞部353,環繞部353環繞轉子組件32。環繞部353與連接部352分別位于風扇34的兩側。環繞部353形成有卡扣3531,卡扣3531與電機殼體33連接。
當環繞部353與電機30的間隙較小時,轉子組件32外表面的冷卻效果變差,造成冷卻效率低下。而當環繞部353與電機30的間隙較大時,從電機30內部穿過的氣流量變小,同樣造成電機30的冷卻效果變差。進一步地,環繞部353與電機30的間隙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3MM,更進一步的,環繞部353與電機30的間隙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1.5mm。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