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至少設置一排鋼筋桁架,鋼筋桁架由混凝土肋、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組成,第一鋼筋的一端和第二鋼筋的一端分別與混凝土肋連接,第一鋼筋的另一端和第二鋼筋的另一端分別與底板連接,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在長度方向平行,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好,抗壓性能高等,所以底板可以做到30毫米以內,在幅的減輕自重50%的情況下,減輕了梁、柱、墻、基礎構件的重量,并增加了建筑層的凈空高度。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整體結構牢固、不變形等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構件,是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
【背景技術】
[0002]建筑領域經常使用的疊合板構件有多種結構,主要根據不同建筑形式、不同建筑用途等需要選取。各種疊合板構件的共同不足在于整體剛性較低,整體抗壓性低、易產生開裂、跨度小、自重較大、鋼筋用量較多,特別是底板的重量較重,厚度必須達到60毫米-80毫米,導致梁、柱、墻、基礎等結構構件需相應變大,降低了層高凈空,在現場施工時現澆工藝
寸 O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空間桁架梁,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至少設置一排鋼筋桁架,鋼筋桁架由混凝土肋、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組成,第一鋼筋的一端和第二鋼筋的一端分別與混凝土肋連接,第一鋼筋的另一端和第二鋼筋的另一端分別與底板連接,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在長度方向平行,第一鋼筋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一斜助和數個第二斜助,第一斜助和第二斜肋間設置第一夾角Ci1,第一夾角Ct1為銳角,第二鋼筋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三斜助和數個第四斜肋,第三斜肋和第四斜肋間設置第二夾角α2,第二夾角^為銳角,混凝土肋與底板相互平行。數個第一斜肋、數個第二斜肋、數個第三斜肋和數個第四斜肋在各自的平面內相互平行。第一夾角Q1和第二夾角^為40°-60°。混凝土肋的橫截面積為長方形,長度為100毫米-250毫米,寬度為30毫米-60毫米。底板上設置多排鋼筋桁架,每兩排鋼筋桁架的混凝土肋中心線間的距離為60厘米-90厘米。底板的厚度為25毫米-30毫米。
[0005]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它能夠在工廠的生產線上一次生產出整體產品,疊合板構件的截面慣性矩大,抗彎能力強,剛度大,穩定性好,不易產生開裂,能適應大跨度廠房、車間、倉庫等建筑需求,便于穿樓板中的預應力垂直方向鋼筋、便于設置建筑物中的水電等管線。疊合板構件局部穩定性好,并可根據需要自由切割,由于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好,抗壓性能高等,所以底板可以做到30毫米以內,在在幅的減輕自重50%的情況下,減輕了梁、柱、墻、基礎構件的重量,并增加了建筑層的凈空高度。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整體結構牢固、不變形等優點。
【附圖說明】
[000?]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圖2是圖1的右視結構不意圖;圖3是圖1的俯視結構不意圖;圖4是圖1的后視結構不意圖ο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08]圖中3是底板,底板3上至少設置一排鋼筋桁架,鋼筋桁架由混凝土肋1、第一鋼筋7和第二鋼筋2組成,第一鋼筋7的一端和第二鋼筋2的一端分別與混凝土肋I連接,第一鋼筋7的另一端和第二鋼筋2的另一端分別與底板3連接,第一鋼筋7和第二鋼筋2在長度方向平行,第一鋼筋7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一斜助8和數個第二斜助9,第一斜助8和第二斜肋9間設置第一夾角αι,第一夾角^為銳角,第二鋼筋2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三斜助10和數個第四斜肋11,第三斜肋10和第四斜肋11間設置第二夾角句,第二夾角α2為銳角,混凝土肋I與底板3相互平行。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中的底板3內設置多條支撐筋4,支撐筋4是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肋I中設置加強筋5,以增加混凝土肋I的抗壓性能。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夾角αι*30°-70°,第二夾角€(2為30°-70°,這種夾角能夠進一步提高數個第一斜筋8和數個第二斜筋9的支撐強度,并同時提高數個第三斜筋10和數個第四斜筋11的支撐強度,進而增加疊合板構件的整體性能。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先的方案是;第一夾角01和第二夾角€(2為40°-60°,這種角度可進一步增加第一斜筋8、第二斜筋9、第三斜筋10和第四斜筋11的支撐強度,進一步增加疊合板的整體穩定性及抗壓性能。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底板上設置多排鋼筋桁架,每兩排鋼筋桁架的混凝土肋I中心線間的距離為60厘米-90厘米。本實用新型上述優選方案,可便疊合板構件做成較大面積,它可以直接應用于大跨度的廠房、車間、高層建筑等,同時,也可以根據使用要求剪切使用,整體穩定性、剛性及局部穩定性等均達到較好性能。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底板3內設置支撐筋4,支撐筋4為穿過底板3兩端的貫通筋。所述混凝土肋I的橫截面積為長方形,長度為100毫米-250毫米,寬度為30毫米-60毫米,上述結構便于提高混凝土肋的支撐強度,提高與第一鋼筋7和第二鋼筋2的連接牢固度。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是;底板3的厚度為25毫米-30毫米。它可以減輕自身重量并使疊合板達到較好的抗壓等性能。
[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底板3內的支撐筋4和混凝土肋I內的鋼筋5可以是預應力鋼筋。
【主權項】
1.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3),底板(3)上至少設置一排鋼筋桁架,鋼筋桁架由混凝土肋(I)、第一鋼筋(7)和第二鋼筋(2)組成,第一鋼筋(7)的一端和第二鋼筋(2)的一端分別與混凝土肋(I)連接,第一鋼筋(7)的另一端和第二鋼筋(2)的另一端分別與底板(3)連接,第一鋼筋(7)和第二鋼筋(2)在長度方向平行,第一鋼筋(7)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一斜肋(8)和數個第二斜肋(9),第一斜肋(8)和第二斜肋(9)間設置第一夾角Ct1,第一夾角Ct1為銳角,第二鋼筋(2)沿長度方向彎折成數個第三斜肋(10)和數個第四斜肋(11),第三斜肋(10)和第四斜肋(11)間設置第二夾角句,第二夾角α2為銳角,混凝土肋(I)與底板(3)相互平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數個第一斜肋(8)、數個第二斜肋(9)、數個第三斜肋(10)和數個第四斜肋(11)在各自的平面內相互平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夾角<^和第二夾角(12為40°-6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肋(I)的橫截面積為長方形,長度為100毫米-250毫米,寬度為30毫米-60毫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底板(3)上設置多排鋼筋桁架,每兩排鋼筋桁架的混凝土肋(I)中心線間的距離為60厘米-90厘米。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疊合板構件,其特征在于:底板(3)的厚度為25毫米-30毫米。
【文檔編號】E04C2/34GK205475942SQ201620265615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張波, 張樹輝
【申請人】山東萬斯達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