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氏定氮儀進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凱氏定氮儀進液裝置,屬于化學儀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定氮儀是根據蛋白質中氮的含量恒定的原理,通過測定樣品中氮的含量從而計算蛋白質含量的儀器,廣泛應用食品廠、飲用水廠,藥品檢驗,肥料測定。其原理為將樣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計算蛋白質含量。目前市面上提供的定氮儀在完成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時存在一些問題,其接收裝置在設計上有缺陷,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判定。如圖1所示,現有的定氮儀進液接收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6,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I和半徑為R2的圓筒2,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半徑為R2的圓筒2的底部設置有排液口 3,半徑為Rl的圓筒I的頂部利用筒蓋6密封,筒蓋6內的空腔中設置有電機,用于驅動攪拌器,筒蓋6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第一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4通過,以通過電機驅動旋轉;筒蓋6的偏離中央的位置設置有第二通孔,以便滴定液管5伸入。但是,現有的進液接收裝置的滴定液管5很難安裝,位置不易控制,攪拌器的軸4在旋轉過程中容易碰到滴定液管5,影響判定結果。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定氮儀進液裝置,安裝簡單易操作,避免與攪拌軸與滴定液管相干涉。
[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進液裝置,其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筒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液口,其特征在于,筒體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0005]優選地,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和半徑為R2的圓筒,Rl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
[0006]優選地,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和攪拌器,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
[0007]優選地,進液口設置在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上。
[0008]優選地,進液口設置在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上。
[0009]優選地,進液口為多個。
[0010]優選地,進液裝置還包括三通,其中三通的第一端口插入進液口,第二端口用于插入滴定液管,第三端口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安裝簡單易操作,避免與攪拌軸與滴定液管相干涉。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9]第一實施例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18,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11和半徑為R2的圓筒12,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形成截面為等腰梯形的漏斗型筒;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中央設置有排液口 13,半徑為Rl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18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和攪拌器14,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5。進液裝置還包括三通17,其中三通的第一端口插入進液口中或套在進液口上,第二端口用于插入滴定液管16,第三端口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
[0021 ] 第二實施例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18,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11和半徑為R2的圓筒12,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形成截面為等腰梯形的漏斗型筒;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中央設置有排液口 13,半徑為Rl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18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和攪拌器14,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5和進液孔18。進液口 15用于插入滴定液管16,進液孔18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19。
[0023]第三實施例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18,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11和半徑為R2的圓筒12,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形成截面為等腰梯形的漏斗型筒;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中央設置有排液口 13,半徑為Rl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18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和攪拌器14,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5。進液裝置還包括三通17,其中三通的第一端口插入進液口中或套在進液口上,第二端口用于插入滴定液管16,第三端口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
[0025]第四實施例
[0026]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18,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11和半徑為R2的圓筒12,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形成截面為等腰梯形的漏斗型筒;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中央設置有排液口 13,半徑為Rl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18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和攪拌器14,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5和進液孔18。進液口 15用于插入滴定液管16,進液孔18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19。
[0027]第五實施例
[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提供的進液裝置包括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18,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11和半徑為R2的圓筒12,Rl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中央設置有排液口 13,半徑為Rl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18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進液裝置還包括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和攪拌器14,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5,進液口 15用于插入滴定液管16;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18,進液孔18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19。
[0029]本實用新型雖然以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和兩個進液口,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和兩個進液口,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進液口,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進液口為例進行了示例性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也包括在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兩個以上進液口,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兩個以上進液口,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以上進液口,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一個以上進液口的情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了詳細的說明,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進液裝置,其包括筒體、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和攪拌裝置,筒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液口,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和攪拌器,電機設置在筒蓋內的空腔中;筒蓋的下端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其特征在于,筒體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 ;進液裝置還包括三通,三通的第一端口插入進液口,第二端口用于插入滴定液管,第三端口用于插入待測試反應液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l的圓筒和半徑為R2的圓筒,Rl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進液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液口設置在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進液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液口設置在半徑為Rl的圓筒的側壁上。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進液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液口為多個。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進液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液口為多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凱氏定氮儀進液裝置,屬于化學儀器技術領域。進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頂端的筒蓋,所述筒體包括半徑為R1的圓筒和半徑為R2的圓筒,R1大于R2,兩圓筒自然過渡連接;半徑為R2的圓筒的底部設置有排液口,半徑為R1的圓筒的頂部利用筒蓋密封,筒蓋的中央設置有通孔,便于攪拌器的軸通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徑為R2的圓筒的側壁向斜上方設置有進液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氮儀進液裝置安裝簡單易操作,避免攪拌軸與滴定液管相干涉。
【IPC分類】G01N31/00
【公開號】CN205353034
【申請號】CN201521052423
【發明人】馬振懷, 王建剛, 張振方, 朱亮, 郭建勝, 劉一峰
【申請人】山東海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