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泵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手,尤其涉及一種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
【背景技術】
[0002]在鑄造造型生產線上,澆注后的鑄型很容易塌箱,導致鑄件與型砂無法進入捅箱機,散落在鑄型小車上。型砂及鑄件清理工作量很大,造成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解決能夠有效解決在鑄造造型生產線上,澆注后的鑄型很容易塌箱,導致鑄件與型砂無法進入捅箱機,散落在鑄型小車上,型砂及鑄件清理工作量很大,造成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包括兩組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均是由第一機械手臂、第二機械手臂、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構成,所述第一支撐臂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的頂端通過轉軸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撐臂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一機械手臂頂端,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二機械手臂的頂端,第一機械手臂和第二機械手臂通過作為支點的轉軸交叉連接,所述第一機械手臂的底端和第二機械手臂的底端均水平設置有底托板;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和第二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吊耳,吊耳的中部設有線纜連接孔;所述第一支撐臂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頂端的轉軸,和所述第一機械手臂和第二機械手臂上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調節板,所述調節板與支點的轉軸是通過圓形連接孔同軸安裝的,與第一支撐臂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頂端的轉軸是通過水平的條形連接孔安裝的。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第二機械手臂,與第二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第二機械手臂相互對應的位置之間設置有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
[0007]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板上固定設置有調節桿。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只需將半自動抓取機械手開度調到適應大小使鑄型及小車位于兩臂之間,將調整桿拉到最下端,提升吊鉤提起機械手,機械手臂將自動抱住鑄型和砂箱小車一起提升,具有操作容易、精度高、速度快,可以轉動任意角度,定位偏差小,只需要手動即可方便調節,無需電力,節能環保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使用狀態主視圖。
[0011 ]圖3是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使用狀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3]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一個實施例:一種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包括兩組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均是由第一機械手臂U、第二機械手臂12、第一支撐臂13和第二支撐臂14構成,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的頂端通過轉軸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一機械手臂11頂端,所述第二支撐臂14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二機械手臂12的頂端,第一機械手臂11和第二機械手臂12通過作為支點的轉軸交叉連接,所述第一機械手臂11的底端和第二機械手臂12的底端均水平設置有底托板2;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和第二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吊耳3,吊耳3的中部設有線纜連接孔;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頂端的轉軸,和所述第一機械手臂11和第二機械手臂12上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調節板6,所述調節板6與支點的轉軸是通過圓形連接孔同軸安裝的,與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頂端的轉軸是通過水平的條形連接孔安裝的,節板6可以調整第一機械手臂11和第二機械手臂12之間的間距。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另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U、第二機械手臂12,與第二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11、第二機械手臂12相互對應的位置之間設置有下固定板4和上固定板5。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抓取機械手的另一個實施例,所述調節板6上固定設置有調節桿7,而調節桿7的設置是為了方便工作在旁邊能夠直接對位于頂部的調節板6進行控制調整。
[0016]根據圖2和圖3可知,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是:
[0017]只需將吊耳3掛在電動葫蘆吊鉤上,操作者通過上下移動調節桿7能夠很容易地帶動調節板6以吊耳3的軸線為圓心旋轉,改變平行四邊形兩個頂點的距離,實現調整機械手臂下方開度,抓取生產線上的鑄型和砂箱小車,精度高、速度快,可以轉動任意角度,移動到鑄型捅箱機工位,只需要手動即可方便調節,無需電力,節能環保。
[0018]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形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主權項】
1.一種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組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均是由第一機械手臂(I I)、第二機械手臂(12)、第一支撐臂(13)和第二支撐臂(14)構成,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的頂端通過轉軸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一機械手臂(11)頂端,所述第二支撐臂(14)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二機械手臂(12)的頂端,第一機械手臂(11)和第二機械手臂(12)通過作為支點的轉軸交叉連接,所述第一機械手臂(11)的底端和第二機械手臂(12)的底端均水平設置有底托板(2); 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和第二夾持裝置中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吊耳(3),吊耳(3)的中部設有線纜連接孔; 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頂端的轉軸,和所述第一機械手臂(11)和第二機械手臂(12)上作為支點的轉軸之間設置有調節板(6),所述調節板(6)與支點的轉軸是通過圓形連接孔同軸安裝的,與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頂端的轉軸是通過水平的條形連接孔安裝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11)、第二機械手臂(12),與第二夾持裝置中的第一機械手臂(11)、第二機械手臂(12)相互對應的位置之間設置有下固定板(4)和上固定板(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栗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板(6)上固定設置有調節桿(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手,尤其涉及一種泵殼鑄型用半自動抓取機械手,包括兩組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所述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均是由第一機械手臂(11)、第二機械手臂(12)、第一支撐臂(13)和第二支撐臂(14)構成,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頂端和第二支撐臂(14)的頂端通過轉軸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撐臂(13)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一機械手臂(11)頂端,所述第二支撐臂(14)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第二機械手臂(12)的頂端等特征。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容易、精度高、速度快,可以轉動任意角度,定位偏差小,只需要手動即可方便調節,無需電力,節能環保的優點。
【IPC分類】B22D33/00
【公開號】CN205341892
【申請號】CN201620114047
【發明人】劉獻富, 張素利
【申請人】河北榮昌恒達鑄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