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受控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螺桿擠出機自動拌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傳統中醫療法中,拔罐療法是常用的手段。拔火罐借助負壓定位在治療的穴位或部位皮膚上,借助所產生的局部負壓吸力,刺激相應部位或穴位,產生經絡疏導或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治療處的內障阻滯解除、隨淤血排出體外,已達到治療效果。此外拔罐療法還可以刺激病變部位產生生理免疫反應、調節神經、提高機體功能及提高機體抵抗力等功能,也是一直常用的保健療法。
[0003]目前,常用的拔罐有陶瓷管、玻璃罐和樹脂罐等。拔罐最早是用火使之通過燃燒產生負壓,故稱為拔火罐。現在也有人一直使用。拔火罐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比較高,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燙傷皮膚,非常不安全。新一代的拔罐為真空罐或抽氣式拔罐,一般都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選定的部位,但拔罐器的結構復雜,操作人員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0004]目前,較為常見的是采用彈性材料制成的罐體,一般為一個半球狀或鐘形球狀,申請號為201220442585.9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拔罐器,由硅膠制成。拔罐器操作簡單、省力,其作用與人體皮膚后柔軟、舒適密封性能好,但此種拔罐所產生的負壓無法定量設置,沒有泄壓裝置,只能采用強制卸載,會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受控拔火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受控拔火罐,包括火罐本體、壓力傳感器、堵頭、限位裝置、固定裝置、封閉端、通氣孔、控制裝置、彈簧、進氣管、封堵墊片、進氣口、連通管、堵頭底座,所述連通管設置在拔罐本體的上方,所述壓力傳感器安裝在連通管的底部,所述堵頭安裝在連通管的上方左側,所述堵頭底座設置在堵頭的右端,所述堵頭通過固定裝置與堵頭底座密封連接,所述限位裝置安裝在固定裝置的內腔中,所述封閉端設置在堵頭底座的左端,所述通氣孔設置在封閉端的表面,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連通管的上方,所述控制裝置由開關按鈕、指示燈和微型顯示屏組成,所述開關按鈕設置在控制裝置的上方,所述指示燈安裝在開關按鈕的右側,所述微型顯示屏設置在控制裝置的側面,所述進氣管安裝在連通管的上方右側,所述進氣口設置在進氣管的右端,所述彈簧安裝在進氣管的內腔中,所述封堵墊片設置在彈簧的右側,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連接線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固定裝置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堵頭內壁設有與所述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
[0008]優選的,所述限位裝置由限位室和限位塊組成。
[0009]優選的,所述堵頭為空心管體。
[0010]優選的,所述火罐本體外表為硅膠,且內套有石材內膽。
[0011]優選的,所述固定裝置的外表面上設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為橡膠墊。
[0012]優選的,所述堵頭底座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組成,所述上底座的直徑小于下底座的直徑,所述堵頭底座的內部設有水平方向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封閉端的直徑。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受控拔火罐,通過壓力傳感器的設計,使得火罐本體內的壓力更加適用于不同患者,使患者感覺更加舒適;通過指示燈和微型顯示屏的設計,使得拔火罐內的負壓能夠定量設置,更加智能化,使用更加方便;通過限位裝置和通氣孔的設計,使得拔火罐的泄壓過程可以控制,避免在泄壓過程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該受控拔火罐,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智能可控、實用方便等優點,同時能大幅度減輕泄壓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普遍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I火罐本體、2壓力傳感器、3堵頭、4限位裝置、5固定裝置、6封閉端、7通氣孔、8開關按鈕、9指示燈、10微型顯示屏、11控制裝置、12彈簧、13進氣管、14封堵墊片、15進氣口、16連通管、17堵頭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包括火罐本體1、壓力傳感器2、堵頭3、限位裝置4、固定裝置5、封閉端6、通氣孔7、控制裝置11、彈簧12、進氣管13、封堵墊片14、進氣口 15、連通管16、堵頭底座17,所述連通管16設置在拔罐本體I的上方,所述壓力傳感器2安裝在連通管16的底部,所述堵頭3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左側,所述堵頭底座17設置在堵頭3的右端,所述堵頭底座17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組成,所述上底座的直徑小于下底座的直徑,所述堵頭底座17的內部設有水平方向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封閉端6的直徑,所述堵頭3通過固定裝置5與堵頭底座17密封連接,所述堵頭3為空心管體,所述固定裝置5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堵頭3內壁設有與所述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所述限位裝置4安裝在固定裝置5的內腔中,所述限位裝置4由限位室和限位塊組成,所述封閉端6設置在堵頭底座17的左端,所述通氣孔7設置在封閉端6的表面,所述控制裝置11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所述控制裝置11由開關按鈕8、指示燈9和微型顯示屏10組成,所述開關按鈕8設置在控制裝置11的上方,所述指示燈9安裝在開關按鈕8的右側,所述微型顯示屏10設置在控制裝置11的側面,所述進氣管13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右側,所述進氣口 15設置在進氣管13的右端,所述彈簧12安裝在進氣管13的內腔中,所述封堵墊片14設置在彈簧12的右側,所述壓力傳感器2通過連接線與控制裝置11電性連接。
[0018]工作原理:該受控拔火罐工作時,首先通過開關按鈕8開啟控制裝置10,將進氣管13接通負壓發生裝置,通過微型顯示屏10觀察拔罐本體I內的負壓值的大小,使拔罐本體I內的負壓達到一定值,壓力傳感器2能夠實時監測拔罐本體I內部的負壓,拔罐結束后,通過旋轉固定裝置5使得通氣孔7與堵頭底座17內的氣孔相連通,從而使拔罐本體I內的氣壓減小,輕松的拿掉拔罐本體I。
[0019]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受控拔火罐,包括火罐本體(I)、壓力傳感器(2)、堵頭(3)、限位裝置(4)、固定裝置(5)、封閉端(6)、通氣孔(7)、控制裝置(11)、彈簧(12)、進氣管(13)、封堵墊片(14)、進氣口(15)、連通管(16)、堵頭底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管(16)設置在拔罐本體(I)的上方,所述壓力傳感器(2)安裝在連通管(16)的底部,所述堵頭(3)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左側,所述堵頭底座(17)設置在堵頭(3)的右端,所述堵頭(3)通過固定裝置(5)與堵頭底座(17)密封連接,所述限位裝置(4)安裝在固定裝置(5)的內腔中,所述封閉端(6)設置在堵頭底座(17)的左端,所述通氣孔(7)設置在封閉端(6)的表面,所述控制裝置(11)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所述控制裝置(11)由開關按鈕(8)、指示燈(9)和微型顯示屏(10)組成,所述開關按鈕(8)設置在控制裝置(11)的上方,所述指示燈(9)安裝在開關按鈕(8)的右側,所述微型顯示屏(10)設置在控制裝置(11)的側面,所述進氣管(13)安裝在連通管(16)的上方右側,所述進氣口(15)設置在進氣管(13)的右端,所述彈簧(12)安裝在進氣管(13)的內腔中,所述封堵墊片(14)設置在彈簧(12)的右側,所述壓力傳感器(2)通過連接線與控制裝置(11)電性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5)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堵頭(3)內壁設有與所述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4)由限位室和限位塊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3)為空心管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罐本體(I)外表為硅膠,且內套有石材內膽。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5)的外表面上設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為橡膠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受控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底座(17)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組成,所述上底座的直徑小于下底座的直徑,所述堵頭底座(17)的內部設有水平方向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封閉端(6)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受控拔火罐,所述壓力傳感器安裝在連通管的底部,所述堵頭通過固定裝置與堵頭底座密封連接,所述限位裝置安裝在固定裝置的內腔中,所述封閉端設置在堵頭底座的左端,所述通氣孔設置在封閉端的表面,所述控制裝置安裝在連通管的上方,所述指示燈安裝在開關按鈕的右側,所述微型顯示屏設置在控制裝置的側面,所述進氣管安裝在連通管的上方右側,所述進氣口設置在進氣管的右端,所述彈簧安裝在進氣管的內腔中,所述封堵墊片設置在彈簧的右側,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連接線與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受控拔火罐能大幅度減輕泄壓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普遍推廣使用。
【IPC分類】A61M1/00, A61H9/00
【公開號】CN205287039
【申請號】
【發明人】張玉娟
【申請人】新余學院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