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包括樁基混凝土結構、安放平臺、預制圓筒和預制楔形塊。若干個預制圓筒豎直排列安裝于安放平臺,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現澆混凝土實現無縫連接,并且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的底部固定有預制楔形塊;安放平臺布置在臨水側樁基混凝土結構和原護岸的下部結構之上;原護岸下部結構的臨水側插打方樁,并澆筑混凝土形成樁基混凝土結構。本發明能降低護岸修復工程成本、減少碳排放、提高護岸的生態性、實現拆舊材料循環利用、提高施工進度和削弱船行波作用。
【專利說明】
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內河航道整治建筑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內河限制性航道直立式破損護岸的修復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長三角地區內河航道建造了大量直立式護岸,經長期使用及船行波和水流作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破損。對破損較嚴重的護岸的處理,采用的方式多為拆除重建,拆除重建一方面需布置圍堰,對周圍環境及航道通航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拆舊材料需要處理,且新建護岸耗費建筑材料,造價較高。
[0003]現有直立式護岸破損修復的混凝土墻加固法和沖沉粧板加固法等修復方案,雖然利用了原護岸使用條件較好的下部結構,但是,未能對拆舊材料進行有效利用,且純硬質結構缺乏生態性,經計算發現此類修復方案碳排放較高,尚有待改進。
[0004]綠色發展,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是我國新時期對各行各業提出的新理念。護岸是水運工程和水利工程中常見的整治建筑物,其結構維護修復是航道維護的任務之一,也要策應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除了考慮結構穩定性和經濟性外,還應考慮結構的生態功能、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修復工程的節能減排。
【發明內容】
[0005]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
[0006]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包括粧基混凝土結構、安放平臺、預制圓筒和預制楔形塊,所述若干個預制圓筒豎直排列安裝于安放平臺,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現澆有混凝土實現無縫連接,并且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的底部固定有預制楔形塊;所述安放平臺設置于原護岸的下部結構之上,原護岸的下部結構的臨水一側為粧基混凝土結構,粧基混凝土結構中等間距向下插入有方粧并澆筑有混凝土。
[0007]其中,在施工期間,預制楔形塊可用于固定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以便架設模板澆筑混凝土,另外,預制楔形塊與該現澆的混凝土共同作用以保證相鄰兩個預制圓筒能夠無縫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預制圓筒是上下透空無底結構,預制圓筒的臨水側及陸域側均設有排水孔且前后對稱,預制圓筒下部填充有拆舊物(例如原護岸上部中拆除的石塊和混凝土塊)和碎石料,上部為填土層,填土層上種植草本植物(例如黃馨),填土層的厚度根據所拆除的拆舊物數量調整,但至少需要大于植物根系的入土深度。
[0009]進一步的,所述預制圓筒的直徑為1.2?1.5m,其壁厚為8?12cm(例如可以設置為10cm),其高度根據原護岸拆除部分的高度確定;所述排水孔對稱設置,排水孔距圓筒底部的高度由護岸加固結構的抗滑及抗傾穩定性計算得到,圓筒內排水孔處布置反濾層。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安放平臺是指在臨水側粧基混凝土結構和原護岸的下部結構上澆筑一層混凝土形成的平臺,其厚度為10?15cm,安放平臺內預埋鋼筋,預埋鋼筋與預制楔形塊共同固定預制圓筒,每個預制圓筒對應有雙排共六根預埋鋼筋,所述預埋鋼筋的直徑為8?12mm,例如可以是10mm。
[0011]進一步的,所述方粧為鋼筋混凝土制成的方粧,且緊貼于原護岸的臨水一側,相鄰兩個方粧之間的間距及尺寸大小由原護岸使用情況及航道等級確定。
[0012]進一步的,所述粧基混凝土結構的高度與原護岸的下部結構的高度一致,并且厚度即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寬度為40cm。
[0013]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預制圓筒、方粧以及安放平臺等部件的配合,再加上使用原護岸的拆舊物,大大減少拆舊材料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以及避免了拆舊建材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預制圓筒和方粧等可以提前在工廠預制,修復工程的施工速度得以加快。
[0014]另外,預制筒內覆土種植黃馨等植物,一方面可提高修復結構的生態性和景觀性,另一方面,黃馨等植物成形后下垂枝條能減弱水流及船行波對護岸的沖刷,預制圓筒也能避免修復工程布置施工圍堰,不影響航道正常通航,圓筒臨水側的凹凸形式能削弱船行波對護岸的破壞,也有利于水生動物的棲息。
[0015]其次,方粧與澆筑的混凝土形成的粧基混凝土結構能夠防止船行波對護岸的沖刷與淘刷,提高修復工程的耐久性。
[0016]綜上所述,本發明結構精巧、施工方便、能有效利用拆舊材料,每延米修復工程產生的碳排放量可減少20%,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和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工作開展。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側面的斷面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立體圖;圖3為本發明中楔形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包括粧基混凝土結構2、安放平臺3、預制圓筒5、預制楔形塊6,若干個預制圓筒5豎直排列安裝于安放平臺3,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5之間現澆有混凝土土體7實現無縫連接,并且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5之間的底部固定有預制楔形塊6;安放平臺3設置于原護岸的下部結構4之上,原護岸的下部結構4的臨水側插打方粧I,并澆筑混凝土,形成臨水側粧基混凝土結構2。
[0021]上述預制圓筒5是上下透空無底結構,預制圓筒5的臨水側及陸域側均設有排水孔,預制圓筒5內的下部填充拆舊物和碎石料,預制圓筒5的上部為填土層,填土層上種植草本植物;并且預制圓筒5的直徑為1.2?1.5m,其壁厚為8?12cm,其高度根據原護岸拆除部分的高度確定;排水孔對稱設置,排水孔距圓筒5底部的高度由護岸加固結構的抗滑及抗傾穩定性計算得到,圓筒5內排水孔處布置反濾層。
[0022]本實施例中的安放平臺3為由混凝土澆筑形成的安放平臺3,該安放平臺3內預埋鋼筋8,預埋鋼筋8與預制楔形塊6共同固定預制圓筒5,每個預制圓筒5對應有雙排共六根預埋鋼筋8,預埋鋼筋8的直徑為8?12mm,安放平臺3的厚度為1?15cm。
[0023]方粧I為鋼筋混凝土制成的方粧;粧基混凝土結構2的高度與原護岸的下部結構4的高度一致,其厚度(即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寬度)為40cm。
[0024]本發明的施工流程為:
[0025]預制場提前預制圓筒5、楔形塊6和方粧I—鑿除原護岸破損部分并整平—護岸墻前水下疏浚—測量定位放線確定粧位—方粧I調運及沉粧—模板安裝—方粧I上澆筑混凝土形成粧基混凝土結構2—布置預埋鋼筋8澆筑混凝土層形成安放平臺3—吊運及安放預制好的圓筒5和楔形塊6,注意圓筒5及楔形塊6之間的緊密性—圓筒5間架設模板澆筑混凝土土體7—圓筒5內填充拆I日物和碎石—覆土種植黃馨等草本植物。
[0026]布置的方粧I尺寸及間距根據護岸所在的航道等級及原護岸使用情況確定,一般三、四級航道中采用長3?6m、截面尺寸為0.2mX0.2m的方粧I,粧間距為0.5m,打粧過程中注意土體的擾動。
[0027]圓筒5內回填拆舊塊石和混凝土塊等材料時,填料應注意級配,因此要配一定比例的碎石料,提高圓筒5下部填充拆舊物的密實度防止上部填土陷漏,上部填土后種植黃馨等植物,增強護岸修復工程的消浪和景觀效果。透空的預制圓筒5的安放時間選擇所在航道的低水位期,方便施工條件。
【主權項】
1.一種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粧基混凝土結構、安放平臺、預制圓筒和預制楔形塊,所述若干個預制圓筒豎直排列安裝于安放平臺,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現澆有混凝土實現無縫連接,并且每相鄰兩個預制圓筒之間的底部固定有預制楔形塊;所述安放平臺設置于原護岸的下部結構之上,原護岸的下部結構的臨水一側為粧基混凝土結構,粧基混凝土結構中等間距向下插入有方粧并饒筑有混凝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圓筒是上下透空無底結構,預制圓筒的臨水側和陸域側均設置排水孔,預制圓筒內下部填充拆舊物和碎石料,預制圓筒上部為填土層,填土層上種植草本植物。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圓筒的直徑為1.2?1.5m,其壁厚為8?12cm,其高度根據原護岸拆除部分的高度確定;所述排水孔對稱設置,排水孔距圓筒底部的高度由護岸修復結構的抗滑及抗傾穩定性計算得到,圓筒內排水孔處布置反濾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平臺為由混凝土澆筑形成的安放平臺,安放平臺內預埋鋼筋,預埋鋼筋與預制楔形塊共同固定預制圓筒,每個預制圓筒對應有雙排共六根預埋鋼筋,所述預埋鋼筋的直徑為8?12mm,安放平臺的厚度為10?15c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粧為鋼筋混凝土制成的方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的破損護岸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粧基混凝土結構的高度與原護岸的下部結構的高度一致,并且厚度即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寬度為40cm。
【文檔編號】A01G9/02GK105887760SQ201610232108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4日
【發明人】陳梅, 陳一梅, 施文杰
【申請人】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