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人們通常使用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紡織成布,以滿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布的韌性和抗拉強度是重要的質量考核標準;現有技術中對于布的補強,通常采用人造纖維、或者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混紡的方式實現,而人造纖維通常采用滌綸或丙綸纖維,這種補強布,雖然具有一定的韌性和抗拉強度,但是面對建筑建材或是其它需要較大承重的情況時,仍然略顯不足,另外,這種具補強功能的織物由于采用較高含量的人造纖維,其染色性能和舒適度也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較高韌性和抗拉強度,同時染色性能和舒適度也較好的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包括無紡布層以及被無紡布層所夾持的碳纖維層,所述碳纖維層由瑋線與經線交織而成,所述經線與瑋線由位于內部的碳纖維長絲以及包覆所述碳纖維長絲的聚乳酸玉米纖維層所組成。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無紡布層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纖維層的厚度。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聚乳酸玉米纖維層的厚度小于碳纖維長絲的半徑。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三層復合的碳纖維織物,有效地提高了碳纖維織物的防皺效果;同時,通過在碳纖維長絲外部設置聚乳酸玉米纖維層,能夠使整個碳纖維織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機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皺縮碳纖維織物的表面舒適度和染色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防皺縮碳纖維織物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中的碳纖維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圖2中的經線或者瑋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2]請參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防皺縮碳纖維織物100,包括無紡布層1,3以及被無紡布層1,3所夾持的碳纖維層2。該碳纖維層2由瑋線21與經線22交織而成,經線21與瑋線22由位于內部的碳纖維長絲10以及包覆所述碳纖維長絲的聚乳酸玉米纖維層11所組成。
[0013]通過這種結構,可以使該碳纖維織物具有較好的抗拉強度和韌性,并通過無紡布層1,3夾持碳纖維層2,實現了整個碳纖維織物的防皺效果。同時,通過在碳纖維長絲10外部設置聚乳酸玉米纖維層11,能夠使該碳纖維織物100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機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皺縮碳纖維織物100的表面舒適度和染色效果。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無紡布層1,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纖維層2的厚度,該聚乳酸玉米纖維層11的厚度小于碳纖維長絲10的半徑。
[001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主權項】
1.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無紡布層(1,3)以及被無紡布層(1,3)所夾持的碳纖維層(2),所述碳纖維層(2)由瑋線(21)與經線(22)交織而成,所述經線(21)與瑋線(22)由位于內部的碳纖維長絲(10)以及包覆所述碳纖維長絲的聚乳酸玉米纖維層(11)所組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皺縮碳纖維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紡布層(1,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碳纖維層(2)的厚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皺縮碳纖維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玉米纖維層(11)的厚度小于碳纖維長絲(10)的半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品技術領域,并公開了一種防皺縮碳纖維織物,包括無紡布層以及被無紡布層所夾持的碳纖維層,碳纖維層由緯線與經線交織而成,經線與緯線由位于內部的碳纖維長絲以及包覆碳纖維長絲的聚乳酸玉米纖維層所組成。通過三層復合的碳纖維織物,有效地提高了碳纖維織物的防皺效果;同時,通過在碳纖維長絲外部設置聚乳酸玉米纖維層,能夠使整個碳纖維織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機械性能和染色性能,可以有效提高防皺縮碳纖維織物的表面舒適度和染色效果。
【IPC分類】B32B9/00, B32B33/00
【公開號】CN204801140
【申請號】CN201520527001
【發明人】繆黎燕, 繆黎麗, 邵敏強, 裴強, 繆伯承, 陳益軍
【申請人】宜興市飛舟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