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其即使將保持的構件的周圍減壓,也可避免從保持具偏離。本發明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1)具備:在背面(Db)接觸于接觸面(11f)的狀態下保持第一構件(D)的第一保持具(10);保持第二構件(E)的第二保持具(20);可密閉的腔室(30);減壓裝置(50);使第一保持具(10)及/或第二保持具(20)移動的移動裝置(40);以及控制裝置(60)。控制裝置(60)控制移動裝置(40)及減壓裝置(50),以在第一接合面(Df)或第二接合面(Ef)所涂覆的樹脂(G)、與未涂覆有樹脂(G)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S)成為預定間隔之后,使腔室(30)內從超過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預定間隔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比第一構件(D)膨脹的厚度的增加份小。
【專利說明】
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減壓環境下貼合兩個構件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制造液晶面板的步驟中,透過接著劑進行液晶基板與保護玻璃的貼合。在透過接著劑等樹脂貼合該種的兩個構件時,以盡可能不使氣泡混入于兩個構件之間的方式在真空環境下吸附保持各構件,并使兩者相對地接近而進行貼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5784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0007]然而,在貼合的構件中,會有例如液晶基板般,當放置在真空環境下時內部的空間膨脹而使構件的面彎曲的情形。當構件的面彎曲時,會有以吸附所進行的保持變得不充分而造成保持位置偏離的情形。
[0008]本發明鑒于上述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種即使將保持的構件的周圍予以減壓,也可避免從保持具偏離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
[0009][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如圖1及圖2所示,制造透過樹脂來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的接合構件C的裝置,該第一構件D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周圍的壓力成為低于大氣壓的預定壓力以下時,會以使第一接合面Df的背面Db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第二構件E具有與第一接合面Df相對向的第二接合面Ef;該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具有:第一保持具10,具有與第一接合面Df的背面Db接觸的接觸面llf,且在背面Db接觸于接觸面I If的狀態下保持第一構件D;第二保持具20,用以在第二接合面Ef與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相對向的狀態下保持第二構件E;可密閉的腔室30,用以收容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及保持在第二保持具20的第二構件E;減壓裝置50,用以使腔室30內減壓;移動裝置40,用以使第一保持具10及第二保持具20的至少一方移動,以使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與保持在第二保持具20的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相對地接近;以及控制裝置60,用以控制移動裝置40及減壓裝置50,俾在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及保持在第二保持具20的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的一方Ef所涂覆的樹脂G、與未涂覆有樹脂G之側的接合面Df的間隔S成為預定間隔之后,使腔室30內從超過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其中,接合時壓力比預定壓力低,且為適合透過樹脂G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的壓力;預定的間隔設定成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從超過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比第一構件D膨脹的厚度的增加份小的間隔。
[0011]如上方式構成時,由于在腔室內,將在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涂覆的樹脂與未涂覆有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設為預定的間隔,因此在此之后將腔室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可抑制第一構件的膨脹,且可避免第一構件從第一保持具偏離。
[0012]此外,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為例如參照圖1所示,在上述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中,控制裝置60用以控制移動裝置40,俾在將腔室30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之后,將保持在第二保持具20的第二構件E相對地推壓至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
[0013]如上方式構成時,可在成為接合構件時使空洞不會殘留在樹脂內。
[0014]此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為例如圖1所示,在上述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中,第二保持具20包含下列構件而構成:間隔調節機23,用以調節第一接合面Df及第二接合面Ef的一方Ef所涂覆的樹脂G與未涂覆有樹脂G之側的接合面Df的間隔S;以及推壓機25,與間隔調節機23獨立地將第二構件E推壓至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移動裝置40包含使間隔調節機23接近于第一保持具10的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及使推壓機25接近于第一保持具10的推壓機移動裝置45而構成。
[0015]如上方式構成時,由于間隔調節機與推壓機獨立地作動,因此可精確度好地調節預定的間隔,且可充分地進行第二構件對于第一構件的推壓。
[0016]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參照例如圖1及圖3所示,為制造透過樹脂G來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的接合構件C(例如參照圖2(A))的方法,該第一構件D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周圍的壓力成為低于大氣壓的預定壓力以下時,會以使第一接合面Df的背面Db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第二構件E具有與第一接合面Df相對向的第二接合面Ef;該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具備下列步驟:接近配置步驟(S4),在第一接合面Df的背面Db接觸于第一保持具10的接觸面Ilf的狀態下,以使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及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的一方所涂覆的樹脂G、與未涂覆有樹脂G之側的接合面Df的間隔S成為預定間隔的方式使第一接合面Df及第二接合面Ef在可密閉的腔室30內接近;以及減壓步驟(S5),在接近配置步驟(S4)之后,使腔室30內從超過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接合時壓力比預定壓力低,且為適合透過樹脂G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的壓力;預定的間隔設定成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從超過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比第一構件D膨脹的厚度的增加份小的間隔。
[0017]如上方式構成時,由于在腔室內,將在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所涂覆的樹脂與未涂覆有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設為預定的間隔,因此之后的減壓步驟中將腔室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可抑制第一構件的膨脹,且可避免第一構件從第一保持具偏離。
[0018][發明的效果]
[0019]依據本發明,由于在腔室內,將在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所涂覆的樹脂與未涂覆有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設為預定的間隔,因此在此之后將腔室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時可抑制第一構件的膨脹,且可避免第一構件從第一保持具偏離。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垂直剖面圖。
[0021]圖2(A)為顯示接合構件的構成的側面圖,圖2(B)為顯示構成接合構件的第一構件經變形的狀態的側視圖。
[0022]圖3為說明接合構件的制造步驟的流程圖。
[0023]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4]I接合構件制造裝置
[0025]10第一保持具
[0026]11第一臺
[0027]Hf接觸面
[0028]12抽吸孔
[0029]18管
[0030]19第一抽吸機[0031 ]20第二保持具
[0032]23間隔調節機
[0033]24抽吸管
[0034]25推壓機
[0035]26第二臺
[0036]26f推壓面
[0037]26h貫穿孔
[0038]27支持臂
[0039]30腔室
[0040]30r內部的空間[0041 ]31擋門
[0042]31a開閉裝置
[0043]32抽吸孔
[0044]34管孔
[0045]35排氣孔
[0046]37臂孔
[0047]40移動裝置
[0048]43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
[0049]45推壓機移動裝置
[0050]50減壓裝置[0051 ]51真空配管
[0052]52真空栗
[0053]60控制裝置
[0054]C接合構件
[0055]D第一構件(下構件)
[0056]Db第一背面
[0057]Df第一接合面
[0058]E第二構件(上構件)
[0059]Ef第二接合面
[0060]G接著劑(樹脂)
[0061 ]GL接著劑層
[0062]S間隔。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此外,對于各圖中彼此相同或相當的構件標示相同或類似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64]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圖1為顯示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的概略構成的垂直剖面圖。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具備:保持第一構件(以下稱為「第一構件D」)的第一保持具(以下稱為「第一保持具10」);保持第二構件(以下稱為「第二構件E J)的第二保持具(以下稱為「第二保持具20」);腔室30;移動裝置40;減壓裝置50;及控制裝置60。在此,在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的詳細說明前,例示由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所制造的接合構件的構成。
[0065]圖2(A)為例示接合構件C的構成的側面圖,圖2(B)為顯示第一構件經變形的狀態的側視圖。接合構件C是由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夾持作為樹脂的接著劑G的層(接著劑層GL)而構成的零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為說明第一構件D為形成板狀的附有背光的液晶模組,且第二構件E為保持液晶的罩玻璃之例。第一構件D的包含液晶的板狀的零件的表面為透過接著劑G與第二構件E接合的第一接合面Df。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的相反側的面為第一背面Db。第一構件D的第一背面Db側成為包含對液晶供給電信號的驅動電路或背光(光源)的零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接合面Df及第一背面Db皆形成為平坦狀。第一構件D為在第一接合面Df側的液晶、與第一背面Db側的零件之間形成有空間(未圖示)。第一構件D為典型而言在大氣壓下制造,因此在形成于內部的空間封入有空氣。第一構件D為在將周圍予以減壓時,封入于內部的空氣會因內外的壓力差而膨脹。第一構件D為當因減壓而使內部的空氣膨脹時,在變形不會被妨礙的環境下,如圖2(B)所示,會以使強度比液晶小的背面Db突出的方式變形。在第一構件D的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將使第一構件D的周圍減壓至未達大氣壓時,會以使背面Db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的壓力設為預定壓力。
[0066]第二構件E為典型而言形成為板狀,一方的面成為透過接著劑G而與第一接合面Df接合的第二接合面Ef。第二接合面Ef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為平坦狀。接著劑G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涂覆于第一構件D或第二構件E時具有流動性的預定黏度的液體狀,且為在照射紫外線而使的硬化時顯現黏著特性的光學樹脂,為樹脂的一形態。接著劑層GL為使在貼合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之前具有流動性的接著劑G因黏度的增加而失去流動性而形成者。接著劑層GL用以將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予以貼合,并且發揮在硬化之際將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的間隔保持成適當的間隔的中間層的作用。
[0067]回到圖1,繼續說明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第一保持具10為典型而言保持第一構件D的裝置,且具有第一臺(stage) 11。第一臺11具有與第一構件D接觸的接觸面Ilf。接觸面Ilf在制造接合構件C(參照圖2(A))之際,預定與第一構件D的背面Db接觸。接觸面Ilf為包含背面Db(或第一接合面Df)的形狀,且形成為比背面Db更大的面積。接觸面Ilf為以使背面Db整體接觸的方式形成為平坦狀。第一臺11用以在本實施形態中,使接觸面Ilf朝垂直上方配置。在接觸面Ilf形成有用以抽吸保持被載置的第一構件D的抽吸孔12。抽吸孔12貫穿第一臺11而到達接觸面Ilf的背側。抽吸孔12為以在接觸面Ilf出現有多個的方式形成,以使第一保持具1穩定地保持第一構件D。
[0068]第二保持具20在本實施形態中,設置在第一保持具10的上方,且具有間隔調節機23、及推壓機25。間隔調節機23典型而言包含吸附保持第二構件E的抽吸管(pipe)24。抽吸管24以朝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設。抽吸管24設置有多個,以穩定地保持第二構件E。推壓機25為使第二構件E朝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推壓的裝置。推壓機25包含推壓第二構件E的第二臺26、及支持第二臺26的支持臂27。第二臺26具有接觸于第二構件E的推壓面26f。推壓面26f為包含第二接合面Ef的形狀,且形成為比第二接合面Ef大的面積。推壓面26f為以使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的相反側之面的整體接觸的方式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為平坦狀。第二臺26形成為可保證推壓第二構件E所需的充分的剛性的厚度。在第二臺26形成有供抽吸管24貫穿的貫穿孔26h。貫穿孔26h為形成與所設置的抽吸管24的個數相同的數量。貫穿孔26h為使第二臺26從推壓面26f貫穿至其背側之面。貫穿于貫穿孔26h的抽吸管24構成為可相對于第二臺26滑動。支持臂27在本實施形態中朝垂直方向延伸。
[0069]腔室30提供適合于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時的環境的經過減壓的空間。在腔室30的內部收容有第一臺11及第二臺26。腔室30形成為可將把持于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一構件D、及把持于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二構件E收容在使第一臺11及第二臺26朝垂直方向分離的間隙的大小。腔室30典型而言形成為長方體狀。在腔室30設置有形成可供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出入的開口的擋門31。擋門31設置在腔室30的側面。擋門31通過開閉裝置31a而開閉。腔室30構成為當擋門31被關閉時使內部的空間30r密閉。在腔室30形成有使存在于空間30r的空氣排出的排氣孔35。排氣孔35典型而言形成在擋門31的相反側的側面。
[0070]在腔室30的底部設置有第一臺11。在腔室30的底部及/或第一臺11,設置有可將第一臺11固定于腔室30的底部的鎖固機構(未圖示)。在腔室30的底面,以與第一臺11的抽吸孔12連通的實施例形成有抽吸孔32。抽吸孔32構成為:透過管18等連接有第一抽吸機19,通過第一抽吸機19的作動而可將載置于第一臺階11的接觸面Ilf的第一構件D吸附并保持在第一臺11。在腔室30的上部形成有供抽吸管24貫穿的管孔34、及供支持臂27貫穿的臂孔37。管孔34為形成與抽吸管24的個數相同的數量。臂孔37為形成與支持臂27相同的數量。貫穿于管孔34的抽吸管24構成為可相對于腔室30滑動。在位于抽吸管24的腔室30的外側的端部,透過管(tube) 28等而連接有第二抽吸機29,通過第二抽吸機29的作動,而構成為可將第二構件E吸附并保持在抽吸管24。貫穿臂孔37的支持臂27構成為可相對于腔室30滑動。腔室30的供抽吸管24貫穿的管孔34及供支持臂27貫穿的臂孔37的部分,分別適用有可保持空間30r的密閉性的密封構造。
[0071]移動裝置40為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第二保持具20移動的裝置,且具有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及推壓機移動裝置45。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為使間隔調節機23相對于第一臺11朝接近及離開的方向往復移動的裝置。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使間隔調節機23(抽吸管24)朝垂直方向往復移動。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典型而言,成為以機器人使間隔調節機23移動的機器人驅動式的移動裝置。推壓機移動裝置45為使推壓機25相對于第一臺11朝接近及離開的方向往復移動的裝置。推壓機移動裝置45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使推壓機25(第二臺26及支持臂27)朝垂直方向往復移動。推壓機移動裝置45典型而言具有通過空氣壓而使推壓機25朝垂直方向往復移動的機構。以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進行的間隔調節機23的往復移動、及以推壓機移動裝置45進行的推壓機25的往復移動是構成為獨立地進行。
[0072]減壓裝置50為使密閉的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的裝置,且具有真空配管51、及真空栗52。真空配管51為將腔室30內的空氣導引至腔室30之外的流路者,且其一端連接在形成于腔室30的排氣孔35。真空栗52構成為配設在真空配管51,且使腔室30內的空氣經由真空配管51排出至腔室30之外。真空栗52具有可使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至適合透過接著劑G接合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的壓力(接合時壓力)的能力。接合時壓力為負壓。
[0073]控制裝置60為控制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的動作的裝置。控制裝置60構成為:分別以信號線將把持第一構件D的機器人手臂(未圖示)及把持第二構件E的機器人手臂(未圖示)予以連接,且可將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搬送至腔室30內外。再者,控制裝置60構成為:以信號線分別將連通于第一臺11的抽吸孔12的第一抽吸機19及連通于抽吸管24的第二抽吸機29予以連接,且可分別控制下構件D及上構件E的真空吸附的有無。并且,控制裝置60構成為:以信號線連接開閉腔室30的擋門31的開閉裝置31a,以控制擋門31的開閉。再者,控制裝置60構成為:分別以信號線連接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及推壓機移動裝置45,且分別使間隔調節機23及推壓機25移動。再者,控制裝置60以信號線與真空栗52連接,且可控制真空栗52的啟動與停止。
[0074]接著,參照圖3,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圖3為說明接合構件C(參照圖2(A))的制造步驟的流程圖。以下說明的接合構件C的制造方法是以如上說明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來進行。也就是,以下的說明為一并說明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的作用。此夕卜,接合構件C的制造也能以使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作動的以外的手法進行。在以下的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的說明中,提到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及接合構件C的詳細構成時,適當地參考圖1及圖2。
[0075]在開始進行接合構件C的制造時,控制裝置60為打開腔室30的擋門31,將把持在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一構件D及把持在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二構件E搬入至腔室30內(SI)。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第一接合面Df朝上而將第一構件D搬入至腔室30內,且使第二構件E比第一構件D更靠近上方,使第二接合面Ef朝下而搬入至腔室內。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將第二構件E搬入至腔室30內之前,在第二接合面Ef涂覆預定量的接著劑G。預定量的接著劑G是在透過接著劑G將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予以接合時接著劑層GL會成為適當厚度的接著劑G的量。在本實施形態中,涂覆于第二接合面Ef的接著劑G的厚度為大致50μπι至300μπι。在本實施形態中,由于涂覆有接著劑G的第二接合面Ef為朝下,因此接著劑G是采用具有不會垂落的黏度者。
[0076]在將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搬入至腔室30內后,控制裝置60為在使被把持于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背面Db接觸于第一臺11的接觸面Ilf后,使第一抽吸機19作動。藉此,將第一構件D吸附保持在第一保持具10。在第一構件D吸附保持于第一保持具10后,控制裝置60用以使機器人手臂(未圖示)退避至腔室30之外。再者,控制裝置60為在使把持于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第二構件E之與第二接合面Ef相反側的面接觸于抽吸管24的前端后,使第二抽吸機29作動。藉此,將第二構件E吸附保持在間隔調節機23。在第二構件E吸附保持于間隔調節機23后,控制裝置60用以使機器人手臂(未圖示)退避至腔室30之外。
[0077]在機器人手臂(未圖示)退避至腔室30之外時,吸附保持于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及吸附保持于間隔調節機23的第二構件E,是以第一接合面Df與涂覆在第二接合面Ef的接著劑G相對向且隔開比較大的距離的方式配置(對向配置步驟:S2)。在此,第一接合面Df與涂覆在第二接合面Ef的接著劑G隔開比較大的距離,是指可順暢地進行機器人手臂(未圖示)的出入,并且假設在該狀態下腔室30內成為負壓且第一構件D的第一背面Db膨脹而突出時,隔開有容許第一背面Db從抽吸孔12分離的程度的第一背面Db的彎曲的距離的狀態。
[0078]在對向配置第一構件D及第二構件E之后,控制裝置60用以關閉擋門31而將腔室30內予以密閉(S3)。接著,控制裝置60用以使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43作動,且以使吸附保持于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與吸附保持于間隔調節機23的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所涂覆的接著劑G的間隔成為預定間隔的方式使第二構件E接近于第一構件D(接近配置步驟:S4)。在此,預定間隔為假設在第一構件D的變形不受限制(沒有妨礙變形的物體)的狀態下將腔室30內設為接合時壓力,且使第一構件D的第一背面Db突出的方式膨脹時,比因第一構件D的膨脹所致的厚度的增加份小的間隔。再者,接合時壓力為負壓(比大氣壓低的壓力),且為適合于透過接著劑G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時的壓力,典型而言是指在設為接合構件C時可避免超過容許范圍的空洞混在于接著劑層GL內的壓力。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預定間隔設為大致0.1mm至0.5mm。此外,在涂覆接著劑G的范圍的外周下降時(有外周因接著劑G的黏度而下降的情形),將接著劑G之比未下降的外周更靠內側的部分與第一接合面Df的間隔設為預定的間隔。再者,在第一臺11未固定于腔室30的底部時,在完成該接近配置步驟(S4)之前將鎖固機構(未圖示)予以鎖固并固定。
[0079]在使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E接近配置后,控制裝置60用以使真空栗52作動,并使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減壓步驟:S5)。控制裝置60是以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至接合時壓力為目標,使真空栗52作動。當使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且降低至預定的壓力時,第一構件D是以使第一背面Db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預定的壓力通常比接合時壓力高,因此持續地使腔室30內減壓。當使腔室30內的壓力降低至比預定壓力低時,第一構件D的第一背面Db的突出量會變多。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接近配置步驟(S4)中,由于將涂覆于第一接合面Df與第二接合面Ef的接著劑G的間隔設為預定間隔,因此即使第一背面Db膨出而欲將第一構件D的厚度增厚時,第一構件D也會接觸于第二構件E,而會阻礙第一構件D的更進一步的膨脹。藉此,可避免因第一構件D的內部空間的膨脹導致第一背面Db彎曲而造成第一背面Db從抽吸孔12分離的情形,且可避免從吸附保持有第一構件D的第一保持具10偏離的情形。如此,可在吸附保持于第一保持具10的第一構件D、及吸附保持于間隔調節機23的第二構件E的保持位置不會偏離的情況下,使腔室30內降低至接合時壓力。
[0080]在腔室30內降低至接合時壓力后,控制裝置60用以使推壓機移動裝置45作動,且通過推壓機25使第二構件E朝向第一構件D推壓(推壓步驟:S6)。推壓機25是以推壓面26f來推壓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的背側的面整體。在腔室30內降低至接合時壓力的狀態下,通過推壓機25使涂覆有接著劑G的第二構件E朝向第一構件D推壓,而壓潰混在于接著劑G的內部的空洞。包含于接著劑G的氣體成分幾乎會在真空下(接合時壓力的狀態)漏出。即使氣體殘留在氣體漏出后的空洞,也由于在真空中,所以絕對量非常少。因此,在將空洞予以壓潰之后,可能成為問題的大小的空洞不會在常壓下再生。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推壓機移動裝置45以大致50kPa至300kPa的力將第二構件E朝向第一構件D推壓,但也有以IMPa以上的力來推壓的情形。當推壓步驟(S6)完成時,成為透過預定厚度的接著劑層GL將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接合的接合構件C(S7)。在完成接合構件C后,控制裝置60用以將腔室30內的壓力升壓至與腔室30之外的壓力相同程度的壓力,并打開擋門31,通過機器人手臂(未圖示)而從腔室30取出接合構件C,而完成接合構件C的制造。
[0081]如以上的說明,依據本實施形態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I及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在密閉的腔室30內,在以使第一接合面Df與涂覆于第二接合面Ef的接著劑G的間隔成為預定間隔的方式使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接近之后,將腔室30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因此可抑制第一構件D的膨脹,且可避免第一背面Db彎曲而造成第一構件D從第一保持具10脫落。此外,由于在將腔室30內減壓至接合時壓力的過程中抑制第一構件D的膨脹,因此可抑制對制品(第一構件D、接合構件C)造成不良影響。
[0082]在以上的說明中,第一構件D雖為液晶模組,但也可為液晶模組以外的在減壓時背面會膨脹的構件。此外,第二構件E雖為罩玻璃,但也可為罩玻璃以外的適合貼合于第一構件D的構件。
[0083]在以上的說明中,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及第一背面Db雖形成為平坦狀,但其任一方或兩方也可形成為凸狀或凹狀。在第一接合面Df非為平坦狀時,是以使第二接合面Ef對應于第一接合面Df的方式(能透過接著劑G適當地接合)形成,在第一背面Db非為平坦時,是以使接觸面Ilf對應于第一背面Db的方式形成。
[0084]在以上的說明中,第二保持具20雖被分成為調節第二構件E相對于第一構件D的間隔的間隔調節機23、及使第二構件E朝第一構件D推壓的推壓機25,但也可構成為整合間隔調節機23與推壓機25的功能而能在一個臺進行第二構件E的吸附保持、對第一構件D的間隔的調節、及朝第一構件D的推壓。
[0085]在以上的說明中,保持第一保持具10及第二保持具20的構件的構成皆為吸附并保持構件的面者,但其兩者或任一者也可為把持構件的外周緣的夾盤構造。然而,在將設為吸附保持構件之面的構成時,即使構件的尺寸(外周長、面積、形狀)改變時也可在不設置特別的裝置的情況下保持構件,且在推壓步驟(S6)中容易地進行推壓,因此較為理想。
[0086]在以上的說明中,移動裝置40雖為使第二保持具20移動的裝置,但也可為取代第二保持具20而使第一保持具移動的裝置,或也可為使第二保持具20及第一保持具10的兩者移動的裝置。
[0087]在以上的說明中,雖在接合第一構件D與第二構件E之前將接著劑G涂覆在第二構件E的第二接合面Ef,但也可不涂覆在第二接合面Ef而涂覆在第一構件D的第一接合面Df。
【主權項】
1.一種接合構件制造裝置,為制造透過樹脂來接合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的接合構件的裝置,該第一構件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周圍的壓力成為低于大氣壓的預定壓力以下時,會以使第一接合面的背面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該第二構件具有與前述第一接合面相對向的第二接合面; 該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具有: 第一保持具,具有與前述第一接合面的背面接觸的接觸面,且在前述背面接觸于前述接觸面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一構件; 第二保持具,用以在前述第二接合面與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的前述第一接合面相對向的狀態下保持前述第二構件; 可密閉的腔室,用以收容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及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具的前述第二構件; 減壓裝置,用以使前述腔室內減壓; 移動裝置,用以使前述第一保持具及前述第二保持具的至少一方移動,以使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的前述第一接合面、與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具的前述第二構件的前述第二接合面相對地接近;以及 控制裝置,用以控制前述移動裝置及前述減壓裝置,以在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的前述第一接合面及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具的前述第二構件的前述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所涂覆的前述樹脂、與未涂覆有前述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成為預定間隔之后,使前述腔室內從超過前述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其中, 前述接合時壓力比前述預定壓力低,且為適合透過前述樹脂接合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第二構件的壓力; 前述預定間隔為設定成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從超過前述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前述接合時壓力時比前述第一構件膨脹的厚度的增加份小的間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其中,前述控制裝置用以控制前述移動裝置,以在將前述腔室內減壓至前述接合時壓力之后,將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具的前述第二構件相對地推壓至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構件制造裝置,其中,前述第二保持具包含下列構件而構成:間隔調節機,用以調節前述第一接合面及前述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所涂覆的前述樹脂與未涂覆有前述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以及推壓機,其與前述間隔調節機獨立地將前述第二構件推壓至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 前述移動裝置包含使前述間隔調節機接近于前述第一保持具的間隔調節機移動裝置、及使前述推壓機接近于前述第一保持具的推壓機移動裝置而構成。4.一種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為制造透過樹脂來接合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的接合構件的方法,該第一構件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周圍的壓力成為低于大氣壓的預定壓力以下時,會以使第一接合面的背面突出的方式開始膨脹,該第二構件具有與前述第一接合面相對向的第二接合面; 該接合構件的制造方法具備下列步驟: 接近配置步驟,在前述第一接合面的背面接觸于第一保持具的接觸面的狀態下,以使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具的前述第一構件的第一接合面及前述第二構件的前述第二接合面的一方所涂覆的前述樹脂、與未涂覆有前述樹脂之側的接合面的間隔成為預定間隔的方式使前述第一構件及前述第二構件在可密閉的腔室內接近;以及 減壓步驟,在前述接近配置步驟之后,使前述腔室內從超過前述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接合時壓力;其中, 前述接合時壓力比前述預定壓力低,且為適合透過前述樹脂接合前述第一構件與前述第二構件的壓力; 前述預定間隔為設定成在變形未被限制的狀態下從超過前述預定壓力的壓力減壓至前述接合時壓力時比前述第一構件膨脹的厚度的增加份小的間隔。
【文檔編號】B32B37/12GK105966039SQ201610300663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發明人】坂本雅樹
【申請人】歐利生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