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屬于紡織面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面料大多為全棉面料、全滌面料、棉滌面料、天絲面料、毛巾布面料、粘膠面料或針織布面料,此類面料不能夠防螨,功能單一;現在也有一些防螨功能面料,但是此類面料抗菌性能差,可抵抗的細菌種類少,有局限性。另外,傳統的制作服裝本體的面料功能單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此面料不僅具有防螨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抗菌性。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其特點是:所述面料由外而內依次包括表層、透濕接著層、防螨薄膜層和基層,所述表層為混合有抗菌劑的PU膜,基層為拒水彈力面料,防螨薄膜層上帶有微孔,微孔的孔徑大小介于水分子直徑和空氣分子直徑之間,防螨薄膜層可以為TPU薄膜層、PVC薄膜層、PE薄膜層或發泡PVC薄膜層中的一種或任意組合,表層與防螨薄膜層通過透濕接著層粘合而成;所述基層由遠紅外纖維層構成,在所述遠紅外纖維層的上表面設置有生物磁纖維層,在遠紅外纖維層的下表面設置有麥飯石和有機鍺纖維層。
[0005]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其透濕接著層為聚氨酯接著劑。
[0006]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其基層為滌綸和氨綸混紡的塔夫綢。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的表層的抗菌劑采用銀離子混液抗菌劑,它含有金屬銀,銀離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使得細菌細胞膜內外的蛋白質凝固,從而阻繁殖,因此能有效抗菌,同時因銀的高度導電性,將迅速消除因摩擦而產生的靜電,使面料在使用時不會產生靜電;抗菌劑和PU樹脂采用溶劑分散混合,膜具有較好的防水性透濕性,耐水壓可達到20000mm,透濕度20000g/ m2/24h,抗菌性通過AATCC 147:2004。表層的混合有抗菌劑的膜以及基層的拒水彈力面料使得面料不僅具有防水透濕的特點,而且還帶有抗菌功能,因此面料使用起來方便安全。
[0008]2、基層與防螨薄膜層復合而成,且防螨薄膜層上具有供空氣分子自由穿透并能隔絕水分子及螨蟲的微孔,這樣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耐用性,具有防螨功效,保證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0009]3、本發明在原來遠紅外纖維層所具有的功能的基礎上,由于生物磁纖維層的設置,可對人體產生磁場效應,使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由于麥飯石和有機鍺纖維層的設置,它可以提供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改善人體微循環,增強細胞免疫力,并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多種皮膚病的作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
表層1,
透濕接著層2,
防螨薄膜層3,
基層4。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圖1,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它由外而內依次包括表層1、透濕接著層2、防螨薄膜層3和基層4,所述表層1為混合有抗菌劑的膜,該抗菌劑為銀離子混液抗菌劑,抗菌劑均勻融合在膜中,表層1的厚度為12?13Mm。
[0013]防螨薄膜層3上帶有供空氣分子自由穿透并能隔絕水分子及螨蟲的微孔,微孔的孔徑大小介于水分子直徑和空氣分子直徑之間。基層4的重量為3(T600g/m2,防螨薄膜層3可以為TPU薄膜層、PVC薄膜層、PE薄膜層或發泡PVC薄膜層中的一種或任意組合,其重量為 l(T300g/m2。
[0014]表層1與防螨薄膜層3通過透濕接著層2粘合而成,所述的透濕接著層2為聚氨酯接著劑。
[0015]所述基層由遠紅外纖維層構成,在所述遠紅外纖維層的上表面設置有生物磁纖維層,在遠紅外纖維層的下表面設置有麥飯石和有機鍺纖維層。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外而內依次包括表層(1)、透濕接著層(2)、防螨薄膜層(3)和基層(4),所述表層(1)為混合有抗菌劑的PU膜,防螨薄膜層(3)上帶有微孔,微孔的孔徑大小介于水分子直徑和空氣分子直徑之間,防螨薄膜層(3)為TPU薄膜層、PVC薄膜層、PE薄膜層或發泡PVC薄膜層中的一種或任意組合,表層(1)與防螨薄膜層(3)通過透濕接著層(2)粘合而成;所述基層由遠紅外纖維層構成,在所述遠紅外纖維層的上表面設置有生物磁纖維層,在遠紅外纖維層的下表面設置有麥飯石和有機鍺纖維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濕接著層(2)為聚氨酯接著劑。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抗菌防螨面料。所述面料由外而內依次包括表層(1)、透濕接著層(2)、防螨薄膜層(3)和基層(4);所述基層由遠紅外纖維層構成,在所述遠紅外纖維層的上表面設置有生物磁纖維層,在遠紅外纖維層的下表面設置有麥飯石和有機鍺纖維層。本發明不僅具有防螨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抗菌性。本發明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多種皮膚病的作用。
【IPC分類】B32B3/24, B32B19/06, B32B33/00, B32B7/12
【公開號】CN105479905
【申請號】CN201410474682
【發明人】吳剛
【申請人】吳剛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