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熒光燈、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謀求小型化的熒光燈、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術:
歷來已知的燈泡形熒光燈,例如有具有可裝在普通照明用燈泡的燈座上的燈頭的罩座,在該罩座的內側裝入點燈電路,并使發光管彎曲等后裝入玻璃泡內。
目前市售的主要燈泡形熒光燈的規格為,包括燈頭在內的高度為130mm左右,外徑為70mm左右,發光管的管外徑為12mm左右,放電長度為280mm左右,壁厚為1.1mm以上,燈的功率為13W左右。但若采用這樣配置的熒光燈結構,就很難使其小型化成普通照明用燈泡的大小,希望能進一步小型化。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87年第12051號公報所述,已知一種3根具有U字形彎曲管殼的發光管配置成大致正三角形的各條邊的熒光燈。但因為對于該熒光燈,尚未對隨著小型化產生的發光管的尺寸、形狀及照明條件進行詳細研究,故尚未實現適合小型化的最佳結構。
此外,該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87年第12051號公報所述的熒光燈,其發光管做成有約90度彎角的大致コ字形,若采用如此在發光管上設有彎角的結構,當將發光管裝入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同樣大小的玻璃泡內時,因為彎角部分靠近玻璃泡,所以存在會產生亮度不勻等的問題。
另外,有一種例如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97年第69309號公報所述的熒光燈。該熒光燈其發光管彎曲成螺旋狀等,以圖實現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同樣的形狀和大小。但是,這樣將發光管彎曲成螺旋狀等復雜形狀的結構,存在制造工序復雜、制造成本難于降低的問題。因此,采用這樣的發光管實際上有困難,一般采用具有U字形彎曲管殼的發光管。但因為U字形彎曲管殼的形狀及尺寸受到種種制約,所以要實現熒光燈的小型化仍有困難。
此外,若使熒光燈小型化,要擔心的是發光管的發熱對裝在罩座內側的點燈電路的影響。因此,例如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96年第273615號公報所述的熒光燈那樣,有一種將安裝有點燈電路元件的電路基板配置在避開發光管電極側端部的位置的結構。但是,若采用該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96年第273615號公報所述的結構,隨著熒光燈的小型化,電路基板也小型化,所以存在元件的安裝空間變小、罩座位置處的平面形狀增大的問題。
另外,關于這一點,對于如下的燈泡形熒光燈,即具有罩座、該罩座設有可裝在白熾燈用燈座上的燈頭,該罩座內側裝有點燈電路,且將發光管彎曲等之后裝入在玻璃泡內的燈泡形熒光燈,例如在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88年第245803號公報中所述,已知有一種結構是,在彎曲成大致U字形的發光管的燈頭側設有電路基板,在該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配置電氣元件。但是,若采用該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88年第245803號公報所述的結構,雖然與將發光管端部與電路基板的水平位置錯開的結構相比,能使罩座位置處的平面形狀實現小口徑化,但尤其在發光管的端部,電氣元件與發光管會發生干擾,所以存在對電氣元件的熱影響增大、且燈的長度增大的問題。
如上所述,若采用現有的燈泡形熒光燈,因為具有比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大的外形尺寸,所以存在如下問題難于替代普通照明用電燈泡,不能將其應用于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
再有,這樣的燈泡形熒光燈所使用的熒光燈,例如日本發明專利公開1989年第220360號公報所述,有如下一種結構,其將大致U字形的3根管體依次連接,形成有彎曲放電路徑的管殼,在該管殼兩端封入電極,從而在保證放電路徑長度的情況下實現小型化。
采用這樣的熒光燈,有時要使用在常規點燈時將管殼內水銀蒸氣壓控制為適當范圍的主汞齊及在關燈時吸附管殼內的浮游水銀并在包括起動時的照明初期放出吸附的水銀的輔助汞齊。主汞齊裝在從管殼一端管體的封裝著電極的端部伸出的排氣用細管內,輔助汞齊配置在位于管殼中間部分的管體端部。然而,若將主汞齊裝入在從管殼一端管體的封裝著電極的端部伸出的排氣用細管內,則受到來自電極的熱的影響,會出現主汞齊的溫度過高,不能有效地抑制水銀蒸氣壓,水銀蒸氣壓的過高導致光束下降的問題,并出現遠離主汞齊的管殼另一端管體側的水銀蒸氣壓難于達到均勻及穩定的問題。
另外,如日本實用新型專利公告1992年第47893號公報所述,有一種將主汞齊裝入從位于管殼的3根管體中的中間部分的管體之端部伸出的細管內的熒光燈。用該熒光燈,降低了電極對主汞齊的熱影響,抑制了主汞齊的溫度過度上升,將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內,且使主汞齊至管殼各端部的距離縮短成基本相等,使整個管殼內的水銀蒸氣壓達到均勻和穩定。但是,若將主汞齊裝入在從位于管殼的3根管體中的中間部分的管體之端部伸出的細管內,則因主汞齊離電極太遠而溫度難于升高,尤其是在如起動時那樣,熒光燈周圍的溫度較低且主汞齊自身的溫度也低時,會出現主汞齊的溫度不能迅速達到最適合于其作用的溫度,放出水銀的速度緩慢,導致出現光束上升(變亮)特性差,達到穩定狀態要化較長時間的問題。
另外,近年來,隨著熒光燈的小型化,也要求管殼小型化,但若采用排氣用細管配置在管殼端部的結構,則隨著管殼的直徑變小,細管也必須縮小直徑。而細管直徑縮小到一定尺寸以下,排氣通暢性就變差,導致排氣效率下降。即使不將細管縮小直徑,也因為與支承電極的一對內導絲的間隔太窄,所以存在密封工序困難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通過探討管殼的細管位置,提供能適應汞齊位置或滿足縮小管殼直徑這一要求的熒光燈及燈泡形熒光燈提供能實現燈頭附近部分小口徑化及縮短燈長度的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并提供相當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小型化的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
發明的公開本發明的熒光燈,包括多個管體依次連接形成彎曲形的放電路徑并具有與該放電路徑的中間部分對應連通的多個細管的管殼;形成于管殼內表面的熒光體;封入在管殼內的封入氣體;封裝在管殼兩端的電極;封入在離電極最近的細管內的汞齊。若采用該構成,通過在管殼中間部分設有的多個細管之中最靠近電極的細管中封入汞齊,能抑制因電極的熱影響而使汞齊的溫度升得過高,并能在起動時使汞齊易于升溫,因此,能使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內,并能縮短起動時光束達到穩定所需的時間。
另外,在上述熒光燈中,管殼兩端所封裝的電極之一為預熱側電極,另一個為非預熱側電極,通過將汞齊封入最靠近預熱側電極的細管,能使汞齊在起動時易于升溫,改善光束的上升特性。
另外,在上述熒光燈中,使細管的與管體內連通的開口部分比封入有汞齊的內側部分狹小,從而能將汞齊可靠保持在細管內。
此外,本發明的熒光燈包括管內徑為6mm-9mm,多個管體依次連接而形成彎曲形的放電路徑,并在位于兩端的管體的非電極側的端部設有細管的管殼;形成于管殼內表面的熒光體;封入在管殼內的封入氣體;封裝在管殼兩端的電極。若采用該構成,即使管內徑縮小為6mm-9mm,通過將排氣用細管設置在位于管殼兩端的管體的非電極側端部,也能在管體的非電極側設置排氣通暢性及排氣效率佳的一定尺寸以上的細管,在管體的電極側能方便地進行電極的封裝。
此外,在上述熒光燈中,通過將汞齊封入在位于管殼一端的管體的非電極側細管內,能抑制因電極的熱影響導致汞齊溫度升得過高,同時能使起動時汞齊易于升溫,能使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并且縮短起動時光束達到穩定所需時間。
另外,在上述熒光燈中,通過在管殼內配置輔助汞齊,能使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并且縮短起動時光束達到穩定所需時間。
另外,在上述熒光燈中,通過將管殼的各管體與截面三角形的各邊對應地配置,能將管殼做成小型,能應用于例如燈泡形熒光燈。
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上述熒光燈及使熒光燈點亮的照明裝置。采用該構成,能提供具有上述任一熒光燈效果的燈泡形熒光燈。
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發光管,其并列設置管內徑為6mm-9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管殼高度為50mm-60mm,放電路徑長度為200mm-300mm,燈功率為7W-15W,照明時的總光通量為700lm以上,燈效率為60lm/W以上;具有安裝發光管并設有燈頭的罩座,包括燈頭在內的高度為110mm-125mm的外殼;以及裝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若采用該構成,由于設有如下的發光管,即,內徑為6mm-9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管殼高度為50mm-60mm,放電路徑長度為200mm-300mm,燈功率為7W-15W,照明時的總光通量為700lm以上,燈效率為60lm/W以上的發光管,并使具有包括安裝該發光管的燈頭在內的罩座的外殼的高度為110mm-125mm,故能規定使其與額定功率為60W型的白熾燈等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尺寸及總光通量相當的各構成的最佳條件。又,管內徑的下限取為6mm,是因為6mm以下的起動電壓增高,不能實際應用。此外,總光通量為作為燈泡形熒光燈放射發光的值,帶有玻璃泡的是在帶有玻璃泡的狀態下測定的直,燈效率定義為從除去了點燈電路消耗功率部分后的燈功率求出的值。
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管外徑為8mm-11mm、壁厚0.7mm-1.0mm、頂部為彎曲形狀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裝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若采用該構成,因為具有這樣的發光管即,管外徑為8mm-11mm、壁厚0.7mm-1.0mm、頂部為彎曲形狀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所以,能規定使其與額定功率60W型的白熾燈等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尺寸及總光通量相當的管徑,并能規定用該管徑使管內表面增大且能確保強度的壁厚的條件。另外,在該壁厚范圍內,要形成U字形彎曲管殼,必須做成頂部彎曲的U字形,這是因為若頂部為彎角狀,則彎角部分的壁厚變薄而不能保持強度的緣故,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具有直線部和彎曲部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以及具有電路基板并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該電路基板的一個面與發光管直線部的整個端部相對,且最大寬度尺寸為發光管沿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1.2倍以下,與發光管相對一側的電路基板的面上安裝耐熱性較好的元件,同時在反面安裝耐熱性較差的元件。若采用該構成,因為電路基板的最大寬度尺寸為發光管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1.2倍以下,在與發光管相對一側的電路基板的面上安裝耐熱性較好的元件而在相反的面上安裝著耐熱性較差的元件,所以,能抑制安裝于電路基板的元件的熱影響,同時使電路基板小型化,能使內裝該電路基板的罩座部分小型化,形成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相當的尺寸。另外,電路基板以圓形為宜,因為能有效保證安裝空間,但也可以是四方形等多邊形或橢圓形。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因為耐熱性較好的元件是片狀的整流元件,故可抑制來自發光管的熱影響。
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具有燈頭的罩座;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具有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大致相同的形狀并安裝在罩座上的玻璃泡;以及裝入在玻璃泡內的發光管,該發光管具有各設有彎曲的頂部并依次連接的3根以上的U字形彎曲管殼,各頂部配置在與玻璃泡的內側面相對的同一圓周上,各U字形彎曲管殼之間相隔小于外徑尺寸的間隔配置。若采用該構成,因為發光管具有設有彎曲的頂部并依次連接的3根以上的U字形彎曲管殼,各頂部配置在與玻璃泡的內側面相對的同一圓周上,各U字形彎曲管殼之間相隔小于外徑尺寸的間隔配置,因此,能將發光管裝入在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大致相同形狀的小型化玻璃泡內,并且,即使將發光管裝入在這樣小型化的玻璃泡內,也能降低亮度不勻,提高照明效果。
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管外徑為8mm-11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為32mm-43mm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最大外徑在55mm-60mm的范圍之內、罩住發光管并安裝在罩座上的玻璃泡,并且當該玻璃泡與發光管頂部的最小間隙為A1、其最大外徑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2、其端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3時,滿足A2>A1≥A3的關系。若采用該構成,因為具有管外徑為8mm-11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為32mm-43mm的發光管,并且具有最大外徑在55mm-60mm的范圍之內的罩住發光管的玻璃泡,并當該玻璃泡與發光管頂部的最小間隙為A1、其最大外徑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2、其端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3時,滿足A2>A1≥A3的關系,所以,能規定對發光管側面方向及頂部方向光線分布特性的最佳條件。
尤其是,燈頭方向的光線分布增加,變為近似于白熾燈的光線分布,所以燈照明時的感覺就如同是白熾燈,即使用于白熾燈用器具,也不會感到異樣。
另外,為了使燈泡形熒光燈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外觀并提高對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的適合程度,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上限必須小于外徑45mm,考慮到玻璃泡或罩座內表面與發光管外周的間隙,取為43mm。另外,使玻璃泡或罩座的燈頭側部位為45mm以下,當安裝在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上時,與照明器具間的空間就較大,具有能很好散熱的優點。
此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使A1為2mm-8mm,A2為3mm-13mm,A3為2mm-8mm,就能規定對發光管側面方向和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特性的最佳條件。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由于具有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外形,故能廣泛裝在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上,可提高通用性,并且裝上時也無異樣感,可改善外觀。所謂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在JIS C 7501中是有定義的,帶有玻璃泡的燈泡,其玻璃泡外觀形狀最好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玻璃球的形狀。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通過用粘結劑將支承發光管的支承構件、發光管及玻璃泡相互粘接,發光管的熱量就能通過玻璃泡有效地散熱,并能簡化結構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將發光管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成剖面三角形,這樣配置的發光管就可實現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使U字形彎曲管殼的直線部的間隔w1與相鄰的U字形彎曲管殼的間隔w2基本相等,并使間隔w1、間隔w2在1mm-5mm的范圍之內,這樣配置的發光管就可實現小型化。另外,間隔w1、間隔w2在1mm-5mm的范圍之內,但在2mm-3mm的范圍內易于制造,而超過5mm可能就會不利于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點燈電路包括至少具有一對對于輸入電源是相互串聯連接的N溝道晶體管及P溝道晶體管、并作為產生高頻電壓的主開關器件的半橋式逆變器主電路;與逆變器主電路連接的使發光穩定地照明用的鎮流扼流圈;以及具有與鎮流扼流圈磁耦合的N溝道及P溝道晶體管共有的二次線圈并通過二次線圈驅動各晶體管的控制裝置,通過控制裝置使N溝道晶體管和P溝道晶體管動作,所以用一個控制裝置的輸出能分別控制成不同的狀態,能簡化電路結構,使用這樣元件數少的點燈電路,能進一步促進燈泡形熒光燈的小型化。
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發光管;具有燈頭的罩座;點燈電路,該點燈電路具有裝在該罩座內并與發光管端部相對的電路基板,以及安裝在該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且在對著發光管的一個面上、與發光管端部位置錯開地配置的電氣元件。若采用該構成,通過使電路基板與發光管端部相對,并在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安裝電氣元件,能使電路基板小型化,并能使燈頭附近部分小口徑化。此外,通過在對著發光管的面上,與發光管的端部位置錯開地配置電氣元件,可防止發光管干擾電氣元件,并可抑制熱影響,縮短燈的長度。
此外,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包括發光管;具有燈頭的罩座;點燈電路,該點燈電路具有裝在該罩座內并與發光管端部相對的電路基板,以及安裝在該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且在對著發光管的一個面上、與發光管的細管位置錯開地配置的電氣元件。若采用該構成,通過使電路基板與發光管的端部相對并將電氣元件安裝在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能使電路基板小型化,并能使燈頭附近部分小口徑化。此外,通過在對著發光管的面上將電氣元件與發光管的細管位置錯開地配置,能防止從發光管再伸出的細管干擾電氣元件,并能抑制熱影響,縮短燈的長度。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通過使電路基板的外徑尺寸與罩座內徑尺寸基本相等,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罩座內的安裝空間,可配置元件,能使燈頭附近部分小口徑化。
另外,在上述燈泡形熒光燈中,通過將對著發光管的面上配置的電氣元件配置在遠離發光管電極的一側,可抑制電極的發熱對電氣元件的熱影響。
本發明的照明器具具有上述任一種燈泡形熒光燈。采用該構成,使用小型化的燈泡形熒光燈,就能利用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此外,能使燈泡形熒光燈的燈頭附近部分小口徑化及縮短燈的長度,能無異樣感覺地利用白熾燈用的插座等,能降低成本并改善外觀。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所示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側視圖;圖2為該燈泡形熒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仰視圖;圖3為該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剖視圖;圖4為上圖中U字形彎曲管殼的側視圖;圖5為上圖中U字形彎曲管殼的局部剖視圖;圖6所示為上圖中U字形彎曲管殼的管外徑與燈效率及發光管的最大寬度之關系的曲線圖;圖7所示為上圖中U字形彎曲管殼的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8為上圖中點燈電路的電路圖;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切除后的側視圖;圖10所示為本發明的第8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切除后的側視圖;圖11所示為本發明的燈泡形熒光燈的第9實施形態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12為上圖中的燈泡形熒光燈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13為上圖中的燈泡形熒光燈從底面看的說明圖;圖14所示為本發明的熒光燈的第10實施形態,其中(a)為熒光燈的管殼的展開圖,(b)為圖14(a)中的A部分的放大剖視圖;圖15為上圖中的熒光燈的側視圖;圖16為上圖中的熒光燈透過玻璃泡的俯視圖;圖17為上圖中熒光燈一部分的剖視圖;圖18所示為本發明熒光燈的第11實施形態的熒光燈管殼的展開圖;圖19為上圖中的熒光燈的點燈電路的電路圖;圖20所示為本發明熒光燈第12實施形態的熒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俯視圖。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熒光燈、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的一實施形態。
圖1至圖5示出第1實施形態,圖1為燈泡形熒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側視圖,圖2為燈泡形熒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仰視圖,圖3為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剖視圖,圖4為U字形彎曲管殼的側視圖,圖5為U字形彎曲管殼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在圖1至圖3中,10為燈泡形熒光燈,該燈泡形熒光燈10包括設有燈頭12的罩座14,裝在該罩座14內的點燈電路16,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泡17,以及裝入在該玻璃泡17內的發光管18。另外,由玻璃泡17和罩座14構成的外殼19做成為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白熾燈等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標準尺寸相近似的外形。即,包括燈頭12在內的高度H1約為110mm-125mm,直徑即玻璃泡17的外徑D1約為50mm-60mm,罩座14的外徑D2約為40mm。另外,所謂普通照明用電燈泡是由JIS C 7501定義的。以下將燈頭12一側作為上側,玻璃泡17側作為下側進行說明。
罩座14具有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類的耐熱性合成樹脂等形成的罩座本體21。該罩座本體21呈向下方擴大的近似圓筒狀,上端部覆蓋著E26型等的燈頭12,利用粘結劑或鉚接等被固定。
此外,玻璃泡17為透明或有光擴散性的乳白色,用玻璃或合成樹脂形成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玻璃球基本相同形狀的光滑曲面,并在開口的邊緣部分形成有與罩座14的下端開口部內側嵌合裝配的嵌合邊緣部17a。又,該玻璃泡17也可以與擴散膜之類其它構件組合,來提高亮度的均勻性。
此外,裝入在罩座14內的點燈電路16如圖1和圖3所示,具有呈水平狀即與發光管18的長度方向垂直配置的圓板狀電路基板24,在該電路基板24的兩個面即燈頭12側的上側面及發光管18側的下側面上,安裝著多個電氣元件25、26,構成進行高頻照明的逆變電路(高頻點燈電路)。
多個電氣元件25、26之中,在電路基板24的上側面上,安裝著耐熱性較差的電解電容器、薄膜電容器等的電氣元件25,在電路基板24的下側面上,安裝著耐熱性較強且厚度尺寸較小的片狀的REC(rectifier即整流元件、二極管橋路)、晶體管及電阻等封裝厚度尺寸形成為2mm-3mm左右的電氣元件26。
電路基板24為大致圓板狀,其直徑(最大寬度尺寸)形成為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1.2倍以下。另外,從該電路基板24引出2對即4根電路側導線28作為輸出部分。又,也可以在電路基板24上埋設繞線引腳代替電路側導線28。
此外,裝入玻璃泡17內的發光管18如圖1至圖5所示,大致相同形狀的3根U字形彎曲管殼31配置在規定的位置,用連接管32依次連接,形成1條放電路徑。
此外,各U字形彎曲管殼31在內表面形成有熒光膜,并在內部封入有氬等稀有氣體及水銀。又,各U字形彎曲管殼31是管外徑d1為8mm-11mm、管內徑d2為6mm-9mm、壁厚為0.7mm-1.0mm的玻璃制的圓筒狀管殼,使110mm-130mm左右的管殼在中間部分圓滑地彎曲而形成具有頂部P的大致U字形。即,各U字形彎曲管殼31具有圓滑地反轉的彎曲部31a和與該彎曲部31a連接且相互平行的一對直線部31b。另外,發光管18形成為管殼高度H2為50mm-60mm,放電路徑長度為200mm-300mm,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D3為32mm-43mm。
此外,該發光管18安裝在作為既是熒光燈固定構件又是點燈電路固定構件的支承手段的隔板33上,該隔板33固定在罩座14上。即,隔板33具有圓板狀的基板部34,在該基板部34上形成的安裝孔34a內插入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端部,再用粘結劑進行粘接等,將發光管18固定在隔板33上。此外,從基板部34的外周部起向上側再向外側伸出形成有嵌合臺階部35。使該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的內側嵌合,再將玻璃泡17的嵌合邊緣部17a嵌合于該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之間,在此狀態下,在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之間填充入粘結劑37,從而使這些構件相互固定。此外,在嵌合臺階部35的上側,突出設有呈圓筒狀等的安裝片38,在該安裝片38上,通過嵌合或粘接等方法安裝著點燈電路16的電路基板24。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10組裝完成的狀態下,發光管18被裝入在玻璃泡17內的規定位置。即,在該狀態下,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頂部P以等間隔位于一個圓周上,該圓周以該燈泡形熒光燈10的上下方向為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為中心,另外,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各直線部31b也以基本相等的間隔位于以燈的中心軸為中心的規定的圓周上。即如圖7所示,發光管18的3個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直線部31b的管軸大致位于六邊形的頂點。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直線部31b的間隔w1與相鄰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間隔w2基本相等,該間隔w(w1,w2)規定在1mm-5mm的范圍內。又,間隔w(w1,w2)雖然是在1mm-5mm的范圍內,但2mm-3mm在制造上較適宜,而超過5mm可能就會不利于小型化。
在此參照圖6及圖7,對上述發光管18的最大寬度a為32mm-43mm,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管外徑d1為8mm-11mm這些數值的意義進行說明。
在圖6中,當發光管18的壁厚為0.8mm、氣體壓力為400Pa、放電路徑長度為250mm、燈電流為0.2A時,示出了燈效率,并對間隔w為5mm的例子和2mm的例子示出了管外徑d1與最大寬度a的關系。
為了使其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外觀并提高對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的適合率,玻璃泡17的外徑必須為45mm以下(最好為40mm左右),考慮到該玻璃泡17或罩座14的內表面與發光管18的外周的間隙,發光管18的最大寬度a的上限為43mm。
使管外徑d1的下限為相對燈效率在97%以上的8mm。
管外徑d1的上限根據發光管18的最大寬度a的上限43mm,由式子a=3d1+2w來規定。此時,發光管18的3個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直線部31b的管軸基本位于正六邊形的頂點(w1,w2基本均等)。因此,將最大時的數值(a43,w5)應用在式子a=3d1+2w中,從43=3d1+2×5求d1的值,得出11mm。
發光管18的最大寬度a的下限是將最小時的數值(d18、w2)取入式子a=3d1+2w,從a=3×8+2×2求得a的值為28mm。
另外,所以將管內徑下限定為6mm,是因為在6mm以下,起動電壓增高,并不能實際應用的緣故。
另外,若壁厚在1.1mm以上,則U字形彎曲的彎曲部31a的內側會產生玻璃皺褶,容易從彎曲部31a的內側產生裂紋,而使壁厚在0.7mm-1.0mm,就能抑制在彎曲部31a的內側產生玻璃皺褶。
此外,當玻璃泡17與發光管18頂部P的最小間隙為A1,玻璃泡17的最大外徑部分與發光管18的最小間隙為A2,玻璃泡17的端部與發光管18的最小間隙為A3時,規定為A2>A1≥A3的關系。另外,A1約為2mm-8mm,A2約為3mm-13mm,A3約為2mm-8mm。通過使A2>A1≥A3,能增強發光管18向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而且通過使A1滿足A2>A1≥A3的關系即滿足2mm>A1>8mm的關系,能進一步增強發光管18向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因此,能規定對發光管18的側面方向及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特性的最佳條件。另外,用托普控株式會社制造的亮度計BM-8測定玻璃泡17的表面亮度,結果為380cd/m2。又,總光通量為8101m。
另一方面,各U字形彎曲管殼31通過使用管腳的線密封(Line Seal)或不使用管腳的夾緊密封等方法,一端部被密封,同時在另一端部焊接著也稱為排氣管的細管41,進行排氣,或按需要配置汞齊42。另外,在位于發光管18兩端部的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端部,通過使用管腳的線密封等,燈絲線圈44支承配置在一對導絲45上。又,各導絲45通過封入在U字形彎曲管殼31端部玻璃內的杜美絲46,與引出在U字形彎曲管殼31外部的燈側導線48連接。另外,在其中一條導絲45上,根據需要設有輔助汞齊49。
另外,從發光管18引出的2對即4條燈側導線48如圖3所示,與從點燈電路16引出的電路側導線28擰緊,進行電氣連接及機械連接。又,各導線28和48被插入隔板33的筋條狀安裝片38上所形成的凹槽中,使導線走向固定。因此,與在點燈電路16上設置端子并將燈側導線48插入進行連接的結構相比,或與在從點燈電路16向外伸出的柱狀引腳上繞上燈側導線48進行連接的結構相比,不用占據大的空間,可以實現小型化,并且不需要專用元件,能低成本且方便可靠地連接。此外,此時若電路側導線28與燈側導線48的直徑尺寸差異太大,擰合作業就困難。因此,對于電路側導線28的直徑尺寸D28與燈側導線48的直徑尺寸D48的關系,使其為(0.9×D28)<D48<(1.1×D28),就能方便且可靠地通過使其相互擰合而連接。再有,擰繞數在3圈以上,就能可靠地進行電氣連接及機械連接。另外,例如也可以從隔板33向上側伸出設置柱狀的部位,并使各導線28和48以該部位為中心進行擰合連接。
此外,關于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進行排氣的細管41,若其管內徑d3比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管內徑d2小,則排氣效率就差,就必須延長排氣時間,另一方面,若細管41的直徑太大,對于與細管41同時密封的導線45,就不能保證與細管41的外側面或與U字形彎曲管殼31的內側面的間隔,就會產生密封不良等情況,有可能引起發光管18的質量下降。尤其歷來往往是,U字形彎曲管殼的管內徑為細管的管內徑的3倍以上,進行排氣的細管位于發光管長度方向的一端部,所以很難提高排氣效率。這一點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細管41的管內徑d3相對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管內徑d2,在2.0<(d2/d3)<2.8的范圍內,通過增大細管41的管內徑d3來提高排氣效率,同時確保密封性能,提高發光管18的質量。另外,作為排氣管的細管41設置在發光管18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分,也能提高排氣效率。
如上所述構成的燈泡形熒光燈10輸入額定功率14W,對發光管18加上12.5W功率的高頻,燈電流為280mA,燈電壓為65V,使用3波長發光形熒光體,總光通量為810lm。
圖8為說明點燈電路16構成的電路圖。點燈電路16首先具有輸入電源裝置E。輸入電源裝置E中,構成濾波器的電容器C1通過保險絲F1與工頻交流電源e連接,該電容器C1通過構成濾波器的電感器L1與全波整流器51的輸入端子連接。另外,該全波整流器51的輸出端子通過電阻R1與濾波用的電容器C2連接,該電容器C2與半橋式逆變器主電路52連接。
逆變器主電路52的作為開關器件的MOS型N溝道晶體管的場效應晶體管Q1及作為MOS型P溝道晶體管的場效應晶體管Q2的串聯電路與電容器C2并聯連接。N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及P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2的源極相互連接。
在場效應晶體管Q2的漏、源之間,通過鎮流扼流圈L2(在本實施形態中也兼作諧振用)及隔直電容器C3,分別連接著發光管18兩端的燈絲線圈44、44的一端,而在一個燈絲線圈44的一端與另一燈絲線圈44的另一端之間連接著起動用的電容器C4。
在電阻R1及電容器C2的連接點與場效應晶體管Q1的柵極及場效應晶體管Q2的柵極之間,連接著構成起動電路53的起動電阻R2,在這些場效應晶體管Q1的柵極和場效應晶體管Q2的柵極與場效應晶體管Q1和場效應晶體管Q2的源極之間,連接著電容器C5和電容器C6的串聯電路,相對該電容器C5及作為控制裝置的控制電路54的電容器C6組成的串聯電路,并聯地連接著場效應晶體管Q1及場效應晶體管Q2的柵極保護用的穩壓二極管ZD1及穩壓二極管ZD2的串聯電路。此外,在鎮流扼流圈L2上磁耦合地設有二次線圈L3,該二次線圈L3與電感器L4及電容器C6的諧振電路56連接。還有,與電容器C5及電感器L4的串聯電路并聯地連接著起動電路53的電阻R3。
在場效應晶體管Q2的漏、源極之間,連接著起動電路53的電阻R4及開關改善用的電容器C7的并聯電路。
另外,場效應晶體管Q1、Q2也可以是雙極型的。逆變器主電路52也可以是具有2對以上相互串聯連接的開關器件的例如全橋式的。再有,發光管可以是預熱2端燈絲線圈44形式的,也可以是不預熱2端燈絲線圈44形式的,這樣,一旦點燈電路16接通電源,即由全波整流器51對工頻交流電源e的電壓進行全波整流,由電容器C2進行濾波。
首先,通過電阻R2對N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的柵極加上電壓,場效應晶體管Q1導通。由于場效應晶體管Q1導通,電壓加在鎮流扼流圈L2、電容器C3及電容器C4的電路上,鎮流扼流圈L2及電容器C4發生共振。于是,鎮流扼流圈L2的二次線圈L3中產生感應電壓,控制電路54的電感器L4及電容器C6發生固有共振,產生使場效應晶體管Q1導通、使場效應晶體管Q2斷開的電壓。接著,鎮流扼流圈L2及電容器C4的諧振電壓反轉,二次線圈L3中產生與上次相反的電壓,控制電路54產生使場效應晶體管Q1斷開、使場效應晶體管Q2導通的電壓。再接著,一旦鎮流扼流圈L2及電容器C4的諧振電壓再反轉,則場效應晶體管Q1導通,場效應晶體管Q2斷開。以后同樣地,場效應晶體管Q1及場效應晶體管Q2交替導通、斷開,產生諧振電壓,與電容器C4并聯連接的發光管18在對一端燈絲線圈進行預熱的同時被加上起動電壓,進行起動及照明。
利用穩壓二極管ZD1及穩壓二極管ZD2,使場效應晶體管Q1及場效應晶體管Q2的柵極電壓保持一定,并保護柵極不受到過大電壓。
因此,因為使用N溝道及P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Q2,且將N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連接在高電位側,所以能利用一個控制電路54控制N溝道及P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及Q2。此外,因為在控制電路54設有諧振電路(電感器L4及電容器C6),所以,可減少二次線圈L3的圈數達到小型化,并能減小無負荷時及有負荷時控制電路54的輸出電壓的變化幅度。即,在不設電感器L4及電容器C6的諧振電路、單純輸出二次線圈L3的輸出電壓的情況下,雖然與發光管18的起動電壓及燈電壓的關系也有關,但有時二次線圈L3的輸出電壓在無負荷時與有負荷時會產生幾乎達10倍或10倍以上的差,很難用穩壓二極管使柵極電壓穩定及進行保護,或者必需昂貴的穩壓二極管。
此外,若采用本實施形態,設有如下構成的發光管18,即管內徑6mm-9mm的多個U字形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管殼高度H2為50mm-60mm,放電路徑長度為200mm-300mm,以燈功率7W-15W進行照明時的總光通量為700lm,并且具有包括安裝著該發光管18的燈頭12的罩座14,包括罩座14的外殼19的高度H1為110mm-125mm,就能規定使其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尺寸及總光通量相當用的各構成的最佳條件。又,所以要使管內徑的下限為6mm,是因為在6mm以下起動電壓就高,并不能實際應用的緣故。
此外,因為設有將管外徑為8mm-11mm、壁厚為0.7mm-1.0mm、頂部P呈彎曲形狀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18,所以,能規定使其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尺寸及總光通量相當用的管徑,并能以該管外徑規定能增大管內表面積且確保強度的壁厚條件。另外,壁厚在1.1mm以上時,管內徑相對管外徑就較小,所以,不能增大管內表面積,并且在彎曲成U字形的彎曲部31a的內側會產生玻璃皺褶,容易從彎曲部31a的內側起產生裂紋,通過使壁厚在0.7mm-1.0mm,能抑制在彎曲部31a的內側產生玻璃皺褶。
此外,使電路基板24的最大寬度尺寸為發光管18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1.2倍以下,在與發光管18相對一側的電路基板24的面上安裝耐熱性較好的元件26,同時在其相反的面上安裝耐熱性較差的的元件25,所以,能抑制安裝在電路基板24上的元件25和26的熱影響,并能使電路基板24小型化,內裝電路基板24的罩座14的一部分能小型化,達到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相當的尺寸。又,安裝在電路基板24的與發光管18相對的面上的電氣元件26由于配置在遠離發光管18的電極的位置,所以能抑制來自電極的發熱對電氣元件26的熱影響。此外,電路基板24以圓形為宜,因為能有效利用安裝空間,但也可以是四邊形等的多邊形或橢圓形。
此外,發光管18因為設有光滑彎曲的頂部P并依次連接的3根以上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各頂部P配置在相對管殼17內側面的同一圓周上,且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相互相隔小于外徑尺寸的間隔配置,所以能將發光管18裝入在小型化的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基本相同形狀的玻璃泡17內,并且,即使在將發光管18裝入在這樣小型化的玻璃泡17內的情況下,也能降低亮度不勻及提高照明效果。
此外,發光管18不必彎曲形成復雜的形狀,形成基本呈相同形狀的3根U字形彎曲管殼31并相連接即可,所以能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因為設有將管外徑為8mm-11mm的多個U字形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而構成、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為32mm-43mm的發光管18,并且具有如下的罩住發光管18的玻璃泡17,即其最大外徑在55mm-60mm的范圍內,當其與發光管18頂部P的最小間隙為A1,最大外徑部與發光管18的最小間隙為A2,端部與發光管18的最小間隙為A3時,滿足A2>A1≥A3關系,所以,能規定對發光管18的側面方向及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特性的最佳條件。另外,若A1為2mm-8mm,A2為3mm-13mm、A3為2mm-3mm,就可規定對發光管18的側面方向及頂部方向的光線分布特性的最佳條件。
例如,當將本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使用于頂棚暗裝型垂直向下照光的場合,向著燈頭方向的光線分布增多,具有與白熾燈相等的光線分布特性,所以,能有效地照射到裝在器具內的插座附近的反射體,能獲得與該反射體的光學設計完全相同的器具特性。此外,即使是如電燈泡臺燈那樣的內部光源的影像映出在布等制成的光擴散燈罩上的器具,由于與白熾燈近似的光線分布,使用中也無異樣感覺。
另外,因為用粘結劑將支承構件、發光管及玻璃泡相互粘接,所以,發光管的熱量通過玻璃泡有效散熱,并能簡化結構,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因為將發光管18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設置成剖面三角形,所以這樣配置的發光管18能實現小型化。
另外,因為使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直線部31b的間隔w1與相鄰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間隔w2基本相等,使間隔w1、w2在1mm-5mm的范圍之內,所以這樣配置的發光管18能實現小型化。
另外,因為點燈電路16通過控制電路54使N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1及P溝道場效應晶體管Q2動作,所以,用一個控制電路54的輸出能分別控制成不同的狀態,能簡化電路構成,通過使用這樣元件數少的點燈電路16,可進一步促進燈泡形熒光燈10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就能實現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普通照明用電燈泡近似的外形,所以可廣泛安裝在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上,可提高通用性,并且安裝使用時無異樣感覺,可改善外觀。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是在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之間形成的槽內注入粘結劑37,將玻璃泡17的嵌合邊緣部17a固定的,但各構件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固定。
即,沿著固定發光管18的隔板33的外周部,在下方形成開口槽部,將玻璃泡17的嵌合邊緣部17a與該開口槽部嵌合,并注入硅酮系等的粘結劑37,將玻璃泡17固定。另外,在罩座14上設置卡緊部,并在隔板33上形成卡座部,通過將隔板33插入罩座14內側,或將隔板33插入罩座14內側后使之向一定方向轉動,使該卡緊部與卡座部相卡合,就能使隔板33與罩座14固定。另外,在該構成中,因為將玻璃泡17僅固定在隔板33上,所以,與將發光管18及點燈電路16組裝于隔板33并安裝于罩座14的狀態來固定玻璃泡17的構成相比,能容易地分離回收發光管18側的構件及點燈電路16側的構件。再有,用該構成,露出外面部分的結構可簡化,外觀也良好,并且例如還能適應不使用玻璃泡17的結構。
此外,也可以在隔板33的嵌合臺階部35等的與玻璃泡17及發光管18接近的部分形成溝縫或凹槽等,并使粘接罩座14、玻璃泡17及隔板33的硅酮系之類粘結劑37貫穿該溝縫或凹槽,使罩座14、玻璃泡17、隔板33及發光管18粘接成一體而固定。采用該構成,與將罩座14、玻璃泡17及隔板33相粘接,再在另外的工序將發光管粘接在隔板33上使其固定的構成相比,能簡化制造工序及結構并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將發光管18牢固地固定于玻璃泡17一側,并能通過粘結劑37將發光管18的熱量傳給玻璃泡17,通過玻璃泡17有效地散熱。因此,能抑制光通量下降,同時也能抑制點燈電路16溫度的上升,可提高電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點燈電路16是將一塊電路基板24水平地即與燈頭12的插入方向垂直地配置,但電路基板也可以設置多塊,而且除了水平配置外,也可以垂直即與燈頭12的插入方向平行地配置。
此外,點燈電路16也可以將第1電路基板與第2電路基板呈上下水平狀地配置。并且,位于上側的第1電路基板在上側面安裝著電氣元件25,同時在位于下側的第2電路基板在下側面安裝著電氣元件25,第1電路基板與第2電路基板使焊接面相對地配置。又,位于燈頭12一側的第1電路基板上配置著比較不耐熱的電解電容器、薄膜電容器等的電氣元件25,在第2電路基板上大量配置著較耐熱且高度尺寸較小的電氣元件25,例如電阻或整流用等的片狀元件。還有,該第1和第2電路基板之間通過由2條或3條等多條鍍錫電線形成的跨接線或薄膜狀的柔軟電纜線等相互電連接,該第1和第2電路基板在組裝時,將該跨接線彎折,以這2塊第1和第2電路基板的焊接面相互面對面的形式安裝。此外,在該第1的第2電路基板的焊接面相互之間配置著具有絕緣性及耐熱性且隔熱性良好的硅系薄膜等、厚度約為1mm的絕緣片,焊接面相互之間被絕緣,并抑制了來自發光管18的熱對第1電路基板的傳遞。以該構成,由于將電路構成元件分割安裝在2塊基板上,故減小了點燈電路16在平面上的尺寸,求得電路安裝結構的小型化,可做成相當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電燈形狀,并能易于保護不耐熱的電氣元件25,能提高可靠性及改善批量生產性能。
另外,在該構成中,對于不耐熱的薄膜電容器、發熱量大的鎮流扼流圈等,澆上硅粘結劑即進行所謂的硅澆注封裝,另外,也可以在第2電路基板與隔板33之間的空氣層夾裝上硅系的樹脂橡膠。另外,通過這些硅澆注封裝或使用樹脂橡膠,可促進電氣元件25的散熱,并且來自發光管18的熱難于傳至電氣元件25,能降低電氣元件25的溫度。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發光管18的端部是通過采用管腳的線密封進行密封的,但通過采用不使用管腳的夾緊密封進行密封,能簡化管腳制造工序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例如能通過使用夾具進行夾緊來密封發光管18的端部。此時,向來是將燈絲線圈44夾緊支承在固定于玻璃焊柱(ビ-ドガラス)(管腳焊柱)的2根導絲45上的,所以,因玻璃焊柱的位置或傾斜,有可能會損傷涂敷在發光管18內表面上的螢光膜,導致發光管18的質量下降。在本實施形態,對于熱陰極熒光燈兩端使用的管腳,用2根導絲45直接夾緊燈絲線圈44,并使夾緊寬度在7mm以下,所以不必對采用玻璃焊柱時所要求的位置或傾斜進行高要求管理,能簡化發光管18的制造工序和降低制造成本,并能提高發光管18的品質。另外,在該實施形態中,在一側的導絲45上也設有輔助汞齊49。
此外,在通過夾緊進行封裝時,向來是直接在發光管18夾緊導絲45的杜美絲46進行封裝的,所以存在如下問題難于設定使金屬即杜美絲46與發光管18的玻璃充分緊密貼合的時間及溫度等的加熱條件,必需很高的制造技術,難于降低制造成本,同時,若封裝不良,會導致發光管18的質量下降。因此,例如事先使玻璃熔敷在導絲45的杜美絲(杜美合金部分)46上,在此狀態下,通過將該杜美絲46與發光管18夾緊來進行封裝,就容易提高發光管18的封裝性能,能提高發光管18的質量,同時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又,用該構成也可以使用支承2根導絲45的玻璃焊柱。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燈泡形熒光燈設有與相當于額定功率60W型的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玻璃球的形狀相當的玻璃泡17,但玻璃泡17的形狀不限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玻璃球,可應用各種形狀,也可以不使用玻璃泡17。
圖9所示為第7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切除側視圖,圖10所示為第8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局部切除側視圖。
即,在圖9所示的實施形態中,不使用玻璃泡17而配置成發光管18露出于罩座14之外。采用該構成能做成更小型化的燈泡形熒光燈,能更提高對使用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照明器具的適合程度,同時能提高總光通量。
還有,在圖10所示的實施形態中,通過將玻璃泡17做成球形,能構成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球形玻璃泡的形狀。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設置了乳白色等的玻璃泡17,但也可以設置透明(透明型)的玻璃泡。
另外,將上述各構成的燈泡形熒光燈10裝在設有普通照明用電燈泡所用插座的器具本體上,即構成照明器具。用該構成,可降低亮度不勻,提高照明效果,同時可降低制造成本等,能構成具有上述各種效果的照明器具。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3根U字形的U字形彎曲管殼31相連接而構成發光管18,但發光管18的形狀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U字形或H字形的U字形彎曲管殼2根、3根或4根等并列,即,沿長度方向形成4軸、6軸或8軸的放電路徑,以縮短燈的長度。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燈泡形熒光燈及照明器具的第9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1所示為本發明燈泡形熒光燈一實施形態的一部分剖視圖,圖12為燈泡形熒光燈的一部分分解立體圖,圖13為從燈泡形熒光燈的底面看到的說明圖。
又,該第9實施形態的燈泡形熒光燈的外觀與圖1所示構成相同。
即,在圖11至圖13中,10為燈泡形熒光燈,該燈泡形熒光燈10包括設有燈頭12的罩座14、裝入在該罩座14內的點燈電路16、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泡17及裝入在該玻璃泡17內的發光管18。而由玻璃泡17和罩座14構成的外殼19形成為近似于額定功率60W白熾燈的規定尺寸的外形。即,包括燈頭12在內的燈長H1形成為約為120mm-125mm,直徑即玻璃泡的外徑D1形成為約60mm,罩座14的最大直徑D2形成為約40mm。又,以下以燈頭12側為上側,玻璃泡17側為下側進行說明。
罩座14具有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類耐熱性合成樹脂等形成的罩座本體21。該罩座本體21呈向下方擴大的近似圓筒狀,在上端部覆蓋著愛迪生式E26型之類的燈頭12,并通過粘結劑或鉚接等固定。
此外,玻璃泡17為透明或具有光擴散性的乳白色等,由玻璃或合成樹脂形成與白熾燈的玻璃泡基本相同形狀的光滑曲面狀,并在開口的邊緣部分,形成有與罩座14下端開口部的內側嵌合的嵌合邊緣部17a。又,該玻璃泡17也可以與擴散膜等其他構件組合來提高亮度的均勻性,或者也可以省略。
另外,裝入在罩座14內的點燈電路16具有水平狀即與發光管18的長度方向垂直配置的電路基板(PC板)24,在該電路基板24的兩個面即燈頭12側的上側面及發光管18側的下側面上,安裝著多個電氣元件25、26,構成進行高頻照明的逆變器電路(高頻點燈電路)。
此外,在電路基板24的上側面上,配置著較不耐熱的電解電容器、薄膜電容器等的電氣元件25,并在下側面上,配置著較耐熱且高度尺寸較小的片狀電氣元件(片狀元件)26。此外,該片狀電氣元件26為REC(整流元件或二極管橋路)、晶體管或電阻等,封裝的厚度尺寸形成為約2mm-3mm。另外,該電路基板24大致為圓板狀,直徑尺寸形成為比40mm的圓要小。從該電路基板24引出的導線連接在發光管18的電極61上。
此外,該發光管18將大致相同形狀的3根管體即U字形彎曲管殼31配置在規定位置,用連通管32依次連接,形成一條放電路徑,同時在該放電路徑的端部,設置具有燈絲線圈等的電極61。另外,各U字形彎曲管殼31在內表面形成有熒光膜,并在內部封入有氬等稀有氣體及水銀。各U字形彎曲管殼31是外徑為10mm、內徑為8mm即壁厚1mm的玻璃制成的圓筒狀管殼,使長度尺寸為110mm的管殼在中間部分圓滑地彎曲而形成具有頂部P的大致U字形。即,各U字形彎曲管殼31具有圓滑地反轉的彎曲部31a及與該彎曲部31a連續且相互平行的一對直線部31b。
又,該發光管18安裝在作為既是熒光燈固定構件又是點燈電路固定構件的支承手段的隔板33上,該隔板33固定在罩座14上。具體是,隔板33具有圓板狀的基板部34,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端部插入形成于該基板部34的安裝孔34a內并用粘結劑進行粘接等,將發光管18固定在隔板33上。此外,從基板部34的外周部起形成有向上側再向外側伸出的嵌合臺階部35。將該嵌合臺階部35嵌合于罩座14的內側,再將玻璃泡17的嵌合邊緣部17a嵌合在該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之間,在此狀態下,將粘結劑填充在嵌合臺階部35與罩座14之間,從而使這些構件相互固定。另外,在嵌合臺階部35的上側突出設有呈圓筒狀等的安裝片部38,通過嵌合或粘接等方法將點燈電路16的電路基板24安裝于該安裝片部38。
此外,各U字形彎曲管殼31通過使用管腳的線密封或不使用管腳的夾緊密封等,一端部被密封,同時,在另一端部,焊接著也被稱為排氣管的細管41,進行排氣,或者根據需要設有汞齊。此外,在位于發光管18的放電路徑兩端部的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端部所形成的電極61,其燈絲線圈支承配置在一對導絲上。各導絲通過封裝在U字形彎曲管殼31端部玻璃內的杜美絲與引出在U字形彎曲管殼31外部的燈側導線連接,該燈側導線與點燈電路電連接。又,在其中一條導絲上,根據需要設有輔助汞齊。
此外,在如上所述燈泡形熒光燈10組裝完成的狀態下,如圖13所示,相對發光管18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各端部尤其是向上伸出的細管41,使電路基板24下側面的片狀電氣元件26與其位置錯開地配置,同時將這些電氣元件26配置在遠離電極61的位置即未設有電極61的U字形彎曲管殼31附近。
再有,在如上所述燈泡形熒光燈10組裝完成的狀態下,發光管18被安裝在玻璃泡17內規定的位置。即,在該狀態下,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頂部P以相等間隔位于以該燈泡形熒光燈10的中心軸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而該中心軸是以該燈泡形熒光燈10的上下方向為長度方向的,另外,各U字形彎曲管殼31的各直線部31b也基本以相等間隔位于以燈的中心軸為中心的規定的圓周上。還有,關于各直線部31b,沿圓周方向相互相鄰的直線部31b相互間形成的間距尺寸W小于U字形彎曲管殼31的外徑10mm。
另外,如上所述構成的燈泡形熒光燈10,其輸入額定功率14W,在發光管18加上12.5W功率的高頻,燈電流為280mA,燈電壓為65V,使用3波長發光型熒光體,則總光通量為810lm。
若采用本實施形態,通過在電路基板24的兩個面上安裝電氣元件25、26,能使電路基板24小型化,并能使位于燈頭12附近的罩座14小口徑化。
此外,通過使電路基板24的外徑尺寸與罩座14的內徑尺寸基本相等,并做成覆蓋罩座14內側的狀態,就能最大限度利用罩座14內的安裝空間來配置元器件,并能使燈頭12附近部分小口徑化。
在該狀態下,電路基板24與發光管18是平面狀的位置重疊地配置的,但在電路基板24的對著發光管18的面,使片狀電氣元件26與發光管18的端部,特別是與向上伸出的細管41位置錯開地配置,能防止發光管18對電氣元件26的干擾,并能抑制熱影響,能使燈的長度再縮短片狀電氣元件26的厚度尺寸即2mm-3mm。
再有,配置在電路基板24的對著發光管18的面上的電氣元件26若配置在遠離發光管18的電極61的一側,就能抑制因電極61的發熱對電氣元件26的熱影響,能提高可靠性。
此外,發光管18因為是將大致U字形的U字形彎曲管殼31并列而構成的,所以能縮短燈的長度。
這樣,能夠使燈頭12附近部分例如從燈頭12附近起30mm的部分小口徑化,接近所謂普通PS型電燈泡的尺寸,并縮短燈的長度,實現與白熾燈相當的燈形狀。因此,該燈泡形熒光燈10能廣泛安裝于白熾燈用的照明器具,能提高通用性,并且裝上時無異樣感覺,能改善外觀,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將U字形的3根U字形彎曲管殼31連接而構成發光管18,但發光管18的形狀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U字形或H字形的管體2根、3根或4根并列,即,沿長度方向形成4軸、6軸或8軸的放電路徑,以縮短燈的長度。此外,點燈電路16是將一塊電路基板24水平配置的,但也可以設置多塊電路基板。
將上述各種構成的燈泡形熒光燈10裝在具有白熾燈用等的插座的器具本體上,就構成照明器具。用該構成,能構成具有上述燈泡形熒光燈10的各種效果的照明器具。
此外,上述各構成也能應用于球形的熒光燈等所具有的曲管形熒光燈等。
以下參照
本發明熒光燈的其他實施形態。
圖14至圖17所示為第10實施形態,圖14(a)為螢光燈管殼的展開圖,圖14(b)為和14(a)的A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5為螢光燈的側視圖,圖16為螢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俯視圖,圖17為螢光燈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在圖中,111為燈泡形的螢光燈(以下稱燈泡形熒光燈),該燈泡形熒光燈111具有設有E26型燈頭112的罩座113,裝入在該罩座113內的未圖示的照明裝置,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泡114,以及裝入在該玻璃泡內的發光管115。并且,由罩座113和玻璃泡114構成的外殼形成為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近似的外形。即,包括燈頭112在內的高度約為110mm-125mm,直徑即玻璃泡114的外徑約為55mm-60mm。又,以下以燈頭112側為下側,玻璃泡114側為上側進行說明。
罩座113具有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類耐熱性合成樹脂等形成的罩座本體121。罩座本體121呈向上方擴大的大致圓筒形,其上端部覆蓋著E26型等的燈頭,并通過粘接或鉚接被固定。
此外,玻璃泡114為透明或具有光擴散性的乳白色等,由玻璃或合成樹脂形成為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玻璃泡基本相同形狀的圓滑的曲面狀,開口部的邊緣部分與罩座113的上端開口部的內側嵌合而被固定。該玻璃泡114也可以與擴散膜等其它構件組合,來提高亮度的均勻性。
通過如上所述的玻璃泡114和后面將說明的管殼131的組合,照射向燈頭112方向的光輸出增加,可獲得接近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光線分布特性。此外,點燈電路由使發光管115進行高頻照明的逆變器電路(高頻點燈電路)構成。又,點燈電路是在基本為圓形的基板上安裝有電子元件的電路,其最大外徑為40mm。此外,發光管115具有管殼131,該管殼131的內表面上形成有螢光體(螢光層)132,作為封入在管殼131內的氣體例如封入氬等稀有氣體及水銀,管殼131的兩端通過夾緊密封封裝著一對電極133。
管殼131有3根管體134a、134b、134c,這些管體134a、134b、134c例如由管外徑為8mm-11mm、管內徑為6mm-9mm、壁厚為0.7mm-1.0mm的玻璃制成的、剖面大致為圓筒狀而長度尺寸為110mm-130mm的管子在中間部分圓滑彎曲而形成的有頂部135的大致U字形。即,各管體134a、134b、134c具有圓滑反轉的彎曲部136及與該彎曲部相連且相互平行的一對直管部137。
管殼131的中間部分的管體134b的兩端與管殼131的兩端部的管體134a、134c的一端部通過連通管138依次連接,形成放電路徑長200mm-300mm的一條連續的放電路徑139。在管殼131與燈泡形熒光燈111組裝完成的狀態下,各管體134a、134b、134c的頂部135(彎曲部136)以相等間隔位于以燈泡形螢光燈111的上下方向為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且各管體134a、134b、134c的直管部137也以相等間隔位于以燈泡形熒光燈111的中心軸為中心的一定的圓周上,即,各管體134a、134b、134c的直管部137與剖面三角形的各條邊對應配置。還有,關于各直管部,形成為沿圓周方向相鄰的直管部137相互間的間距尺寸小于管體134a、134b、134c的外徑。
各管體134a、134b、134c的一端分別以連通狀態伸出設有也被稱為排氣管的圓筒狀細管140a、140b、140c。但管殼131兩端部的管體134a、134c的細管140a、140c伸出設于與封裝著電極133的端部相反一側(非電極側)的端部。管殼131內的排氣通過各細管140a、140b及140c或這些細管140a、140b、140c的一部分進行,封入氣體被封入置換后,通過熔斷各細管140a、140b、140c進行封口。又,圖14所示為各細管140、140b、140c被封口之前狀態的示意圖。在細管140a、140b、140c上形成有與管體134a、134b、134c連通的開口部141,該開口部141部分的內徑L2形成為比細管140a、140b、140c的內側部分的內徑L1窄。
在管體134a、134b、134c的細管140a、140b、140c之中最靠近電極133的細管140a(或細管140c),即與管殼131端部管體134a的封裝著電極133的端部相反一側(非電極側)的端部的細管140a,在密封其細管140a時,封入有汞齊142。該汞齊142是由鉍、銦及水銀構成的合金,形成為比細管140a的開口部141直徑大的大致球形,具有將管殼131內的水銀蒸氣壓控制在適當范圍內的作用。又,汞齊142除了鉍、銦之外,也可以使用由錫、鉛組合成的合金形成的汞齊。
另外,在管殼131內,根據需要也可以配置在熄燈時吸附管殼內的浮游水銀且在包括起動時的照明初期放出吸附著的水銀的輔助汞齊。
電極133設有燈絲線圈143,該燈絲線圈143支承在固定于焊柱144的一對導絲145上,各導絲145通過密封在管體134a、134c端部玻璃內的杜美絲146與管體134a、134c外部的引出導線147連接。該杜美絲146通過管殼端部的夾緊密封部148被封住。當管殼131與燈泡形螢光燈111組裝時,導線147與點燈電路連接。
此外,在圖17中,示出了相對管殼131的管內徑a的連通管138的內徑b及電極133的寬度c的關系。連通管138在細管140a、140b、140c封口之前,通過將加熱熔融并吹破形成的開口相互連接而形成。
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連通管138的內徑b設定為0.6<a/b<1.0的關系,可降低燈起動電壓并改善光輸出的上升狀況。
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電極133的寬度c設定為(a-c)/2<1.5mm的關系,以使在燈壽命末期因電極133的過度發熱使管殼131熔融,封入氣體發生泄漏而不點亮。
此外,如上所述構成的燈泡形螢光燈111其輸入功率額定為14W,將12.5W功率的高頻加于發光管115,則燈電流為280mA,燈電壓為65V,使用3波長發光形螢光體132,則總光通量為810lm。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作用。
通過將汞齊142封入管殼131中間部的多個細管140a、140b、140c之中最靠近電極133的細管140a,可抑制因電極133的熱影響而導致汞齊142的溫度升得過高,同時在起動時能易于使汞齊142溫度升高。
即,與將汞齊142配置在管殼131的封裝有電極133的端部時相比,降低了電極133對汞齊142的熱影響,抑制了汞齊142溫度的過度上升,將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而且,縮短了汞齊142至管殼131兩端部的距離,能使整個管殼131內的水銀蒸氣壓均勻且穩定。另外,與將汞齊142配置在管殼131的中間部的管體134b時相比,易于使汞齊142溫度升高,能改善光通量的上升特性,縮短到達穩定狀態的時間。
如上所述,由于將汞齊142封入在管殼131的中間部設有的多個細管140a、140b、140c之中最靠近電極133的細管140a(或細管140c),所以,能抑制因來自電極133的熱影響而使汞齊142的溫度升得過高,并使起動時汞齊142的溫度易于升高,因此能將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內,能縮短在起動時到達光束穩定所需的時間。
通過將汞齊142封入位于管殼131一端的管體134a的非電極側的細管140a,就能將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范圍內,并縮短起動時到達光束穩定的時間。
與細管140a的封入了汞齊142的內側部分相比,與管體134a內連通的開口部141的部分較窄,所以能將汞齊142可靠保持在細管140a內。
當管殼131的管內徑為6mm-9mm這樣較細時,很難在位于管殼131兩端的管體134a、134c的具有電極133的端部一起形成細管140a、140c,但通過在位于兩端的管體134a、134c的非電極側的端部形成細管140a、140c,就能容易制造。此外,即使是管內徑為6mm-9mm的細的管殼131,也不必將細管140a、140b、140c的直徑過度縮小。
通過將管殼131的3根管體134a、134b、134c與剖面三角形的各條邊相對應地配置,不必將管殼131彎曲形成為鞍形等復雜的形狀,就能將管殼131做成較小的形狀,能應用于電燈泡形螢光燈111。
此外,當管殼131的管內徑在6mm-9mmm這樣較細時,存在點燈電路的二次電壓較高、燈起動時必須增高電壓并且光輸出的上升較慢的問題,以及存在在燈的壽命末期因電極133發熱而對支承管殼131的罩座本體121等的樹脂制品等有熱影響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通過將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連通管138的內徑b的關系設定為0.6<a/b<1.0,并將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電極133的寬度c設定為(a-c)/2<1.5mm的關系,就能解決。
通過將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連通管138的內徑b的關系設定為0.6<a/b<1.0,相對管殼131的管內徑a的尺寸,使連通管138的內徑增大,就能降低燈的起動電壓并改善光輸出的上升狀況,通過將管殼131的管內徑a與電極133的寬度c設定為(a-c)/2<1.5mm的關系,并使管殼131的內表面與電極133靠近,就能在燈的壽命末期,因電極133的發熱而管殼131發生泄漏,點燈電路停止,使發光管115不點亮。
此外,將燈泡形螢光燈111裝在具有連接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插座的器具本體上,就能構成照明器具。
又,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輔助汞齊,利用該輔助汞齊,在照明初期能使水銀放出,改善光束的上升特性。
接著,圖18及圖19示出了第11實施形態,圖18為螢光燈的管殼的展開圖,圖19為螢光燈的點燈電路的電路圖。
發光管115的封裝于管殼131兩端的電極之中的一個為預熱側電極133a,另一個為非預熱側電極133b,與如下的點燈電路方式相對應,該點燈電路是用與電源E連接的逆變器等的照明裝置151僅對一側的預熱側電極133a進行預熱使其起動的。
在管殼131的各管體134a、134b、134c的一端分別以連通狀態伸出設有細管140a、140b、140c,其中,管殼131兩端的管體134a、134c的細管140a、140c伸出設于與封裝著電極133a和133b的端部相反一側(非電極側)的端部。
在最靠近預熱側電極133a的細管140a內封入有作為汞齊的主汞齊142a。該主汞齊142a與上述的汞齊142的構成相同。
在各電極133a、133b的導絲145上安裝著輔助汞齊152a,該輔助汞齊152a與電極133a、133b一起封入在管殼131內。輔助汞齊152a是在不銹鋼或鎳等的金屬箔或者鉬、鉭或鈮等高熔點金屬箔的表面,經電鍍或蒸鍍覆蓋有銦。
在管殼131的與位于中間的管體134b的細管140b相反一側的端部,并且在遠離主汞齊142a的端部,配置有輔助汞齊152b。該輔助汞齊152b具有與輔助汞齊152a相同的水銀蒸氣壓特性,在熄燈時吸附水銀蒸氣,并在燈點亮時放出水銀蒸氣。
通過在最靠近管殼131的預熱側電極133a的細管140a位于管殼131一端的管體134a的非電極側的細管140a內封入主汞齊142a,在起動時能利用來自預熱側電極133a的熱使主汞齊142a溫度易于升高,改善光束的上升特性。
利用配置于各電極133a、133b的輔助汞齊152a及配置于各電極133a、133b的中間位置的輔助汞齊152b,在照明初期使水銀放出,能改善光束的上升特性。
通過在管殼131內封入主汞齊142a及輔助汞齊152a、具有基本相同水銀蒸氣壓特性的輔助汞齊152b,主汞齊142a及輔助汞齊152a一起起作用,能使管殼131內的水銀蒸氣壓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并能縮短在起動時到達光束穩定為止的時間。
以下,圖20示出了第12實施形態,圖20為螢光燈的透過玻璃泡的俯視圖。
多個U字形管體134a、134b、134c組成的面呈平行狀且其面相互相對,以此狀態多個U字形管體134a、134b、134c相互連接而形成具有彎曲形放電路徑139的管殼131。
此時,與配置有電極133的管體134a、134c的另一端部與電極133的距離L3相比,相鄰的管體134b的端部與電極133的距離L4更小,所以,在該相鄰的管體134b的端部內設置汞齊142(或主汞齊142a),則水銀易于蒸發。
另外,在各實施形態中,管殼的管體也可以連接4根、5根或更多。
產業上應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螢光燈、燈泡形螢光燈及照明器具適合于希望小型化的結構,尤其適合于代替普通照明用電燈泡而使用螢光燈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管體依次連接形成彎曲形的放電路徑并具有與該放電路徑的中間部分對應連通的多個細管的管殼;形成于管殼內表面的熒光體;封入在管殼內的封入氣體;封裝在管殼兩端的電極;封入在離電極最近的細管內的汞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熒光燈,其特征在于,管殼兩端所封裝的電極之一為預熱側電極,另一個為非預熱側電極;汞齊封入在離預熱側電極最近的細管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熒光燈,其特征在于,使細管的與管體內連通的開口部分比封入有汞齊的內側部分狹小。
4.一種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殼,其管內徑為6mm-9mm,由多個管體依次連接而形成彎曲形的放電路徑,并在位于兩端的管體的非電極側的端部設有細管;形成于管殼內表面的熒光體;封入在管殼內的封入氣體;封裝在管殼兩端的電極。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熒光燈,其特征在于,汞齊封入在位于管殼一端的管體的非電極側的細管內。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在管殼內配置有輔助汞齊。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熒光燈,其特征在于,管殼的各管體與截面三角形的各邊對應地配置。
8.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熒光燈;使熒光燈點燈的點燈裝置。
9.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光管,其并列設置著管內徑為6mm-9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管殼高度為50mm-60mm,放電路徑長度為200mm-300mm,燈功率為7W-15W,照明時的總光通量為700lm以上,燈效率為60lm/W以上;具有安裝發光管并設有燈頭的罩座,包括燈頭在內的高度為110mm-125mm的外殼;裝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
10.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外徑為8mm-11mm、壁厚0.7mm-1.0mm、頂部為彎曲形狀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裝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
11.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直線部和彎曲部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具有電路基板并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該電路基板的一個面與發光管直線部的整個端部相對,且最大寬度尺寸為發光管沿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的1.2倍以下,與發光管相對一側的電路基板的面上安裝耐熱性較好的元件,同時在其反面安裝耐熱性較差的元件。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耐熱性較好的元件是片狀的整流元件。
13.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燈頭的罩座;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具有與普通照明用電燈泡大致相同的形狀并安裝在罩座上的玻璃泡;裝入在玻璃泡內的發光管,該發光管具有各設有彎曲的頂部并依次連接的3根以上的U字形彎曲管殼,各頂部配置在與玻璃泡的內側面相對的同一圓周上,各U字形彎曲管殼之間相距小于外徑尺寸的間隔配置。
14.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外徑為8mm-11mm的多個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而構成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方向的最大寬度為32mm-43mm的發光管;具有安裝發光管的燈頭的罩座;裝入在罩座內的點燈電路;最大外徑在55mm-60mm的范圍之內、罩住發光管并安裝在罩座上的玻璃泡,并且當該玻璃泡與發光管頂部的最小間隙為A1、其最大外徑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2、其端部與發光管的最小間隙為A3時,滿足A2>A1≥A3的關系。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A1為2mm-8mm,A2為3mm-13mm,A3為2mm-8mm。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具有近似于普通照明用電燈泡的外形。
17-根據權利要求14-16中的任-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發光管的支承構件;將支承構件、發光管及玻璃泡相互粘接的粘結劑。
18.根據權利要求9-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發光管的U字形彎曲管殼并列設置成剖面三角形。
19.根據權利要求9-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U字形彎曲管殼的直線部的間隔w1與相鄰的U字形彎曲管殼的間隔w2基本相等,并且間隔w1、間隔w2在1mm-5mm的范圍之內。
20.根據權利要求9-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點燈電路包括至少具有一對相對輸入電源相互串聯連接的N溝道晶體管及P溝道晶體管,作為產生高頻電壓的主開關器件的半橋式逆變器主電路;與逆變器主電路連接的使發光穩定地照明用的鎮流扼流圈;具有與鎮流扼流圈磁耦合的N溝道及P溝道晶體管共有的二次線圈并通過二次線圈驅動各晶體管的控制裝置。
21.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光管;具有燈頭的罩座;點燈電路,該點燈電路具有裝在該罩座內并與發光管端部相對的電路基板,以及安裝在該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且在對著發光管的一個面上,與發光管端部位置錯開地配置的電氣元件。
22.一種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光管;具有燈頭的罩座;點燈電路,該點燈電路具有裝在該罩座內并與發光管端部相對的電路基板,以及安裝在該電路基板的兩個面上且在對著發光管的一個面上,與發光管的細管位置錯開地配置的電氣元件。
23.根據權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電路基板的外徑尺寸與罩座的內徑尺寸基本相等。
24.根據權利要求21-2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安裝在對著發光管的面上的電氣元件配置在離開發光管的電極的一側。
25.一種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8至2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燈泡形熒光燈。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熒光燈具有:管殼,該管殼的多個管體依次連接而形成彎曲形的放電路徑,并具有與該放電路徑的中間部對應連通的多個細管;形成于管殼內表面的熒光體;封入在管殼內的封入氣體;封裝在管殼兩端的電極;封入在離電極最近的細管內的汞齊。
文檔編號H05B41/282GK1229521SQ98800804
公開日1999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1日
發明者西尾清志, 田中敏也, 藤田孝之, 安田丈夫 申請人:東芝照明技術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