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機單鉤雙卷揚液壓驅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起重機吊鉤的液壓驅動系統、特別是一種單鉤雙卷揚起重機的吊鉤液壓驅動系統。
對于大型起重機來說,為了適應重載低速和輕載高速的不同需要,可以采用兩種辦法解決一種是用兩臺動力機(如電動機)分別驅動一個卷揚,每個卷揚驅動一個吊鉤,從而實現兩個吊鉤的起重量不同和速度不同;另一種方法是采用改變卷揚鋼絲繩倍率并同時換鉤的方式來實現。前者多用于橋式吊車和龍門吊車,而后者多用于固定臂起重機和伸縮臂起重機。雙鉤、雙卷揚的技術方案的缺點是設備復雜,成本高;雙鉤加改變倍率的方式的缺陷是每次換鉤均需摘穿鋼絲繩,輔助工時長、效率低,且是一件臟、累、令人厭煩的工作。尤其是對于伸縮臂起重機,由于雙鉤所占用的空間大,重量沉,結構復雜,使現場操作十分不便。而對于鐵路救援起重機或汽車吊用于救援工作,則現場摘穿鋼絲繩、換鉤往往貽誤時機,造成更大的損失。
本發明的任務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缺陷,為單鉤雙卷揚起重機提供一種合理有效的液壓驅動系統,使該起重機的單鉤既能實現重載低速、又能實現輕載高速的不同需求。
這個任務可采用下述的技術方案來完成(參看
圖1、2)。液壓系統中包括兩個液壓馬達Ⅰ馬達〔5〕和Ⅱ馬達〔7〕。其中Ⅰ馬達〔5〕通過減速機構驅動Ⅰ卷揚,Ⅱ馬達通過另一套減速機構驅動Ⅱ卷揚。兩個卷揚上的鋼絲繩分別與吊鉤滑輪組上的鋼絲繩一端相連,兩個卷揚靠鏈條機構〔6〕傳動同步旋轉。
一個平衡閥〔2〕,其進油口〔2A〕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A〕相接;其出油口〔2B〕與Ⅰ馬達的起升口〔5A〕和Ⅱ馬達的起升口〔7A〕相接;其信號口〔2C〕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
一個轉換閥〔9〕,其油口〔9C〕與Ⅱ馬達的降落口〔7B〕相接;其油口〔9B〕通過降落同步管〔11〕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其油口〔9A〕通過短路管〔10〕與Ⅱ馬達的起升口〔7B〕相接。同時,其油口〔9A〕還通過起升同步管〔12〕與Ⅰ馬達的起升口〔5A〕和平衡閥〔2〕的出油口〔2B〕相接。
一個組合梭閥〔3〕,其油口〔3A〕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A〕相接;其油口〔3B〕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其油口〔3C〕通過兩根并聯的油管分別與Ⅰ制動器〔4〕和Ⅱ制動器〔8〕相接。
Ⅰ馬達的泄油口〔5D〕和Ⅱ馬達的泄油口〔7D〕及組合梭閥〔3〕的泄油口〔3D〕用并聯方式與泄油總管〔13〕相接;Ⅰ馬達的降落口〔5B〕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
在重載、低速的工況時,若要起升,則壓力油由換向閥〔1〕的出油口〔1A〕經管路流向平衡閥〔2〕的進油口〔2A〕,從出油口〔2B〕流出分為兩路一路進入Ⅰ馬達〔5〕的起升口〔5A〕,另一路經起升同步管〔12〕進入Ⅱ馬達〔7〕的起升口〔7A〕。而兩個馬達的回油是Ⅰ馬達〔5〕由降落口〔5B〕經管路回至換向閥〔1〕的油口〔1B〕;而Ⅱ馬達由降落口〔7B〕流入轉換閥〔9〕的油口〔9C〕,從油口〔9B〕流出經降落同步管〔11〕并聯至Ⅰ馬達之回油路中。于是兩個油馬達分別驅動兩個卷揚,卷揚鋼絲繩分別拖動吊鉤滑輪組之一端起升。此時牽引力與單馬達、單卷揚機構相同,起升速度亦與原機構一樣。若要降落,則壓力油從換向閥〔1〕的油口〔1B〕中輸出,從油口〔1A〕中回流。與此相對應,兩個馬達分別從降落口〔5B〕、〔7B〕中進油,從起升口〔5A〕、〔7A〕回油,則可實現降落。
在輕載、高速的工況下,若要起升對于Ⅰ馬達其工作過程與上述重載、低速時相同。而對于Ⅱ馬達則不同由于此時轉換閥〔9〕受電轉換信號的作用而切換,其油口〔9C〕與〔9B〕斷開,而〔9C〕與〔9A〕相通。因此從平衡閥〔2〕之油口〔2B〕流出之壓力油對Ⅰ馬達來說與前述相同,但對Ⅱ馬達來說又分為兩路;一路經起升同步管〔12〕進入起升口〔7A〕,而另一路經短路管〔10〕至油口〔9A〕,從油口〔9C〕流出至降落口〔7B〕。于是Ⅱ馬達的兩個油口的壓力相等,呈短路狀態。Ⅱ馬達失去驅動力,而Ⅱ卷揚只是在鏈條機構的驅動下轉動。這時,牽引力僅為單馬達、單卷揚機構之1/2,而起升速度卻提高了一倍。
另外,Ⅰ馬達的制動器〔4〕和Ⅱ馬達的制動器〔8〕在組合梭閥〔3〕的油口〔3C〕后并聯,當需要制動時,可以起到靈敏、可靠的制動效果。
當調節由換向閥〔1〕出來的油壓時,可無級調節吊鉤的運行速度。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1、由本液壓驅動系統控制的單鉤既可實現重載低速,又可實現輕載、高速,從而避免了為改變倍率、換鉤而摘穿鋼絲繩的麻煩,爭取了救援工作的寶貴時間;
2、本單鉤結構簡化了結構,大大縮小了吊鉤所占用的空間,方便了現場操作;
3、本系統除可用于起重機的卷揚機構外,亦可用于其它牽引機械,如走行機構等場合。
下面通過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液壓系統原理圖。
圖2是單鉤、雙卷揚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3是液壓系統布管主視圖。
圖4是液壓系統布管俯視圖。
圖5是液壓系統布管側視圖。
圖中換向閥〔1〕,出油口〔1A〕,出油口〔1B〕;平衡閥〔2〕,進油口〔2A〕,出油口〔2B〕,回油口〔2C〕;組合梭閥〔3〕,油口〔3A〕,油口〔3B〕,泄油口〔3D〕,油口〔3E〕;Ⅰ制動器〔4〕;Ⅰ馬達〔5〕,起升口〔5A〕,降落口〔5B〕,制動口〔5C〕,泄油口〔5D〕;鏈條機構〔6〕;Ⅱ馬達〔7〕,起升口〔7A〕,降落口〔7B〕,制動口〔7C〕,泄油口〔7D〕;Ⅱ制動器〔8〕;轉換閥〔9〕;油口〔9A〕,油口〔9B〕,油口〔9C〕;短路管〔10〕;降落同步管〔11〕;起升同步管〔12〕;泄油總管〔13〕;加溫總管〔14〕;控制總油管〔15〕;雙三通接體〔16〕;Ⅱ制動器制動管〔17〕;Ⅱ馬達加溫管〔18〕;三路四通體〔19〕;壓力繼電器〔20〕;Ⅱ馬達泄油管〔21〕;五通接體〔22〕;Ⅰ馬達泄油管〔23〕;Ⅰ馬達加溫管〔24〕;Ⅰ制動器制動管〔25〕;
在本實施例中,液壓系統中還增設了一個加溫總管〔14〕。并且,Ⅰ馬達的加溫口〔5C〕和Ⅱ馬達的加溫口〔7C〕采取并聯方式與加溫總管〔14〕相接。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保證冬季液壓系統的防凍,使其工作通暢、正常;二是對兩個馬達起清洗作用。
在本液壓系統中,各液壓元件的配置和聯接如圖4、5、6所示。其技術要點是(1)平衡閥〔2〕裝在Ⅰ馬達〔5〕的起升口〔5A〕上。轉換閥〔9〕裝在Ⅱ馬達〔7〕的降落口〔7B〕上。(2)控制元件組安裝在兩個液壓馬達的對稱中心略偏于Ⅰ馬達的位置。這樣可以使Ⅰ馬達略優于Ⅱ馬達的狀態下工作。兩個馬達相比Ⅰ馬達是主馬達,Ⅱ馬達是副馬達。上述的控制元件組包括組合梭閥〔3〕、壓力繼電器〔20〕、三路四通體〔19〕、雙三通接體〔16〕、五通接體〔22〕。各油路接管按照圖1的液壓原理圖及圖3~5的布管圖聯接。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單鉤、雙卷揚液壓驅動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a、兩個液壓馬達Ⅰ馬達[5]和Ⅱ馬達[7],其中Ⅰ馬達通過減速機構驅動Ⅰ卷揚,Ⅱ馬達通過另一套減速機構驅動Ⅱ卷揚,Ⅰ卷揚和Ⅱ卷揚上的鋼絲繩分別與吊鉤滑輪組上的鋼絲繩的一端相連,而兩個卷揚靠鏈條機構[6]傳動同步旋轉,b、一個平衡閥[2],其進油口[2A]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A]相接,其出油口[2B]與Ⅰ馬達的起升口[5A]和Ⅱ馬達的起升口[7A]相接,其信號口[2C]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c、一個轉換閥[9],其油口[9C]與Ⅱ馬達的降落口[7B]相接,其油口[9B]通過降落同步管[11]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其油口[9A]通過短路管[10]與Ⅱ馬達的起升口[7A]相接,同時,其油口[9A]還通過起升同步管[12]與Ⅰ馬達的起升口[5A]和平衡閥[2]的出油口[2B]相接,d、一個組合梭閥[3],其油口[3A]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A]相接,其油口[3B]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其油口[3C]通過兩根并聯油管分別與Ⅰ制動器[4]和Ⅱ制動器[8]相接,e、Ⅰ馬達的制動器[4]和Ⅱ馬達的制動器[8]在組合梭閥[3]之油口[3C]后并聯,f、Ⅰ馬達的泄油口[5D]和Ⅱ馬達的泄油口[7D]及組合梭閥[3]的泄油口[3D]用并聯方式與泄油總管[13]相接,Ⅰ馬達的降落口[5B]與換向閥[1]的出油口[1B]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驅動系統,其特征是它還包括一個加溫總管〔14〕,而Ⅰ馬達的加溫口〔5C〕和Ⅱ馬達的加溫口〔7C〕采用并聯方式與加溫總管〔14〕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壓驅動系統,其特征是a、平衡閥〔2〕裝在Ⅰ馬達〔5〕的起升口〔5A〕上,轉換閥〔9〕裝在Ⅱ馬達〔7〕的降落口〔7B〕上,b、控制元件組安裝在兩個馬達的對稱中心略偏于Ⅰ馬達的位置,控制元件組包括組合梭閥〔3〕、壓力繼電器〔20〕、三路四通體〔19〕、雙三通接體〔16〕、五通接體〔22〕,而各個油路接管分別接在上述元件的油口上。
全文摘要
一種單鉤、雙卷揚起重機的吊鉤液壓驅動系統。它主要包括兩個液壓馬達,每個馬達分別驅動一個卷揚機,每個卷揚機的鋼絲繩分別與吊鉤滑輪組鋼絲繩一端聯接。而兩個卷揚機間用鏈條機構傳動同步旋轉。并且用平衡閥、轉換閥、組合梭閥及油管聯接。當重載低速時,兩個馬達同時工作;當輕載高速時,其中一個馬達斷路,進、出油口壓力相等,只有一個馬達工作。因此可滿足起重機的不同工況,簡化了結構,縮小了空間,方便了操作。
文檔編號B66D1/08GK1086789SQ92112929
公開日1994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199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11月8日
發明者鈕漢忠, 陳留, 許明恒 申請人:鐵道部蘭州機車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