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控電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控電開關。
現有日光燈的控制,必須用一個開關和一個啟輝器、一個電容器;或者使用諸如專利申請號為87204706、88212516.8和88218035.5所公告的拉線開關和電子鎮流器。前者由于啟輝器電容器容易損壞或電壓太低或氣溫太低時,燈管難啟動,燈管壽命短,常有平凡閃動,損害視力,浪費電能;后者雖去掉了啟輝器,但完全靠瞬間接觸的沖擊電流來啟動燈管,對燈管的壽命也有很大的影響;電子鎮流器電子元件,造價高、工作可靠性低,難于推廣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控電開關。它無須啟輝器、電容器亦可以順利的啟動燈管。市電在170V時正常工作。因無電熱器件,觸點接觸良好、無電弧、不浪費電能。由于可延長燈絲予熱時間,本實用新型對老化甚至壽終日光燈管亦可啟動。
本實用新型技術解決方案是由以下結構來實現的由設計裝在同一旋轉軸上的兩塊同軸轉動觸頭8與啟輝接線板9和電源接線板10之間的相對轉動來實現電源的通斷和啟輝。上轉動觸頭8和下轉動觸頭8之間設計有絕緣隔板13,而且在中間夾有壓縮彈簧12,以保證觸頭8上的鋼珠11與接線板的觸片接觸良好,啟輝接線板9和電源接線板10用螺釘固定于開關底座上,并將上、下轉動觸頭8夾在兩接線板中間。同時要求能隨旋轉軸一起轉動。其旋轉軸是由絕緣材料制成。啟輝接線板9的接觸平面布置圖如圖4所示,其中2、4觸片為啟輝觸片,而1、3為應急燈的觸片;(電源接線板10的接觸平面圖如圖5所示,電源接線觸片5、和7設計得比啟輝觸頭2和4的觸片面積大,以保證在旋轉觸頭過程中的啟輝動作時間。
其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組合控電開關作為日光燈控電開關使用,不要啟輝器和電容器了。結構簡單、使用可靠。因器件發生故障而影響日光燈工作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了。
圖1、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圖2、圖1的俯視圖圖3、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圖圖4、啟輝接線板9的接觸平面布置示意圖圖6、轉動觸頭平面布置示意圖。
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圖,以及上、下接觸平面布置示意圖(圖4、圖5),當轉動旋轉軸○,5和7接通,2和4接通,燈管兩頭燈絲通亮;繼續轉動○,在5和7仍接觸的情況下,2和4斷開,日光燈便啟動工作。再繼續轉動○讓1和3接通,直流應急燈泡亮,以作停電應急之用。
以上各點的通斷,是通過如圖4和圖5所示的接線板9和10來使用的。由于啟輝觸頭2和4的面積比電源觸頭5和7的面積小,這就保障了在5和7接通的同時,2和4接通,使燈絲通電;同時又能保障在5和7仍接通的情況下,2和4斷開,日光燈啟動工作,以上三組導電觸片(即1和3、2和4、5和7)在同一旋轉軸○的轉動下實現了其通斷。
其兩塊轉動觸頭8每一塊的兩端各有一個錐形孔,以裝配鋼珠11,其錐形孔的位置以與觸片的對應位置相適應為準。由于兩觸頭8之間裝有壓縮彈簧和絕緣隔板13,這就保證了接觸良好,并且相互絕緣。
將以上啟輝接線板9和電源接線板10等元件用螺釘固定于開關底座上,并將各觸片通過導線引到底座的一側,形成接線柱,并設置一個保險絲,組成接線盒。底座上加蓋密封,便是一個完整的組合控電開關。
封閉式外罩。
利用圖3觸頭2、4和5、7可控制多組用電器,并可先后使甲組(觸頭5、7)工作,甲、乙組(2、4)工作。乙組工作。利用觸頭1、3作應急照明。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控電開關,由底座和蓋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有實現電源通斷的轉動觸頭8、啟輝接線板9和電源接線板10,上轉動觸頭8和下轉動觸頭8之間設計有絕緣隔板13,而且在中間夾有壓縮彈簧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控電開關,其特征是啟輝接線板9的接觸平面上布置有2和4、1和3兩組觸片,電源接線板10的接觸平面上布置有5和7一組觸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控電開關,其特征是觸片5和7的面積設計的比2和4的面積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控電開關,其特征是兩塊轉動觸頭8每一塊的兩端各有一個錐形孔,并裝配鋼珠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控電開關,其特征是各觸片通過導線引到底座一側形成接線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控電開關,其特征是在開關電路中設置一個保險絲。
專利摘要組合控電開關,屬于一種電源通斷器。它設有實現電源通斷的轉動觸頭(8)啟輝接線板(9)和電源接線板(10)。上轉動觸頭8和下轉動觸頭8之間設計有絕緣隔板(13),在中間夾有壓縮彈簧(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日光燈的電源開關比較,省去了啟輝器和電容器,結構簡單,當市電壓在170伏特時亦能正常啟動、工作。又因無電熱器件、觸點接觸良好、無電弧、不浪費電能,亦可啟動老化燈管。是日光燈的一種較理想的開關。
文檔編號H05B41/02GK2074525SQ9021108
公開日1991年4月3日 申請日期1990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1990年1月23日
發明者文求林 申請人:文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