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云母帶擠膠試驗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對云母帶擠膠試驗機的一種改進,屬于特殊用途小型壓機。它特別適合于作電工用環氧粉云母帶按GB5019-85試驗方法進行膠化時間試驗、流動性、凝固性試驗的試驗裝置。
電工用環氧粉云母帶內膠的膠化時間、流動性、凝固性是環氧粉云母帶的重要質量指標,我國自1977年實行GB5019-85試驗方法以來,一直采用千斤頂手壓機進行上述性能試驗在千斤頂手壓機上固定兩塊電熱板,將模具或不銹鋼板置于其間加熱,通過模具上的水銀溫度計觀察溫度。用手動調壓器調節與控制溫度,用千斤頂提供模具所需壓力。這種方法存在模具升溫速度慢,溫度波動大、不準確、不均勻且難以保持恒壓等缺點。為了克服上述缺點,另一現有技術已采用液壓裝置提供壓力。用控溫儀表進行溫度控制,但仍然采用固定在壓機上的兩塊電熱板對模具進行加熱,溫控儀表所控制和指示的溫度是電熱板的溫度,與模具實際溫度相差可達3℃-5℃。且由于傳熱的滯后,模具溫度波動大于±2℃。因此,以上兩種方法均不能滿足JB2089-77,JB-2090-77,GB5019-85試驗方法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云母帶擠膠試驗機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實驗數據準確、精度高、構造簡單、操作方便、能滿足GB5019-85試驗方法要求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并列安置在機架下部的溫度控制裝置(9)、液壓系統(8)、在液壓系統上方與液壓系統相連的工作臺(7)、在工作臺(7)兩側的兩根機架立柱(1)、安裝在機架立柱上的機架頂板(2)和安裝在工作臺和機架頂板之間的模具上模(5)和下模(6)組成,模具共有兩套其一是帶有膠化槽的膠化時間模具,其二是流動性和凝固性模具。其特點是(a)模具的上模(5)利用固定在它上面的滑塊(4)插入機架頂板(2)的滑槽(3)內而支承安裝在機架頂板上,模具的下模(6)則安裝在工作臺(7)上;(b)模具的上、下模實體(13)、(20)、(29)、(36)內分別有加熱室(12)、(19)、(32)、(39);(c)模具的下模分別有與試樣尺寸吻合的試樣放置凸臺(21)、(35)及流膠槽(26)、(39),其上模分別有與下模試樣放置凸臺平面尺寸相同,上下位置相對應的凸臺(14)、(30);(d)溫度控制點均在模具的上、下模內,其中膠化時間模具的下模測溫元件插孔(22)、(25)的底部位于膠化槽(24)的正下方。其上模測溫元件插孔(15)的底部位于模具凸臺(14)的中央;流動性和凝固性模具測溫元件(31)和(41)的底部分別位于其上、下模凸臺內。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附
圖1-6繪出;
圖1為云母帶擠膠試驗機正視圖;圖2為滑槽(3)與機架頂板(2)裝配示意圖;圖3為膠化時間模具上模正視圖、測溫元件插孔剖面圖及加熱室圖;圖4為膠化時間模具下模正視圖;圖5為流動性、凝固性模具上模正視圖、附視圖;圖6為流動性、凝固性模具上模正視圖、附視圖。
其中(1)-機架立柱,(2)-機架頂板,(3)-滑槽,(4)-滑塊,(5)-模具上模,(6)-模具下模,(7)-工作臺,(8)-液壓系統,(9)-溫度控制裝置,(10)、(27)-絕熱層,(11)、(18)、(38)-密封蓋,(12)、(19)、(32)、(37)-加熱室,(13)、(20)、(29)、(36)-模具實體,(14)、(21)、(30)、(35)-模具實體上的凸臺,(15)、(22)、(25)、(31)、(41)-測溫元件插孔,(16)、(23)、(33)、(40)-電爐絲,(17)、(34)-電爐絲和電源導線接口,(24)-膠化槽,(26)、(39)-流膠槽。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圖1、圖2中,機架頂板(2)是固定在機架立柱(1)上的一塊金屬板,滑槽(3)固定在機架頂板(2)上,滑塊(3)能緊密輕快地插入滑槽(3)中及從中拉出,并能被支承在滑槽(3)上。此時滑塊(4)與機架頂板(2)間的間隙小于0.3mm。本實施例中采用兩套模具,即膠化時間模具和流動性、凝固性模具。膠化時間模具如圖3、圖4所示,上模是由滑塊(4)、石棉絕熱板(10)、密封蓋(11)、模具實體(13)連接固定成一體組成。流動性、凝固性、模具如圖5、圖6所示,上模由滑塊(4)、石棉絕熱板(27)、密封蓋(28)和模具實體(29)組成。下模由密封蓋(38)、模具實體(36)組成。兩套模具上、下模的模具實體上均有試樣凸臺。膠化時間模的上、下模試樣凸臺(14)、(21)的最佳平面尺寸為26×101mm,上模凸臺(14)的高度為40mm,下模凸臺(21)的最佳高度為3~5mm。流動性和凝固性模具的上、下模凸臺(30)、(35)最佳平面尺寸為60×60mm,高度為3~5mm。兩套模具的下模凸臺和模具下模凸起的邊框之間構成容積較大的流膠槽(26)和(39),使膠極易清理。在膠化時間模具下模的流膠槽內有一個φ25mm,深1.5mm的平底膠化槽(24),在膠化槽(24)平底的正下方是測溫元件插孔(22)、(25)的底部。如圖3所示膠化時間上模測溫元件插孔底部位于凸臺(14)的中央。如圖5、圖6所示,測溫元件插孔(31)和(41)底部分別位于凸臺(30)正上方和(35)正下方。兩套模具的上、下模具實體(13)、(20)、(29)、(36)與密封蓋接觸的一面上,分別有放置加熱元件的凹槽,密封蓋與模具實體的凹槽所形成的空間即構成各自的加熱室(12)、(19)、(32)、(37)。加熱室內的加熱元件是電阻絲(16)、(23)、(33)、(40)。在各套模具的上、下模的模具實體上各有一電源導線與加熱元件連件的接口(上模接口分別是(17)、(34),下模接口未畫出)。因此電源導線可以插入方式與模具加熱元件方便的連接或取下,因此也可以方便地裝卸或更換模具。本實施例中兩套模具的材料均為黃銅。如圖1所示,放置下模(6)的工作臺(7)是一方形金屬板。它保持水平位置。其平面中心處與液壓系統(8)相連,在方形金屬板上舖有平面尺寸相同的石棉絕熱板。本實施例中壓機能產生500kgf的壓力。工作時按GB5019-85要求予熱模具,剪裁及放置試樣,進行膠化時間試驗或流動性、凝固性試驗。下表為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云母帶膠化時間、流動性、凝固性試驗數據。
桐馬粉云母帶膠化時間、流動性、凝固性試驗
從上表中的試驗數據可見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由于加熱元件設在模具內,模具升溫速度快,升溫至恒溫時間是現有技術中云母帶擠膠試驗機的 1/2 ~ 2/3 。提高了效率。
2、本實用新型由于測溫元件放在模具內且靠近試樣,控溫準確,波動小,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溫度可控制在170℃±1℃范圍內,滿足GB-5019-85的要求。
3、本實用新型構造合理,操作簡單,便于更換模具。
4、本實用新型模具采用內加熱方式,所需加熱元件的功率為現有技術的 1/5 ,加熱時間也比現有技術短,因而可節約大量能源。
5、本實用新型也可做玻璃布予浸物膠的流動性試驗,和用于制備粘合劑的粘接力試樣。并已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云母帶擠膠試驗機,由兩根機架立柱(1)、安裝在機架立柱上的機架頂板(2)、并列安置在機架下部的液壓系統(8)和溫度控制裝置(9)、在液壓系統上方與液壓系統相連的工作臺(7)、安裝在工作臺和機架頂板之間的模具上模(5)和下模(6)以及安裝在模具內的加熱元件組成,模具共有兩套其一是帶有膠化槽的膠化時間模具,其二是流動性和凝固性模具,其特征在于(a)模具的上模(5)借助安裝在它上面的滑塊(4)插入固定在機架頂板(2)上的滑槽(3)內而支承安裝在機架頂板(2)上;模具的下模(6)放置在工作臺(7)上;(b)模具的上、下模內均有加熱室;(c)模具的下模均有與試樣尺寸吻合的試樣放置凸臺及流膠槽,其上模均有與下模試樣放置凸臺平面尺寸相同,上下位置相對應的凸臺;(d)溫度控制系統中,溫度控制點均在模具的上、下模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模具內的溫度控制點可以是膠化時間模具下模測溫元件插孔底部位于膠化槽正下方,其上模測溫元件插孔底部位于模具凸臺中央,流動性和凝固性模具測溫元件插孔底部位于上、下模具凸臺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模具的上模均由滑塊、絕熱層、密封蓋、模具實體固定成一體組成,下模均由密封蓋、模具實體固定成一體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模具上模密封蓋與模具實體之間所構成的空間,模具下模密封蓋與模具實體之間所構成的空間形成各自的加熱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上、下模具加熱室處有供電源導線以插入方式與加熱元件連接的接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膠化時間模具上的膠化槽為直徑不大于25mm的平底園孔,孔的最佳直徑為25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模具的上、下模具實體均為同品種、良導熱材料制成,可以是黃銅。
專利摘要云母帶擠膠試驗機屬于特殊用途小型壓機。本實用新型適合電工用環氧粉云母帶按GB5019-85試驗方法進行云母帶內膠的膠化時間、流動性、凝固性試驗。它具有兩套內加熱式并可方便更換的模具。控溫精度可達實驗溫度±1℃,滿足GB5019-85的要求。它還可進行玻璃布等預浸物膠的流動性試驗及用于制備粘合劑的粘接力試樣。
文檔編號B30B15/00GK2031749SQ8820693
公開日1989年2月1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16日
發明者蔣德發, 劉亮, 陳桂明 申請人:國家機械委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